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18个常见问题专项突破---常考问题10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
高考数学中常见的数列问题解答

高考数学中常见的数列问题解答数列作为高考数学中的常见考点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类数学试题中。
学好数列的相关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答问题,还能够提高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中常见的数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等差数列问题解答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常见的等差数列问题通常涉及求和、通项等问题。
1.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首项为a1,末项为an,共有n 项。
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可得到如下公式:Sn = (2a1 + (n - 1)d) * n / 22.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
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可得到如下公式:an = a1 + (n - 1)d3. 求等差数列中满足特定条件的项数: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常常需要求出满足一定条件的项数。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求第n项为m的项数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解答:an = a1 + (n - 1)d = m二、等比数列问题解答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常见的等比数列问题通常涉及求和、通项等问题。
1. 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首项为a1,末项为an,共有n 项。
根据等比数列的特点,可得到如下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2. 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第n项为an。
根据等比数列的特点,可得到如下公式:an = a1 * q^(n - 1)3. 求等比数列中满足特定条件的项数: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常常需要求出满足一定条件的项数。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求第n项为m的项数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解答:an = a1 * q^(n - 1) = m三、其他常见数列问题解答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数列形式,如递推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数列求和高考知识点汇总

数列求和高考知识点汇总数列求和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考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
通过对数列求和问题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从数列的定义、求和公式和常见类型等方面对数列求和的相关知识进行汇总介绍。
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的项通常用通项公式来表示。
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
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常数,而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是常数。
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递推法和通项求和法。
1. 递推法:根据数列的定义,通过递推公式来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
递推法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找到数列中的递推关系,从而通过计算出前n项的和得到数列的和。
2. 通项求和法:对于有明确通项公式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将公式中的项代入并化简,最终求解出数列的和。
通项求和法适用于能够找到数列通项公式的情况,这样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简化求和的过程。
三、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求和是高考中较为基础和常见的考点之一。
对于等差数列,它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an表示等差数列的末项,n表示等差数列的项数。
四、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对于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q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n表示等比数列的项数。
五、常用数列求和公式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需要掌握: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广:Sn = (a1 + an) × n / 2= (a1 + a1 + d + a1 + 2d + ... + an) × n / 2= (n × a1 + n × (n - 1) × d) / 22. 平方数列求和:1^2 + 2^2 + 3^2 + ... + n^2 = n × (n + 1) × (2n + 1) / 63. 立方数列求和:1^3 + 2^3 + 3^3 + ... + n^3 = (n × (n + 1) / 2)^2六、综合应用数列求和作为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够应用到许多实际问题中。
2024年高考数学---数列求和、数列的综合

例2 (2022海南嘉积中学等四校联考,18)①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2,且a4 是a3与a5-8的等差中项;②a2=4,S3=14且{an}为递增数列,在①②中任选一 个,补充在下列横线上并解答.
已知等比数列{an}中,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若
.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bn=(n+1)log2an,记数列
2)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时,可转化为数列的最值问题, 可利用数列单调性或数列对应函数的单调性; 3)解决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时,可构造函数证明,或利用放缩 法证明.
综合篇
考法一 错位相减法求和 1.当{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时,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常采用错 位相减法. 2.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 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 以便于下一步准确地写出“Sn-qSn”的表达式. 3)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必须注意公比q是否等于1,如果q=1,那么应用公 式Sn=na1.
q2
)
14, 解得aq122,或
a1 8,
q
1 2
,
因为数列{an}是递增数列,所以 aq12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an=2n.
(2)证明:由(1)知an=2n,则bn=(n+1)log2an=(n+1)log22n=n(n+1),
因此
1 bn
=
1 n(n 1)
=
1 n
-
1 n 1
,于是有Tn=1
1 bn
的前n项和Tn,求证:
高考数学二轮强化突破:专题10《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ppt课件

(理)(2015·四川理,16)设数列{an}(n=1,2,3,…)的前 n 项和 Sn 满足 Sn=2an-a1,且 a1,a2+1,a3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a1n的前 n 项和为 Tn,求使得|Tn-1|<1 0100成立的 n 的最小值.
走向高考 ·数学
高考二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第一部分 一 考点强化练
10 数强化训练
考向分析
近几年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题,三角函数与解三角 形的综合题及数列综合应用的题目交替命题.命题角度为: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考查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立意与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 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
能力、计算能力.第(1)问直接利用通项公式列方程组求解;第 (2)问先由条件求bn,然后令b6=an解方程求得n值.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因为a4-a3=2,所以d=2. 又因为a1+a2=10,所以2a1+d=10,故a1=4. 所以an=4+2(n-1)=2n+2 (n=1,2,…). (2)设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因为b2=a3=8,b3=a7=16, 所以q=2,b1=4. 所以b6=4×26-1=128. 由128=2n+2,得n=63.
[立意与点拨]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 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1)利用 an=Sn-Sn-1 求解;(2)先利用求和公式求 Tn,再解不 等式求 n 的值(注意 n∈N*).
常考问题10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共37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常考问题10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

常考问题10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真题感悟]1.(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设首项为1,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 ( ).A .S n =2a n -1B .S n =3a n -2C .S n =4-3a nD . S n =3-2a n解析 S n =a 1(1-q n)1-q =a 1-q ·a n 1-q =1-23a n 13=3-2a n . 故选D.答案 D2.(2013·江西卷)某住宅小区计划植树不少于100棵,若第一天植2棵,以后每天植树的棵数是前一天的2倍,则需要的最少天数n (n ∈N *)等于________.解析 每天植树棵数构成等比数列{a n }, 其中a 1=2,q =2.则S n =a 1(1-q n )1-q=2(2n -1)≥100,即2n +1≥102. ∴n ≥6,∴最少天数n =6.答案 63.(2013·辽宁卷)已知等比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若a 1,a 3是方程x 2-5x +4=0的两个根,则S 6=________.解析 ∵a 1,a 3是方程x 2-5x +4=0的两根,且q >1,∴a 1=1,a 3=4,则公比q =2,因此S 6=1×(1-26)1-2=63. 答案 634.(2013·江苏卷)在正项等比数列{a n }中,a 5=12,a 6+a 7=3.则满足a 1+a 2+…+a n >a 1a 2…a n 的最大正整数n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12q +12q 2=3,即q 2+q -6=0,解得q =2,或q =-3(舍去), a n =a 5q n -5=12×2n -5=2n -6,a 1+a 2+…+a n =132(2n -1),a 1a 2…a n =2-52-42-3…2n -6=2n 2-11n 2,由a 1+a 2+…+a n >a 1a 2…a n ,可知2n -5-2-5>2n (n -11)2, 由2n -5>2n (n -11)2,可求得n 的最大值为12,而当n =13时,28-2-5<213,所以n 的最大值为12.答案 125.(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25,则nS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由已知⎩⎪⎨⎪⎧S 10=10a 1+10×92d =0,S15=15a 1+15×142d =25,解得a 1=-3,d =23,那么nS n =n 2a 1+n 2(n -1)2d =n 33-10n 23,由于函数f (x )=x 33-10x 23在x =203处取得极小值也是最小值,因而检验n =6时,6S 6=-48,而n =7时,7S 7=-49.答案 -49[考题分析]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难度 中档 ①考查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综合问题;②考查数列的通项以及前n 项和的求解.高档 考查数列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交汇问题.。
高中数列求和题型归纳总结

高中数列求和题型归纳总结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列求和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数列求和题目,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求和公式和技巧。
下面,我将对高中数列求和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相邻的两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求和:1. 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项数为n,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为:Sn = n/2 * (2a₁ + (n-1)d)2. 若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末项为an,项数为n,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为:Sn = n/2 * (a₁ + an)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相邻的两项之间的比恒定的数列。
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求和:1. 如果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q|<1),项数为n,则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为:Sn = a₁ * (1 - q^n) / (1 - q)2. 如果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末项为an,项数为n,则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为:Sn = a₁ * (1 - q^n) / (1 - q)三、特殊数列求和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求和方法,我们来看两个常见的例子。
1. 平方和求和:求1² + 2² + 3² + ... + n²的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求解: Sn = n * (n + 1) * (2n + 1) / 62. 立方和求和:求1³ + 2³ + 3³ + ... + n³的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求解: Sn = [n * (n + 1) / 2]^2四、应用题型除了基本的数列求和题型,我们还要学会将数列求和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题型:1. 排球比赛:有一支排球队,第一天进行了一场比赛,第二天进行了两场比赛,第三天进行了三场比赛,以此类推,第n天进行了n场比赛。
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专题突破——数列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Word版 含答案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考点梳理】1.数列求和(1)分组转化求和:一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个数列适当拆开,重新组合,就会变成几个可以求和的部分,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3)裂项相消法:即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差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c a n a n +1(其中{a n }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的数列.2.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 n 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题型突破】题型一、分组转化求和【例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2,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首项b 1=1,且a 2=b 3,S 3=6b 2,n ∈N *.(1)求数列{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c n }满足c n =b n +(-1)n a n ,记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T n .【解析】(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数列{b n }的公比为q .∵a 1=2,b 1=1,且a 2=b 3,S 3=6b 2,∴⎩⎨⎧2+d =q 2,3(2+2+2d )2=6q .解得⎩⎨⎧d =2,q =2. ∴a n =2+(n -1)×2=2n ,b n =2n -1.(2)由题意:c n =b n +(-1)n a n =2n -1+(-1)n 2n .∴T n =(1+2+4+…+2n -1)+[-2+4-6+8-…+(-1)n ·2n ], ①若n 为偶数:T n =1-2n1-2+{(-2+4)+(-6+8)+…+[-2(n -1)+2n ]} =2n -1+n 2×2=2n +n -1.②若n 为奇数:T n =1-2n1-2+{(-2+4)+(-6+8)+…+[-2(n -2)+2(n -1)]-2n } =2n -1+2×n -12-2n =2n -n -2.∴T n =⎩⎨⎧2n +n -1,n 为偶数,2n -n -2,n 为奇数.【类题通法】1.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常常根据需要对项数n 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表达式.2.分组求和的策略:(1)根据等差、等比数列分组;(2)根据正号、负号分组.【对点训练】等差数列{a n }中,a 3+a 4=4,a 5+a 7=6.(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10项和,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0.9]=0,[2.6]=2.【解析】(1)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由题意有⎩⎨⎧2a 1+5d =4,a 1+5d =3.解得⎩⎪⎨⎪⎧a 1=1,d =25. 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35.(2)由(1)知,b n =⎣⎢⎡⎦⎥⎤2n +35. 当n =1,2,3时,1≤2n +35<2,b n =1;当n =4,5时,2≤2n +35<3,b n =2;当n =6,7,8时,3≤2n +35<4,b n =3;当n =9,10时,4≤2n +35<5,b n =4.所以数列{b n }的前10项和为1×3+2×2+3×3+4×2=24.题型二、裂项相消法求和【例2】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n >0,a 2n +2a n =4S n +3.(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1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解析】(1)由a 2n +2a n =4S n +3,可知a 2n +1+2a n +1=4S n +1+3.两式相减可得a 2n +1-a 2n +2(a n +1-a n )=4a n +1,即2(a n +1+a n )=a 2n +1-a 2n =(a n +1+a n )(a n +1-a n ).由于a n >0,可得a n +1-a n =2.又a 21+2a 1=4a 1+3,解得a 1=-1(舍去),a 1=3.所以{a n }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2n +1.(2)由a n =2n +1可知b n =1a n a n +1=1(2n +1)(2n +3)=12⎝ ⎛⎭⎪⎫12n +1-12n +3. 设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T n =b 1+b 2+…+b n=12⎣⎢⎡⎦⎥⎤⎝ ⎛⎭⎪⎫13-15+⎝ ⎛⎭⎪⎫15-17+…+⎝ ⎛⎭⎪⎫12n +1-12n +3 =n 3(2n +3). 【类题通法】1.裂项相消法求和就是将数列中的每一项裂成两项或多项,使这些裂开的项出现有规律的相互抵消,要注意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2.消项规律:消项后前边剩几项,后边就剩几项,前边剩第几项,后边就剩倒数第几项.【对点训练】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2n -1)a n =2n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解析】(1)因为a 1+3a 2+…+(2n -1)a n =2n ,① 故当n ≥2时,a 1+3a 2+…+(2n -3)a n -1=2(n -1),② ①-②得(2n -1)a n =2,所以a n =22n -1, 又n =1时,a 1=2适合上式,从而{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1. (2)记⎩⎪⎨⎪⎧⎭⎪⎬⎪⎫a n 2n +1的前n 项和为S n ,由(1)知a n 2n +1=2(2n -1)(2n +1)=12n -1-12n +1, 则S n =⎝ ⎛⎭⎪⎫1-13+⎝ ⎛⎭⎪⎫13-15+…+⎝ ⎛⎭⎪⎫12n -1-12n +1 =1-12n +1=2n 2n +1. 题型三、错位相减求和【例3】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 n (n ∈N *),{b n }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b 2+b 3=12,b 3=a 4-2a 1,S 11=11b 4.(1)求{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2n b n }的前n 项和(n ∈N *).【解析】(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由已知b 2+b 3=12,得b 1(q +q 2)=12,而b 1=2,所以q 2+q -6=0,又因为q >0,解得q =2,所以b n =2n .由b 3=a 4-2a 1,可得3d -a 1=8,①由S 11=11b 4,可得a 1+5d =16,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问题10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建议用时:50分钟)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1n + n +1,若{a n }的前n 项和为24,则n 为( ).A .25B .576C .624D .625 解析 a n =1n + n +1=-( n -n +1),前n 项和S n =-[(1-2)+(2-3)]+…+(n -n +1)]=n +1-1=24,故n =624.故选C.答案 C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142,d =-2,从第一项起,每隔两项取出一项,构成新的数列{b n },则此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取得最大值时n 的值是( ).A .23B .24C .25D .26解析 因为从第一项起,每隔两项取出一项,构成数列{b n },所以新数列的首项为b 1=a 1=142,公差为d ′=-2×3=-6,则b n =142+(n -1)(-6).令b n ≥0,解得n ≤2423,因为n ∈N *,所以数列{b n }的前24项都为正数项,从25项开始为负数项.因此新数列{b n }的前24项和取得最大值.故选B. 答案 B3.已知各项都为正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7=a 6+2a 5,存在两项a m ,a n 使得a m ·a n =4a 1,则1m +4n 的最小值为( ).A.32B.53C.256D.43解析 由a 7=a 6+2a 5,得a 1q 6=a 1q 5+2a 1q 4,整理有q 2-q -2=0,解得q =2或q =-1(与条件中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为正矛盾,舍去),又由 a m ·a n =4a 1,得a m a n =16a 21,即a 212m +n -2=16a 21,即有m +n -2=4,亦即m +n =6,那么1m +4n =16(m +n )⎝ ⎛⎭⎪⎫1m +4n =16⎝ ⎛⎭⎪⎫4m n +n m +5≥16⎝ ⎛⎭⎪⎫24m n ·n m +5=32,当且仅当4m n =n m ,即n =2m =4时取得最小值32. 答案 A4.(2013·聊城模拟)已知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 006和a 1 007是方程x 2-2 012x -2 011=0的两根,则使S n >0成立的正整数n 的最大值是( ).A .1 006B .1 007C .2 011D .2 012解析 由题意知,a 1 006+a 1 007=2 012>0,a 1 006·a 1 007=-2 011<0,又因首项为正等差数列,所以a 1 006>0,a 1 007<0,2a 1 006=a 1+a 2 011>0,2a 1 007=a 1+a 2 013<0,即S 2 011>0,S 2 013<0,又因S n =n (a 1+a n )2,n 的最大值为2 011.答案 C5.已知函数f (x )=cos x (x ∈(0,2π))有两个不同的零点x 1,x 2,方程f (x )=m 有两个不同的实根x 3,x 4.若把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构成等差数列,则实数m 的值为( ).A .-12 B.12 C.32 D .-32 解析 不妨设x 1<x 2,x 3<x 4.由题意,可得x 1,x 2的值分别为π2,3π2,代入检验. 若m =-12,则x 3,x 4的值分别为2π3,4π3,因为4π3-2π3≠3π2-π3,显然这四个数不能构成等差数列;若m =12,则x 3,x 4的值分别为π3,5π3,因为π2-π3≠3π2-π2,故这四个数不能构成等差数列;若m =32,则x 3,x 4的值分别为π6,11π6,因为11π6-3π2≠3π2-π2,显然这四个数不能构成等差数列;若m =-32,则x 3,x 4的值分别为5π6,7π6,显然这四个数能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π3. 答案 D6.在正项数列{a n }中,a 1=2,a n +1=2a n +3×5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解析 在递推公式a n +1=2a n +3×5n的两边同时除以5n +1,得a n +15n +1=25×a n 5n +35,①令a n 5n =b n ,则①式变为b n +1=25b n +35,即b n +1-1=25(b n -1),所以数列{b n -1}是等比数列,其首项为b 1-1=a 15-1=-35,公比为25.所以b n -1=⎝ ⎛⎭⎪⎫-35×⎝ ⎛⎭⎪⎫25n -1,即b n =1-35×⎝ ⎛⎭⎪⎫25n -1=a n5n ,故a n =5n -3×2n -1.答案 a n =5n -3×2n -1 7.(2013·陕西卷)观察下列等式 12=1 12-22=-3 12-22+32=6 12-22+32-42=-10 ……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解析 左边为平方项的(-1)n +1倍的和,右边为(1+2+3+…+n )的(-1)n +1倍.答案 12-22+32-42+…+(-1)n +1n 2=(-1)n +1·n (n +1)28.(2013·临沂模拟)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2nS n(n ∈N *)是非零常数,则称该数列为“和等比数列”;若数列{c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且数列{c n }是“和等比数列”,则d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知,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S n =n (c 1+c n )2,前2n 项和为S 2n=2n (c 1+c 2n )2,所以S 2n S n =2n (c 1+c 2n )2n (c 1+c n )2=2+2nd 4+nd -d =2+21+4-dnd.因为数列{c n }是“和等比数列”,即S 2nS n 为非零常数,所以d =4.答案 49.(2013·江西卷)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2n -(n 2+n -1)S n -(n 2+n )=0.(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2)令b n =n +1(n +2)2a 2n,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证明:对于任意的n ∈N *,都有T n <564.(1)解 由S 2n -(n 2+n -1)S n -(n 2+n )=0,得[S n -(n 2+n )](S n +1)=0,由于{a n }是正项数列,所以S n +1>0.所以S n =n 2+n .n ≥2时,a n =S n -S n -1=2n ,n =1时,a 1=S 1=2适合上式.∴a n =2n . (2)证明 由a n =2n ,得 b n =n +1(n +2)2a 2n =n +14n 2(n +2)2=116⎣⎢⎡⎦⎥⎤1n 2-1(n +2)2T n =116⎣⎢⎡⎝ ⎛⎭⎪⎫1-132+⎝ ⎛⎭⎪⎫122-142+⎝ ⎛⎭⎪⎫132-152+…⎦⎥⎤+⎝ ⎛⎭⎪⎫1(n -1)2-1(n +1)2+⎝ ⎛⎭⎪⎫1n 2-1(n +2)2 =116⎣⎢⎡⎦⎥⎤1+122-1(n +1)2-1(n +2)2<116⎝ ⎛⎭⎪⎫1+122=564. 10.已知函数f (x )=(x -1)2,g (x )=4(x -1),数列{a n }是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点(a n +1,S 2n -1)在函数f (x )的图象上;数列{b n }满足b 1=2,b n ≠1,且(b n -b n +1)·g (b n )=f (b n )(n ∈N +). (1)求a n 并证明数列{b n -1}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c n }满足c n =a n4n -1·(b n -1),证明:c 1+c 2+c 3+…+c n <3.(1)解 因为点(a n +1,S 2n -1)在函数f (x )的图象上,所以a 2n =S 2n -1.令n =1,n =2,得⎩⎨⎧ a 21=S 1,a 22=S 3,即⎩⎨⎧a 21=a 1,(a 1+d )2=3a 1+3d ,解得a 1=1,d =2(d =-1舍去),则a n =2n -1. 由(b n -b n +1)·g (b n )=f (b n ), 得4(b n -b n +1)(b n -1)=(b n -1)2.由题意b n ≠1,所以4(b n -b n +1)=b n -1, 即3(b n -1)=4(b n +1-1),所以b n +1-1b n -1=34. 所以数列{b n -1}是以1为首项,公比为34的等比数列. (2)证明 由(1),得b n -1=⎝ ⎛⎭⎪⎫34n -1.c n =a n4n -1·(b n -1)=2n -14n -1·⎝ ⎛⎭⎪⎫34n -1=2n -13n -1.令T n =c 1+c 2+c 3+…+c n ,则T n =130+331+532+…+2n -33n -2+2n -13n -1,① 13T n =131+332+532+…+2n -33n -1+2n -13n ,②①-②得,23T n =130+231+232+233+…+23n -1-2n -13n =1+23·1-13n -11-13-2n -13n =2-13n -1-2n -13n =2-2(n +1)3n .所以T n =3-n +13n -1. 所以c 1+c 2+c 3+…+c n =3-n +13n -1<3.11.(2013·天津卷)已知首项为32的等比数列{a n }不是递减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n ∈N *),且S 3+a 3,S 5+a 5,S 4+a 4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T n =S n -1S n(n ∈N *),求数列{T n }的最大项的值与最小项的值.(1)解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因为S 3+a 3,S 5+a 5,S 4+a 4成等差数列,所以S 5+a 5-S 3-a 3=S 4+a 4-S 5-a 5,即4a 5=a 3,于是q 2=a 5a 3=14.又{a n }不是递减数列且a 1=32,所以q =-12. 故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32×⎝ ⎛⎭⎪⎫-12n -1=(-1)n -1·32n . (2)由(1)得S n =1-⎝ ⎛⎭⎪⎫-12n =⎩⎪⎨⎪⎧1+12n ,n 为奇数,1-12n ,n 为偶数.当n 为奇数时,S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1<S n ≤S 1=32,故0<S n -1S n ≤S 1-1S 1=32-23=56.当n 为偶数时,S n 随n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34=S 2≤S n <1,故0>S n -1S n≥S 2-1S2=34-43=-712.综上,对于n ∈N *,总有-712≤S n -1S n≤56.所以数列{T n}最大项的值为5 6,最小项的值为-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