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材活动解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第一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划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行政区划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特点。
2.难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具体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行政区划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行政区划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划分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行政区划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的行政区划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划分的原因和特点。
4.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知识拓展: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行政区划改革的趋势。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原则及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b5E2RGbCAP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p1EanqFDPw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
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DXDiTa9E3d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RTCrpUDGiT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5PCzVD7HxA(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镇中学牛文贤【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2、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3、了解港澳台都是我国的领土,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能力性目标:1、正确阅读和使用中国政区图2、通过读图、识图、拼图等活动,初步形成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并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具准备】1、《中国政区挂图》;2、《中国政区拼图》;3、省级行政单位七字歌投影【教学重点】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和其空间位置及简称的记忆。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行政区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记忆很琐碎、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拼图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竞赛、动手拼图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三、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及水文特征,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所以在这节课主要通过这些形式来完成。
一开头播放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感受我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引出这节教学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对于重点部分河流的分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图析图记图。
在图中找出主要河流的位置、名称并记忆,然后在空白的中国水系图上找出这些河流。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及心得

《中国行政区划》教案安阳县洪河屯乡二中许美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地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从全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来看,本章教材以确定地区空间位置的知识为主,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
它主要反映了我国地区划分的原则和现状。
是全章重点。
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及分布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知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疆域与行政区划”中的“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及说明,编写了教材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级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它具有学习内容单一、枯燥和记忆量大等特点。
因此,新教材内容更多的是以活动教材的形式出现,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及拼图游戏来强化记忆。
这种活动适合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和直观思维仍具优势等年龄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2)能够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3)能够识别一些重要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形状;(4)在我国空白政区图上准确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5)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拼图、识图游戏(6)组织学生办几期关于这一节的黑板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编儿歌的形式,提高学生地理记忆能力;(2)通过读图、识图、拼图游戏,关注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编儿歌,拼图游戏,办黑板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2)对香港、澳门和台湾相关内容的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肩负起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四)教学重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分布(五)教学难点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二、说教法•学法通过编儿歌,拼图游戏等活动,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识图、记图、用图”,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划分方法的介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重要拓展,也是对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一次深入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行政区划这一块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行政区划的概念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划分方法,能够识别和理解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和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划分方法。
2.难点:不同级别行政区划的识别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和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行政区划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案例。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行政区划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地图上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划分方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划分原则进行介绍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行政区划的定义、分类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掌握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命名规则,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行政区划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命名规则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对于行政区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行政区划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了解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命名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行政区划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行政区划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行政区划的定义、分类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
2.教学难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命名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行政区划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我国的行政区划问题。
2.知识讲解:介绍行政区划的定义、分类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讲解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和命名规则。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行政区划案例,让学生了解行政区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资料】湘教版八上1.2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1学习专用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准确指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边教育出置,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行政区划”图,指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和轮廓特征,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利用歌诀法和图文结合法识记“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初步总结一些灵活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熟悉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本节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掌握其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是难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导入)秋游的时候,老师是不是对同学们进行分组了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思考后,举手回答:是否分组?这样分组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中国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各级区域和地方,即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
)[讲授新课](板书)1.三级行政区划(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区。
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如香港和澳门)。
(学生活动)做笔记。
你知道你的户口所在地吗?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填写或回答: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设计意图:填写户口表,让学生在现实的操作中把课堂知识与实践应用自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