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2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 脉。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条件)
情境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 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 改造的道路。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 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重要经验)
情境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个体农业经济 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
子议题2: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探究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党和国 家领导人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究2:党的八大有什么样的贡献?
探究3: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 要意义是什么?
相关链接P28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 东提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 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 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 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照抄是很危险的”“照抄一定会上 当”
农业生产总值
羊 16994 万只 大牲畜 9389 万头
水产品 466 万吨
1978年,全国基本 建设交付使用的固定资 产达356亿元。建成投 产大中型项目99个,大 中型项目的单项工程 297个。国家投资和自 筹投资建成交付使用的 住宅面积3700多万平方 米。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1、为什么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如何探索? 坚持原则:
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苏联的经验 教训为鉴戒
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社会面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 极性。( 群众方面)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经济上), 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 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政治上),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革命阶段: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社会制度: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 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恢复时期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彻底完成
1949
1952 1953
过渡时期
1956 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1、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1949-1956)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第二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PPT

第二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PPT

第 二 课 第 二 框 社 会 主义 制度在 中国的 确立 课 件 -【 新教材 】高中 政治统 编版( 2019) 必修1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第 二 课 第 二 框 社 会 主义 制度在 中国的 确立 课 件 -【 新教材 】高中 政治统 编版( 2019) 必修1
第 二 课 第 二 框 社 会 主义 制度在 中国的 确立 课 件 -【 新教材 】高中 政治统 编版( 2019) 必修1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第 二 课 第 二 框 社 会 主义 制度在 中国的 确立 课 件 -【 新教材 】高中 政治统 编版( 2019) 必修1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第 二 课 第 二 框 社 会 主义 制度在 中国的 确立 课 件 -【 新教材 】高中 政治统 编版( 2019) 必修1
基基础础自自主主学初习探 要要点点探探究究突归破纳 知 课时能达达标标检演测练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中央高
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并要求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情境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个体农业经济 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必然趋势
1840
1919
1949
1956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
确立社会主
成立
义基本制度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23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23张PPT)
• 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应第四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课课程内容要求 :
1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本节课课程框架: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的确立
从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
中共八大
1.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和意义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和 意义
1.主要矛盾
2.主要任务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新中国一 系列探索的历史意义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 人民政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 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 要 根据求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中“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分别是什么?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确立有什么影响? ③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
1 电视剧:《开国》、《海棠依旧》 2 历史教材与本课相关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时期划分
过渡时期
1949-1956
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2
土地改革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3-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8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8张)
以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0年2 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 了密切的合作。东欧出现一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1.3个.结体合农材业料经二思济考难:以为适什应么国进行家社工会业主化义建改设造?的(新从形新势民,主迫主义切向需社要会组主织义起过渡来是历史 的2.必国然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 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 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 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决定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近平建党一百周年讲话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巨大 成就
只有社会主义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
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结论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
夯实基础 砥砺前行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为什么资本主 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开始标志、领导力量、发展历程、革命道路、取 胜法宝、性质、胜利的标志及成果、“新”在哪三个方面?

新教材2023年高中政治第2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2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部编版必修1

新教材2023年高中政治第2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2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部编版必修1

2.你知道什么叫“一化三改”吗? 提示:“一化三改”是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概括,即要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产生的深远影响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 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孤立了帝国主义阵营。
政治 1.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政治认同。 认同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核心
1.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素养 科学
精神 2.明确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3.理解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
课前预习•固基础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形势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 位与内容:
地位: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 革。
内容: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具体 途径。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核心素养•提能力
议题 议题导引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整个来 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 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 史性胜利。”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 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一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1)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一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1)

(4)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
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4
议学情境 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议学任务: 思考社会 主义制度 确立之后 我国取得 了哪些成 就?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5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工业建设: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个体农业
主义公有制,是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
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
改革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
革命。
工商业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6
知识拓展 “三改”—强调调整生产关系
农业
手工业
改造前性质 改造方式 改造后性质
个体农业 私有制
生产 合作社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个体工商业 私有制
生产 合作社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9
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 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较迅 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 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根本任务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改”
01农业
1953年,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两个关 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到1956年底,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 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 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 96.3%。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 气氛中完成了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 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 转变。
02手工业
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 党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 方针,以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 社、生产合作社等形式,从供销入 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对手工 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 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 社。
第二课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确立
新高考统编版教材授课系列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目录
CONTENTS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1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2.2
2.2.1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是否可以直接步 入社会主义呢?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 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思考: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什么历史必然?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01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历史必然性
02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
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 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及教材,探究我国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 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来说 就是一化三改。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03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 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通过公私合营 等多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将 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企业, 同时将所有制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 合,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政策,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 劳动者。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 革。 ➢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 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 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按照总路线的要求,党从1953年起,在大力推进工业 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任务是: 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把以农 民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03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04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 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 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思考:结合视频及教材,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 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 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 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 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 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 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 主义改造。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在工业化建设方面,一五期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 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 目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 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重工业 和轻工业进行技术改造;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 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武器,加强国防建设;不断增 加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一五计划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 路,即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以重 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色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除了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外,一五计划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也得到了完全确立。有明显苏联色彩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是工业化高速推进的需要,也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特点。国 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市场的作用开始被削弱。
思考:建设社会主义可不可以完全照抄苏联?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最重要的是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照抄是很危险的,照抄别国经验是要吃 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
第2课 第2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一 (共25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