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开创跨国并购史
跨国雀巢: “地球村”式治理

董事会070案例Case Study迈克尔·波特把母国市场支持作为全球公司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雀巢无疑是这方面的一个反例,这家公司一路都是在克服着各种反全球化的阻力之中前行文/仲继银跨国雀巢:“地球村”式治理Henri Nestlé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投稿邮箱*********************.cn没有美英德法日意等国公司那样拥有强大的母国市场支持,发轫于瑞士小镇上、仅从一种婴儿麦乳粉起家的雀巢,最终成长为在五大洲建有400多家工厂、销售额98%来自国外的食品巨头。
2011年,公司营收902亿美元,位居世界500强第42位,净利润102亿美元,成为最全球化的领先者。
雀巢,很好地诠释了“全球公民”的身份与能力。
创业七年退出亨利·雀巢(1814—1890)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是父母14个孩子中的第11个。
1833年亨利全家移民瑞士,定居日内瓦湖畔的小镇沃韦——至今仍是雀巢总部所在地。
22岁时,亨利结束了四年的药剂师学徒生涯,于三年后投身药剂实验。
在开发出起家产品婴儿麦乳粉前,亨利还涉猎过很多的行当,包括油菜籽产品、坚果油、酒、醋、苏打水等。
如今,已经无法准确知道亨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婴儿食品研制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下几个因素刺激了他的兴趣:家族中很高的婴儿死亡率,14个孩子中一半在成年之前死亡;药剂师出身;妻子是一位慈善医生的女儿,熟知婴儿的高死亡情况。
1860年代中期,亨利用牛奶、面粉和糖混合制作出了婴儿牛奶麦片粥,作为母乳的替代品,给那些缺乏母乳喂养的孩子食用。
他还和一位营养学家朋友合作,去除了面粉中不易被婴儿消化的酸和淀粉。
1867年,53岁的亨利创立了育儿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作为产品的品牌名称。
他用这种产品喂养活了一个男婴——其母亲患病严重,没有母乳,从而导致声名鹊起。
第二年,亨利育儿奶粉公司在巴黎、法兰克福和伦敦设立了销售办事处,并在随后的五年内扩展到了南美和澳大利亚。
关于雀巢的跨国并购史

四、并购成功分析
(1)实现企业的战略性调整 雀巢的每一次收购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周密考虑的。 二战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雀巢的战略目标是全面进军食品工业,实现 面上的覆盖,这一时期的收购主要都是涉及新业务领 域的。 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雀巢的收购对象主要包括冰欺 凌、宠物食品、巧克力糖果和矿泉水的生产企业,这 些产业的利润率都非常可观.雀巢的传统业务早已失去 了开发潜力,为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这个庞然 大物继续前进的必然选择,这个期间的收购正符合了 这种特定的需要。
2、并购原则
雀巢公司的收购行动通常运用于进军新的行业,或提高现有市场的占有 率。其目标锁定为长期盈利,绝不会为短期内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影响 集团的发展。 雀巢公司在收购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原则: 双方自愿原则。成功收购必须在双方都有意愿从对方获得利益的前 提下才能做到。其中,被收购公司的高级主管对收购的接受程度,也是 影响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雀巢很少勉强进行对方不太愿意甚至 含有敌意的收购案。 竞争优势原则。雀巢公司把自己的优势带进每一个新收购的公司里, 也挖掘并保留收购企业的优势,以进一步增强并购后的企业竞争优势。 产品同构原则。雀巢把收购案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之内,以市场或生 产过程作为考虑——只有和现有产品或刚完成收购公司的产品及生产、 销售经验有关的领域才是进行收购的对象。
二、并购状况
1、发展及并购史
1929年,雀巢公司成功并购了三家巧克力公司(Peter, Cailler, Kohler)。 1938年,雀巢公司正式推出雀巢速溶咖啡。这项发明为雀巢带来了 巨大的利润。二战之后,雀巢确立了向全球发展的长期目标,并为此采 取了一系列的投资及并购行动。 1947年,雀巢公司与瑞士美极公司(Maggi)合并,使公司的销售额 从8.33亿瑞士法郎提高到13.4亿瑞士法郎。 从1985年到2000年之间,雀巢公司花了大约260亿美元购买兼并其 他公司。 1985年雀巢对卡纳森(Carnation)公司的收购是当时石油行业之外有 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1988年并购了英国的Rowntree,后者为雀巢带来了最为著名的产品 之一:奇巧巧克力(Kitkat)。 1992年,雀巢拿下了法国的矿泉水制造商毕雷(Perrier)。 1997年,收购了圣培露(San Pellegrino)矿泉水公司
跨国并购案例雀巢收购惠氏奶粉

并购后现状
• 婴儿营养是一个高价值、以科学为主导的品类。辉瑞营养品是一项充 满活力、高品质的婴儿营养业务,其在一些主要领域和市场所具有的 强大品牌,补充了雀巢现有的产品线,它将提升雀巢的婴儿营养业务, 强化雀巢以增长为核心的战略和全球规模,以及雀巢领先的产品研发。 双方的联合可以使雀巢进一步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纽带,为消费者提 供更广泛的营养食品选择,从而确保他们的宝宝的健康一生有一个健 康的开始。
• 3、资产整合:在并购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资产整效 率。
• 4、 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识地对企业内不同文化 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过程,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要 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有意识地整合。
• 企业选择并购形式主要取决于并购动因;同时,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 财务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及目标企业的特点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就 雀巢并购惠氏而言,从行业隶属关系看,双方同属于乳制品行业,所 以属于横向并购;同时,双方系经过谈判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愿,故 属于善意收购。实质上,是雀巢以118.5亿美元的形式收购了惠氏, 那么这个案例又属于现金收购。
雀巢收购惠氏奶粉瑞典食品巨头雀巢公司2012年4月23日宣布公司将斥资1185亿美元以现金形式收购美国知名制药商辉瑞公司旗下的辉瑞营养品公司并购背景及其劢因瑞典食品巨头雀巢公司2012年4月23日宣布公司将斥资1185亿美元以现金形式收购美国知名制药商辉瑞公司旗下的辉瑞营养品公司扩大公司在全球婴幼儿食品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份额
• 雀巢并购惠氏属于互补兼容模式。雀巢成人奶粉市场已经成熟,并无 更大发展空间。而惠氏精于婴儿一段配方奶粉的。单纯通过并购惠氏, 可以实现对雀巢婴儿营养业务的战略补充,有利于完善产品线以及在 高增长市场的强劲表现。取彼此之长,共同发展。
雀巢并购分析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论文中国·武汉二〇一三年十二月题 目雀巢并购徐福记案例分析 姓 名邹洁 学 号 2013306110034 专 业企业管理雀巢并购徐福记案例分析1一、案例背景1.并购双方介绍(1)雀巢公司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 Nestle)于1867年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
拥有138年历史的雀巢公司起源于瑞士,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
2005年,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
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
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
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
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1990年,雀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厂开始运营,随后又建了多家工厂。
雀巢通过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制造同等高品质的食品,替代进口产品,帮助中国在这方面节约了大量外汇。
现在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本地制造的。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雀巢从瑞士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七十亿元人民币。
雀巢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北京,经营二十一家工厂,其中四家在上海地区、三家在广东省、四家在天津地区、三家在四川省、两家在山东省、一家在黑龙江省、一家在江苏省、一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在北京地区,还有一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
(2)徐福记创始于1978年,创办者徐氏兄弟,曾分别在台湾经营徐记食品、徐福记食品、安可食品、巧比食品及蜜饯等知名品牌,被誉为“二十年金字招牌”,是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
该集团主要生产糖果、糕点、沙琪玛、巧克力、果冻等休闲糖点。
国并购案例分析——雀巢并购徐福记

18.3x 20.0x
23.9x 27.8x 22.0x 18.6x 16.3x 24.4x 24.7x 22.5x 23.9x
本次雀巢收购,每股作价4.35新币,较公告前180个交易日按成交 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
雀巢报价对应2012财年预测P/E 的24.9倍,低于大多数中国龙头消 费类可比公司水平
徐福记在国内市场的增长已触及天花板,且目前业务 主要集中在糖果散货
引入雀巢,可以利用雀巢的专业实力,解决现在发展 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的问题,迅速切入其他 领域,提升新品类的创新实力
➢ 国际市场知名度不高,借船出海
徐福记品牌国外影响比较弱。近年来徐福记谋划“走 出去”,树立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但要借助自有渠道 渗透海外仍有困难
➢ 交易对价
雀巢拟收购的60%徐福记股份总对价约21亿新币(约17亿美元) 以现金价格4.35新元/股购买全部独立股东股权,总计15.23亿新元(80.62亿元
人民币) 以总计5.77亿新元(30.55亿人民币)购买徐氏家族16.5%股权
➢ 双方财务顾问
雀巢(收购方):Credit Suisse 徐福记(目标方):Morgan Stanley
➢ 雀巢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 Nestle)于1867年创建,总部
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 名遐迩,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 一,市值近1900亿美元
➢ 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
法郎,其中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
算,2010年徐福记在中国糖果市场排名第三,份额3.9%
背景分析 交易双方概况 交易动因分析 洽购进展 交易分析与评估
跨国公司雀巢咖啡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雀巢咖啡案例分析1. 公司概述雀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之一。
总部位于瑞士,雀巢的业务遍布全球190个国家。
该公司以生产和销售各类产品而闻名,包括咖啡、奶粉、巧克力、糖果和矿泉水等。
在咖啡领域,雀巢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公司之一,并拥有多个知名的咖啡品牌,如NESCAFÉ和Nespresso。
2. 公司发展历程2.1 创立和早期发展雀巢成立于1866年,由瑞士化学家亨利·内斯脱勒创办。
最初,该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婴儿食品,如婴儿奶粉。
随着时间的推移,雀巢逐渐扩大了其产品线,进入了咖啡、巧克力和其他食品领域。
2.2 跨国扩张和国际化战略20世纪初,雀巢开始实施跨国扩张战略,并逐步进入不同的国家市场。
该公司通过收购和合并等手段,扩大了其全球业务的规模。
雀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运营不同的子品牌,以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2.3 咖啡业务的发展雀巢在咖啡领域的发展非常成功。
公司推出的NESCAFÉ品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即溶咖啡之一。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的需求增加,雀巢推出了另一个成功品牌Nespresso。
Nespresso以其独特的咖啡胶囊系统和高端咖啡机而闻名,并逐渐成为高端咖啡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3. 公司战略3.1 品牌多元化雀巢通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品牌,实现了品牌多元化战略。
该公司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NESCAFÉ、Nespresso、KitKat和Milo等。
这些品牌在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3.2 持续创新雀巢注重产品的持续创新和研发。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咖啡和其他食品的科学和技术,以提供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
例如,Nespresso咖啡机和胶囊系统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咖啡的消费方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3.3 全球化战略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雀巢实施了全球化战略。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分销网络,以确保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雀巢收购徐福记

徐福记CEO继续,则很可能对国内市 场造成冲击。 二、垄断 对国家经济构成威胁 三、资源配置 四、市场集中度
并购对两公司的影响
对雀巢
一. 利用徐福记已有分销网络可以不断使其产品下沉,铺 开市场,赶超竞争对手。 二. 但是收购并非百利无一害,雀巢同时也面临着声誉损 失。
对徐福记 一.开拓海外市场,强化竞争,确保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二.借助雀巢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企业得到提升
启示
1、对企业
2、对政府
3、对我们
谢谢观看
成员:
关于雀巢
1867年创建 瑞士 1908年进驻中国 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之一 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 际化的跨国集团”
相关产品
关于徐福记
1978年 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
终端销售网点每年以30%的速率成长
相关产品
并购动机
徐福记良好口碑
中国糖果业市场 徐福记的竞争优势
并购动机
经济全球化 公司战略 雀巢的实力
并购流程
2011.7.12 2011.7.8 2011.7.6 2011.7.5 垄断嫌疑明显 前景不被看好 徐福记不会全部卖掉 雀巢被指洽购徐福记 重在合作 得到证实 雀巢拟17亿美元收购 徐福记品牌将被保留
组织调整
雀巢将控制60%的股权 收购后徐福记品牌不变
1关于雀巢1867年创建瑞士瑞士1908年进驻中国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之一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2相关产品3关于徐福记1978年4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终端销售网点每年以30的速率成长相关产品5并购动机徐福记良好口碑6徐福记的竞争优势中国糖果业市场并购动机?经济全球化?公司战略7?雀巢的实力2011782011782011
雀巢公司跨国并购案例评析

雀巢公司跨国并购案例评析1. 跨国并购给雀巢公司带来什么?(1) 产品的多元化在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并购方式往往是最佳的选择,不仅可以避开设立新企业所产生的巨额成本和无法预计的高风险,还能很容易地获取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以及被收购企业早已在本地市场树立的良好口碑和大量忠实的消费者。
在20 世纪初,雀巢的主营业务只有乳制品和咖啡。
通过并购,先后进入巧克力糖果、宠物食品、烹饪制品、冷冻食品等食品行业的其他领域。
1929年,通过与彼得巧克力公司合并,迈进巧克力的王国。
1947年兼并美极公司,依赖美极公司原有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开始了在烹调产品和快速食品领域的拓展;1960~1962 年间,先后与法国的法兰西公司、德国的优帕公司和西班牙的德拉斯公司签订合作生产冰淇淋的合约,开始雀巢的冰淇淋业务;1962年,购入瑞典芬达斯公司80%的股份,进入冷冻食品领域;1968年,获得法国生产酸奶的领袖企业香布荷公司20%的股份,开始走进酸奶生产领域;1969年,购买法国第三大矿泉水生产商维特公30%的股份,是其在瓶装水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这种通过并购实现的产品多元化,为雀巢节约了大量时间,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把自己的业务蛋糕做大了几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创造出利润的增长点。
从进入糖果、巧克力、冰淇淋市场,到开创瓶装水、宠物食品的新纪元,雀巢公司在并购中实现了产品品牌的极大丰富,以及产业链的逐层深化。
(2) 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2001年,雀巢收购了美国宠物食品制造商普瑞纳。
在美国,普瑞纳公司拥有宠物狗食品市场和猫食品市场27%和33%的份额。
雀巢公司自己这两类产品在美国仅占有12%和13%的市场份额。
通过收购,不仅壮大了雀巢麾下的品牌,更重要的是使雀巢公司在美国宠物食品市场的份额翻升了一倍,确立起其在宠物食品市场的老大地位。
同在2001年,雀巢还收购了德国冰淇淋公司斯考乐。
在此次收购完成以后,雀巢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冰淇淋生产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并购成功分析
(1)实现企业的战略性调整 雀巢的每一次收购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周密考虑的。 二战后,雀巢的战略目标是全面进军食品工业,实现 面上的覆盖,这一时期的收购主要都是涉及新业务领 域的。 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雀巢的收购对象主要包括冰欺 20世纪80年代迄今,雀巢的收购对象主要包括冰欺 凌、宠物食品、巧克力糖果和矿泉水的生产企业,这 些产业的利润率都非常可观. 些产业的利润率都非常可观.雀巢的传统业务早已失去 了开发潜力,为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这个庞然 大物继续前进的必然选择,这个期间的收购正符合了 这种特定的需要。
二、并购状况
1、发展及并购史 1929年,雀巢公司成功并购了三家巧克力公司(Peter, 1929年,雀巢公司成功并购了三家巧克力公司(Peter, Cailler, Kohler)。 Kohler)。 1938年,雀巢公司正式推出雀巢速溶咖啡。这项发明为 1938年,雀巢公司正式推出雀巢速溶咖啡。这项发明为 雀巢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二战之后,雀巢确立了向全球发展 的长期目标,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投资及并购行动。 1947年,雀巢公司与瑞士美极公司(Maggi)合并,使公 1947年,雀巢公司与瑞士美极公司(Maggi)合并,使公 司的销售额从8.33亿瑞士法郎提高到13.4亿瑞士法郎。 司的销售额从8.33亿瑞士法郎提高到13.4亿瑞士法郎。 从1985年到2000年之间,雀巢公司花了大约260亿美元 1985年到2000年之间,雀巢公司花了大约260亿美元 购买兼并其他公司。 1985年雀巢对卡纳森(Carnation)公司的收购是当时石油 1985年雀巢对卡纳森(Carnation)公司的收购是当时石油 行业之外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1988年并购了英国的Rowntree,后者为雀巢带来了最 1988年并购了英国的Rowntree,后者为雀巢带来了最 为著名的产品之一:奇巧巧克力(Kitkat)。 为著名的产品之一:奇巧巧克力(Kitkat)。 1992年,雀巢拿下了法国的矿泉水制造商毕雷 1992年,雀巢拿下了法国的矿泉水制造商毕雷 (Perrier)。 Perrier)。 1997年,收购了圣培露(San Pellegrino)矿泉水公司 1997年,收购了圣培露(San Pellegrino)矿泉水公司
2、并购原则 雀巢公司的收购行动通常运用于进军新的行业,或提高现有 市场的占有率。其目标锁定为长期盈利,绝不会为短期内追 求最大化的利润而影响集团的发展。 雀巢公司在收购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原则: 双方自愿原则。成功收购必须在双方都有意愿从对方获 得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其中,被收购公司的高级主管对 收购的接受程度,也是影响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雀 巢很少勉强进行对方不太愿意甚至含有敌意的收购案。 竞争优势原则。雀巢公司把自己的优势带进每一个新收 购的公司里,也挖掘并保留收购企业的优势,以进一步增强 并购后的企业竞争优势。 产品同构原则。雀巢把收购案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之内, 以市场或生产过程作为考虑——只有和现有产品或刚完成收 以市场或生产过程作为考虑——只有和现有产品或刚完成收 购公司的产品及生产、销售经验有关的领域才是进行收购的 对象。
三、并购带给雀巢什么
(1)产品的多元化 在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并购方式 往往是最佳的选择,不仅可以避开设立新企 业所产生的巨额成本和无法预计的高风险, 还能很容易的获取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 额,以及被收购企业早已在本地市场树立的 良好口碑和大量忠实的消费者。
(2)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雀巢收购美国宠物制造商,这次收购的实现 使雀巢公司在美国宠物食品市场的份额烦了 一倍,确立其在食品市场的老大地位。 同时,雀巢在瓶装水业务的领先地位也是通 过收购实现的,这项收购为雀巢提供了更为 广阔的业务平台,使雀巢的水产品更为深入 地渗透于欧洲市场中。
(2)注重成本效率的全球增长战略 很多企业都在疯狂的扩张中因心力衰竭而亡, 多元化的道路难免会给雀巢的发展带来沉重 的负荷,通过控制成本效率来实现全球增长 正是雀巢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收购过程中对收购对象精挑细选,也许进行 收购的成本很高,但收购完成后为雀巢公司 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是每一个能成为雀巢 收购对象的企业所必须具备的特征。
此外,从1999年到2003年,雀巢收购了至少32家水务 此外,从1999年到2003年,雀巢收购了至少32家水务 公司。 2005年12月,雀巢以2.4亿欧元收购了希腊冰淇淋生产 2005年12月,雀巢以2.4亿欧元收购了希腊冰淇淋生产 商Delta Ice Cream。 Cream。 2006年 月,雀巢出资约6亿美元收购减肥公司Jenny 2006年6月,雀巢出资约6亿美元收购减肥公司Jenny CraigInc.(JCG.XX)。雀巢将借此拓展高利润的保健营养品 CraigInc.(JCG.XX)。雀巢将借此拓展高利润的保健营养品 业务。就在这笔收购之前,雀巢还收购了澳大利亚营养快餐 公司Uncle 公司Uncle Tobys snacks。 snacks。 2007年,雀巢动用将近70亿瑞郎资金从诺华制药公司 2007年,雀巢动用将近70亿瑞郎资金从诺华制药公司 手中收购其美国子公司-格伯(Gerber)婴儿食品公司,经过这 手中收购其美国子公司-格伯(Gerber)婴儿食品公司,经过这 一收购,雀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婴儿食品出品商。同年,收 购瑞士传统的矿泉水生产商Henniez,并与世界上最贵的巧 购瑞士传统的矿泉水生产商Henniez,并与世界上最贵的巧 克力制造商Pierre 克力制造商Pierre Marcolini 成为合作伙伴。 通过上百年的投资扩张及并购,雀巢奠定了自己在全球 食品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如今,雀巢的经营项目已扩展到饮 料、调味品、宠物食品、乳制品、巧克力、冰淇淋进行的每一次收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在进入某一个行业后,仍然会不断收购 有增长潜能的相关企业,以推动公司在该领 域的进一步发展。 雀巢进行的海外投资并不都是从一开始就盈 利的,在韩国和中国,雀巢亏损的时间长达 十几年,雀巢着眼于长线发展的长远眼光, 是它在面临亏损的高压下继续坚持的动力, 正是由于这份坚持,才得以获得走出亏损后 的丰厚回报。
3、并购管理 雀巢公司享有擅长管理整合的声誉。它通常是让目标公司的 管理层根据总部要求,负责兼并部门管理,而不是坚持用自 己的人员去接管。这是其并购整合的一大特色。在收购普瑞 纳公司后,雀巢让普瑞纳公司管理人员负责该集团的全球宠 物食品业务,并将宠物食品业务大本营放在普瑞纳公司总 部——美国的圣路易斯市。这种以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按总部 ——美国的圣路易斯市。这种以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按总部 要求,负责兼并部门管理的做法,成效是明显的。事实上, 不论是在削减成本,还是在营业收入方面,普瑞纳最后都超 额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雀巢以地区为单位整合分布在各地的工厂,相似的产品 统一交由战略业务部门进行管理。例如,雀巢在新西兰建有 4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都是本地消费,极少有进出 口,运营状况类似于一个本土公司。于是,雀巢把新西兰、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诸岛的财务、行政、销售乃至薪水制定的 权力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为了协调“分”和“集”的 平衡,资金调拨、研究开发、品牌管理、核心人才管理等由 雀巢公司本部一元化掌控,而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广告等 则由各地方公司做主。尤其是对于消费者口味习惯这样的问 题,采取的仍是“分权化”的管理办法。
雀巢开创跨国 并购史
一、概况
雀巢公司(Nestle)创建于1867年,总部在瑞士沃韦 雀巢公司(Nestle)创建于1867年,总部在瑞士沃韦 (Vevey),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2008年《财富》 Vevey),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2008年 财富》 500强位居第57位,营业收入896.3亿美元,利润88.74亿美 500强位居第57位,营业收入896.3亿美元,利润88.74亿美 元,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近28万名员工。 元,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近28万名员工。 雀巢公司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现在的经营项目已 扩展到饮料、调味品、宠物食品、乳制品、巧克力、冰淇淋、 药品等。 雀巢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取得了持续性的赢利增长。 雀巢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取得了持续性的赢利增长。 雀巢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7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 雀巢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7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 拥有20多家工厂,十几家独资及合资企业,在上海设立了研 拥有20多家工厂,十几家独资及合资企业,在上海设立了研 发中心,2008年雀巢北京研发中心也开业。2007年,雀巢 发中心,2008年雀巢北京研发中心也开业。2007年,雀巢 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21亿瑞士法郎(130亿元人民币)。 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21亿瑞士法郎(13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