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一、综述
本文档对于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进行评析,共涵盖了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类型、知识点覆盖等方面。
分析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备考和提升物理成绩。
二、试题难易程度评析
针对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整体难易程度适中。
试题的命题角度广泛,涉及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知识点。
试题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解题思路上,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试题类型评析
本次物理试题主要包含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三种类型。
其中,选择题占据了较大比重,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较高,并能够灵活运用。
计算题和应用题则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物理公式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知识点覆盖评析
本次试题对物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较全面的覆盖。
力学部分主要涵盖了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内容;光学部分包括了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点;电磁学部分涉及了电场、电流等基本概念;并且还有波动、热学等知识点的考查。
五、总结。
相互作用(解析版)—三年(2022-2024)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相互作用考点01 力学中的三种力1. (2024高考广西卷) 工人卸货时常利用斜面将重物从高处滑下。
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货箱正沿着表面均匀的长直木板下滑,货箱各表面材质和粗糙程度均相同。
若1、2、3号货箱与直木板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1f F 、2f F 和3f F ,则( )A. 123f f f F F F <<B. 123f f f F F F =<C. 132f f f F F F =<D. 123f f f F F F ==【答案】D 【解析】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N f F m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由题可知三个货箱各表面材质和祖糙程度均相同,压力大小也相同,故摩擦力相同,即123f f f F F F ==,D 正确。
2 (2022高考福建卷)如图所示,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质量为m 的擦窗工具,在竖直平面内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图中未画出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右,重力加速度为g ,则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A .大小等于mg BC .方向竖直向上D .方向水平向左【参考答案】B【名师解析】对擦窗工具受力分析如图。
水平方向拉力与擦窗工具所受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竖直方向重力与擦窗工具所受静摩擦力等大反向,所以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方向如图,大小为,选项B正确。
3. (2024高考辽吉黑卷)利用砚台将墨条磨成墨汁,墨条速度方向水平向左时,( )A. 砚台对墨条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桌面对砚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 桌面和墨条对砚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 桌面对砚台的支持力与墨条对砚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当墨条速度方向水平向左时,墨条相对于砚台向左运动,故砚台对墨条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墨条对砚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由于砚台处于静止状态,故桌面对砚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B错误;由于砚台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桌面和墨条对砚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桌面对砚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砚台的重力加上墨条对其的压力,故桌面对砚台的支持力大于墨条对砚台的压力,故D错误。
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 物理 评析

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物理评析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物理评析一、引言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物理部分在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也更注重学生对物理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试卷的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表现。
二、试卷分析1. 选择题部分从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物理选择题的设置来看,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涉及到了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其中,有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高考试题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 计算题部分在考察学生的具体物理学问题解决能力方面,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物理的计算题部分设置也颇有深度。
通过对各种物理现象的定量分析和计算,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数学运算和物理公式的熟练运用,同时也考察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程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3. 解答题部分在解答题部分,试卷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对于物理理论和现象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通过对于一些物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具体问题,体现了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考察。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对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物理部分的评析,我们发现试卷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刻了解物理原理。
这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2023年高考理综乙卷物理部分的评析,我认为试卷更多地考察了学生对于物理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与此我也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于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不仅要熟练掌握公式和计算方法,还要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备战高考,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高考物理全国卷,整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一导向不仅符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适应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二、具体分析1.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今年的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某些题目通过引入我国最新的科技成就,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的考查上。
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 联系生活,培养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
今年的物理试题,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首先,试题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许多题目都是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使试题更加鲜活、生动,也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试题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实验、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今年的物理试题中,许多题目都设计了实验探究环节,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
这样的考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最后,试题还特别强调了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在某些题目中,明确要求学生阐述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伦理观念。
三、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2023年的高考物理全国卷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在整体上延续了历年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对实际应用能力的检验。
试题设计精巧,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个领域,全面检验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二、具体分析1. 基础知识考查: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重较大,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实际应用能力:试题中很多题目都涉及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等。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实验操作能力:今年的物理试题也注重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这样的考查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创新能力:在部分题目中,试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和解释。
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三、对未来学习的启示基于对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评析,未来的学习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的本质含义。
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为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提供支撑。
2. 实际应用的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亲身实践,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4. 创新思维的提升:学生要勇于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年高考新课标理综物理试卷全国2卷试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2)物理试题分析与启示笔者对以新课程标准和新全国考试大纲命题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托的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高考物理全国2卷的考查内容、考查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几点启示,以期为2015年的高考备考复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选择题分析(一)选择题内容分析(二)选择题考查特点分析1.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选择题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内容有: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物理图象问题、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受力分析和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功、功率和功能关系的应用、电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电场性质的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分析、电容器和电路的动态分析、自感现象的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应用动力学方法、能量观点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变压器、交流电的性质和远距离输电。
2.大部分试题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试题背景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关注现代科技发展。
每年都考查了物理学史的内容。
虽然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2物理试题的选择题中没有考查物理学史,但在在选修3—5部分的第一题考查了密立根、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卢瑟福、汤姆孙五人在物理学史上的贡献。
主要是考查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考查学生对历史上科学家及其所作贡献的识别或科学家对不同观点的了解。
3.考查运用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这几年高考解题中涉及的数学能力都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一次函数、三角函数、临界条件、极限等运算。
对于平面几何知识也只涉及诸如圆心角、弦切角等圆与切线问题,以及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勾股定理等最基本的几何知识。
4.物理图象是每年必考内容。
学生对物理图象的理解应用是高考要求的必备能力,所以每年必考,有S-T、V-T等学生熟知的图象,也有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有重要应用的图象。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一、试卷特点及分析1、试题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的精神,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试题的背景材料新颖,答案比较准确。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主干知识,试题材料理性回归;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强调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注重开放性设计,考察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今年的物理题总体难度大于去年,主要难在23题24题30题三道大题的运算上。
今年的选择题结构没有变化,仍是8道共48分,都属于必考题,难度小于去年,要求考生只要知道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运算方法,是学生经常练习到的内容,且无偏、难、怪题。
3、在物理计算题部分,分必考题和选考题,难度大于去年。
23题(15分)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正确完整的解出此题需要列出方程6—8个,本题给出的已知是数字,运算量非常大,这些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分析能力、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尤其是数值运算。
根据和学生谈话了解的情况看有很多同学因为这道题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后面的化学、生物试题的作答。
运算量如此之大,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是没有的。
这道题把许多物理学的比较好的学生考倒了,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拿下此题,可就是算不出来。
24题(17分)属于必考题,考查磁场知识是针对中上等学生出的,用到了数学中的余弦定理,但许多同学不会运用,说明今年物理题目对数学的要求也较高。
30题(15分)属于选考题,题目是从理科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的4个选修模块中各选一道。
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们今后要认真选择选修模块,并要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深入领会,而不是做到粗略知道。
今年的理综物理部分试卷,考生粗看会觉得题目比较眼熟,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有所不同。
立意比较新颖是高考试题的一贯特点,它经常会在考生原来比较熟悉的模型中,从不同角度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活学活用很重要。
二、反思:今后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1、加强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训练。
2、夯实基础,重视能力今年的命题重点考察学科重点和主干知识。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1物理试题分析及09备考建议

总结:热学部分以气体为载体,重点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热与 功,热力学第一定律。 复习建议:将气态方程及压强简单宏观计算都补充给学生。
“冷点”:热力第二定律自编入高中教材,尚未在高考中考查 过。该知识点涉及当今热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 会,建议关注。
光学部分
(06年)15.红光和紫光相比( )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内容:光子能量与传播速度比较问题——物理光学
可以说,三年来的题型题量一样,十分稳定, 整套试题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 子核”五个部分都有命题点,力学占51.7%, 电学占33.3%,其他占15%.
第一部分 选择题的分析
一、近三年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回顾
2006年:(14—21题,共8小题48分)
14.原子核反应; 15.光的本性(红光和紫光比较); 16.万有引力定律(“嫦娥1号”探月球卫星) 17.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滤速器”) 18.气体分子动理论; 19.受迫振动及图象; 20.动量定理和功的定义(运动员起跳); 21.电磁感应问题.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 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4S
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内容:机械振动与受迫振动——机械振动
(07年)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υ=4m/s。已知坐 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 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重视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及灵活运用。对物理问题
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考查得很多,那种单纯靠背记的,技巧性过强的,反复操练过的
陈题和偏题怪题、文字游戏式的题目,越来越被排除在考题之外了。近三年物理高
考试卷考核的知识内容分布无太大变化,只是考查的难度有所不同。2002年高考物
理上海卷考查双基的试题难度略高,综合分析偏多,因此整张试卷偏难。2003年高
考物理上海卷是最近若干年来比较容易的试卷,满分比往年多,平均分比往年高十几
分。从试卷内容来看,以“经验事实”题型为主,即注重物理经验,如实验现象、物
理规律。只涉及较明显的逻辑关系,而像以往的很复杂的逻辑推理较少,心算比重大,
只需处理一些与“经验事实”有关的问题。实验能力的考查如第3、9、14、15、
16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事实,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原理、现象和
结论的分析。而第17、18题则更贴近实际生活,注重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以及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现代先进实验技术,例
如如何利用接有计算机的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辨析理解能力的考查如第20题,继
2001年上海卷第20题之后,又一次出现了辨析题。考查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分
析。这种题型,在某种程度上要比自己直接去解容易出错,它要求学生对概念必须清
晰,而其中建立物理模型是关键。因此学生平时在解题中,每一步骤都要做到心中有
底,知其所以然,老师也应加强对错误解法的剖析。物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当
前物理教学改革的热点,03年的上海卷继续保持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特
点。如第13、21、23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第23
题为例,它是整卷中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题,它需要建立起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模型,特别是第2、3问,如何处理研究对象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这些试题有些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模型化,通过解决这些抽象和模
型化的试题,考查学生能否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简化了的实际问题;有些只提
供实际的物理情景,需要学生从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并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2004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进一步挑战了考生的综合素质,是继2001年之后,继
续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改革方向的一份试卷。它充分体现了高考物理考察学生观察能
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命题原则。首先,进一步
加强了“观察、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五道实验题中,第14题、第16题第
(2)小题考查数据分析、误差分析。第16题第(1)小题、第17题考查实验方法和原
理,第18题考查应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简单实验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以及数据处
理的图像法。可以说,今年实验题更侧重较高层次的实验设计、分析、研究,具有很
好的导向性,可引导更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其次,考查“获取、处理信息的能
力”。每道题都会提供一定量的信息,获取了题目中有用的信息,问题就能迎刃而
解。今年图像问题引人注目,通过对图像的解读获取信息的要求较高,如第6题0-
X1之间U不变,X1-X2之间U均匀变化;第12题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的读取,串
联电流相等且U1、U2的实际电压之和为220V;第22题直线图像斜率、截距的物理
意义。最后,考查“理解、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思维能力。如第23题
既综合考查了上述多种能力,又考查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
关键是要具备把复杂的陌生的问题(新型伸缩拉杆秤)转化为已知的较为熟悉的物理
模型(杆秤,内、外套筒类似秤砣)的能力。
从近三年的上海卷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教学启示。
一、提高阅读能力
近年来物理上海卷阅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许多题目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来
理解新知识、新科技或新现象,并要作出判断、推理、概括,有的甚至要求考生能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今年上海卷中就有6道这类题目。
由于考题牵涉到许多考生以前不知道的新知识,为了让考生看明白,题目的文
字叙述一般都比较长。今年的试题中有11道题的文字超过150字,最多的一道题有
近400字。题目文字多,内容又新,有的考生就会被吓倒,觉得难题太多。其实,这类
题目虽然“题面”看来比较新,但它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及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却
都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反复强调、考生必须掌握的。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切不可一头
钻进题海之中,只注意代公式解题而忽略了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研究。正确的
学习方法是:通过做适量的习题,
多思考,多研究,多整理,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推
理类比、建立理想化模型等等。考生还必须锻炼自己平时在读题时要仔细,养成读
一句、想一句的习惯,要学会边读题边用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分析、想象,将题目中的
文字条件转换成自己熟悉的物理场景,进而用已学过的物理方法予以解决。考生在
平时看报时也要注意看一些科技类的文章,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强了自己的理
解能力。
二、重视物理过程分析
1、典型题目旧题翻新
今年上海卷中有4道题是属于旧题翻新的。虽然题目的场景是旧的,是学生所
熟悉的,但它的条件变了。而有的考生平时做题不注重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只注重最
后的答案,当条件变了,也不去认真思考,从而导致失败。
考生平时在做习题时,应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详细分析题目中的物理过
程:先将复杂的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过程,然后在每个过程中搞清哪些物理量是变
化的、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又是怎样的?基础比较好的考生还
可以在解题后再想想,如果将某个条件改变一下,这道题又将怎样解?以增强自己的
应变能力。
2、鉴别纠错式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如2003年考了平台与斜面相接的滚球问
题。此外还考查了定理证明题,如气态方程的导出。这就要求复习过程中更加重视
知识的来胧去脉,更加重视解题的逻辑过程,例如你能不能用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得
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楞次定律等。
三、注重实验过程体验
今年高考上海卷实验题中,有1道演示实验,着重考学生是否注意观察,另有1
道学生实验,着重考学生是否认真操作。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高考题中实验题占有30分,因此考生在复习阶段要重
视动手做实验,既要理解实验原理,也要正确操作,注意观察,决不能只是凭空做物理
实验的习题而不动手。
今年还有一道实验题要求考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实验的不足之
处。这就对考生提出更高要求:平时做实验时还要对每个实验的结果能认真分析,不
仅要了解产生误差的原因,还要动脑筋想出减少误差的办法。
四、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科学事件
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常被称为情景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真实情
景”题,题目所反映的背景是完全真实的;另一类是“模拟实景”,它是以实际问题
为背景,经过改编更突出其物理内涵,将一个原来较复杂的问题,变成一个较简单的
问题。第三类是“估测估算”题,如估测跳高时起跳的速度等。解决情景问题的关
键是建立物理模型,即将实际问题物理化。要提高这样的能力,必须要善于观察、善
于动手实践,只有有了“经历”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五、适当参考新教材
二期课改对考试改革的促进越来越大上海的二期课改正在深入进行,许多新的
理念正逐步渗透到考试中来。高考同样面临着改革。2003年考题中有关气体定律
的实验中有传感器、电脑的应用,也有涉及热敏电阻性能的考题,这些都是新教材中
的内容。在复习时关心一下新教材中的一些新观念、新精神,或许可以开阔复习的
思路,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