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和经济发展必备知识点素材新版晋教版

合集下载

溧水县五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亚洲 8.2 人口和经济发展必备知识点素材 晋教版

溧水县五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亚洲 8.2 人口和经济发展必备知识点素材 晋教版

8。

2人口和经济开展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1年亚洲人口达37。

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

7%。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

(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根底好。

3。

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候寒冷,中亚和西亚那么是气候干旱。

4.亚洲生活着1000个左右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超过了10亿。

5。

亚洲各国的经济开展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兴旺国家外,其余均属开展中国家。

6.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7。

亚洲“四小龙"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总称.8。

亚洲开展中国家经济开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出口加工国和地区: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 ②农矿原料出口国:蒙古;③经济综合开展国:印度、中国; ④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9.亚洲的三大文化:〔共同特点:都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①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印度文化,发源于印度河流域;③阿拉伯文化,发源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第二课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知能演练提升1.根据下图中三类产业比重构成情况判断,这个国家有可能是( )A.日本B.印度C.朝鲜D.蒙古2.下列关于日本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B.日本工业发展劳动力不足C.日本资源丰富,是一个资源大国D.因为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强国,所以世界经济对其影响较小3.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其东部沿海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降水丰富B.多优良港口,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C.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D.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大4.日本发展经济最需要从国外引进或进口的是( )A.发达的科技B.高素质的劳动力C.高效率的管理经验D.煤、铁、石油5.下列国家中,对日本对外投资建厂最具有吸引力的是( )A.英国B.澳大利亚C.中国D.美国6.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

精选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

关于欧洲人口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有( )
A、人口数量较多,仅次于大洋洲
B、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
C、人口密度大
D、城市人口比重大
【答案】:
【解析】:
仰光大金塔位于下面哪个国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日本
B、缅甸
C、柬埔寨
D、印度尼西亚
【答案】:
【解析】:
我国所在的大洲—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
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答案】:
【解析】:
若某同学乘低空飞行的飞机沿图示路线进行地面考察。 (1)那么他看到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______河、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______山脉、黑海、______海峡。(2)从空中明显可看出,亚洲中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地势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______;受地形的影响,亚洲河流分布特点是:河流呈放射状由_______部流向周边的海洋。(3)从空中还可以看到世界最高峰,有“世界屋脊”之称,耸立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上的山峰是:______。
B、中午12时
C、晚上7时
D、深夜0时
【答案】:
【解析】:
生活在东西伯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与下列哪些自然条件适应( )
A、气候湿热
B、气候严寒
C、多地震
D、气候干热
【答案】:
【解析】:
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
A、中国

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和经济发展课件晋教版

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8.2人口和经济发展课件晋教版

合作学习
二、发展中的经济
读图,归纳亚洲经济的发展特点。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日本的汽车生产
老挝的木材输出
新加坡的石油冶炼
总结: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
于发展中国家。
课堂小结
二、发展中的经济
发 展
特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 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2)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 不同,北亚是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中亚 和西亚则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
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分
布的疏密程度。
一、众多的人口
读图说出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特点。
也门男子服饰
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
中国四合院
印度妇女头饰
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
(1)也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少雨。男子穿白色裙子便于反射热量和通风 散热。 (2)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闷热潮湿,高脚楼防潮、通风、散热。 (3)中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合院大门朝东 南开,夏季便于凉爽气流进入院内;西边院墙高而厚,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 (4)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纱丽较为宽松,便于散热。

的 经
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等
济 类型
出口加工国:马来西亚等 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等
经济综合发展国:中国、印度
二、发展中的经济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比较富有的原因是( B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出口石油
C.出口加工工业发达
D.发展现代化农业
2.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D )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认识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认识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认识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亚洲:人口和经济发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的地区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深入分析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地区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增强他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

3.案例分析法:通过亚洲各国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相关地图、数据和案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对亚洲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亚洲的人口分布是怎样的?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呈现亚洲的人口分布图、经济发展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给出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分析该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第八章亚洲8.1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1.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2.亚洲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南部从东到西分布着三大、、。

3.亚洲的地形特点:。

4.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状向四周分流。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

6.世界最高峰是。

7.世界最高的高原是8.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10.世界最深的湖泊是。

11.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12.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13.世界最大的群岛是。

14.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15.冬季风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夏季风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

16.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17.季风气候的缺点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8.2 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18.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19.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

的人口均超过1亿。

20.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

第九章认识地区9.1东南亚21.东南亚位于和两大部分。

22.东南亚地处洲与、洋的“十字路口”。

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3.马六甲海峡地处和之间,是太平洋西岸与印度洋、非洲东岸联系的重要通道。

24.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和,其中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交通位置尤其重要。

25.东南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

26.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27.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28.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29.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山,多火山、地震。

被称为“火山国”。

30.中南半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最著名的国际河流是湄公河,它的上游是我国。

31.中南半岛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因为河流为城市提供了水源,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初一地理下册期中知识点归纳(晋教版)

初一地理下册期中知识点归纳(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认识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二节人文环境(人口、文化、民族、经济)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亚洲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亚洲

课时安排全册备课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统一。

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应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

1.坚持地理学的应用性,学习对生活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习题设置上,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有用。

2.坚持地理的实践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知识的获取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野外调查中得到的,只有通过地理环境的教育,才可让学生理解、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因此,我们在习题的选编上,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分析、思考、动手、动脑中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坚持地理学的人文化特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地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基础地理教育应培养珍爱地球、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公民,应培养具有经济头脑、做事有计划、按可持续发展方式生活的公民,应培养尊重他人、能与人合作、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公民。

这些重要的思想观念都贯穿在习题的编选中,体现了地理知识的教育性和实用性,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4.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学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地理学之所以称得上是一门科学,并不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而在于它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技术体系。

因此不仅引导学生从相互关系和时间变化上认识地理事物,而且引导学生从空间分布和空间差异上认识地理事物。

晋教版7下地理 8.2人口和经济发展 教案设计

晋教版7下地理 8.2人口和经济发展  教案设计

8.2亚洲---人口,经济和文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了解亚洲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了解亚洲人口众多的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感受亚洲区域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从而了解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了解各种地域文化客观存在着差异,但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3.培养学生尊重各国风俗习惯的良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亚洲人口最多,亚洲孕育了三大文明,这是学生在小学社会课和历史课中所涉及的知识,同时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环境、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深层次的思考有待引导。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让学生懂得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三,重难点1.人文地理知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亚洲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四,教学过程1人口亚洲61%其他大洲39%亿38亿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8亿,占世界约61%)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大国多(6个)亚洲人口增加最多,产生的问题:粮食、资源、环境问题解决措施:控制人口、科技兴农2亚洲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原因气候为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好,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各国各地区差异很大原因:历史原因(曾被殖民统治的国家落后)、自然原因(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快)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三类产业构成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季风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五,小结: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持久压力3,多样的地域文化六,布置作业1.读亚洲分区图 ,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_ 洋,B表示的是________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人口和经济发展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1年亚洲人口达3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7%。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

(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基础好。

3.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候寒冷,中亚和西亚则是气候干旱。

4.亚洲生活着1000个左右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超过了10亿。

5.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6.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7.亚洲“四小龙”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总称。

8.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出口加工国和地区: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②农矿原料出口国:蒙古;③经济综合发展国:印度、中国;④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

9.亚洲的三大文化:(共同特点:都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①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②印度文化,发源于印度河流域;③阿拉伯文化,发源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