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警惕辨别粗俗形式的唯心主义

合集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摘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摘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摘抄1.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就像把星星的闪烁归结于萤火虫的屁股发光,只看到表面的相似,却没深入本质的区别。

2. 费尔巴哈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这就好比看一只猫,只看到它的毛和尾巴,却不懂它的灵性,是一种片面得像纸一样薄的理解。

3. 他不懂得把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就像一个厨师只看菜谱不做菜,以为知道菜名就了解美食了,简直是异想天开。

4.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像是一个没有上紧发条的机械人偶,能动的方面被他机械地理解了,缺了那股子让它真正活起来的劲儿。

5. 他看待人的本质,就像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人,好像人都是从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标准件,忽略了人的社会历史性这个超级大变量。

6.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可他那方法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一条腿就以为知道大象全貌了,幼稚得很。

7. 他的理论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就像一艘在大海上失去舵手的船,完全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在错误的海洋里瞎晃悠。

8. 费尔巴哈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就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纸片人,没有血没有肉,脱离了现实世界丰富的社会关系这个大舞台。

9. 他对于人的理解,如同把人当作没有情感的石头,只看到人的物质性,却忽略了人在社会交往中的热情似火的那一面,真是冷若冰霜的看法。

10. 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像是把宗教当成一个空壳,以为把人的本质从里面抽出来就看透宗教了,这简直是把宗教当成了可以随意拆卸的积木。

11. 他在理解人的感性活动时,就像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去解读交响乐,完全听不出其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的波澜起伏。

12. 费尔巴哈的哲学,就像一把没有锋刃的剑,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根本无法斩开那些纠结在一起的矛盾之网。

13. 他看待社会关系对人的塑造,就像把人当成面团,以为随便捏捏就能成型,而忽略了社会关系这个大蒸笼里的高温蒸汽才是真正改变人的关键因素。

14. 费尔巴哈的观点在面对人类社会的动态变化时,就像一只乌龟在和兔子赛跑,慢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在慢悠悠地按自己的节奏爬行。

批判形式主义的名人名言

批判形式主义的名人名言

批判形式主义的名人名言1.批判思维的名人名言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马雅可夫斯基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看清本质的名言名句

看清本质的名言名句

看清本质的名言名句1. “透过表面看本质”的名言有哪些1、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变化。

——叔本华2、现象并不被看作是通向真理的线索,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别的线索。

——伊薇·康普顿3、事物的现象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

——马克思4、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谚语5、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6、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

——纪德7、每一种缺点都多或少地假扮成美德,并都从这种伪装的相似中得到好处。

——拉布吕耶尔8、在玫瑰花下过夜的,不全是百灵鸟。

——维吾尔族俗语扩展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现象与本质对立。

把现象当作是本质的一个环节,从而扬弃现象,才能达到了本质,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重属性,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现象离不开本质,本质也离不开现象,没有无现象的本质,也没有无本质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

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

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_百度百科。

2. 有关看清本质的名言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的结果就是死亡。

就是死亡的开始,死亡是必需要面对的问题。

死亡给人们最大意义就是能够看清更多的真相,更清晰的认识生命的实质。

认清生命的实质。

生命的实质就是现在。

就是自己现在这一刻,需要追寻生命的真相。

让自己真切的感觉到每时每刻。

只有掌握了现在,才能最好的掌握生命。

有些人时常怀念过去或是埋怨过去。

总是怀念过去的美好,幻想纠正过去的错误。

过去无法改变,过去的意义只是让人们更好的总结经验,能够更好的掌握现在。

2023作家木心先生散文语录摘抄

2023作家木心先生散文语录摘抄

2023作家木心先生散文语录摘抄2023作家木心先生散文语录摘抄11) 《春秋》《史记》,并没曾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那是由于:礼,不能节人;乐,何尝发和;书,未足道事;诗,岂在乎达意;易,更难普遍道化。

万象流传,毫厘是必失的,所以千里必差。

——木心《素履之往》2) 天才必经修炼、涵养,才有味。

——木心《文学回忆录》3) 宗教总是从情理开始,弄到不合情理。

——木心《文学回忆录》4) “在绝望中求永生。

”常见人驱使自己的“少年”“青年”归化于自己的“老年”。

我的“老年”“青年”却听命于我的“少年”。

顺理可以成章,那么逆理更可以成章——少年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足够我受用终生。

——木心《鱼丽之宴》5) 论顽固,是自然最顽固,无视自然,要吃亏的。

——木心《素履之往》6) 那我也是啊,我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听众。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7)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

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

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

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木心《素履之往》8) 都有一份纯真、激情、向上、爱美、生动憨娈的意境,亦即是罗曼蒂克的醇髓,几乎可说少年青年个个是艺术家的坯,诗人的料,英雄豪杰的种。

青春将尽,天赋的本钱日渐告罄,而肉体上精神上开支浩繁,魔鬼来放了。

这个人人难逃的律令,人人全然不知,像感觉到童年,童年已逝的道理一样,青春也不自识,更不自识,因为从童年到青春是柔润发旺的进程,而青春既尽,即转戾燥干涸,其势趋下,畴昔的纯真激情向上爱美都是天然而然。

——木心《素履之往》9) 宠辱不惊。

此种遭遇和态度(宠辱,不惊)本是很糟糕的,落入了宠或辱的境地,一时摆脱不了,只好睥睨处之,以反常应付反常而已。

——木心《即兴判断》10) 她们呆等那红葡萄酒似的一瞥,越是难得越是想得到。

——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11)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

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昵。

唯心主义的经典句子

唯心主义的经典句子

唯心主义的经典句子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和心灵是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只是意识或心灵的产物。

以下是十个以唯心主义为主题的经典句子。

1. "我思故我在。

" ——笛卡尔这是笛卡尔的名言,意味着只有思考的自我存在是可以确定的,其他的一切都可能是幻觉或误解。

2. "心灵比物质更真实。

" ——爱默生爱默生认为心灵和思想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只是心灵的映像。

3. "存在就是被感知。

" ——伯克利伯克利主张只有在被感知时,事物才存在。

他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个意识所构成的。

4. "所有的东西都是心灵的表现。

"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帝的思维所产生的,物质世界只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5. "知识是心灵的活动。

"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是心灵的产物,通过思考和理解才能获得。

6. "心灵创造现实。

" ——康德康德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是我们的心灵所创造的。

7. "心灵是本质之源。

" ——黑格尔黑格尔认为心灵是世界的本质,它是一切存在的源泉。

8. "心灵是世界的主宰。

" ——叔本华叔本华认为心灵是世界的主宰,它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和体验。

9. "心灵的活动是世界的基础。

" ——赫尔岑赫尔岑认为心灵的活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它创造了世界的形式和结构。

10. "心灵比物质更重要。

" ——罗素罗素认为心灵是最重要的,它给予了物质世界以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十个以唯心主义为主题的经典句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唯心主义的核心观点,强调了意识和心灵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展示了唯心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知和存在的独特见解,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自身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反从众和反主观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反从众和反主观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反从众和反主观5.1 自我在哪里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说到: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

一个人在进入集体情绪之后,就很容易丧失他的自我意识,在群体思维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和自负的一员,此时,思考已经不能算是自己的了,而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的观念产生一种压力,强有力地支配着他,让他进行一些非自我意识下的表达。

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惯性地被裹挟在群体思维之下,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这个个体有什么自我意识可言,但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被裹挟以后的决策当成是“自我意识”。

比如明明是看到别人都追求升职加薪娶妻生子,自己也按部就班地来,这是自我意识吗?不一定,有些人根本没问过自己喜不喜欢,也没分析过利弊,就直接跟着做了;有些人是分析过利弊,发现“不同步”要承受的社会压力太大,于是自我洗脑成“喜欢这样”等等。

自我是一种很难寻找的东西,很多时候,一些难以抵挡的惯性思维会裹挟着我们,让我们难以反抗,而当我们妥协顺从时,很可能会揪出一个大脑自动生成的“伪自我”,比如当你买东西的时候,明明是看到打折,看到大家都在买,却在现场进行自我说服,说这个东西不错,等回家之后,“真自我”回来,你会发现或许买了一件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每个人都必须懂得分辨这其中的差别,多想想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你经常留意什么,你愿意干哪些“义务劳动”,把它们尽可能多地罗列在纸上,就能慢慢地找回自我。

5.2 群众的眼睛并不亮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明显这是为了讨好群众,因为大家都能被称为“群众”,人数最多。

但当你真的有需要一些“先见之明”,或者涉及到某些利益的事情去咨询群众时,你会发现,你通常都得不到什么有用的建议,这就是为什么说“当大家都认为可以做的时候,这个事情已经不值得一做了”的原因。

当群众的看法无法大规模相互交流的时候,有时还会有一些参考价值,因为这个时候,思维是处于发散状态,然而越是进行集体交流,就越是趋同,所谓的集思广益到了最后通常就变成了一家之言,尤其是当某些人事先形成了一些世俗化观念的小团体之后,后续基本就是一个不断将人吸进这个漩涡的过程。

形式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形式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俩有趣(其实有点恼人)的概念。

你看啊,形式主义就像是一个只注重包装纸的人。

不管盒子里装的是啥,只要包装纸花花绿绿、精美无比就觉得超棒。

就像有些会议,大家坐在那,各种文件资料摆得整整齐齐,讲话的人滔滔不绝地念着稿子,可实际上内容空洞得像个被掏空的南瓜。

形式主义者只在乎那些外在的形式,就像一个人只看房子的外观刷得多么漂亮,却不管房子里面是不是已经摇摇欲坠。

唯心主义呢,它有点像一个生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超级英雄。

在唯心主义者的世界里,只要自己心里觉得是啥样,那世界就是啥样。

这就好比一个人觉得自己会飞,然后就真的以为自己能像鸟儿一样翱翔天际,不管万有引力怎么拉着他。

唯心主义有时候会忽视客观事实,就像一个厨师做菜,他觉得只要自己想象这道菜超级美味,就不用管食材是不是已经变质了。

形式主义和唯心主义有时候就像一对“难兄难弟”。

形式主义在做事情的时候只讲究形式,这就有点唯心主义的影子。

因为它没有基于事情的实际需求,而是基于自己心里想象的一种“完美形式”。

比如说搞一些表面的检查,检查的人只看表格填得好不好看,文件齐不齐,这就像唯心主义者只相信自己心里设定的“合格标准”,而不管实际工作的质量。

形式主义者在做事的时候就像一个小丑在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着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动作,只为了让别人看到表面的热闹。

而唯心主义者则像一个梦游者,在自己的幻想梦境里游走,不接受现实世界的规则。

不过呢,这俩家伙在现实生活中可没少给我们添乱。

在工作中,形式主义让真正的工作成果被忽视,就像一颗珍珠被埋在了一堆塑料珠子里。

而唯心主义会让决策脱离实际,就像一艘船没有罗盘在大海里乱转。

但要是把它们俩当作一种反面教材,倒也挺有趣的。

它们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要尊重客观事实。

不能像形式主义者那样只做表面功夫,也不能像唯心主义者那样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咱们得做个务实的人,就像一个踏实的农夫,关心土地里的庄稼,而不是只在田边搭个漂亮的棚子就觉得自己是个好农夫。

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

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

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警惕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会思潮变得异常多元化。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道德伦理等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思潮和观点涌现。

然而,我们也应当警惕当前社会思潮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态度。

首先,我们要警惕趋向极端的思潮。

在当今社会,极端思潮越来越多地呈现并迅速传播,这种思潮常常以激烈的言辞和激进的行动为标志。

但是,极端思潮往往是以个别事件、个别意见或甚至个别人物为基础,片面地夸大或歪曲事实,以达到煽动情绪、制造舆论影响甚至谋取私利的目的。

因此,我们不能盲从极端思潮,应保持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观察。

其次,我们要警惕虚假的思潮。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假新闻等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让人匪夷所思。

虚假的思潮常常以迎合人们猎奇心理或满足某种偏见为出发点,通过制造和散播谎言,以扰乱社会秩序、误导公众看待问题。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信息来源的辨别能力,不盲目相信传播出来的信息,不能被虚假思潮牵着鼻子走。

再次,我们要警惕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

尽管个人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极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但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

如果个人主义的思潮泛滥,将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社会信任缺失、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个体的权利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找到平衡点,不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更加注重社会福祉和共同进步。

此外,我们还要警惕排斥多元性的思潮。

多元性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观点和思潮的较量和竞争。

然而,如果某些思潮排斥多元性、倡导一元化、抗拒变革和创新,将会导致社会停滞和发展倒退。

因此,我们应秉持开放的思维方式,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思潮,从中吸纳有益的精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最后,我们要警惕“跟风”思潮。

在社交媒体时代,当某一思潮、观点或行动成为热点时,人们往往会跟风而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书名:警惕和辨别粗俗形式的唯心主义——析“法轮大法”歪理邪说的实质
二、作者:岳言
三、内容概要:
近年来,一种叫做“法轮功”的练功修性活动,打着科学的旗号,以练功为手段,以所谓“度人”为目的,狂热地传播一些形式极为粗俗的唯心主义观点,这对一u行些善良的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伤害。

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法轮功”的不合理性。

(一)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的一切都起源于物质,人是物质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殊形式。

所谓“神”,不过是人类幼年时期,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知之甚少,在种种灾害的侵袭面前软弱无力,由惧怕和敬畏而生的精神偶像。

而“法轮功”一类有神论宣扬唯心主义的超验信仰,它信奉和追求物质世界里并不存在也永远不会实现的神的意志和信念,迷信于用某种主观臆想出来的“高能量物质”来改造和替代生命,寄命运于并不存在的“神”,这是要被坚决抵制的。

(二)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如何,是衡量人类社会前进还是倒退的根本标准。

离开这个标准,用“真、善、忍”一类的精神或伦理标准来评价社会历史,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

而李洪志认定人类道德水准在不断地退化,世界面临所谓“末劫”,这种谬论也会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各方面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推翻。

(三)人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

人类历史从来就是一部为实现人类理想和追求而不断奋斗的历史。

缠绕于迷信思想的蛊惑,热衷于愚昧的巫术活动,放弃一切生活和事业上的追求,这只能是人性的倒退和堕落。

“法轮功”就主张人们放弃一切“执着心”,放弃一切理想和追求,远离社会实践,专心致志地练功修性,以求脱离常人社会而“回归宇宙”。

这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唯心主义的人生观。

(四)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高成果。

科学与迷信相对立。

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有希望。

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最强大的武器,而“法轮功”倡导的巫术和迷信只能将群众引入歧途。

四、读后心得:
历史的足迹已经足以证明一味的崇尚唯心主义只能使人误入歧途,最终走向毁灭;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高举理性大旗,战胜迷信,不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