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变蔬菜大棚河滩成生态园区

合集下载

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生态种植园区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设计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成为一项热门讨论话题。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规划对于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而言,土地规划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从整体规划上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确定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等分布比例,使整个园区既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又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产业发展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的产业发展也是规划设计的关键。

必须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产业生态链,推动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资源规划在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中,水资源的规划应该得到重视。

要科学规划水源利用和保护,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循环水利用系统等设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

要合理规划绿化景观、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内容,构建生态平衡,打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宜居环境。

五、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合理规划道路网、交通枢纽,确保园区内部交通畅通,同时与周边地区交通衔接,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六、生活配套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商业中心、运动场所等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园区的整体居住品质。

七、社区建设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中的社区建设至关重要。

要注重社区规划、社区景观设计、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和融合,打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八、科技应用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的必然选择。

要结合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等技术手段,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的现代化发展。

绿色发展路,旱塬别样景

绿色发展路,旱塬别样景

绿色发展路,旱塬别样景■ 撰文、摄影/郭存阳近日,吴忠市组织开展央地媒体“高质量发展·绿色吴忠”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在此次采访活动中,各媒体记者走进红寺堡区,调研采访了红寺堡区在城市更新改造、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成效。

宜居宜业红寺堡曾作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主战场的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宁夏中部的一座移民城市。

25年间,有23万宁夏中南部山区的困难群众移民搬迁至此,共同建设这座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红寺堡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以前,红寺堡城区居民住房是普通二层住房,随着城市发展,我们面临着盘活现有资源解决城市低效用地、提升住房安全系数和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等显著问题。

”红寺堡区新民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摆志斌介绍说,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城市进行更新改造。

红寺堡区新民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摆志斌介绍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吴忠市红寺堡区┃ 高质量发展 ┃记者们来到红寺堡城区金水街,这里道路宽阔平整,建设一新的红寺堡区第五中学和红寺堡区中医医院临街而立,不远处的居民小区已初见规模,“这里原来是临街平房,配套基础设施也不完善。

2020年以来,我们对沿街的老、旧、危商住用房及平房小区进行了整体改造,历时2年的拆迁任务完成后,辖区内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摆志斌说。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红寺堡区已完成总征迁任务的85%,腾退土地2200亩。

更新改造完成后,预计新增商住面积130万平方米,新(续)建金水家园、御景澜庭等房地产项目22个。

同时,红寺堡区加大绿地改造提升行动,完成投资0.9亿元,对城市出入口、城区主干道路、街头游园等绿化1767亩,绿地率达40.22%,绿化覆盖率达41.01%。

摆志斌表示:“下一步,红寺堡区将继续加大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进度,不断为百姓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红寺堡区。

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

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

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作者:刘天金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3期刘天金我国旱地面积超过10 亿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

旱作区地域广阔、物种多样、光热充足,是粮经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旱作区干旱缺水、生态脆弱、发展滞后,多属老、少、边、穷地区,是扶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立足特色,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旱区绿色发展,成为新形势下旱作农业的新使命、新任务。

我国旱作农业历史悠久、成效显著旱作农业是指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干旱缺水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旱作农业发展经历了传统旱作、探索发展、集成创新、大规模推广等阶段,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表现为“四个明显”。

旱作技术集成推广明显加快。

以传统旱作的精耕细作、抗旱保墒为基础,探索形成针对性强、简便实用的六大技术模式:西北年降水量400 毫米以下区域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西北、华北、西南年降水量400 毫米以上区域的半膜覆盖技术;西北绿洲灌区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河西走廊灌区的垄膜沟灌技术;黄土高原及南方丘陵旱区的集雨补灌技术;东北、华北春旱区的抗旱坐水种技术。

技术集成推广促进了旱作区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由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由传统抗旱向现代节水转变。

特别是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率先突破,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旱作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节水增粮”行动等重大项目,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09亿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

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

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态面临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打造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

一、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将农田、林地、水域等资源充分整合,打造多功能农业示范区。

实施土地节约利用,保护耕地和生态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推动农作物绿色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包括有机肥料、生物农药、节水灌溉等绿色技术。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三、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培育绿色食品产业,扶持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建设生态环境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农业基地。

保护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引导农民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农业与农民共同富裕。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科研攻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九、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引导农民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十、建立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明确政府、市场、企业各方责任,形成多方合作机制。

总结:打造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农业(10题)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农业(10题)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解答题):农业(10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1.(2024•安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

喜暖湿,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绿化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近年来,绿化村采取了“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的模式进行佛手种植,石缝里长出了“金果果”,“石缝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如图),昔日“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1)分析该地佛手种植的限制性自然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

(2)分析“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模式对该地佛手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为进一步促进“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为该地佛手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2.(2024•选择性)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47.8%。

经近50年综合治理,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40%。

2019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偏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优质杂粮种植,建设“非笼养”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非笼养”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

(1)简述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优势条件。

(2)分析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

(3)说明“非笼养”蛋鸡养殖对偏关县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3.(2024•贵港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靠青藏高原,北依巴丹吉林沙漠,黑河贯穿全境。

黑河从祁连山北麓奔腾而下形成了冲积扇,当地聚落多分布在祁连山山前冲积扇上。

变废为宝,河滩地变成绿菜园

变废为宝,河滩地变成绿菜园

变废为宝,河滩地变成绿菜园作者:彭光福岳芯伊杜琼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7年第02期走在巴中市恩阳区石城乡清州村的小河边上,一排排整齐洁白的塑料大棚、一片片绿色的蔬菜映入眼帘,已经平整好的土地里,穿插着农户们忙碌的身影。

这里即是山水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据悉,2016年合作社為当地在此务工的老百姓直接增收接近100万元。

1 立足区域优势,落实长远规划4年来,合作社以石城乡清州村为中心,通过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生态农业为基础,建立了集种、养、旅、休、观为一体的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区域2 000多户村民致富增收。

未来,合作社还计划投资3 700万元,5年内流转耕地达134 hm2以上,达到国家级专业合作社标准。

2 部门技术扶持,突出提质扩面合作社理事长张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娃,对蔬菜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的他最初没少吃亏,他感慨地说:“哎,2015年因为不知道辣椒的生长习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10 hm2辣椒烂在地里。

”最后,他们向恩阳区农林局寻求技术指导,得知张泉蔬菜种植基地遇到的难题后,恩阳区农林局立即组织园艺专家组5人前往实地调查,给予蔬菜种植技术指导。

经过几天的检查,专家组开出了“药方”:丝瓜、冬瓜等藤蔓蔬菜要搭架;秋葵、辣椒等高秆蔬菜要培土垒基……张泉说:“有了技术上的指导,蔬菜质量得到了改善,种植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基地很快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此外,合作社还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加大基地传统耕种向现代化机械转型升级和科技投入力度,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发展基地,大力推广农机使用,不断扩大基地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种、销一体化。

3 注重示范引领,增加效益目的合作社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带头人作用,理事长和各成员不离田间地头,克服各种困难,使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聘请绵阳高级农艺师朱国忠为合作社长期技术顾问。

2016年合作社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推行标准化操作,种植蔬菜品种20多个,全年总产量达到1 000 t,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纯收入100万元。

元谋干热区旱坡地生态果园建设模式

元谋干热区旱坡地生态果园建设模式
维普资讯
元谋 干热 区旱 坡 地 生态 果 园建设模 式
●●
生态农业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 物研究所 , 云南 元谋 6 10 ) 5 30
纪 中华 ,李建增 ,沙毓 沧 ,李责华

要 :盎沙 江 干 热 区光 热条 件 充 足 , 宜 发展 各 年 果 适
1 2元 谋干 热区发展 果树 业 的优越 性 .
此 区域 光热资源 丰 富 ,日照时数 260h 7 ,日照百
系, 建立充分利用的有限物质和能量 的共生体系 , 达 到生态 系统多 类型 、 多途径 、 多层 次的循 环利用 。
22 果园建设 的前期 工作 . 旱坡 地果 园 的建 立 , 首先 考虑 的因素 是控制旱 坡 地 的水 土流 失 , 得到植 被 的最 大恢 复 。() 被恢 复 。 1植 大 于 2。 顶 以及果 园 四周 的沟 边采 用 自然禁 封 与人 0坡 工种植 相结 合的方法 进行 植被恢 复 。首先 , 采取 自然 禁封方 法 , 草被得 以恢 复 , 少地表 水土 流失 。 过 使 减 经 我们对 金沙 江植被 资源 的广泛 调查 、 引种 、 试种 , 总结 出成 功 的乔 灌草植被 恢 复模式 为 ; 银合欢 +车 桑子 +
… … 展
为 15 c 3 () .6 g・ m- 2 采取合理的保水工程措施。 o 如修

维普资讯
建蓄水池 、 水窑早 1。 0坡 地 上 开 挖 隔坡 水 平 沟积 蓄 雨 0一2 。
展。
2 生态 果 园 建 设 内容
2 1生态果 园建设 的原则 .
关键 词 :元 谋 干 热 区 ; 境 地 ;生 态果 园 ; 式 旱 模 文 章 编 号:0 5— 9 4 2 0 ) 1 0 8— 2 10 4 4 (0 2 0 —00 0

盐碱滩上大棚秀 变废为宝地生金

盐碱滩上大棚秀  变废为宝地生金
下面 以早春大棚黄瓜生产为例,简单介 绍一下盐碱地大 棚生 产必须采取的几项技术措施 。 21 深井水水浇 地。这是盐碱 地上能够进行 大棚蔬菜生 产 . 的保证 。绝不能使用 附近 的沟坑水浇棚 ,也 不能使用浅水井 目前 ,半硬质 中筋小麦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 ,总产量最
肥料 ,避 免 加 重 盐碱 危 害 。
曹寺 乡搞 大棚 蔬 菜 生 产 已近 3 0个 年 头 了 ,广 大 农 民积
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 。但 由于大棚常年连作 ,病害发生越 来
越 重 ,产 量 也越 来 越 低 。如 果 能 合理 利 用 几 千 亩 盐碱 滩 ,那 么经 济 效 益 、 生态 效 益 相 当 可观 。
20 0 7年建起 了 1 m 大棚 ,在棚 内种植黄瓜 ,一举获得成 .h 2 4
功 ,每 67ms 6 产值达到 90 0多元 。 0
经 过 几年 的技 术攻 关 ,现 在 每 6 7m 产值 已超 过 万 元 , 6 s 最 高 的达 到 1 0 左 右 。而 且 种 过 4~5年 的大 棚 种 植 再 3 0元 0 种玉米 ,既抗旱,又耐涝 ,产量 比周边的非盐碱地高 3 ̄ ~4 ̄。 0o 0o / /
维普资讯


蜜 凰 鼠 国
的咸碱水浇棚 。全部采用深机井 的低碱水浇 菜,保证蔬菜生
长 过程 中对 水 分 的 要 求 。 2 增 施有 机 肥 改 良土 壤 。每 6 7m 底 施 6~8 有 机 肥 , _ 2 6 s m
在青县曹寺乡东部有一条偏西南 贯东北的宽 5 0 、长 0 m
23 换土育苗。作物 的种芽和小 苗耐盐碱 能力最弱,所以用 _ 好土育苗是关键 。取 6 %的优质 园田土加 上4 %的腐熟圈肥, 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日报/2007年/2月/26日/第A02版
要闻
霍州农业开发“点土成金”
旱地变蔬菜大棚河滩成生态园区
记者乔明亮通讯员王仰郝保平
本报讯(记者乔明亮通讯员王仰郝保平)山区旱地在打井修路后变成了水果蔬菜大棚,河畔滩涂通过科学改造成为鱼欢禽栖的农业生态园区。

霍州农业开发因地制宜改造撂荒地和中低产田,在有限的土地上“点土成金”,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为保障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霍州地处丘陵区域,全市一半以上的耕地为中低产田,并且大部分分布在干旱的垣面上。

由于自然条件的束缚,以土为生的农民难以施展拳脚,只能是手头拮据,靠天吃饭,艰难度日。

为改变这一状况,霍州农业开发局将中低产田的改造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切入点,将中低产田统一规划,连续五年进行综合治理,在广袤的旱垣上增加配套机井、架设高低压线路、埋设灌溉渠道、营造农田防护林,使千百年来的旱地全部变为水浇地,粮食产量平均增产50%以上,并带动了养殖业和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在此基础上,农业开发部门又扶持农民建起了400亩大棚基地。

几年来,全市改造土地4万余亩,建设生态园区7600亩,粮食增产达473万公斤,生产蔬菜175万公斤,农民增收达1775万元。

山区大张镇靳壁村农民王玉英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在改造后的地里种植草莓,五年来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5万多元。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