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杯蕈对碳、氮源的利用及其组合研究

合集下载

大杯蕈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大杯蕈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大杯蕈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江国志大杯蕈(Clitocybe maxima)又名大杯伞,俗名笋菇、猪肚菇、大漏斗菇,因其子实体形似漏斗或杯而得名,是一种自然分布较多的木腐性土生菌。

大杯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杯伞属。

该属在全世界已发现250余种,目前我国已知30余种,在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均有野生分布。

驯化栽培的大杯伞子实体营养丰富,菇体清脆鲜嫩,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

菌盖氨基酸含量为干物质的16.5%以上,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比一般食药用菌高,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也冠于一般食药用菌之首。

菌盖的粗脂肪含量高达11.4%。

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如钼、锌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大杯伞在烘烤或烹调时有独特的香味,所以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

大杯蕈发生于夏初至秋末(5~10月),正是其它栽培食药用菌的生产淡季,生产此菇有调节市场供求的重要意义。

其栽培技术如下:一、生物学特性㈠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4-25厘米,幼嫩时中部下凹,成熟时呈漏斗状(彩图40),表面光滑,呈浅黄色;菌肉白色,较薄(0.5-1厘米);菌柄圆柱形,中生,实心,直径1.5-2.5厘米,菌柄地上部分与菌盖同色,长3-13厘米,地下部分上粗下细,长度因覆土层厚度而异;菌褶延生,不等长,担子棒状,上生4个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光滑无色; 孢子印白色。

大杯蕈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时,双核菌丝棉絮状,生长迅速,后期可产生球形分生孢子。

培养后期紧贴培养基表面长出短密的有粉质感的气生菌丝。

菌丝较粗,分枝多且密,细胞粗短。

出现这种菌丝后很快即形成子实体。

条件不适时扭结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并可产生分生孢子。

㈡生活条件1.营养大杯伞属土生木腐菌,野生条件下其营养来源于地下枯枝、枯根及落叶,人工栽培时,在以木屑、棉壳、稻草及其混合物为主的培养基上都可正常生长。

paludibacteraceae功能

paludibacteraceae功能

paludibacteraceae功能Paludibacteraceae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属于β-丝菌纲。

这些菌属于水生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和海洋等。

Paludibacteraceae在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等。

此外,Paludibacteraceae还具有一些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环境修复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碳循环Paludibacteraceae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菌可以利用有机物质作为碳源,通过代谢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Paludibacteraceae还可以利用CO2作为碳源,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质。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有机物质的积累和污染。

氮循环Paludibacteraceae在氮循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菌可以利用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化合物作为氮源,通过代谢过程将这些化合物转化为氮气或其他形式的氮。

此外,Paludibacteraceae还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从而促进氮的循环。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促进氮的循环和利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氮的积累和污染。

有机物降解Paludibacteraceae在有机物降解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菌可以利用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代谢过程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被其他微生物利用,从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利用。

此外,Paludibacteraceae还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碳源,从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利用。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减少有机物质的积累和污染。

环境修复Paludibacteraceae在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同碳氮比及氮源对菇渣发酵的影响

不同碳氮比及氮源对菇渣发酵的影响
浙 江 大 学 学报 (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4 2 ( 6 ) : 7 6 0 ~7 6 8 , 2 0 1 6
J o u r n a l o f Z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Ag r i c .& Li f e S c i . 、
不 同碳 氮 比及 氮 源 对菇 渣 发 酵 的影 响
白永娟 ,徐 炜 南 ,常晓 晓 ,胡晓 辉
( 西北 农 林科 技 大学 园艺 学 院 , 农业部西北设施园艺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 西 省设 施 农 业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 陕西 杨凌 7 1 2 1 0 0 )
摘 要 为探 讨 菇 渣 作 为无 土栽 培 基 质 的 适 宜 发 酵 条 件 , 通过 设 置 不 同 C / N 比( 2 5: 1 、 3 0: 1和 3 5: 1 ) 和 不 同 氮 源( 牛粪 、 鸡 粪和 尿 素 ) 试验组合 , 测 定 分 析 不 同发 酵 阶 段 菇 渣 的 发 酵 温 度 、 积 温、 体 积质量 、 总 孔 隙度 、 通 气 孔 隙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s b y y e a r s ,l a r g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c c u mu l a t i o n s o f
Shaa nxi Pr o vi n c e Fac i l i t y Agr i c ul t u r e Engi n e e r i ng Ce n t e r , Yan gl i ng 7 1 21 O0, Sha an xi , Chi n a)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
碳氮比(C/N ratio)在食用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碳元素是
生物体的主要构成成分,氮元素则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组成成分。

因此,在菌丝体生长和菌丝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供应比例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碳氮比的高低直接影响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和菌丝体的产量。

如果碳氮比过高,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碳源,导致氮源相对不足,进而限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另一方面,如果碳氮比过低,菌丝体会面临氮源的过剩,过多的氮源可能会被转化为氨气排放,导致能量的浪费。

因此,适当调节碳氮比能够提高菌丝体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中,通常会采用含有丰富碳源的底物,如木屑、米糠等,作为基础碳源。

而氮源则多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物质,如豆饼粉、大豆粉等。

通过调节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可以控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碳氮比对食用菌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宜的碳氮比可以影响食用菌的味道、香气和口感等品质特征。

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可能导致食用菌的品质下降。

总之,碳氮比在食用菌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合理调节碳氮比能够提高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也对食用菌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和调节碳源和氮源的比例非常重要。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碳氮营养源研究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碳氮营养源研究

起 广大菇农的 趣 。其固体培养 条件业 已成功“ . 体培养 液 还 未见报 道 - 液体培养 菌种有生 长快速 龄整齐 接种方便 而 菌 等诸 多优点 . 是菇类工 业化生 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 本文初 步探讨 大球 盏菇 液体培养 的碳 瓤营养 条件 . 以为其工业 化生 产提供 必
3 结 果 与 讨论
试 验 结 果 见衰 1 。
寰 I 曩 - 曩 置 ■ 曩 比蕾 ■暴 ( ) 曩 g
( 山西运城高等专科学校生化 系,4 0 0 04O)
பைடு நூலகம்


车 文 比较 丁多 种 碳 豫 豫 、 氯 比对 大 球 盖 菇 藏体 培 养 氯 璇
菌 丝 生 物量 的 影 响 , 出硪 探 以 蔗 糖 为 佳 , 髯 以 饺 盐 为 好 , 彝 捶 氟 碳 比以 “ 为量 适 的结 沧 . 关■词 文章蕾号 太 球蓝 菇 液体培养 碳豫 氰豫 碳 氮 比
23 氯谭试验培彝基科鲁 . 培 养 基配 方 同 2 1配 方 . . 但不 加 蛋
0 以上 的菌洼需大量的人力、 5 曲力运住荒 山野外扔 掉 。0 1 2 0 年
4 , 县通过推 广秸秆 燃气 . 月 该 综合利用菌洼生产 燃气取得 了可
喜 的成果 。据测定 , 利用菌洼生产燃气 比直接 利用 秸秆 、 用产 术
菌洼是 指食用菌 菌袋( 栽 经 出菇后 的残洼 曲, 床) 如果 处理 不 及时 , 不仅对持续生 产食用 菌带 来严 重危害, 巨 还会 造成环境 污 染 。桑檀县 有年 产投料几百 万吨的大蛋菇岛 . 几百采种菇专业户
和菌种厂 、 培岛 , 年几 百吨菌 洼除少量 用于饲料 和把料 外 . 栽 每
气速 度快 、 热值高 。目前 , 桑檀县 袋( ) 床 栽食 用菌 出菇后 柏残洼

微生物对碳源与氮源的利用综述娜娜

微生物对碳源与氮源的利用综述娜娜

微生物对碳源与氮源的利用D0******* 生物技术李娜关键词:微生物碳循环氮循环二碳化合物的同化甲基营养型细菌的生理生化摘要:Calvin循环又称为Calvin-Benson循环、核酮糖二磷酸途径、还原性戊糖磷酸途径等。

特有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磷酸核酮糖激酶。

生物:绿色植物、蓝细菌、和多数光合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

反应的三个阶段:羧化反应、还原反应、CO2受体再生阶段。

异养型CO2固定,二碳化合物的同化,途径有乙醛酸循环、甘油酸途径。

微生物固氮:自身固氮菌和联合固氮菌。

固氮微生物、固氮的生化机制、好氧固氮菌的氧毒害机制。

自养型CO2的固定Calvin循环、厌氧乙酰-CoA途径、逆向TCA循环途径、羟基丙酸途径、还原单羧酸循环。

异养型CO2的固定:Calvin循环又称为Calvi n-Benson循环、核酮糖二磷酸途径、还原性戊糖磷酸途径等。

特有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磷酸核酮糖激酶生物:绿色植物、蓝细菌、和多数光合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

反应的三个阶段:羧化反应、还原反应、CO2受体再生阶段。

2.厌氧乙酰-CoA途径又称为活性乙酸途径,这是一条非循环的固定途径。

特色酶和关键酶:CO脱氢酶微生物:产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等化能自养细菌中。

反应的三个步骤:形成甲基,形成羧基,形成最终产物。

逆向TCA循环途径又称为还原性TCA循环。

特色酶和关键酶:柠檬酸裂合酶微生物:绿菌属的一些绿色硫细菌。

反应历程:反应逆着TCA循环进行,所用的多数酶都是TCA循环中的酶,只有在柠檬酸到草酰乙酸所用的酶是柠檬酸裂合酶。

羟基丙酸途径微生物:少数绿色硫细菌(Chloroflexus)(绿弯菌属)在以H 2或H2S作为电子供体时的一种CO2固定方机制。

关键步骤和关键酶:羟基丙酸的产生。

还原单羧酸循环微生物:克氏羧菌(Clostridium kluyveri)。

关键酶:丙酮酸合成酶和丙酮酸-甲酸裂解酶,该循环不需要ATP,只供给Fd ( red )就可运转。

大杯蕈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大杯蕈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菌柄 皮 增 厚 , 同时 释 放 大 量 孢 子 。
3 栽培技术 、 ( ) 1 季节安排 。 根据 子实体对 出
( 空气 。大杯蕈 为好气性 真 菇温度 的需求 ,以气 温在 2 ~ 2 4) 3 3 ℃ 菌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需要新 的 季 节 往 前 推 4 O天 为 制 袋 生 产 季 鲜空气 ,但在原基形成时需要一定 节 ,福建省龙岩市一般 以 4 9月为 ~ 二氧化碳刺激 。 生产期。 ( 营养 。 5) 大杯 蕈生长需要充足 的氮源 , 能利用葡 萄糖 、 蔗糖 、 粉 , 淀 ( 菌袋培养。配方为 : 2) ①棉子
维普资讯
食 用 菌
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对人体健 料 进 行栽 培可 满 足 对 氮 源 的 需求 。 康有益 的矿 质元素钻 、 、 钼 锌等 , 其 ( 光 照 。大 杯 蕈 的产 量 、 量 6) 质 中异亮氨酸 、亮氨酸的含量居于食 与光照强度成 正比 ,但 直射 光和过 用菌之首 , 蛋白质的含量 与香菇 、 金 强光照会 抑制子实体的形成 。 针菇 相 当 ,是 一 种 很 有 发 展 前 景 的 2 形 态 特 征 、 食用 菌。 在 P A培 养基 上大 杯蕈 菌 丝 D
一 … ~ … ~ ~ … ~ 一 ~ ~ 一 一 ~ 、

欢迎订 阅‘ 农村实用技术 【鼍 ) J 刊 。凡 需订 阅本刊的读者, 可到 当地 邮局订 阅, 也可直接 汇款至本刊壕辑部订 阅全年或破季 订阅。每本定价 3 全年 3 元。gRg ̄ : 元, 6 云南省 昆明市人民 东 2 6 ; 路 4 号 收款人 : 农村 实用技 术 > < 壕辑部 ; 邮稿 :50 1 6 05 。
壳 3 % 、 屑 4 % . 皮 2 % 、 膏 9 木 0 麸 0 石 但不能利用乳糖 ,能利用氨态氮和 l ②棉子壳 4 %、 屑 3 %、 %; o 木 0 麸皮 2 ~ 2C,经 7 l 原 基 形 成 露 出 i 3 3 ̄ ~ 5天

毒蕈类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毒蕈类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毒蕈类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作者:徐明磊翟塞亚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年第02期摘要:该文系统总结国内、外对毒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通过这些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毒蕈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从而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加以更好的利用。

关键词:毒蕈;应用价值;研究进展大型真菌又称覃菌,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它们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成员,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的毒蕈资源丰富,但是人们一般敬而远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实毒蕈也有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 毒蕈基础研究概述1.1 毒蕈种质资源调查国内大量研究人员对不同区域内毒蕈类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

1992年刘利对河南鸡公山的野生毒蕈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整理出鸡公山的毒蕈主要为18科30属51种。

侯凤英等对常见的7种毒蘑菇进行形态特征鉴定,为舒筋散的安全选料提供依据。

2012年徐江对湖北省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247种,隶属于2门,5纲,20目,53科,109属,包括1个新种和5个新纪录种。

王振等于2014年对泰山区系大型毒菌物种资源进行了调査,通过传统分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大型毒菌43种,隶属担子菌和子囊菌1.2 毒蕈类人工培养研究1996年陈珊等研究了氮源对毒蕈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均可作为毒蘑菇的氮源。

其中谷氨酸和酵母膏是毒蕈菌丝生长较理想的氮源,淀粉是较为理想的碳源,山梨醇是最好的碳源。

还有人对毒蘑菇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液对虫体的毒害作用进行了研究,毒蕈菌株GD-1,GD-2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8.0℃,最适pH值为5.5,最佳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硫酸氨;此菌株通过代谢产生的一些有毒物质对幼虫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为未来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奠定了一部分基础。

1.3 毒蕈的毒性和救治研究毒蕈中毒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 。从 原基 形成 到子 实 体采 收一 般需 5 ,子实 ~7d
菌 丝生 长 速度 和 生 长 势 明显 高 于 对 照 及 其 他 各 处
理 。表 现为 菌丝 洁 白浓 密 ,生 长 旺盛 。其 中处 理 9 菌 丝 日均生 长速 度 达 到 5 1 m d .3 m / ,而 对 照 菌 丝 日
周祖 法 ,王伟科 ,袁卫 东,闫 静
( 浙江 省 杭 州 市 农 业科 学 研 究 院 蔬 菜 研 究 所 菌 种 站 ,浙 江 杭 州 302 ) 104
摘 要 :大 杯 蕈 能 较 好地 利用 木 屑 、菜 饼 碳 氮 源 , 菜 饼 和 玉 米 粉 与 木 屑 、稻 草 组 合 的 处 理 9配 方 每 包 平 均
排列 。
O O O
试验 菌 株 :大 杯 蕈 ,引 自 福 建 省 福 州 市 农
科所。
统计 头 2潮 菇产量 ,并 进行 差 异显著 性检 验 。 表 1 不 同碳 、氮源组 合成 分 百分 比 ( %)
玉 米 粉 蔗 糖 石 膏
处 理
木 屑
棉 籽 壳
生长 。
氮素 有 利 于 菌 丝 生 长 ,在 麸 皮 、米 糠 、黄 豆 粉 、菜 饼 、玉 米粉搭 配 中 ,以菜 饼 和玉 米粉 的组 合 最 佳 。加入 适 量稻草 有 利 于菌 丝生 长作 用 ,如处 理 9 ,应 用木 屑 、稻 草 、菜 饼 、玉 米 粉 组 合 ,菌 丝 日 均 生 长 速 度 达 到 5 13 mm,且 菌 丝 生 长 旺 盛 , .3
O O O
菌丝生 长速 度测 定 :待菌丝 布 满料 面后 ,测定 菌丝 生长 速度 和生 长势 ,计算 各处 理菌 丝生 长速度
平均 值 。 栽培试 验 :菌丝 基本 满袋 后 ,每处 理选 取完 好 菌包 3 0包 ,脱 去 菌 袋 ,竖 直摆 放 于 畦 内 ,覆 3c m 左 右 的 稻 田 土 。3次 重 复 ,每 重 复 l 0包 ,随 机
时 ,容 易形 成 畸形子 实 体 。在 自然 条件 下 ,其菌 丝 生 长温 度 为 1 5~3 ℃ ,原 基 形 成 和 子 实 体 生 长 温 0 度 相 近 ,为 2 5~2 q 8C,在 木 屑 、菜 饼 组 合 ( 理 处 9 营养条 件 下 ,子 实体 生 长 正 常 ,可 分 为 3个 阶 )
维普资讯
周法等大蕈碳氮 的用其合究 祖 ,:杯对 、源利及组研
2 结果 与分析
2 3 处 理 9与 大杯 蕈 子 实体 发 生 .

大杯 蕈 属 于 高 温 型 食 用 菌 ,但 气 温 高 于 3 q 0C
2 1 不 同碳 、氮源组 合 对大杯 蕈 茵丝 生长 的影 响 . 大杯 蕈 能较好 地利 用碳 源 木屑 和氮 源菜饼 、玉 米 粉 。用菜 饼 、玉米 粉 作 氮 源 的处 理 7 、9 、8 ,其
蕈 对碳 、氮 源 的利用 ,探索最 佳组合 模 式 ,为 大杯 蕈生 产栽培 提供技 术依 据 。
1 材料 和方 法
1 1 材 料 .
培养料 配方 处理 :将 木屑 等不 同碳 、氮 源组合
成 9个配方 处理 ( 1 ,以处 理 1 表 ) 为对 照 。每处理 4 5包 ,重复 3次 ,观察 记载 菌丝 生长 速度 和产量 。
稻草
麸 皮
米糠
黄豆 粉
菜 饼
收 稿 E期 :20 —22 l 051-3 基 金 项 目: 国家 星火 计 划 农 业 科 技 专 家 大院 模 式 示 范 (04 A 0 16 20 E 702 )
作 者 简 介 :周 祖 法 (99一) 16 ,男 ,浙 江 杭 州 人 ,农 艺 师 ,主 要 从 事 珍 稀 食 用 菌 新 品种 引进 栽 培 .生 产 技 术 研 究 及 推 广 服 务工 作 。
产量 达 03 g .2k ,生 物 学 效 率 9 .% ,并 且 菌丝 生 长 发 育 快 ,健 壮 。 加 入 适 量 稻 草 ,不 仅 能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节 约 23
木 材 资 源 ,还 能 有 效 地 促 进食 用 菌 生 长 发 育 。 关 键 词 :大 杯 蕈 ;碳 、氮 源 ;菌丝 生长 速 度 ;生 物 学 效 率
中图 分 类 号 :¥4 66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0 2.0720 )40 8—2 589 1(06 0 .360
O O


大 杯蕈 ( lo b a ia Ci c em x )又 名 猪肚 菇 、大杯 ty m 伞 ,是 近年 驯化栽 培成 功 的珍 稀食用 菌新 品种 。属 担子 菌纲 ,伞 菌 目, 口蘑科 ,杯伞 属 。子实体 群生
均生 长速度 只有 2 1 m d .3m / 。
体单 生 或 群 生 ,杯 状 或 浅 漏 斗 状 ,淡 黄 色 至 浅 褐
色 。菌 肉肥 厚 ,柄粗 。
3 小结 与讨 论
在 处理 3 、9中分别 加有 1 %稻 草 ,与对 应 、6 5 的 同一氮源 ( 理 1 ) ( 理 4 ) ( 理 7 处 、2 , 处 、5 , 处 、 8 )相 比 ,呈 现 不 同 程 度 的生 长 优 势 。 由此 可见 , 以菜饼 、玉米粉 作氮 源 ,加入 适量 稻草 ,有 利 于菌 丝生 长 。本 项试 验表 明 ,处理 9最适 合 大杯蕈 菌 丝
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采收一般需57d子实体单生或群生杯状或浅漏斗状淡黄色至浅褐小结与讨论氮素有利于菌丝生长在麸皮米糠黄豆粉菜饼玉米粉搭配中以菜饼和玉米粉的组合最佳
维普资讯



澎 右 矸 26 第4 江 学 0 年 期 0

大杯蕈对碳 、氮源 的利氮 源 为米糠 、黄豆粉 、菜 饼 、玉米 粉 。
1 2 方 法 .
O O O
或单生 ,杯 状 或 浅 漏 斗 状 ,淡 黄 色 , 肉肥 厚 ,柄 粗 ,脆嫩可 口,营养 丰富 ,素有 “ 笋菇” 之称 ,是 为数不 多的发生 于炎热 夏季 的高温 型食 用菌 。关于 大 杯蕈 的相 关研究 报道 甚少 ,本项试 验通 过对 大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