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卢梭名言名句

卢梭名言名句1.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就像一只渴望飞翔的小鸟,却被关在笼子里,我们明明生下来就拥有自由的权利,但在社会中却总是有各种束缚。
比如工作的压力,让人觉得仿佛被枷锁困住,无法真正自由地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吗?2.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 哎呀,这就好比教一个孩子走路,不是直接抱着他走到目的地,而是引导他自己迈出脚步去探索。
比如在教育孩子时,比起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不是会让他们收获更大吗?3. “只要谈起国家大事时,人们说‘那与我有什么关系?’那么可以断定国家就算完了。
” 这不就跟一个家庭一样嘛,要是家里的每个人都说“这事和我没关系”,那这个家还能好吗?就像现在有些人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觉得与自己无关,可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好起来呢,你说呢?4.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这就好像给一颗珍贵的宝石涂满了颜料,反而掩盖了它原本的光芒呀!比如真正有品德的人,不需要那些华而不实的装饰来彰显自己,他们本身的品质就是最耀眼的,不是吗?5.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 你想想看啊,时间就像流水,一旦流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如果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不是太可惜了嘛,就像我们明明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提升自己,错过不是很罪过嘛?6.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 这不是很可悲嘛,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主见,只是盲目地听从别人。
像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服从,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7.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 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一件温暖的外套比一堆钞票更能让人感到温暖。
当有人处于困境时,真心的帮助和关怀比金钱更能让他们走出痛苦,不是吗?我觉得卢梭的这些名言名句真的很深刻地揭示了很多道理,让我们对人生、社会等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呀。
卢梭作品资料

卢梭作品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散文家和哲学家,被誉为“卢梭的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和作品对现代政治、教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生观和政治观卢梭的代表作品《社会契约论》被誉为政治学的经典之一。
他认为人类是在社会契约下组成社会的,主张人类平等自由地享有天赋权利,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权。
他提出了“一切人民都有被迫遵从而非真正自愿参与的契约”的观点,强调国家的权力应该是由人民来决定的,反对专制统治和一切形式的压迫。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探讨了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之间的差异。
他认为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主张实现真正的人类平等和幸福需要消除社会等级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教育观和文学作品卢梭的教育理念也影响深远,他在《论教育》中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教育观念,主张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自由,反对机械记忆和刻板的教育方式。
他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卢梭的文学作品也具有重要意义。
《忏悔录》展现了他的内心冲突和思想发展历程,《新爱洛斯的悲剧》则描绘了个人情感与社会道德的矛盾冲突。
他的文学作品融汇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体现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关怀。
总结在卢梭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类自由平等、政治参与和教育自由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向往。
通过他的思想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并汲取启示,为建设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以上是对卢梭作品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索。
愿我们能在探索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卢梭介绍.

朴素派 (原始主义) Primitivism 1890 背景 ︰朴素派画家一词的由来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出现 的所谓 「星期日画家」(Sunday Painters), 另一 别名即为「素人画家」。由于19世纪晚期社会生 活形态的变迁,画家个性的主张 与社会性往往分 裂为二,不能互相适应,于是「朴素派」 画家便 在这种情形下产生, 他们的出现有如一种自然产 生的缓冲作用。此一流派 事 实上不能冠以派别的 名称,因为他们并无特定的组织或 共通的主张, 完全是个自独立作画。 特色 ︰朴素派的作品有相同的倾向:单纯、朴素。 朴素 主义的画家们所作的画,大都描写细密;而此派 画家的写实则是基于内心要求的写实,将梦与现 实揉而为一。
朴素艺术的旗手 --亨利 卢梭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亨利 盧梭 Henri Rousseau
(44~1940)
卢梭幼年家境并不富裕,1871年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而终其一生, 就是担任这个安份的公务员;他的闲暇嗜好,就是创作绘画,曾经获准在罗浮宫 美术馆临摹。曾经参加官方的沙龙展,却未曾入选;但他仍自得其乐的不断创作。 卢梭于 1855 年从巴黎一所收费站中退休后,始全力作画,因此博得“关税员” 的称号。别人常把他归为“原始的”、“素人的”、“周日画家”之列,他却光 明正大地认为自己是不折不古的专业画家。 1891年起常至植物园观赏温室里的热带景物,创作了许多充满幻想式的作品, 如“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梦”等,1893年退休之后,生活清苦,却全心投 入绘画创作;他充满想象的作品,却获得了诗人的赞赏及毕加索等前卫画家所推 崇。 卢梭画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还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丽的 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异国情调的大幅幻想式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常 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 卢梭创作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的艺术很难归到哪一派,但他的画 法属超现实主义。他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幻想的 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天真烂漫,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卢梭十大名言名句

卢梭十大名言名句
1、不要使你的生命屈从于穷困和失望的念头,不要屈辱地把你的生命交给外人摆布。
——卢梭
2、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卢梭
3、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4、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卢梭
5、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卢梭
6、性格软弱,至多只能做到不犯罪恶,如果还要侈谈高尚的美德,那就是狂妄和大胆了。
——卢梭
7、卢梭说:“充满无法统御的自由之精神,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战胜。
在这种精神之前,名誉、财产甚至名声,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
——卢梭
8、忍耐是苦涩,但它的果实却是甘甜的。
——卢梭
9、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卢梭
10、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
——法·卢梭。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
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
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
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
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
法治要结合德治。
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
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
卢梭的生平

卢梭生平卢梭(1712.6.28—1778.7.2)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古典自然法学派和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
● 1712年6月28日卢梭生于且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生他时去世,他从小由姑母抚养,这是其人生的第一大不幸。
● 1722年,其父与市政议员发生争执,卢梭的父亲离开了,留下年仅10岁的小卢梭。
卢梭被寄居在舅父家,托付给姨妈照管,在此期间卢梭读过两年书。
● 1727年在零件刻缕师那当学徒,受到奴役。
也因偷窃经常挨打受骂。
● 1728年被华伦夫人收留。
1728年由于游玩误了时辰,城门关上了,他害怕回去后会遭到挨打,未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了日内瓦,后被华伦夫人收留。
1740年卢梭离开了华伦夫人,一直颠沛流离,受过教育,学会作曲,做过仆从、家庭教师、秘书等等,但始终籍籍无名。
● 直至1750年,这也是卢梭生平转折的一年,他参加全国论文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他的哲学家的生涯也因此开始了,声誉如日中天,社会交往也日渐增多,但卢梭不善交际,深感不自在。
卢梭也因此疑心周围的那些朋友设计合谋毁掉自己,觉得他们表面上似乎在努力使我幸福,实际上却努力使我成为笑柄。
他开始胡思乱想。
● 1756年,声望日高,但鄙弃与贵族为伍的卢梭与瓦瑟迁往退隐庐,告别了巴黎,在乡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此时的他一边倾慕着瑟瑞斯,一边又开始了对乌德托夫人的热恋。
也正是因为乌德托夫人之缘故,卢梭怀疑狄德罗从中毁掉他的名声(即将平时告知的秘密传给他人),于是与他绝交。
他激进思想及行为引起封建王朝和僧侣们的的不安,也使其与伏尔泰、狄德罗等启蒙学者决裂。
● 1757年,因与乌德托夫人恋爱一事,和狄德罗、格里姆、埃皮奈夫人闹翻,他离开了退隐庐,住到了卢森堡元帅家,受到卢森堡夫妇的保护。
● 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也就是《爱弥尔》与《社会契约论》发表,这两本书给卢梭招致了严重的后果,他本人被谴责,书被查禁和焚烧,为逃避当局的逮捕,卢梭从此逃出巴黎,之后四处逃亡,几近举世共弃。
第三讲卢梭

第三讲:卢梭: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一、卢梭的生平二、性善论与自然教育三、把儿童看作儿童四、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阶段五、反对体罚六、注重性教育七、正视女子教育一、卢梭的生平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
1、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其父是钟表匠,母亲早丧,幼年由舅父抚养。
2、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3、13岁至15岁学徒,遭受很多磨难。
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4、到了40岁因为第戎(Dijon)学院的一次有奖征文《论科学和文艺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获得首奖,一举成名。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他的《爱弥儿》一书由于极力抨击自古以来传统教育的观点,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主张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本位思想,犹如天文学上哥白尼主张的地动说,在世界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二、性善论与自然教育1、性善论与性恶论是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性善论: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法国教育家卢梭持这种观点。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坏了”(卢梭:《爱弥儿》上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页,91~92页)。
2、崇尚自然教育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社会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从生。
因此,远离喧嚣的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的天性。
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远离城市的农村进行。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否则就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主张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被看作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卢梭

卢梭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早年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先跟一个公证人,再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
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
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
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
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中年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雅克·卢梭(ㄌㄨˊㄙㄨㄛˉ)(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现今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
卢梭10岁时,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
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
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
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1750年,卢梭在38岁时一举成名。
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与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
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
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
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762年,卢梭因由其所撰教育论著《爱弥尔》一书出版,遭到法国当局的通缉。
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7月2日于法国埃及迈农维尔与世长辞,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