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整脊的探索-运用摇脊法治疗各种脊患

合集下载

仰卧旋转顶整脊法治疗颈椎病260例

仰卧旋转顶整脊法治疗颈椎病260例
4 2
按 摩 与 康复 医学 2 1.O T ) 00 I(
C i s np l i & R hhlai d ie 2 1 , o 3 hn eMa iuao e tn e aitt nMein 0 0 N 0 i o c

仰 卧旋 转顶整 脊 法治疗 颈椎病 2 0例 6
刘 驰 袁 秀 丽 ①
h sJ n t e e a n s t eefc , e h so a i’ h rceitc a a ,h n,x mie ,h fet Czc o lv kaSc aa trsi.
Ke wo ds Th e v c lv r e r e s sc Li s s p n e o v n o g g i s he e t eke llw y r : e c r ia e t b a g t ik e u i e r v l i g t o a an t t n i e a r
Li hi uC
Yu t Xi l al ui
A s at 0 jc v : sr e h n i e l h rp e v a v r b atec nc l u aie fet Meh d : ra s 6 x m l O t ai t e v e b t c : be t e Ob ev st e t e e te a yc r i l e t r h l i rt fc. to s T e t 2 0e a p e U p t n ri r i e rk c e i ac ve e s c
压 迫 、 激 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 、 管 的症状 出现 。 刺 血
准》 中颈 椎病 诊 断 标 准[ 进行 诊 断分 型 : 型 、 经根 型 、 动脉 型 、 感 的松 弛 , 椎体 稳 定性 下 降 , 而 促 使 椎 体 发 生代 偿 性增 生 。从 而 引起 1 3 颈 神 椎 交 使 从

中医整脊学8法精要+中医整脊治疗颈椎病重点在胸腰椎

中医整脊学8法精要+中医整脊治疗颈椎病重点在胸腰椎

中医整脊学8法精要中医整脊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科学,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

现代中医整脊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防治脊柱劳损病。

同时,根据辨证论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医患合作练功是整脊治疗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患者自我锻练。

因此,在整脊临床中医患合作最为需要。

脊柱劳损病是患者长期积劳成疾,让病人清楚自己患脊柱劳损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和愈后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患者配合诸如卧床休息,及时接受针灸、手法治疗等,坚持练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迅速控制病情。

2.动静结合在整脊临床上,维系脊柱的肌肉韧带就是脊柱骨关节的夹板。

对脊柱骨关节起固定作用。

脊柱劳损病的病理基础是肌肉韧带劳损,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失衡所致。

因此,在治疗上,首先要恢复、改善动力系统———肌肉韧带。

所以理筋在三大治疗原则中为首。

理筋、正骨、练功目的都是恢复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平衡。

而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也是靠肌力平衡来稳定的。

所以,动中有静,动为了静,不动则不能静。

例如,治疗颈曲紊乱的颈椎病,正骨后需坚持颈肌的锻练,时时做扩胸运动。

练颈肌,此时的运动就是为了颈椎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

另一方面,一些脊柱病变是因动而发病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关节紊乱,椎体旋转、倾斜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症状。

在治疗上则因其源于动,而制之以静,即卧床休息,使椎间盘避免脊柱骨关节的纵轴应力加重其压迫。

因此,有“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睡好”之说。

3.筋骨并重脊柱劳损病不是突发的外伤,而是长期的单侧某肌群损伤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

骨折复位要求对位对线,所谓对线指恢复原来的解剖生理的力线。

整脊对脊柱骨关节的复位同样要求恢复力线。

这力线主要是椎曲,特别是腰曲和颈曲。

整脊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7例临床观察

整脊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7例临床观察
段 胸 椎的复 位 。
大者 6 7岁 , 小者 1 , 均年 龄 3 ; 程最 最 2岁 平 l岁 病
长 者为 6个 月 , 短者 为 3d 平 均 3 2 病 人 最 , 2 d, 组 的 年 龄 、 程 等 资 料 相 近 , 有 可 比性 ( 病 具 P> 0 .
0 ) 5
③ 端 坐顶 推 法 : 者 坐 于矮 凳 上 , 下 肢 自然 屈 患 双
年 人肥大 性脊柱 炎伴 小关 节紊乱 症 。本法用 力 柔
和 , 全 有 效 安
② 俯 卧推按 法 : 患者 俯 卧 , 上肢 置于 身旁 , 两 自然 放 松 医者站 立于患 者左侧 , 右手 掌根 按压 患 椎棘
突, 左手 置于右 手背 上 嘱 患者 自然深 呼 吸 , 在其
呼 气 未时 , 医者右 手掌根 用力 往前下 方推 按 , 此时 可 闻及 关节复 位 的响声 , 法 毕 。 法适用 于 中下 手 此
旁软 组 织有 触痈 和痛性 结 节或条 索状 物 。x线平
助 手 , 者可用 左 手握 住 患者裤 带 推 拉 摇 动其 臀 术
部 以带 动腰 背部 ( 可 推臀 部 使 其摇 动 ) 右 手 在 亦 ,
错位 推 间按 压 ( 突 )固 定 ( 后 、 左右 偏 歪 者 , 在错 位 椎 间上节偏 侧“ 定 ”倾 伸 位者 , 错 位椎 间上 一 ; 在 节“ 点” 。 定 )此法 常能有 效地 纠正 多关节 多型 式 错
整 脊 推拿 治 疗胸 椎小 关节 紊乱 4 例 临床观 察 7
毛 忠 清
( 建 中 医学 院 针 推 系 , 建 福 州 3 0 0 ) 福 福 50 3
四 正
摘要 : 同整脊推拿 行 浩治疗胸 椎 小* 节 紊乱 4 束 7例 , 效率 8 . , 有 9 4 与耐 照组相 比 有显著 差异 ( P< 0

整脊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整脊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愈 之 目的。
以使 错 动 的关 节 突 、 节 面 对 位 , 两 椎体 相 对 位 置 关 使
与 我在 临床实 践 中吸 取 中西 医治 疗 的 长 处 运用 手 恢 复原 状 , 此 同时 迫 使 髓 核 变 形 跟 随 而 产生 弹性
法复位 , 械 固定 相结 合 的治疗 方 法 , 3 器 对 6例腰 椎 间 回缩力 , 而使 脱 出 的髓 核 回复 原 处 , 除对 椎 问 韧带 祛
p o n n ik e s 3 x m p e h u ai eefc. M e h d r mi e tsc n s 6 e a lst ec r t fe t v t o :Th b o p in Chn n h e tme iie ea s r t i aa d t eW s dcn o
维普资讯

姜冀 黧
Wda Hhe lia o d o reDs iei iMc强c l h e P g r l tad
李延 兴
病例 报告
整 脊 推 拿 手 法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3 6例
【 图分 类号 1 8 . +7 中 R6 1 5 【 献标识 码】 文 B 【 文章 编号 1 6 2 0 5 2 0 )8 O 7 2 1 7 —5 8 ( 0 7 O 一O 3 一O

3疗 治愈 率 为 7 . , ~6疗 程 治愈 为 7 。结论 : 法疗程短 , 79 4 O 此 治愈 率 高 , 效满 意 。 疗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推 拿 手 法
En ie ke l a s g e h q e r a m e wa s i t r e tbr l s pr m i nt ikn s 36 x m p e tr e m s a e t c ni u te t nt it n e v r e a dic o ne sc e s e a ls LiYan n xi g

旋摇脊柱巧治腰椎病

旋摇脊柱巧治腰椎病
脊柱中间形成椎管容器,容纳全部的骨髓,骨髓中有许多神经细胞体。如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侧有植物神经纤维束。是联系脑和各神经感受器的通路,行拳时感受器收到外界的信息,通过脊髓传给大脑,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发
出命令,由脊髓传给身体的相关部位,作出反应。产生出太极拳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势动作。
C、 平圆旋摇。左手掌悬放于胸前,掌心向上,使掌心内的圆圈呈平圆放置。右手腕贴于前胸上面,掌心向上或向下,中指尖端抵住左手掌上圆圈的圆周。然后脊柱依次按照左凸、后凸、右凸、前凸的顺序做平圆旋摇。当动作达标之时,脊柱运动附带右手中指在左手掌内所划过的图形一定会与左手掌上事先画好的圆重合。当然我们也可以做与之方向相反的平圆旋摇。
旋摇脊柱巧治腰椎病
原著 李紫剑 整理 李永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体力劳动的减少,营养过剩与体质下降所带来的疾病越来越多。诸如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胆肾结石、消化不良等病大都属于运动缺乏症。一味地用药物治疗,效果大都不够理想,各种物理手术疗法很多也是只能缓解一时之痛。这是因为自身能力缺乏导致的病症,如果不从患者本身的体质、体能下手,就无法从根本上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和四块骶椎骨所组成。28块骨节,既节节放松,又虚虚对准,中正重叠,支撑着全身的重量。人体的各种姿态,是通过脊柱的变动,并且带动四肢的运动而形成的,骨节越灵活,动摇性就越大,就能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人体的自然脊柱为S形,由胸椎的后曲,颈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两道弯曲,要想形成太极身法,这两道弯曲应该基本填平。通过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敛臀的作用,把脊柱的S形弯曲度尽量减小,这是中国的内功拳和健身气功所要求的,这样有利内功的修练和内气的蓄养。
C、 在练习之初,难免会出现动作僵硬,运转不灵

正确看待整脊疗法——颈、腰椎病的福音,但不要盲目追随

正确看待整脊疗法——颈、腰椎病的福音,但不要盲目追随

正确看待整脊疗法——颈、腰椎病的福音,但不要盲目追随发布时间:2023-02-28T06:57:56.78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2期作者:董偓[导读] 颈、腰椎病--“白领”阶层的头号杀手!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特别是需要长时间电脑办公或者习惯关注手机屏幕的所谓“低头族”,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腰椎疾患已经成了这类群体的“标配”,几乎人人“谈颈色变”董偓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颈肩腰腿痛康复专科门诊 516000引言:颈、腰椎病--“白领”阶层的头号杀手!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特别是需要长时间电脑办公或者习惯关注手机屏幕的所谓“低头族”,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腰椎疾患已经成了这类群体的“标配”,几乎人人“谈颈色变”。

另外,不注重端正坐姿的“学子”以及由于脊椎老化退变所致的中老年人,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愈来愈呈高发态势。

特别是疫情以来“网课”的盛行,使得颈腰椎病渐渐走向“低龄化”。

当前,治疗颈腰椎疾患最甚嚣尘上的莫过于“整脊”疗法。

但是,由于大量颈腰椎患友“病急乱投医”的盲目追随以及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故弄玄虚,导致“整脊”、“正骨”、“复位”乱象丛生,许多人花了冤枉钱不说,其中不乏致人损伤者。

本文尝试对整脊疗法做一简要科普,让需求者明白,整脊既不是葵花宝典,也不是洪水猛兽。

正确的正骨复位(整脊)疗效卓著而且立竿见影,并且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但是,脊柱稳定性差的,不要盲目整脊,特别不要让非专业技术人员盲目乱整,否则疗效很难保证,还有一定的风险。

一、整脊治疗前需要做哪些检查?(一)关节功能检查1、主动运动通常情况下,关节功能检查先检查主动运动,后检查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指观察患者的一般体貌、语言、姿势和步态,但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锻炼情况不同,检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

2、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是相对于主动运动范围和实力而言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龙氏整脊

龙氏整脊

龙氏整脊治脊疗法-------正骨整脊手法要诀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1、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环关节、环枢关节错位。

病人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

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低头摇正法适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病人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之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将头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的手稍用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复位。

3、侧头摇正法适用于2~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病人侧卧,低枕,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另手拇指“定点”于病椎关节处,将头抬起(侧屈)进行转动摇正。

4、(1)侧卧摇肩法适用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关节错位。

病人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食二指置于其颈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4、(2)侧卧摇肩法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副损伤。

5、侧向搬按法适用于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

病人侧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后侧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病者头托起作侧屈活动(先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当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的手同时作一搬按闪动力,可听到关节弹响,术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的弹跳感。

6、挎角搬按法适用于2~4颈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位者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将其头偏向健侧前屈位,充分展开患病关节,轻按摩其下位颈部紧张之肌肉,使嵌顿之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术者一手拇指“定点”于病椎关节隆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部,先搬向健侧前外侧45度方位,后斜向外侧45度方位,重复3~5次即可。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原文位置: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整理:针刀客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整脊的探索-运用摇脊法治疗各种脊患[转]整脊的探索-运用摇脊法治疗各种脊患陕西省反射疗法协会会长袁方笔者8岁即被选为运动员,从事体育生涯30年,从小参加全国及省级无数次的比赛,在运动伤患中,从随队医生那里学习了自我调治软组织损伤。

36岁开始学习推拿术,在名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中运用手诊法、鼻诊法、脐诊法、小腿脊诊法来诊断脊柱的病患。

几十年来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手法诊断脊柱疾病,便是根据脊柱骨与关节及韧带的解剖学变异,结合经络、气血、脏腑学说进行辨证施治。

不仅可以调整脊柱结构异常,而且可以治愈众多顽固性颈肩腰腿疾患,同时由于四肢、肌肉分布的血管及内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等与脊柱相联系,长期临床反复的观察和系统的探索,总结了一套以四两拨千斤的小手法--摇脊法。

该手法不同于一般的推拿按摩,所捏揉的部位不同于一般的穴位。

主要以手指捏揉弹拨筋腱(神经、血管、肌腱)。

运用该法曾治愈小儿S形脊柱侧弯、驼背、鬼背等病患。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一、视诊人体的运动系统,是以骨骼为支架,以关节为枢纽,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使肌肉、肌腱、韧带有条不紊而有节奏的收缩或舒张,使人体作出各种灵活而有次序动作的整个系统。

而这种活动力量的强弱,各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即运动系统功能的好坏,是与该系统的生理状态与营养状况分不开的。

人体长期的运动锻炼,对该系统的生理状态、营养状态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青少年时期尤其明显。

许多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时姿势不正,长期伏在游戏机、电脑旁、躺着看电视,或从床上摔下或摔倒后家长只看孩子受伤是否流血,很少有人看孩子摔了以后脊柱是否歪曲,以至错过最佳治疗期,长大后带来无穷后患。

近l0年来我从上千名少年儿童临床症状观察,从观看人的鼻梁歪曲判断脊柱的侧弯,肚脐与脊柱是否对正以测量脊柱是否正常。

手背部正中脊线的结节条索可验证脊柱的错位增生,手拇指的形态可诊断颈椎的疾患。

病变从脊柱错位、失衡开始,随之产生骨质增生,刺激神经,引起相关器官功能紊乱。

因此,呼吁脊柱的保健应从儿童做起,加强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987年学习了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认识到足部反射区的阳性物可提示各种疾病,使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全身所有的骨缝中是否也有这种阳性物,它们与人体的病患是否也有关联呢?对某些内脏疾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在他们的脊柱进行探索,可发现疾病发生的内因,首先是脊柱椎体发生错位。

由于这种错位的存在,相关的器官和内脏才产生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

一位邻居30多年头痛反发发作,多方寻医,但病情时好时坏。

检查发现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痉挛,使颈项强硬,胸椎1~3节椎骨错缝。

手法整脊后头痛病奇迹般治愈了。

晕车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我常年受邀到外地讲学,在途中遇到晕车呕吐身受其害。

对晕车患者,在颈椎3~5节矫正一两次就好;在手拇指进行牵引拔伸也有一次使晕车症状消失,以此方法成功的治愈了多例晕车者。

一位15岁小姑娘,弯腰弓背面色晦暗,形似老太太,月经未来潮,经常头晕、腹痛,无食欲。

视诊:胸部3~5节错缝,腰椎1~3节侧弯。

在胸部用摇脊法,摇摆后在脊柱侧弯处用拇指向上推按,听到响声矫正成功。

一次整脊后人立即挺立,面部有了光泽,当月即来了月经。

临床上发现癌症病人,在脊柱上长有毛发。

分布在背部大椎穴周围和肩胛骨密集分散形式的毛发,大部分是消化道癌。

沿着腰骶部生长的毛发提示妇科及男性生殖癌变,未发生癌变的均有颈椎、消化系统疾病或腰痛症。

脊柱上汗毛密集一片且有较长的汗毛,该处定有隐性脊柱裂。

还有在足部脚背上出现一条内带痕,在腰背上也有内带束腰,不痒不痛,可能是房劳过渡,肾经与带脉不和而引发的腰酸背痛。

胃下垂的患者,大多数都有肩下垂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患者在早期有垂肩及腰部疾患。

垂肩指两肩垂下,无力耸起,是肺气虚弱严重,不能升举之征象。

从整体来看,背部肌肉丰满,色泽明润,脊柱端正,肩宇宽宏,提示脏气充盈坚实;若背部肌肉枯萎,色泽晦滞,脊柱歪曲,肩宇窄缩,提示内脏气亏损不实。

正常人肩部两侧对称,不抬不垂,高低适中,关节活动自如;背腰部也两侧对称,俯仰转侧自如,脊柱的颈腰两段稍向前凸,胸骶两段后凸,整个脊柱后弯曲呈S形改变,但不向两侧弯曲,背腰部皮肤无疮、疽、疖,无压痛及叩击痛等。

二、摇脊摇脊法不需要任何扳法、牵引。

要求熟练的掌握背部肌肉的解剖位置,找到各条肌肉的起点与止点。

人体的肌肉主要存在躯干和四肢,一般附着干骨,故称骨骼肌。

骨骼肌两端附着处,分别成为起点和止点(肌肉收缩时在其两端之间作直线牵引产生关节运动)。

凡靠近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称为起点;同一肌肉,凡远离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称为止点。

找到各条肌肉的起点与止点进行“捏揉抠拿,点拨刮划,搓压滚掐,推扳抖抓,摇摆挤挟,引拔屈打”等手法。

在临床上应用时相互配合,演化出多种手法。

目的把椎骨缝生长的骨赘物,板滞的肌肉,鼓胀的肿块拨离分解,在放松脊柱两侧肌肉后,两手掌根靠在脊柱骨骨缘,由上而下,自然的摇摆,挤挟,反复放松肌肉,对称的推摇脊柱。

从临床上观察,脊柱的侧弯与人情志失畅,肝肾受亏,气血失调有关联。

无论外伤、内损、皮肉肿痛、筋骨挛折,本法只要用之得当,往往效果显著。

治疗颈椎病,首先要消除胸锁乳突肌的痉挛,矫正驼背在肩胛骨远固定区,解除背部肌肉痉挛,应在斜方肌起止点处(图2)。

颈椎复位有一定的危险性,轻则致瘫,重则死亡,特别要注意不可损伤脊髓。

而采用摇脊的手法可避免此种危险。

机能:近固定(脊柱固定)上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靠近脊柱)。

中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后缩。

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

远固定(肩胛骨固定)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

两侧收缩,使头向后仰和脊柱伸直(少儿时加强该肌可预防驼背)。

三、病例病例一:赵某,男,52岁,某市委书记。

就诊时,看到患者脊柱右侧肩胛骨下缘,肌肉肥厚肿胀,胸椎7~9弯曲,询问他:“你最近情绪是否不稳定?”他回答:“我最近心烦气躁老想骂人”。

笔者以旋揉、摇脊手法重点在胸椎施术,将肥厚的肌肉推平后,赵书记立即感到心情舒畅,高兴的说:“谢谢您消除了我的烦躁,我要替那些被骂的人感谢您。

我常年工作很忙,应酬很多,身体透支,经常在外推拿来缓解疲劳。

肩背不舒之处,只有人看到右背肿胀,没有人说出原因,更谈不上治愈了”。

体会:脊柱错位及肌肉的板滞,可带来心理的改变。

通过整脊消除病因,达到身心快乐。

病例二:支某某,女,15岁,学生。

视诊:异状肩,驼背,腰肌板滞,臀部上翘,脊柱左侧弯曲呈小S型。

丰诉:小时候因脊柱侧弯,带固身夹板7年,取下夹板两年后发现驼背,两肩高低不平,臀部上翘,月经不正常,右腿麻木。

根据患者病情,首先在斜方肌的止点进行推拿旋拨,斜方肌止点的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下缘内侧。

这几处都有肌肉板滞现象,肩胛骨上缘是肩胛骨远固定,此处是治疗驼背的重要区域。

小姑娘瘦小,因带固身夹板达7年之久,脊背部肌肉失去弹性,肌腱韧带粘连,强行推拿,患儿很难承受,用内功以柔克钢的手法拨离,推刮脊柱竖脊肌,滑划肩胛骨缝内阳性物,摇脊活动胸椎各关节,整理以拍打法,拍打颈肩部及上肢,促使肌肉放松,缓解痉挛。

经5次治疗后两肩平衡,10次治疗后,臀部后跷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20次治疗后腰部板滞的肌肉恢复弹性,腿无力现象消失。

体会:治疗带过夹身板的少年儿童,应先从斜方肌的止点做起,剥离粘连部位,以内功推拿缓解痉挛肌肉,然后再摇脊整骨。

病例三:崔某,男,10岁。

病状:驼背主诉:头晕、恶心、心慌、无力。

检查:驼背症状明显,两臂夹胸向前,头不能抬起,胸椎1~7节不同程度的椎骨错缝,弓背,耸肩,腰椎1~3节向左侧弯曲。

患儿无肌肉板滞粘连现象,耸肩主要是颈椎两侧的肌腱韧带不平衡,用拇指点揉大椎穴两旁的肌肉,使其拉力恢复原来的相对平衡,消除耸肩现象。

旋揉脊椎两旁的竖脊肌,摇脊摆动脊柱骨。

经过3次整脊,患儿头不晕了,每天主动催母亲带他来做治疗。

经13次治疗痊愈。

体会:脊柱错位造成生理上的病患。

年龄越小见效越快治愈率越高,脊柱保健应从儿童做起。

病例四:高某某,男,68岁,农村干部主诉:夏天在院内乘凉,睡着醒来后感到腰痛难忍,住进当地诊所治疗,3个月后腰痛缓解,但病情加重,高烧稍退。

患者出院来我处求治。

笔者以推拿脊柱退烧,推拿10余分钟高烧退了,患者与家属要求我继续治疗。

检查:脊柱侧弯,多处受伤,腰椎4~5椎间盘突出,错位,骨质增生,臀部肌肉萎缩,下肢无力,脊背大椎及腰骶部生长许多密集的毛发,手诊肺部反射区出现异常现象。

治疗:以足部反射区按摩配合脊柱推拿,10天后食欲增加,臀部肌肉恢复了弹性,但仍然无法站立、行走,出现下肢冰冷、发沉、无力等现象,在足部肺反射区出现异常,色泽发白,象面包一样鼓起来。

通过全面观察及视诊、手诊,判断为肺癌晚期。

要求家属转到大医院继续治疗,做好后事安排,1个月后患者病逝。

体会:临床上曾接受治疗12例肺癌患者,都同时有腰椎疾患,因此切莫忽视脊柱各段阳性征,可能提示有相关脏器的疾病。

四、预防(一)保守治疗1.脊柱保健应从青少年开始,注意克服发生脊柱病变的潜在因素。

2.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习惯。

3.保持精神愉快,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二)运动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腰背肌及腹肌的肌力和耐受力。

(三)推拿按摩:每月2次的脊柱保健,消除韧带粘连,肌肉挛缩,促进脊背部营养代谢。

(四)足部反射区保健与保健品的摄入,增强体质,均衡营养,健康长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