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 .doc

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的要求,以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与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共同承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
规划指导思想(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实施“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发展策略,贯彻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坚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规划思想,遵循城市规划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与国土规划等有机协调的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
(3)坚持规划公众参与的思想,遵循规划为城市整体利益、公众利益服务调控的原则。
(4)充分结合城市的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注重节地、节水、节能,构建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5)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建立以近期建设规划为核心的实施方案和操作体系,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协调、全面发展。
(6)坚持城市产业与空间拓展有机结合的思想,通过城市空间的战略拓展与整合,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6)《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142号)(7)《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8)《邕宁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9)《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纲要》(10)《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重点内容(1)总结“十五”期间城市发展成就与问题,对总体规划和上版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实事求是分析和检讨总体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文学的“先秦两汉”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D. 西汉E. 东汉2. 《诗经》中“风”、“雅”、“颂”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A. 内容B. 形式C. 作者D. 时代E. 地域3. 以下哪部作品是曹操的代表作?A. 《短歌行》B. 《庐山谣》C. 《九歌》D. 《七步诗》E. 《长恨歌》4. 下列哪位不是“建安七子”之一?A. 曹植B. 王粲C. 徐干D. 应玚E. 左思5. “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宋代的是?A. 欧阳修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E. 李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真题试卷

2015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一、选择题:1-20小题,共40分。
1 .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 )A.《凤凰涅槃》B.《天狗》C.《炉中煤》D.《地球,我的母亲》2. 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 )A.张勋复辟B.九斤老太的唠叨C.七斤的苦闷D.辫子事件3. 诗集《春水》的作者是( )A.张爱玲B.冰心C.萧红D.丁玲4.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5.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 )A.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6.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7.先秦诸子中最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人彀’’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8 .在契诃夫小说《苦恼》里,车夫姚纳向小母马倾诉的主要原因是()A.年老多病,无依无靠B.生活困窘,缺乏救助C.儿子死了,无人赡养D.社会冷漠,百姓麻木9.黄省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断魂枪》B.《曰出》C.《雷雨》D.《北京人》10.一F列诗句中,表现了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的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IH时相识C.想佳人、妆楼隅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1.称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家是( )A.鲁迅B.茅盾C.胡适D.周作人12.诗作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A.屈原B.陶渊明C.杜甫D.陆游1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主要写作意图是(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B.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C.记述乡间访民的情景D.阐述“养民治国”的思想1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主张的是( )A.杜甫B.韩愈C.白居易D.李商隐15.屠格涅夫《门槛》中,“门槛”象征着( )A.敌人设下的陷阱B.囚禁革命者的监狱C.革命者的秘密组织D.革命征途的艰难险阻16.下列句子中,“其”表示期望、命令等语气的是( )A.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百亩之田,无夺其时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8.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的是( )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版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版解析)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第1卷l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1卷共3大题,9小题。
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è【答案】D【解析】A项mái应为mán ;B项cāng应为qiàng;C项gěn应为gěng试题分析:本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多义字和形声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答案】A【解析】B项“驰”应为“弛";C项“循”应为“寻”;D项“蜚”应为“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2015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规定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试卷中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鱼语言运用。
(共24分,每题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毗邻琵琶筚路蓝缕B. 伶仃拎包身陷囹囤C. 格式楼阁恪尽职守D. 拾掇点缀忧心惙惙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乖戾过谦荒无人烟B. 松驰聒噪看风使舵C. 聆听门禁天翻地复D. 双赢户籍言简意骇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两支青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 大佛湾的上万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 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 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颗和另一颗之间的距离很远,像是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的的宿命。
A. 一望无边独树一帜根深蒂固B. 阔大无疆孤立无援与生俱来C. 阔大无疆独树一帜与生俱来D. 一望无边孤立无援根深蒂固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影《侏罗纪世界》公映前一周,制片方为影评人和有关专家组织过小范围试映,结果美言不多。
B. 要改变目前教学内容繁、难、偏、重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课本和教学的误区不可。
C. 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能够控制恐惧的区域,这将有助于改进创伤后压抑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高升专成人高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落魄(luò bò)神秘莫测(mí shén mò cè)突兀(tū wù)B.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鸿毛微利(hóng máo wēi lì)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贾谊(jiǎ y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dòng)D. 遥相呼应(yáo xiāng xùn hù)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
B.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他的篮球技艺已经达到了专业运动员的水平。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D.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表现出了良好的体育精神,而且还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
3. 下列词语中,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任意驰骋B. 纵情驰骋C. 纵情飞翔D. 任意飞翔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一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B. 那条小河,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山间蜿蜒流淌。
C. 那片森林,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D. 那座山,就像一位威严的巨人,静静地屹立在天地之间。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
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精编版

201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规定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试卷中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鱼语言运用。
(共24分,每题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毗邻琵琶筚路蓝缕B. 伶仃拎包身陷囹囤C. 格式楼阁恪尽职守D. 拾掇点缀忧心惙惙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乖戾过谦荒无人烟B. 松驰聒噪看风使舵C. 聆听门禁天翻地复D. 双赢户籍言简意骇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两支青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 大佛湾的上万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 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 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颗和另一颗之间的距离很远,像是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的的宿命。
A. 一望无边独树一帜根深蒂固B. 阔大无疆孤立无援与生俱来C. 阔大无疆独树一帜与生俱来D. 一望无边孤立无援根深蒂固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影《侏罗纪世界》公映前一周,制片方为影评人和有关专家组织过小范围试映,结果美言不多。
B. 要改变目前教学内容繁、难、偏、重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课本和教学的误区不可。
C. 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能够控制恐惧的区域,这将有助于改进创伤后压抑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真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
(共24分,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D)A.毗连琵琶筚路蓝缕B.伶仃拎包身陷囹圄C.格式楼阁恪尽职守D.拾掇点缀忧心慑慑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乖戾过谦荒无人烟B.松驰聒噪看风使舵C.聆听门禁天翻地复D.双赢户籍言简意骇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两支青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大佛湾的上万尊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间距离很远,像是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的宿命。
A.一望无边独树一帜根深蒂固B.阔大无疆孤立无援与生俱来C.阔大无疆独树一帜与生俱来D.一望无边孤立无援根深蒂固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B)A.电影《侏罗纪世界》公映前一周,制片方为影评人和有关专家组织过小范围试映,结果美言不多。
B.要改变目前教学内容繁、难、偏、重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课本和教学的误区不可。
C.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能够控制恐惧的区域,这将有助于改进创伤后压抑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D.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贯通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D)①这种梦境往往会被顽皮的鱼鹰搅破。
②忽然间鱼鹰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
③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模模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④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⑤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
⑥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⑦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
A.①⑦⑥④②⑤③8.③①⑤②⑦④⑥C.①⑦②⑥③⑤④D.③①⑦⑤②⑥④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共16分,每题4分)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
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
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
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l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
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震活动异常。
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二是地形变化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三是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
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C.《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井水的涨落、泉水水温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地声和地光都属于地震宏观前兆。
B.根据大量的宏观前兆,有关部门成功预报出了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C.自然界发生“宏观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D.燃放烟花爆竹和发射信号弹等人为事件,有时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地震前兆。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C)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D)A.地震的预防B.地震的预测方法C.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D.地震的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25分)人生识字糊涂始鲁迅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
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
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
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竞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
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并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的,又何尝少有?人们学话,学不会的是几乎没有的,一到学文,就不同了,学会的恐怕不过极少数,就是所谓学会了的人们之中,请恕我坦白地再来重复地说一句罢,大约仍然糊糊涂涂的还是很不少。
这自然是古文作怪。
因为我们虽然拼命地读古文,但时间究竟是有限的,不像说话,整天的可以听见;而且所读的书,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
自己本是糊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糊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
因此我想,这“糊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例如我自己,是常常会用些书本子上的词汇的。
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字。
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峻噌’的,那山是‘巉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勾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
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
说是白话文应该“明白如话”,已经要算唱厌了的老调了,但其实,现在的许多白话文却连“明白如话”也没有做到。
倘要明白,我以为第一是在作者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
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
11.第三段所说的“同样的方法”是指什么?这种方法有什么局限?(6分)第一问:孩子学话的方法。
第二问:不容易全部学通。
12.作者认为,学话容易、学文难的原因是什么?(6分)学话的时间非常长,学文的时间有限。
13.第四段中,作者为何会“恨无地洞可钻”?(6分)因为这两个词是从旧书上抄来的,自己也不曾深究其意,一经他人询问,便有些羞愧难当。
14.作者认为,如何才能让白话文变得“明白如话”?(7分)尽量使用有生命力的当代口语。
谨慎选取,有根有据。
四、(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5~17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日:“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日:“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15.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联系这些语句的内容,说说胡国被消灭留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8分)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国君,以此来使他心情愉快。
胡国的国君听说了此事,认为郑国与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经验教训,遇事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假象所蒙蔽。
16.文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此二人”指的是谁?(4分)关其思,邻人之父。
17.宋国的富人“智人疑邻”表现了什么心理?(4分)相信亲近的人,怀疑疏远的人五、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l8—19题。
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众芳摇落:百花凋谢。
暄妍:明媚鲜艳。
霜禽:寒冷季节里的鸟儿。
合断魂:一定会深深迷恋。
微吟:低声吟诵。
狎:亲近。
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
18.诗人首联就将——与——对比,写出了梅的不同凡响、不染尘俗的格调与品质。
(2分)摇落的众芳,暄妍的梅花。
19.第三、四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梅花的?第五、六句写梅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分)(1)视觉、嗅觉,(2)拟人的修辞手法六、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