5.1.2第二节病毒教案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2病毒 课件 (共18张PPT)

如果你是一个病毒科学家,你该 如何控制对人类有害的病毒?
• 疫苗防治 • 药物治疗
课堂小结
一、病毒的发现.——烟草病毒。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结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生活: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
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3、繁殖:复制繁殖
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
第一章 细菌和病毒
第二节 病毒
第二节 病毒
本节知识点
一、病毒的发现 二、病毒的形态大小 三、病毒的结构
四、病毒的生活与繁殖 五、病毒的分类 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一、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细菌学家科学家伊万诺 夫斯基,把患病烟草植株的叶汁,用最小的 细菌都过不去的细菌过滤器加以过滤,过滤 后的汁液仍能使烟草患花叶病,当时他认为 过滤器有毛病,让“细菌”通过了。
1897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上 述实验,断定这种“病菌”能通过细菌过滤
器,从而真正发现了病毒。
二、病毒究竟有多小?
一个细胞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不可能 小于100纳米(0.1微米)
三、病毒的形态有哪些?
电 子
显
微
镜
下
看
到
的
病
毒
(
放 大
20
杆形
球形
蝌蚪形
万 倍
)
四、病毒的结构
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
三、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DNA病毒和RNA病毒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也有益
由以上资料分析病毒的生活方式
五、病毒的生活与繁殖 ——复制繁殖
六、病毒的种类
阅读课本P98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病毒》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病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大班科学教材《探索生命的奥秘》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第二节《病毒》。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概念、结构、分类、生命周期、传播途径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命周期,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传播途径。
2. 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病毒模型、PPT、实验器材。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病毒科普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病毒模型,引发学生对病毒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分类。
(2)通过PPT展示病毒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
(3)讲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观察病毒模型,了解病毒的外观特征。
(2)小组讨论,分析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
4. 例题讲解:(1)教师给出例题,讲解病毒传播途径的判断方法。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2. 病毒的分类、生命周期3. 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列举三种病毒的生命周期,并分析其繁殖特点。
(3)分析病毒传播途径,提出预防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病毒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病毒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为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病毒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关爱健康、尊重生命、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4.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病毒及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增强学生对病毒防治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维护公共卫生、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病毒,并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评估病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创设情境教学法,设计病毒防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冀少版八上生物 5.1.2病毒 教案设计

“病毒的控制和利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病毒的控制和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病毒的特征让学生明白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形成新的认知;在了解病毒的有关知识后,学会从正反面看待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谋福利。
2、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病毒是最微小的生活在细胞内的致病因子,至今人类和许多有益动物的疑难疾病和威胁性最大的传染病80%都是病毒引起的,特别是现在处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时期。
因此学生对于微观世界中的病毒,他们感到新鲜与好奇,还有疑惑,这就有助于他们去探究和学习。
因此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学习来完成。
最后学生又产生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在互动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疑,学生也可以质疑释疑。
教师在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探求问题本质的同时,也把学生的创新精神融入到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借助的教学平台为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1)认识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
(2)认识并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及种类。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人类如何控制和利用它。
3.2能力目标:(1)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认识病毒在自然领域和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尝试制作病毒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科学史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重证据、重推理、重过程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学生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这一知识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
(3)在同伴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通过共同探究,建立师生互动互信关系。
(4)关爱病人,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形成奉献爱心的行为习惯。
4、重难点确定4.1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生命活动特点(2)对病毒的防控与利用(3)解决学生的疑问4.2教学难点:(1)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2)视学生问题而定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病毒的控制和利用7、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幼儿园大班科学《病毒》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病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启蒙》,第十五章《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毒》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病毒的概念、结构和危害,了解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 学会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教学重点:病毒的概念、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病毒模型、图片、PPT、视频。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病毒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些是什么。
(2)教师简要介绍病毒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病毒的概念与结构(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病毒的图片,讲解病毒的概念。
3. 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5分钟)(1)教师播放病毒感染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教师讲解病毒如何引起疾病,以及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4.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5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讲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其他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如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引导幼儿画出病毒的结构。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预防病毒感染的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询问幼儿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概念、结构与危害。
2.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病毒,并写出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在家预防病毒感染?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病毒的概念、结构与危害,学会了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5.1.2病毒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病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病毒的种类.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4.知道病毒的主要特征.(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图片,展示禽流感等图片2.提出疑问:病毒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使人和动物得病呢?(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3.出示学习目标观看图片,思考原因同桌交流:有关病毒的信息交流学生齐读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监督指导学习习惯学生查阅课本等资料独立完成边做边画.1.病毒的发现ppt展示资料图片:伊万洛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因2.病毒的种类同桌2人合作探究学生观察图片,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点拨(1)互动:展示几组病毒或患病生物图片,让学生自行分类.最后计较哪种分类方法比较好.3.病毒的特征(1)病毒的大小互动:让学生拿出尺子测量课本上例举病毒的长度.点拨:仅电子显微镜可见(2)病毒的结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总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病毒能独立生活吗?为什么?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样的细胞中?这样的生活方式叫什么?设疑: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怎么样?引导学生答出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讲解: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设疑:细胞是怎样繁殖的?那么病毒是怎样繁殖的呢?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提问:生物有哪些特征?那么病毒是生物吗?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请学生自学并根据总结病毒总类的方法总结出病毒与人类关系的两识记病毒的分类学生动手测量计算病毒大小,形成直观印象观察图片,思考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展示面性.(2)互动: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哪些疾病分别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病毒一、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二、病毒的主要特征三、病毒的种类四、病毒的传播途径五、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1.2病毒教案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病毒1、教材分析“病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少儿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为题材介绍生命的特殊形式——病毒,其结构简单,个体微小,较为抽象,具体需在电子显微镜才下能看到其形态和大小,因此借助于大量图片资料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进行直观展示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
病毒的结构简单,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依赖细胞进行增生殖,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其实也是一种生物。
病毒既对人类有害引起一些病毒性疾病,同时人类也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2、学情分析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学生已经认识到病毒的存在及病毒对人类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但并不能全面的认识病毒,对病毒的特征及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本节课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资源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病毒模型的建构与模型展示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通过情景剧角色扮演,培养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3)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尝试制作病毒的模型,提高设计、制作与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其对人类有利有弊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2)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4、教学重难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5、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6、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导入都说川渝是一家,可就在几天前,咱们的兄弟城市-成都又上了热搜,新增三例新冠确诊病例,学校也是立即发出通知,防疫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同学们,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什么?回顾疫情期间的情景,思考引发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病毒为何有这么大的能耐,引起这场轩然大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第一章细菌和病毒5.1.2病毒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第一章细菌和病毒5.1.2病毒教案(新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二)技能性目标尝试制作噬菌体的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性目标1.通过了解病毒性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其在预防接种方面的应用,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
2.认识病毒对人类的害与利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3.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1.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之一通过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对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十分必要,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二,通过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病毒虽然有害能引起各种疾病,但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同时纠正许多学生认为病毒全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3.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的教学内容为本章的教学难点三、教学建议:课时:(一课时)实践训练:制作噬菌体模型四、讲授新课:导入:播放《小鸡唱禽流感》歌曲,学生思考(1)思考这首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一种疾病?(2)是哪一种生物引起这场疾病大灾难的?在回答中,了解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引发学习兴趣及想进一步了解病毒的好奇心。
导入新课。
新知学习:关于病毒形态结构内容的教学(1)病毒的大小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了什么程度,讲述时量化形容,比如:病毒只有在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中才能观察到;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光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怎么样引导学生答出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3)讲解: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4)设疑:细胞是怎样繁殖的那么病毒是怎样繁殖的呢
(5)展示动画:病毒的繁殖过程。
(6)提问:生物有哪些特征那么病毒是生物吗
7、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请学生自学并根据总结病毒总类的方法总结出病毒与人类关系的两面性。
(2)互动: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哪些疾病分别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
三、巩固知识
知识点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
知识点二: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生活特点
2.结构与生殖特征:个体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专门寄生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
知识点三:病毒分类
病毒
知识点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练习
1.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生物,它们在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上有相同点也有异同点。
完成下表:
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细单细胞,无腐生或寄分裂生殖
菌成形细胞核生
真
菌
单细胞或多
细胞,有成形细胞
核
腐生或寄生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病
毒
无细胞结构寄生
在活细胞内
繁殖
2.有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叫做T4噬菌体,它的结构如图1所示。
还有一种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叫做HRV病毒(车前草病毒),它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病毒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DNA和RNA是两种不同的核酸;所以,病毒的共同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两部分。
(2)图1、图2中的DNA和RNA都有什么作用,又都是什么物质
都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病毒增殖时进行指导的核酸。
3.近几年,禽流感给人造成很大的危害。
为此,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前几年在香港曾杀死家禽几十万;有些地方采取禁止养狗来预防狂犬病。
这些措施有没有科学根据为什么
这些措施是有科学根据的。
因为禽流感和狂犬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许多病毒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互相传播。
四、课堂小结
病毒
病毒的发现史:病毒的发现是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病毒的生活特征;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病毒分类:(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的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板书设计
第二节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
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
(二)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三)病毒的繁殖
侵入到细胞内──依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作
业
完成练习册上本节练习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以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回答问题,从而增进他们的小组合作性为主。
从生活中埃博拉疫情入手,学生较具有兴趣。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让他们每个人溶入到课堂中去,因为问题比较简单,在书本上也能找出答案,所以学生较易进入课堂状态。
而讲到病毒的种类时,以禽流感病毒和SARS为例,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类型的病毒,学生兴致高,而且比较深刻。
在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教师讲解的时间多了,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够。
小组配合不到位。
而且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待优生要顾及到全班所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