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

1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万钢

2 燃料电池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清华大学欧阳明高

3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样车(轿车)开发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张觉慧

4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样车(客车)开发和生产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高卫民

5 BJ6123C6N4D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品示范样车开发和生产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刘国强

6 奇瑞B11燃料电池轿车示范样车开发和生产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方运舟

7 ISG型长安中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

司汪正胜

8 一汽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李骏

9 奇瑞混合动力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鲁付俊

10 混合动力客车/乘用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黄佳腾

11 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北京时代华通电动技术有限公司郭淑英

12 混合动力客车/乘用车动力系统技术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吴志新

13 长安CV11中混合动力乘用车开发及产业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

司任勇

14 长安CV8中混合动力较车开发及产业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安健

15 奇瑞A5混合动力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陆建辉

16 一汽混合动力客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刘松平

17 混合动力客车整车开发及产业化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钦普

18 一汽混合动力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艳华

19 东风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东风汽车公司黄兆勤

20 奇瑞M1混合动力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邓晓龙

21 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开发和产业化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王扬满

22 吉利混合动力乘用车整车产品研制与开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余卫

23 北汽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研发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

司董扬

24 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陈军

25 哈飞纯电动乘用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尹雪峰

26 海马纯电动乘用车整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杨建

27 SWB6116HEV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立春

28 自主创新新型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研发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张彤

29 采用电动轮驱动的串联混合动力轿车开发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李宝华

30 华晨中华混合动力轿车开发和产业化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刘志刚

31 车用低压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胡里清

32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明平文

33 基于CCM技术的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武汉理工大产业集团有限公

司潘牧

34 模压薄型燃料电池双极板制备技术大连交通大学葛继平

35 基于冲压成形的燃料电池电堆金属双极板制造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张卫刚

36 国产燃料电池用炭纸生产应用技术研究中南大学黄启忠

37 质子膜燃料电池用炭纤维纸的研制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李辉

38 国产燃料电池增强型质子交换膜应用技术研究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

司侯中军

3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增强型质子交换膜的开发及应用武汉理工大学木士春

40 国产燃料电池增强型质子交换膜批量生产技术研究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黄斌香

41 高性能、长寿命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膜电极技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志刚

42 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压缩机及膨胀器研制浙江大学陶国良

43 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压缩机及膨胀机研制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

44 燃料电池车用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湿度、流量传感元件应用研究兰州交通大学王良璧

45 燃料电池客车用大功率DC/DC变换器研发北京三士龙腾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焦洪杰

46 车用大功率DC/DC变换器研发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伍理勋

47 混合电动轿车用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中山中炬森莱高技术有限公

司段秋生

48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卢世刚

49 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研发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吴晓东

50 混合电动车用镍氢动力电源系统研制及规模化应用春兰集团公司邢志勇

51 电动汽车用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吴伯荣

52 HEV用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系统湖南神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毅夫

53 混合动力汽车用8Ah高功率镍氢蓄电池开发天津蓝天高科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王希文

54 电动汽车高性能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系统研制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

司许刚

5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开发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鲁

56 超级电容器哈尔滨巨容新能源有限公司王海杰

57 车用超级电容器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华黎

58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河南科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程清丰

59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价格比储氢合金的开发北京浩运工贸有限公司张沛龙

60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研制、开发湖南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胡国荣

61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

所龚金保

62 镍氢动力蓄电池隔膜应用技术研究营口市向阳化工总厂王立才

63 高性能动力蓄电池隔膜的研制及产业化华南理工大学梁云

64 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SOC估算方法研究同济大学孙泽昌

65 无机、有机体系超级电容器多孔炭的开发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徐斌

66 超级电容器用酚醛树脂基活性炭织物的研制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宋燕

67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上海大郡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庄朝辉

68 车用多模式永磁驱动电机系统研发上海安乃达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贡俊

69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朱利民

70 车用交流驱动电机系统研发北京中科易能新技术有限公司温旭辉

71 车用大功率驱动电机系统研发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李益丰

72 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时光科技有限公司张卫冬

73 混合动力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发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王刚

74 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研究与开发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夏超英

75 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开发大连普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海杰

76 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北京中纺锐力机电有限公司闫志平

77 电机用转速传感器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大学黄苏融

78 电动汽车电机用高性能低成本绝缘材料及其结构的研究及其结构的研

究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姜其斌

79 车用驱动电机制造工艺应用研究四川东风电机厂有限公司胡江鸿

80 车用永磁驱动电机制造工艺应用研究上海安乃达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贾爱萍

81 电机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和性能稳定性研究钢铁研究总院潘伟

82 车用电机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和性能稳定性研究沈阳工业大学于慎波

83 电动汽车控制算法与基础技术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张欣

84 电动汽车控制算法优化技术研究吉林大学王庆年

85 电动汽车控制算法与关键技术清华大学闫东林

86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研究开发北京伯肯汽车燃气设备有限公司徐焕恩

87 燃料电池汽车高压供氢系统的研究开发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

司张存满

88 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关宏

89 新型高效副产氢气制备技术研究上海大学丁伟中

90 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产品开发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李小弟

91 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洪功

92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开发北京理工大学林程

93 奥运电动车辆运行考核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

94 长安CV8单燃料CNG轿车开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杨柏林

95 CNG轿车产品开发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朱庆奇

96 CNG轿车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杨俊伟

97 LPG轿车产品开发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王彬

98 LPG轿车整车产品开发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魏罡

99 中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向东

100 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王小锋

101 生物柴油汽车适应性研究同济大学李理光

102 车用生物柴油适应性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张建荣

103 甲醇汽车适应性研究上海内燃机研究所陆阳

104 煤合成燃油(CTL)汽车适应性研究神华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石玉林

105 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窦慧莉

106 上柴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刘凯107 潍柴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李天津108 玉柴重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开发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施崇槐

109 中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研制与开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谢云臣110 中型商用车CNG发动机研制与开发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杨志勇

111 中型商用车CNG发动机产品研发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赵庄112 缸内直喷LNG发动机产品开发重庆汽车研究所邹博文

113 达到国4标准的二甲醚发动机产品开发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张有114 高效低排放氢燃料内燃机技术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刘福水

115 氢气/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清华大学马凡华

116 大型CNG母子站成套压缩机组研究与开发温州强盛**机械有限公司郭良盛

117 LNG、LCNG汽车加注站专用设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杭州新亚低温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韩澎

118 代用燃料汽车专用装置开发与产业化重庆鼎辉汽车燃气系统有限公

司甘海云

119 代用燃料汽车专用装置的研制与产业化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邓卫华

120 单一燃料LNG公交车运行考核广东省湛江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余文松

121 单一燃料LPG客车区域(广州-番禺-中山)运行效益研究广州第二公共汽车公司卢小良

122 沈阳、铁岭、长岭单一燃料燃气汽车运行考核沈阳燃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压缩天然气运输队)杨里程

123 单一燃料CNG汽车城市间(西安-咸阳)运行考核陕西金亿达集团有限公司夏锋社

124 广州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广州市电车公司林民宪

125 重庆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重庆汽车研究所张浩126 西安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西安市汽车工业管理办公室高华强

127 济南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贾玉良

128 海南省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海南海然高新能源有限公司王立超

129 长春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长春汽车燃气发展有限公司阎晓辉

130 哈尔滨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哈尔滨市经济研究所慈毓勤

131 辽宁省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辽宁中油燃气汽车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李淑云

132 青岛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青岛威能动力有限公司张纪鹏

133 乌鲁木齐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乌鲁木齐市燃气管理办公室李玉栋

134 廊坊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廊坊市生产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赵敏学

135 丹东市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丹东今天高新能源汽车环保有限公司金仲

136 山西省M100甲醇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郭士强

137 西宁市高海拔寒冷缺氧地区CN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西宁市工程咨询

院李北宁

138 四川省代用燃料汽车区域化示范运行考核与应用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黄海波

139 山西省甲醇在用出租车区域化示范工程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朱自强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国发〔201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习题(精)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2. 粘温性能——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下降时粘度增大,这种关系及其变化程度就是润滑油的粘温性。 3.制动能量回收——是指汽车减速或制动时,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加以再利用的技术。 4. 进气管动态效应——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5. 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6. 节能——是指在保证能够生产出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获得相同经济效益,或者满足相同需要,达到相同目的前提下的能源消耗量下降。 7. 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8. 激光拼焊板——是根据车身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把不同厚度、不同表面镀层甚至不同原材料的金属薄板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冲压。 9. 清净分散性——主要是指发动机润滑油能将老化后生成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悬浮在油中,使其不易沉积在机件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润滑油能将已沉积在机件上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清洗下来的能力。 10. 节能管理——包括制定有关运行油耗的法规和标准,完善油耗考核奖惩制度,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汽车,正确选用燃润料与轮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驾驶员轮训等 11. 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12. 稀薄燃烧汽油机——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只要α >17,且保证动力性能,就可以称为稀薄燃烧汽油机。 13. 进气管动态效应——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 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习题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河南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 1.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 消耗量下降。 2.粘温性能——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下降时粘度增大,这种关系及 其变化程度就是润滑油的粘温性。 3.制动能量回收——是指汽车减速或制动时,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加以再利用的技术。 4.进气管动态效应——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5.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6.节能——是指在保证能够生产出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获得相同经济效益,或者满足相同需要,达到相同目的前提下的能源消耗量下降。 7.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 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 低。 8.激光拼焊板——是根据车身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把不同厚度、不同表面镀层 甚至不同原材料的金属薄板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冲压。 9.清净分散性——主要是指发动机润滑油能将老化后生成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悬浮在油中,使 其不易沉积在机件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润滑油能将已沉积在机件上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清 洗下来的能力。 10.节能管理——包括制定有关运行油耗的法规和标准,完善油耗考核奖惩制度,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 汽车,正确选用燃润料与轮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驾驶员轮训等 11.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12.稀薄燃烧汽油机一一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只要a>17,且保证动力性能,就可以称为稀薄燃烧汽油机。

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 44 –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6期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引言 世界著名的美国汽车行业杂志Wardsauto公布,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这些极速增长的以传统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在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能够缓解石油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是实现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新能源汽车,顾明思义就是汽车的动力来源使用非常规的能源,或者是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使用常规的能源。新能源汽车有燃料电池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1 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技术 1.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车辆的节能、低排放等特点引起了汽车界的极大关注并成为目前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是当前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分类形式。混合动力汽车车上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力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内燃机车发电机组。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结方式,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一般由内燃机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单元传到电池,再由电池传输给电机转化为动能,最后通过变速机构来驱动汽车; 二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有两套驱动系统:传统的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两个系统既可以同时协调工作,也可以各自单独工作驱动汽车; 三是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在于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各有一套机械变速机构,两套机构或通过齿轮系,或采用行星轮式结构结合在一起,从而综合调节内燃机与电动机之间的转速关系。 1.2 纯电动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利用电力驱动及控制装置来完成既定的任务。电力驱动及控制装置是由电源、驱动电动机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等组成,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利用电机驱动车轮运转的过程。 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部件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难在“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三个要求上。要想在较大范围内应用电动汽车,要依靠先进的蓄电池经过10多年的筛选,现在普遍看好氢镍电池、铁电池、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 相比内燃机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都十分有利。其次,电动机产生的噪声较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此外,电动汽车的结构简单,运转部件较少,保养与维修方便。 1.3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目前各大汽车品牌广泛追逐的氢动力技术主要是在车体中采用性能极好的储气装置、其能够对多层复合金属材质进行中空设计,同时使得用予储存氢气动力技术所使用的氢气燃料,能够保持在液态情况下,并且不增大体积和生产成本,也不用增加机械结构的空间。氢动力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的研制和运用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广泛推崇。美国通用汽车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 汽车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姚冬梅 (广西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1) 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研发汽车新能源和实现汽车的节能技术是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应用趋势进行了初步探析。关键词:新能源;动力汽车;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6-0044-02

新能源汽车发展论文能源发展论文:“节能减排”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论文能源发展论文: “节能减排”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一、中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 1. 能源危机 统计表明,2002—200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而石油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大,自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其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到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倍。 2. 环境污染 中国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

展,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快增长。此外,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处于较高水平,环境污染治理耗资也连年提高(见图2所示),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51%提高到2008年的1.49%。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此形势下,实现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展历程 1. 行政性政策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布了一些行政性政策。1979年国家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为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94年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2012年09月15号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 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 混合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精)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污车耗能和废气排放是造成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健康,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关键词】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研究0.引言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节能与环保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汽车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已经成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诱因,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在汽车工业中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汔车动力正从汽油向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向过渡。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1.汽车节能技术1.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级。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速成和爬坡等工况下所需要的爆发力,而在汽车高速巡航状态时,则减少发动机出力,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油耗。此外,混合动力技术还有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在汽车制动情况下,可以将制动所产生的热量进行转变,提供给电动机作为能量。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选择单独使用电动机驱动。从电机输出功率在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功率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可分为混合动力系统、轻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第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采用的混合动力,是在内燃机上增加启动电机的方是所获取的,所采用的启动电机是发电启动一体式电动机,以此为基础控制发动机启动和停止。轻混合动力系统则采用集成启动电机,这一第汽车减速成和制动时,能够吸收部分能量,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则等速运转。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电压电机,当汽车在加入或大负荷状态时,电机辅助驱动以补充发动机自身功率的不足。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压启动电机,其混合程度可达50%以上,是当前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1.2蓝驱技术蓝

中国汽车新能源与节能减排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考核论文 姓名:吴星星 学号:222009322220050 年级:2009 专业:土建类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2010.7.31

中国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 工程技术学院09级土建二班 吴星星学号:222009322220050 摘要: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新能源,节能减排,电动汽车 China's auto Industry about New Energy and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Civil Engineering Class one Grade two WuXingxing Student ID Number: 222009322220050 Abstract: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e new car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energ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ill no doubt become future automo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efforts, especially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national ca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olicy adjustments, China's auto industry grew rapidly, especially i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words:The new energy,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lectric cars 1 序言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发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汽车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考试重点(精)

1、汽车使用对汽车油耗影响的四个方面:1. 行驶速度; 2. 档位选择; 3. 挂车的选用; 4. 正确的维护与调整; 2、天然气汽车按按燃料组成与应用分类:1. 单燃料 (CNG 汽车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072139.html,G —汽油两用燃料汽车; 3. CNG—柴油双燃料汽车; 3、“车用压缩天然气装置”由天然气储气系统、天然气供给系统、油气燃烧转换系统 3个系统组成;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 C?H?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丁烷 C4H10、丙烯 C3H6和丁烯 C4H8; 5、如:甲醇占 10%、 20%即以 M10、 M20表示;乙醇占 10%、 20%即以 E10、E20表示; 6、甲醇改质定义: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将甲醇改成为 H2和 CO , 然后再输往发动机; 产物:甲醇再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的一氧化碳(方程式 ; 7、Φa —过量空气系数; 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可以影响升功率 P L ; 8、可变配气系统技术特性参数:气门开启相位,气门开启角度(气门保持升起持续的曲轴转角和气门升程。这三个特性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油耗的排放有重要影响; 9、可变配气系统效果:1. 提高标定功率 2. 提高低速转矩 3. 改善启动性能 4. 提高怠速稳定性 5. 提高燃油经济性达 15% 6. 降低排放; 10、如果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着,那么由于这 个压缩波引起的质点震动方向与进气气流方向一致,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 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 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态效应。 11、当Φse 为定值时,为了提高低速转矩,应当提高进气管长度;反之,为了提高高速转矩(进而提高额定功率 , 应减少进气管长度。若两者兼得必须使进气管长度因转速而调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 意见稿全文 目录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2)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 (一) 指导思想 (3) (二) 基本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4) (一) 总体目标 (4) (二) 阶段目标 (4) 四、主要任务 (5) (一) 全面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5) (二) 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瓶颈 (5) (三) 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发展体系 (5) (四) 扎实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 (6) (五) 健全标准体系 (6) (六) 开展充电设施建设 (7) (七) 实施人才和知识产权战略 (7) (八)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7) 五、产业布局 (8) 六、保障措施 (8) (一) 修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8) (二) 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专项 (8) (三)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9) (四)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 (9) (五) 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财税奖罚机制 (9) (六)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9) (七) 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10) (八) 公共机构采购公务用车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倾斜 (10) (九) 建立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0) 七、规划实施 (10)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当前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估计,车用燃油年消耗量将突破4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有效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通过近10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考核逐步深入。但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化和市场化仍面临着产品成本较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传统汽车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实施不断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明显降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进入市场,极大促进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天然气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单车油耗水平仍然偏高,汽车节能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发展,对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制高点的争夺已全面展开。加强科技攻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传统汽车仍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当前可以起到明显的节油效果。坚定不移地全面掌握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现实要求。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4) 第一节政策法规 (4) 第二节汽车行业热点分析 (9) 第二章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1) 第一节汽车工业经营情况 (21)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回落 (21) 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22)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3) 四、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增加 (24) 五、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长较快 (25) 第二节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 (25) 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26) 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分析 (30) 第三章2017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36) 第一节节能汽车市场情况 (36) 一、产销总体情况 (36) 二、产销细分情况 (36)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7) 第二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40) 一、产销总体情况 (40) 二、产销细分情况 (40)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43) 第四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5) 第一节相关政策环境分析 (45) 一、节能汽车 (45) 二、新能源汽车 (46) 第二节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48) 一、节能汽车 (48) 二、新能源汽车 (53) 第六章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55) 第一节动力电池发展分析 (55) 一、市场发展 (55) 二、分类配套 (56)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 第二节驱动电机发展分析 (62) 一、市场发展分析 (62) 二、分类配套 (63)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9)

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38:35.2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李春发[导读] 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污车耗能和废气排放是造成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春发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污车耗能和废气排放是造成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健康,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的深化,新能源技术的开发被视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必然手段之一。对于汽车工业来讲,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己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1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车用燃料是支撑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使用的汽车燃料多以石油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地区车辆保有数量直线上升,对燃料的需求量急剧膨胀,同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的改善这种现状,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一方面采用技术改善的方式,改善汽车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代替汽油和柴油的新能源,积极进行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并且已经分别完成了3类新能源汽车的功能性样车试制、性能样车试制以及产品样车试制,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性进展。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初初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2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应用 2.1 混合动力汽车 电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在汽车设计生产环节得到了大力应用,处于清洁自然能源,混合动力是新能源汽车中常见的能源供应形式。通常情况下是将多种能源混合应用,汽油、天然气以及电能。这样的功能形式下将汽车不同区域的能源需求详细区分,虽然是混合动力,但燃料仍然是独立存储的,同时功能达到汽车的形式能量需求,在这样的供能形式下汽车得到了稳定的动力,能够满足各类行驶需求。燃烧油品不但行驶成本增大,同时也会造成排放尾气中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新能源汽车行驶中只燃烧少量油品,结合电能共同使用,这样在总的能量输出上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石油资源。电能存储需要蓄电池的参与,设计阶段对蓄电池的使用年限进行了严格的检验,避免汽车更换的废品造成环境污染。汽车驾驶人员可以自由的切换供能形式,在电能与油品方面,人群基数较大的市区内应用电能,这样就不会排放出尾气,在路面状况比较复杂的野外区域应用汽油供能形式,能够节省行驶时间。 2.2 电动汽车 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逐渐的完善,使得电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阶段首要考虑的,电能汽车产品也逐渐增多。以电能为消耗能源来实现汽车行驶供能需要对车载蓄电池进行设计,尽量在满足蓄电需求的前提下减小体积,这样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系统内部电能被转换成为动能,带动发动机设备运转,汽车达到了行驶的能源供应标准,进而驱动行驶。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以及使用数量不断的增大,城市内也建立了大量的充电站,可以为汽车的蓄电池补充电能。电动汽车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这一点是柴油以及汽油汽车所不能实现的,所补充的电能也由清洁环保的方法所生产出来,符合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的设计生产技术能够达到合理的充电间隔时间,并且动能也完全能够达到行驶需求标准。不过电能汽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缺点,蓄电池部分的体积大重量大都会影响到汽车行驶速率,并且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反复充电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池装置,增大了使用阶段的成本投入,相信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上述问题都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2.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通过气体燃烧反应来为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与传统的功能形式不同,在使用阶段会将预存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相互结合。这两种气体混合后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被点燃后所释放出的能源补充给电池,使电能永远更持续长久的能量,解决运行使用解读所遇到的不合理问题。这种功能方式中所产生的尾气排放仅仅是水分,并不会产生污染物质,符合汽车节能设计理念。采用该种供能模式的汽车需要安装蓄电池,氢气存储装置,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所占有的体积比较大,限制了对汽车外形的美观设计,该技术目前正在全面研究中,仅仅在小范围内投入使用,完全研究成功后,必然能够代替传统功能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让我国汽车工业可通过对全新领域的探索,跨越传统汽车领域技术壁垒,而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朝新能源汽车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夏爽.试论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130. [2]赵力宁.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8):45+47.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王蛟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王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在我国的保有量越来越高,所消耗的化石燃料也 越来越多,产生的大量尾气严重污染空气,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新 能源汽车的研发,打破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对控制尾气排放,提高城市 空气质量,保护国民生活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技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 1 引言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重要问题,节能与环保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汽车燃 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已经成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诱因,为了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急需在汽车工业中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汔车动力正从 汽油向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向过渡。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 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车用燃料是支撑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使用的汽车燃 料多以石油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地区车辆 保有数量直线上升,对燃料的需求量急剧膨胀,同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的改善这种现状,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一方面采用技术改善的方式,改善汽车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代替汽油和柴油的新能源,积极进行 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 发展,现已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并且已经分别完成了3类新能源汽 车的功能性样车试制、性能样车试制以及产品样车试制,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 术的研发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性进展。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 较大进展,已初初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3 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应用 3.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 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级。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 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 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速成和爬坡等工况下所需要的爆发力,而在汽车 高速巡航状态时,则减少发动机出力,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油耗。此外,混合动力 技术还有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在汽车制动情况下,可以将制动所产生的热量进 行转变,提供给电动机作为能量。 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选择单独使用电动机驱动。从电机输出功率 在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功率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可分为混合动力系统、轻混合动力 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第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采用的混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产销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当前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估计,车用燃油年消耗量将突破4亿吨,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有效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通过近10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考核逐步深入。但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化和市场化仍面临着产品成本较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传统汽车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实施不断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明显降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进入市场,极大促进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天然气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单车油耗水平仍然偏高,汽车节能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汽车产品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发展,对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制高点的争夺已全面展开。加强科技攻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传统汽车仍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当前可以起到明显的节油效果。坚定不移地全面掌握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现实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2、课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3、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4、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5、课程负责人:邵毅明 二、课程地位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是我院为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汽车节能的基本原理,各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各种节能技术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节能知识。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与现今汽车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方面,除了在基本节能原理进行引导分析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涉及相关知识,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汽车节能技术的理解。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基本教材 邵毅明主编.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刘玉梅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崔胜民主编.新能源汽车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陈礼璠、杜爱民、陈明. 汽车节能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熊云.汽车节能技术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6、李朝辉、杨新桦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张滨友.汽车燃料和润滑剂.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简晓春、杜仕武.现代汽车技术及运用.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朗全栋、董元虎.汽车运行材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0、陈军、袁华堂.新能源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蔡凤田等.汽车节能与环保实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2、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北京:北京交通出版社,2001 13、邵毅明.压缩天然气汽车改装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4、张铁柱、张洪信.汽车安全、节能与环保.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15、傅立敏著.汽车空气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6、李卓森主编.现代汽车造型.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7、王文伟,毕荣华编著.电动汽车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四、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掌握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性质,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方式、对汽车性能的主要影响等。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重点标注(精)只是分享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目标值标准的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减少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普通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但与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尚未完全掌握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燃料经济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