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治脂肪肝



【关键词】 脂肪肝 ,,,辨证论治 ,,中医药 治疗 ,,肝 ,,脾 论文代写
从脂肪肝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方法 等方面阐述了脂肪肝从肝脾论治的必要性,为脂肪肝从肝脾论治提供依据。 论文代写
关键词 脂肪肝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 肝 脾 毕业论文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肝内脂质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行为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该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中医无脂肪肝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将其归属于“胁痛”“肥气”“积聚”等范畴。本文从脂肪肝的基本病因病机和肝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脂肪肝从肝脾论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就正于同道。 论文代写
1 脂肪肝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论文代写
1.1 脂肪肝与脾的关系 现代 医学表明,脂肪肝的发生是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贮积所致。中医认为脂膏源于水谷,属于津液的组成部分,并能化入血中,是人体营养物质。《灵枢五癃津液别》曰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 “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津血膏脂是由水谷化生,水谷的代谢是人体诸脏腑共同协调完成的复杂生理过程。膏脂的正常代谢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即饮食入胃,经胃之“腐熟”和小肠的“化物”之后,脾将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 脾又主水液,为胃行其津液,乃津液输布之枢纽。人之膏脂的化生、转运、输布与脾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指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灵枢营卫生会》中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说明膏脂在脾胃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化生转运输布,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充养周身百骸。而各种因素的 影响 到脾的正常功能,均可能导致膏脂的运化失常,阻滞于肝脉 临床多见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过度而致脾胃受损,脾气壅滞,气机被遏 或者由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及,脾失运化,水谷精微不化,水聚成湿,不能化脂降浊,膏脂痰浊淤阻肝脉而发为本病。 论文代写
1.2 脂肪肝与肝的关系脂肪肝之病位在于肝,肝

之生理为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主疏泄,可调畅一身之气机、助脾胃运化以及调畅情志,调畅全身气、血、津液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机体的精神情志、饮食运化、水液代谢等诸种生理活动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气机的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气机郁结,则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导致膏脂痰浊阻于肝络形成脂肪肝。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还可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脂浊痰湿内生形成脂肪肝,《血证论》亦云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而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又可致土壅木郁,反过来引起肝气不疏,气血运行不畅,气郁血滞,淤血内生,终致气、血、膏、痰互结遂成本病。另外,膏脂的消化吸收需要胆汁的辅助,而胆汁于肝,为肝之余气所化,胆汁泄注于小肠,又有赖于气机的调畅。所以胆的活动,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取决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食物特别是膏脂的消化。因此,任何因素影响到肝的正常功能,均可能导致脾运化功能、胆汁的分泌失常,影响膏脂的运化吸收。明戴思恭认为“情之交攻,五志之遽发而乖戾失常,使清者变化为浊,行者抑遏而反止。”说明肝郁气滞在形成膏脂痰浊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脂肪肝的发生与肝脾关系密切,而其发生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所伤,肝木犯土,导致脾失运化,痰浊膏脂积聚。膏脂痰浊积聚,又可阻滞气机,使气不行血,形成痰淤互生,最终导致膏脂痰浊,气滞血淤阻滞肝脉而形成。 论文网
2 从肝脾论治脂肪肝 毕业论文网
从以上的 分析 可以知道,脂肪肝的发生 发展 ,与肝脾的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方面,应当强调从肝脾论治。对此,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如张仲景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则勿补之”,强调了肝病治脾的重要性。如朱丹溪曰 “治痰先理脾胃,若用利药过多,使脾气虚弱,则痰反而易生而多矣。” 强调治痰浊先理脾胃 近代名医关幼波认为脂肪肝主要与肝脾有关,强调从“痰湿”论治。实验 研究 方面,杨钦河等[1]探讨不同治法方药对脂肪肝大鼠血脂作用的比较研究,发现模型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疏肝组、健脾组均无明显脂肪变,这说明从肝脾防治该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毕业论文
2.1 从脾论治根据脾的生理特性,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 脾

为阴土,喜燥恶湿,故治疗方面宜顺其特性。该病多见于脾虚湿盛,其基本病机为脾虚,痰湿是继发的病理因素。因此,治疗方面应当抓住脾虚的基本病理变化。治疗时健脾的基础上辨别脾虚和湿盛两者孰轻孰重。脾虚甚者,多为脾气虚,宜健脾为主,利湿化痰浊为辅,选方如参苓白术散之类。湿盛者,权衡寒湿或湿热轻重,采用化湿、燥湿、利湿不同之法,如《证治汇补》 “治湿不宜热,不宜寒,风胜湿、燥胜湿、淡胜湿,三者尽之”。寒湿者,宜予辛温燥湿、芳香化湿之药,但要燥湿不伤阴,方如平胃散加豆蔻,青蒿,香薷之类 湿热者,宜予苦寒、淡渗之药,但要祛湿不伤阳,方如茵陈蒿汤加减。以上通过健脾气,化水湿,截痰浊,助消导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现代研究亦表明许多健脾补气利湿之药有较好的治疗脂肪肝的作用,如人参、黄芪、泽泻等。人参中的成分人参皂苷对胰腺脂肪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有学者研究发现泽泻的提取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物脂肪肝均有良好效应,对低蛋白饮食、乙基硫氨酸所致脂肪肝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的作用 [3]。谢跃藩[4]以健脾为主,用健脾活血消脂汤治疗脂肪肝35例,疗程3个月,总有效率91.4%。名医何炎亦强调从脾论治,治疗以健脾燥湿,消滞为主[5]。由此可见,无论是 理论 上的分析还是现代的试验研究、临床实践都可以证明从脾论治脂肪肝的可行性。 论文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