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4高一地理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意义 (1)缩小__城__乡_____发展差距。 (2)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提高工业生产的__效__率_____。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 心。 (5)提高乡村的_对__外__开__放__程__度___。 【思考】 为什么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 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 提示:城市化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方面。但无 论是产业上的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还是空间上的由乡村到 城市的转移,均是以人口由农工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产 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
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 的劳动力,也为__服__务__业___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图表示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 化,读图回答(1)~(2)题。
(1)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 ) A.工业、农业、服务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材料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现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浪潮扑面而来。是什么力量使大量 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呢?这股动力来自于拉力和推力。拉力 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 离开乡村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结合材料探究: (1)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2)城市的拉力因素和农村的推力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1)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一 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 (2)如下图归纳。
[图表导读] 读教材P37图2-13 世界城市化的推进,思考下列问题。 (1)20世纪,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何变化?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 平达到多少? (2)20世纪,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有何变化?在哪 一阶段增幅最大? 提示:(1)20世纪,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2000年世界 城市化水平达到48%左右。 (2)20世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在1950~ 2000年增幅最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和意义;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城的推动作用;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学习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一、城市化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的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生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不断扩大。
3.意义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商业区高速公路绿化带城区业区探究点一 城市化 【探究材料】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过程(讲义)

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城市化过程(讲义)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1. 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标志及意义;2. 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类型及表现;3. 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4. 理解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城市化含义及主要标志;2. 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难点:城市化进程及阶段的判读。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1. 概念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 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在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时,还应结②社会:文化教育、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改变;③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④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三、城市化动力机制1.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2. 表现: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城市化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甚至停滞问题较少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中心区出现衰落现象发展趋势——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分布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随堂练习】1.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 城市人口数量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C. 城市面积的大小D. 城市职能的重要性答案:B思路分析: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2-05-24高一地理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B. 地价上涨,居住条件差。
城市边缘和小城镇(拉力因素)
A. 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 优良;
B.高速公路的发展及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逆城市化现象——大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
活动 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化”,思考:
(2)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
(4)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 出的不同特点,谈一谈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
活动
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化”,思考:
(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 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 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逆城市化原因
城市中心区(推力因素)
550
5 .上海(中国)
530
6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500
7 .芝加哥(美国)
490
8 .莫斯科(前苏联)
480
9 .加尔各答(印度)
440
10.洛杉矶(美国)
400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城市
1.东京(日本) 2.墨西哥城(墨西哥)
占墨西哥总人 人口(万)
口的16.8%
2880
1780
人口(亿)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 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
活动
阅读“中国的城市化”
和图2-16,完成表格: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人口流动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_后___期_ __早__ __慢__ __高__
_相__适__应_
中期
___晚_ __快__ __低__
__不__相___适__应_
城市人口
大
比重
____
___小_
问题
逆城市化
虚滞_假后_城_城_市_市_化化
2021/3/9
1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021/3/9
2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了解城市
化的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重点)
3.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其原因。(重、
难)
2021/3/9
3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三、城市化特点
3.从图中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哪个阶
段( D ) A.AB
B.BC
C.CD
D.DE
2021/3/9
18
高考链接—— 迎接挑战 突破自我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 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 1990 年至 2010 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课后探究: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做好哪
些工作?
2021/3/9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好用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具有以下基本过程:1.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过程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的人口通常会以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功能转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会逐渐转变。
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强,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中心。
3.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城市圈或都市圈。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差距逐渐拉大。
2.功能多样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城市不再只是一个工业化的中心,也成为了文化、教育、贸易、服务等方面的中心。
3.空间扩张:城市空间的扩张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不同的城市等级和城市圈。
4.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环境改变: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虽然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以下问题:1.人口过多导致社会问题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积累的垃圾、交通拥堵、人口密集带来的感染病等。
2.面临环境压力:城市化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环境。
3.居住和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就业和居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房价上涨、城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等。
4.区域分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不平等问题,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
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800 18201840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2000 年
1850 6.4 11.4 4.4
1900 13.4 26.1 6.5
1950 29.2 53.8 17
1980 39.6 70.2 29.2
2000 46.6 74.4 39.3
年份
人口数
1700
70万
1801
110万
1901
458万
试分析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原因: 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地价上涨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活动三】读下面两图,结合P39阅读材料,思考:
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2、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有何特点?
思 考
1800 5.1 7.3 4.3 1850 6.4 11.4 4.4 1900 13.4 26.1 6.5 1950 29.2 53.8 17 1980 39.6 70.2 29.2 2000 46.6 74.4 39.3 2020 57.4 77.2 53.1
城市人口比重(﹪) 10080 Nhomakorabea60
40
【活动一】(自主学习)展示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 中画出1800~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世界、 发达、发展中国家折线分别用红、黑、蓝色表示,可以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同时在动手画图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 而且也能把课堂气氛带起来)
年 世界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份 城市 人口 比重 (% )
b b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地域差异。 确立依据:因为通过比较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城市化 的差异,探究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而且据历年高考会考分 析,这个内容是热门考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 确立依据:在影响城市化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容易把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混淆,而学生关于地理经 济学知识很欠缺,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说是一难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①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标志。
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②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
③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重点难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对比1、泉塘镇是湘乡市的一个城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泉塘镇有湘乡市所没有的高级的职能②湘乡市有泉塘镇所有的职能③作为城市的级别,湘乡市比泉塘镇级别高④湘乡市服务范围比泉塘镇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与县级市三类,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③C. ②>③>①D. ③<①<②3、关于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其城市化水平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 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D. 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城市的发展4、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5、读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6、在大城市的周围,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的重大意义在于()A.减少或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B.分散大城市的人口、资金和技术C.杜绝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下图为某国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7、形成上述国家人口分布状况的客观原因是()A.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的政策B.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结果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8、这种人口分布比例,可能会造成()A.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B.乡村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而不断毁林开荒、过度放牧,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C.乡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产值下降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挤,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的居住,会出现逆城市化9、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表明()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④中心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读“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城市化水平,辨别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0
5 .上海(中国)
530
6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500
7 .芝加哥(美国)
490
8 .莫斯科(前苏联)
480
9 .加尔各答(印度)
440
10.洛杉矶(美国)
400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城市
1.东京(日本) 2.墨西哥城(墨西哥)
占墨西哥总人 人口(万)
口的16.8%
2880
1780
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
活动 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化”,思考:
(4)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
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谈一谈城市化与经
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
活动 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化”,思考:
(4)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 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谈一谈城市化与经 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时间
数量 占城市总人口(%)
1960年
114
29.5
1980年
222
33.4
2000年
408
34.0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二战以后
特大城市的发展迅速,出现超级大城 市,出现城市群(带)
中国长三角城市群
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
活动
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化”,思考:
2025 639
153
486
世界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
年份 世界 1960 19 1980 35 2000 66
城市个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0
9
13
22
16
50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人口(万)
1.纽约(美国)
1230
2.伦敦(英国)
870
3. 东京(日本)
670
4 .巴黎(法国)
虚假城市化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 为突出。如墨西哥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 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城市化水 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 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
虚假城市化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滞 后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 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 %,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 还如印度、孟加拉、印尼等。
剩余
会
生产率提高 劳动力 城
经
工业发展
市
济 发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化
展 服务业发展
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特点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 据图判断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几 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城市化特点
低水平 缓慢增长
加速 发展
空前 发展
产业革命后
二战后
二战后世界100万以上特大城市发展状况
说出你的理由。
活动
(2)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 说出你的理由。 ——不合理。
A、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B、出现“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
城市个数 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60 114
62
52
1980 222
103
119
(4)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 出的不同特点,谈一谈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
活动
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化”,思考:
(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 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 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逆城市化原因
城市中心区(推力因素)
城市化
概念
——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 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
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
主要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 如劳动力就业问题。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 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 程
城市化
意义
人口 产业结构 工业 科技 文化、思想观念
城市化
意义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的 发展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 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等逐渐趋同。所以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城市的 发展,而且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 个社会的发展。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第一产业 第二、第三产业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 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 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 中城市
城市建设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 生态保护
与经济 发展关系
与工业化 的关系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环境 生态保护
与经济 发展关系
(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 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试分析产生这
种现象的原因。
(2)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 的理由。
(3)试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近半个世纪以 来城市化发展速度等方面,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的差别。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第一产业 第二、第三产业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 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 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 中城市
城市建设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
1911年 用地
1949年 用地
1990年 用地
上海城市人口的增加
54万
1199111年1人年口 : 54万
538万
1914994年9年: 538万
1324万
1990年人口
1990年: 1324万
2019年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数量
2347万(2019年)
活动
(3)试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近半 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速度等方面,讨论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产生这 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起水 速 步平 度
其它特点
发达 国家
早
高
慢
大中小城市比例较合理,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 中国 晚 低 快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 市过度发展,中小城市 发展缓慢,出现“虚假 城市化”、“滞后城市
——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城市化的起步
发 达 国 家 : 18世纪中叶 发展中国家: 二战之后
城市人口比重%
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2019年)
城市人口比重%
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 年份
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
39.10%
年
中国城市化进程
人口(亿)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A B C D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但仍不容乐观
与工业化 的关系
环境 生态保护
与经济 发展关系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 如劳动力就业问题。
与工业化 的关系
环境 生态保护
与经济 发展关系
与工业化 的关系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第一产业 第二、第三产业
【探讨】 城 市 化 动 力 机 制
1.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 2.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3.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4.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城市化动力机制
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动力机制
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社
农业发展
会
经
工业发展
济
发 展 服务业发展
人口(亿)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 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
活动
阅读“中国的城市化”
和图2-16,完成表格:
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A. 工业高度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 环境恶化;
B. 地价上涨,居住条件差。
城市边缘和小城镇(拉力因素)
A. 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 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