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标准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第一课《北京的春节》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下划线画出中心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守岁”有两重意思:岁数大的人_____________;年轻人___________。
(4)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你又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本片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请画出人们在这天都做些什么?(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从这话中反映了淳朴善良、________的民族心理特征和______________。
4栏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答案1.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奕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中国的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a.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2.赶忙1、《赶忙》的作者是2、文章紧扣“的,他的作品还有”二字,刻画了、。
,表达了作者3、课文运用了了,,突出时间来往赶忙的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和的强烈感情。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2)5、理解句子。
(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表示(2)“可是,聪颖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把比喻成。
表现出作者(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静静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到的笔触,显现了依照原句仿写:(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细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印迹呢”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写出了。
仿写:( 6)“但不能够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章借比喻的。
我们学过他的。
写一个种树人让。
文的育苗方法,说了然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 指确定”指中。
人生活的“不。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4、理解句子。
(1)“若是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败了。
可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能问题了。
”中的“不确定”指的是(2)“不能是树,人也是相同,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①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
②想想实质生活中有哪些详细的“不确定”带个我们考验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败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败了5、东施效颦:6、写两句人生真理的格言。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含答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的,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二字,刻画了,表达了作者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2)5、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表明(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把比喻成。
表现出作者(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依照原句仿写:(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写出了。
仿写:(6)“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的。
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借比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的育苗方法,说明了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4、理解句子。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中的“不确定”指的是(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①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
②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个我们考验?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答案)教学文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答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1.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通过写的事,说明了2、《两小儿辩日》选自,故事体现了和孔子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孔子是时期的,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一书。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的,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二字,刻画了,表达了作者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2)5、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表明(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把比喻成。
表现出作者(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依照原句仿写:(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写出了。
仿写:(6)“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的。
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借比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的育苗方法,说明了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4、理解句子。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三、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1.文言文两则1、学奕选自 ;作者是..通过写的事;说明了2、两小儿辩日选自 ;作者是 ..故事体现了和孔子的态度..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孔子是时期的; 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一书..4、理解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3孰为汝多知乎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的 ;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二字;刻画了 ;表达了作者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 ; ;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125、理解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表明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把比喻成..表现出作者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依照原句仿写: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写出了..仿写:6“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的 ..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借比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的育苗方法;说明了的重要意义..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4、理解句子..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中的“不确定”指的是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①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②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个我们考验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4“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养分:能量:5、邯郸学步:6、写两句人生哲理的格言..6.北京的春节1、本课以为经线;以为纬线;结构全文..2、文章详细描述了、、三次春节高潮..3、本文作者是 ;课文按顺序;对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5、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画卷;展示了;表达了6、解释词语:腊月:除夕:元宵:初旬:端午:中秋:重阳:7、写五个我国的传统节日:8、写两首描写节日的古诗..10.十六年前的回忆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写的一篇 ;通过对李大钊到的回忆;展示了表达了作者2、本文按顺序写了件事:12343、课文有多处: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作用: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作用:4、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平静”说明了;“慈祥”表现了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①他脸上的表情为什么非常安定;非常沉着②“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指的是6“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①这一次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②这段话写出了7课文除了开头外;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12.为人民服务1、为人民服务是于年月日在追悼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1233、解释词语..泰山:鸿毛:五湖四海精兵简政:死得其所:4、课文讲述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5、按要求写人物至少写四个..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6、理解句子..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彻底:这些句子的意思是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 ;互相 ;互相 ..”这句话的意思是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或:于:这句话是说的;意思是4“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①这段话共有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②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5“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五湖四海:共同的革命目标:14.卖火柴的小女孩1、课文是作家的一篇 ;他的作品还有:本课讲述了的故事..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第二次擦燃火柴;他看到 ;是因为;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 ;是因为 ..3、文章之所以打动读者的心;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和交替进行; 和交替出现..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2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指的是 ..前一个“幸福”指;后一个“幸福”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15.凡卡1、本文的作者是国作家 ;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揭露了2、本文由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和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4、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打发:打:5、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指望:6、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问短的括号里..愿望指望盼望希望渴望绝望失望小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了..18.跨越百年的美丽1、本课是一篇赞美的文章;文章采用的手法;以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而在于和 ..2、理解句子: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人生意义的发现: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_______”;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一条条________________;她变成了科学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概括了3“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 ..“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这句话写出了4“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这句话赞颂了居里夫人3、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指的是什么4、爱因斯坦说过高度赞扬居里夫人话是:“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人要;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3、理解句子..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2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指“”指好处:3只要你见微知着;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见微知着: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联系..4、本课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5、舍本逐末:6、写四个成语故事:、、、7、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的 ..凡卡的作者是的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国家的 ..附加题1、依次填入括号里的成语;最贴切的一组是1他这个人经常 ;想到什么就谈什么..2这样的计划给人以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3老张订计划、做决定;很少调查研究;常常 ;还自夸“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4学习或者做事;如果 ;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A、信口开河虚无缥缈无的放矢闭门造车B、闭门造车无的放矢信口开河虚无缥缈C、无的放矢闭门造车虚无缥缈信口开河D、信口开河虚无缥缈闭门造车无的放矢2、看上句;补下句..星星之火; 麻雀虽小;逆水行舟; 国家兴亡;严以律已; 只许州官放火;3、写出带“马”字的成语..粗略地看——立了大功——快上加快——单独行动——地势平坦——声势浩大——扩充实力——人马众多——心思不定——走在前列——4、将下列名着和作者的名字以及主要人物对应连线.罗贯中红楼梦武松吴承恩水浒孙悟空施耐庵三国演义林黛玉曹雪芹西游记诸葛亮5、在下面里填上人体某部分名称;组成四字成语..枪剑袖旁观孤难鸣屈可数有成竹得应之劳牵挂促长谈一之力妙回春一遮天。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答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附加题(答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1.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通过写的事,说明了2、《两小儿辩日》选自,故事体现了和孔子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孔子是时期的,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一书。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的,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二字,刻画了,表达了作者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2)5、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表明(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把比喻成。
表现出作者(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依照原句仿写:(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写出了。
仿写:(6)“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的。
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借比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的育苗方法,说明了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4、理解句子。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通过写的事,
说明了
2、《两小儿辩日》选自,故事体现了
和孔子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孔子是时期的
,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一书。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的,他的作品还有、。
2、文章紧扣“”二字,刻画了,表达了作者
3、课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 ,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和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2)
5、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表明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看似在问,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把比喻成。
表现出作者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
依照原句仿写: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采用修辞方法,写出了。
仿写:
(6)“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的。
我们学过他的。
文章借比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的育苗方法,说明了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理解句子。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中的“不确定”指的是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
①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
②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个我们考验?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4)“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养分:
能量:
5、邯郸学步:
6、写两句人生哲理的格言。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为经线,以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了、、三次春节高潮。
3、本文作者是,课文按顺序,对
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
5、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画卷,展示了,表达了
6、解释词语:
腊月: 除夕: 元宵:初旬:
端午: 中秋:重阳:
7、写五个我国的传统节日:
8、写两首描写节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