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渝北区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重庆市渝北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渝北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渝北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雷电颂课题雷电颂疑问、笔学习过程记一、课前学习目标导航积累“睥睨、污秽、驰骋、鞭挞”等词语;记住郭沫若和《屈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理清文章结构。
知识链接1.走近郭沫若现代著名, ,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本文选自《》,这是一部 ,作者。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和《》.2.了解屈原:屈原是时期楚国我国第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以表忠贞之心;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重要作品有《》、《》、《》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3。
了解背景:认真阅读教材第67页,完成下面试题。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是正是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全剧分为“”“”“”“ "“”五幕。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学习纪要】学习目的:1.体会作者瑰丽奇特的想象。
2.理解作者运用象征的写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要点点拨: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以风、雷、电等自然事和一些神灵等作为象征对象,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文体感悟】走进作者郭沫若(1892─1978)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原名郭开桢,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
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至1920年,写下了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与郁达夫、成仿吾组织新文学社团创造社。
1927年3月,发表著名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了蒋介石虚伪、残忍的反革命面目。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开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有名的著作是《甲骨文字研究》。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下《裳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个历史剧。
《屈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斗志。
他的长篇回忆录《洪波曲》,写出了他前期的经历和思想。
1944年写了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
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不少成功作品,诗集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武则天》《蔡文姬》等。
郭沫若晚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峻考验。
1978年6月12日逝世,终年86岁。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 7《雷电颂》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7 雷电颂【导学指导】一、预习要求(一)初读课文,积累基础:1.浏览课文,圈点出生字词。
2.利用工具书正音、释义。
3.查资料,了解作者郭沫若,并结合课后“参考资料”了解屈原及《屈原》。
(二)再读课文,探究问题1.调动自己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情景。
2.思考:本文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结构方面是怎样的?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伫.立()睥睨..()咆哮.()鞺.鞺鞳.鞳()波澜.()污秽.()犀.利()土偶木梗.()稽.首()迸.射()虐.待()驰骋..()2.郭沫若,原名,四川乐山人,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历史剧《》《》《》等。
3.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后世所见屈原作品都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其中包括《》《》《》《》。
三、自学方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结合课后“参考资料”,并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情感。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1.联系七年级《未选择的路》回顾象征手法。
2.将本文与七年级学习的《金色花》《秋天》对比,学习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方式。
【课堂建议】一、教师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学生初识戏剧作品,应该对此文学样式作了解。
此外,有必要了解写作背景,以便理解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建议课时:1课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本文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结构方面是怎样的?2.掌握本文象征手法和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难点; 对比阅读,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本文感情激越,长于朗诵的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本,从而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30分钟左右。
环节二:问题探究1.抽答:本文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结构方面是怎样的?技巧突破;A.熟读课文。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雷电颂》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雷电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相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理解、敬佩屈原!【自研课导学】预习课(45分钟):自读自悟:《雷电颂》,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收集郭沫若的相关资料。
自主积累:查字典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注音并识记字形、词义。
摘抄优美语句。
自我感悟:思考课后“研讨·练习一、二、三”。
朗读与品悟:大声朗读雷电颂》一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雷电颂》(20分钟)。
检效:语文课代表检测同学们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5分钟)【展示课导学】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反复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学习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理清本文结构层次:明我来品特点【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批阅日期:·基础题1、给加点字注音。
伫.立()睥睨..()咆.哮()波澜.()污秽.()犀.利()稽.首()虐.待()驰骋..()()2、解释下列词语.睥睨:拖泥带水:鞭挞:犀利:·发展题1、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作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___________一生的故事。
以__________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个悲剧典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雷电颂》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修辞和象征的手法。
【自主预习案】1.课前谈话,拉近距离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注音)。
睥睨污秽犀利迸射播弄虐待雷霆踌躇鞭挞罪孽拖泥带水稽首2、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5)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6)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7)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8)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3、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
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课内探究案】一、激情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喜欢吃粽子吗?有没有人向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呢?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雷电颂》。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前导读,抓住“独白”解释引入“舞台说明”,让学生齐读并概说形象。
一.如此激昂的独白,这样一幅囚徒形象的屈原有着怎样的遭遇呢?请看课后“参考资料一”。
看后请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屈原的遭遇。
4、学生简说剧情。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屈原一心为国为民却遭受奸人陷害被楚怀王囚禁于牢笼,那么此景此时的他将会在反复地召唤风雷电中抒发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结合文下注释自由地大声读课文。
2、师询问有无朗读上的字词障碍。
3、主人公屈原在反复地呼唤风雷电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幻灯片)——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对黑暗的痛斥和摧毁黑暗的热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雷电颂学讲预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雷电颂》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作者: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
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狂风咆哮,电闪雷鸣。
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在独身徘徊中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
《雷电颂》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睥睨..()..()污秽.( ) 犀.利( ) 迸.射( )咆哮雷霆.( )踌.躇()鞭挞.( ) 罪孽.()稽.首()3。
根据词语的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
(1)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 )(2)(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 )(3)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4)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 )(5)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 )4。
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雷电颂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雷电(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2)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佥叽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2 •《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三)形象分析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一、展示并评价三、作业设计结合语境,在横线处续写一句。
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这是象征手法。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语言品析1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2)电,你这宇宙.中的佥V,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明确:(1)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心怀祖国者星罗棋布: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为了止息水患,子承父业,受舜命于危难之际,献身于治水,“劳神焦思,泽行路宿”,“三过家门而不入”;战国的屈原:鲁迅为了唤醒麻木的民众而三改其志,践行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示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精忠报国,“虽九死而犹不悔”,最终忧死于汨罗江。
运用比喻、反复,热切地向往和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3)呼告、排比、反复。
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强调了要赶■快一致行动起来,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二十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预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雷电颂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 zhù )傲视(pì nì)咆哮(xiào)波澜( lán )污秽(huì)犀利(xī)劈开(pī ) 稽首(qǐ) 驰骋(chěng) 虐待(nüè )2.解说下列词语。
傲视:眼睛斜着看,描述傲慢的姿态。
污秽:不洁净。
尖锐:(兵器、言语等)尖利;锋利。
播弄:支配。
优待:用残酷暴虐的办法待人。
雷霆:雷暴;响雷。
踌躇:犹疑。
打击:抽打。
比方打击。
祈求:一种宗教仪式,崇奉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希望。
悔过:认识了曩昔的过错或罪行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以为应遭到报应的罪恶。
牵丝攀藤:比方说话、写文章不简练或干事不爽性。
二、导入使用多媒体展现郭沫若、屈原的相关材料,播映<橘颂》的布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触草木飒飒的悲惨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三、朗诵课文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清楚,腔调掷地有声,要求学生重复朗诵,品尝文章言语,领会文章气势,并谈感触。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评论、沟通。
清晰:《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等待与讴歌,一是对光亮的巴望与寻求。
第一层(1~3段),呼喊风暴吼怒,由衷赞许“一望无垠的巨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喊风、雷、电,表达憎恶漆黑、渴求自在的激烈希望。
第三层(7~8段),称颂闪电的光亮与火花,并决计与之一起焚毁全部漆黑实力。
第四层(9—12段),理直气壮地责问“土偶木梗”,表明与污秽、凶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体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决心。
这是一首结构谨慎的散文诗。
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严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咒骂漆黑,再到寻求光亮;由讴歌火进射出光亮,再到焚毁全部偶像。
环环相扣,步步深化,趁热打铁,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亮的巴望寻求得以充沛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雷电颂》预习学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立犀.利雷霆.睥睨
..
稽.首鞭挞.咆哮.踌躇
..
污秽.驰骋.罪孽.虐.待忏.悔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犀利、虐待、踌躇、祈祷、罪孽
3.作者档案和作品背景介绍。
①请同学们从生平、代表作品、人生追求等方面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写在下面。
郭沫若:
屈原:
②背景介绍。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
4.本文语言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
反复诵读课文,在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几段朗读,准备在课上进行朗读比赛。
5.我的发现和疑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