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下《22大道之行也》[刘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2. 理解并记忆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3. 能够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关键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大同"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 理解“大同”社会理念的深层含义。

3.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关键段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2. 分析并鉴赏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同"社会理念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与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已学《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的理解,引出《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概念。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桃花源记》,那里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它又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2. 创设情境展示古代社会和谐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天下为公”的氛围。

“请大家看这幅画,想象一下,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3.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提出了哪些理想?这些理想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4. 明确学习目标向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文言文的朗读、翻译和理解。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目标是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每一个字词,翻译并背诵文中的关键段落。

"5. 导入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开始朗读并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八年级下册 22《大道之行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22《大道之行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22《大道之行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曾经影响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

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文仅107字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

文言文诵读及分析能力是八年级上期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本课需要继续练习的。

学习本文就是要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要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人。

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在小组合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实现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全文重点字词和翻译的掌握。

3.对大同社会特征的理解。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课对文意的疏通只需要提点重点的字词和句子,学生对大同社会特征的把握可以用想象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大同社会的特征,使古人心中的理想社会用更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本节课设置了一些开放式的问答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和自己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我们今天有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在古人心中,他们也有个理想的社会,陶渊明笔下有美好的桃花源,今天这篇《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古人的理想社会,我们一起来体会。

《大道之行也》优课一等奖教案

《大道之行也》优课一等奖教案

2024/1/26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 生思考。
12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突出重点
2024/1/26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0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
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02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鼓励学生提出疑
问,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赏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核心观点,然后分别从政治 、经济、社会等方面阐述理想社会的具体表现,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实现理想社会需要人 们的共同努力。
品味文章语言
文章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 染力。通过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
2024/1/26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 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 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 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 。
26
07
评价方式与标准
2024/1/26
27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记录学生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主动表 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延伸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拓展阅 读或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增强
实践能力。
2024/1/26
14
04
教学内容及步骤
2024/1/26
15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6
解读文章主题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探讨理想社会构建与治理之道的经典文献,通过对其深入解读,引 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设想。

八下语文第22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八下语文第22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礼记二则 DÀ DÀO ZHĪ HÁNG YĚ 大道之行也 八下 第22课
新课导入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 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 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 想的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知益旧学”的他, 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 国的“大同梦”。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
问题探究
“大同”是儒家的理想社会。 尽 管 这 样 的 理 想 社 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 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 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 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疏通文意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男子要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 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 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 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有哪些?请用原文回答。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废疾者皆

有所养。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为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22 《礼记》二则 - 大道之行也-部优-教案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22 《礼记》二则 - 大道之行也-部优-教案 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道之行也》是人教2011版(2016年起始)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礼记>二则》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学段,新课标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归纳主要内容及主旨”。

本文处于教材较后的位置,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进一步强化文言文阅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将“读”与“思”相结合:读中解题,读中品韵,读中解意,读中探旨,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文的优美典雅,言简意丰。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虽然课文内容稍有的难度,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还比较有限,但是课下的注释详尽,因此教师无需过多就内容讲解,可以采用反复朗读与小组合作、难点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主理解文章内容。

八年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较少,但在思品、历史及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机械生硬地讲解难点问题,要巧妙地设计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知,树立积极理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积极意义,树立积极理想。

(三)教学方法:朗读品析法合作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诗句替换白话2、导入新课回顾旧知,我们刚刚学过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陶渊明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它有怎样的特征?3、了解《礼记》4、解读课题“大道”是什么意思?“行”是什么意思呢?5、朗读品韵一读,质疑。

《大道之行也》市级一等奖课件

《大道之行也》市级一等奖课件
可持续发展
《大道之行也》强调的“不偏不 党,王道荡荡”,启示我们在经 济发展中要注重可持续性,实现 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树立正确义利观
《大道之行也》倡导的“讲信修睦、 选贤与能”等品质,有助于引导个人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追求内在的道德 修养和人格完善。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道之行也》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 任和贡献,激励个人积极投身于社会 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 量。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 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提高道德判断 和选择的能力。
课程安排
01
02
03
04
导入
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 课程主题。
知识讲解
对《大道之行也》的内涵、思 想、道德概念等进行深入浅出
的讲解。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
的理解。
总结反馈
文章结构的特点
本文的结构特点在于层次分明、条 理清晰,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 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重点词句解释
01
重点词句
本文中的重点词句包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等。
02
重点词句的解释
对于这些重点词句,需要进行深入的解释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其含义和背景。
03
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课程背景
本课件以《大道之行也》为蓝本,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道 德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 大道之行也》的内涵和思想,掌握相 关的道德概念和理论。

《大道之行也》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珍惜财货、不浪费的道德观念,是孔子主张节俭、反对奢侈的思想体现。
03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回顾相关概念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概念, 如“大同社会”等,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大道之行也》的背景 和主题。
引入生活实例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现代 社会的合作与竞争等,帮助学生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加深理解。
教学策略的运用
讲解与示范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大 道之行也》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以 及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写作技巧。
小组讨论与合作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通过交 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 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媒体的选用
多媒体课件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道之行也》中的重要内容,如文 章结构、重点词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理解《大道之行也》 所表达的理想社会蓝 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多 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
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引导 学生分析《大道之行也》中的思
想内涵。
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和人生 价值观。
阅读评价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和 反馈,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总结归 纳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以激励 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大同社会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让他们对大同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文讲解与示范
语言表达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和沟通能力。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学习重点: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探究讨论,适度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点燃激情欣赏美好生活的画面,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走进古人的理想境界,学习《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出示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3、指导朗读,熟悉内容(出示朗读提示)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 “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准字音,读懂文意
• 试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户盗为恶于有独所其人选大 而窃己其地分废用子不贤道 不乱是不也女疾幼使独与之 闭贼故出不有者有老亲能行 是而谋于必归皆所有其讲也 谓不闭身藏货有长所亲信天 大作而也于恶所矜终不修下 同故不不己其养寡壮独睦为
• 王夫之说:“公天下,天下非一家之私。”
•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康有为说:“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 阶级,一切平等。”
• 林觉民说:“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 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 孙中山说:“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 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背诵课文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 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 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 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 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 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 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 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 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 不用关闭,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外兴必力弃男孤有子故公
助学资料二:朗读指导
• 文章不是无情物,朗读是文章情感的 外化。
• 停顿 重音 节奏 • 情感 韵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 设计自己的朗读方案,想想在何处 停顿?何处重读?如何读出自己的 情感?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执教: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刘亮
礼运大同篇 刘亮
• 礼记乃经典,西汉戴圣编。 • 儒学居其间,托名孔子言。 • 东汉郑玄注,流传两千年。 • 大道之行也,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 刘亮
• 礼记乃经典,西汉戴圣编。 • 儒学居其间,托名孔子言。 • 东汉郑玄注,流传两千年。 • 大道之行也,礼运大同篇。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形容文中 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
• “大同”社会,“天下为公”,这 是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梦想, 千百年来,多少先贤志士为之孜孜 以求,乃至奋斗终生。
•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 墨子说:“举公义,辟私怨。”
• 大道之行也——天下——选—— 讲——故——不——使老——壮— —幼——矜——男——女——货— —不必——力——不必——是故— —盗窃——故——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 中国要和谐富强,古代先贤那种以天下
为己任,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心忧天
下,无私奉献的“天下为公”之精神,
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 如今,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比以
助学资料一:学法推荐
•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 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 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
读准字音,读懂文意
•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有疑问之处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请举手 示意。
• 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 幼有所长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男有分,女有归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谋闭而不兴
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
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
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
有能力实现伟大的

作业
• 1.默写课文。 • 2.推荐阅读《礼记·礼运》中的其他
篇章。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