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考向一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操作
1.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脂肪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重铬酸钾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是无色的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参考答案】C 2 【试题解析】还原糖、脂肪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试剂,A错误;鉴定蛋白质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NaOH溶液是无色的,C正确;蛋白质鉴定时出现紫色,D错误。
技法提炼
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
(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然后加B液4滴,振荡摇匀。
(3)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检测植物体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答案】C
【解析】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鉴定脂肪时,可将植物组织制成匀浆后检测,不需要使用显微镜,B错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C正确;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
考向二 有机物检测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
3 3.请分析关于食品检验的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结果 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含有脂肪
B 某奶粉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
C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蓝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
D 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而不是红色,A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该“奶片”不含蛋白质,C错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饮料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正确。
规律总结
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检测。
(3)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
4.小麦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有关检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4 选项 A B C D
取样时间 第10天 第20天 第30天 第40天
检测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苏丹Ⅲ试剂 碘液
检测结果 蓝色 蓝色 橘黄色 蓝色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出现紫色,B错误;苏丹Ⅲ试剂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但是第30天没有脂肪,C错误;第40天含有大量的淀粉,且淀粉遇碘变蓝,D正确。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其相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化合物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实验操作
组成单位
A
多肽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水浴加热
氨基酸
B
麦芽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加热
葡萄糖
C
淀粉
碘液
蓝色
水浴加热
葡萄糖
D
脂肪
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
显微镜观察
甘油和脂肪酸
A.B B.A
C.D D.C
2.大豆营养成分鉴定实验结果见表,据表可知大豆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5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苏丹Ⅲ
颜色变化 棕黄色 浅蓝 紫色 橘红色
A.蛋白质
B.还原性糖
C.蛋白质、脂肪
D.还原性糖、脂肪
3.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C.用显微镜观察被苏丹III染色的花生子叶时,可发现许多呈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后使用
4.实验人员利用特殊颜色反应对某未知样品的成分进行鉴定,所用试剂和实验结果(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该样品是
试剂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结果 紫色 蓝色 棕红色
A.葡萄糖溶液
B.油水混合物
C.可溶性淀粉溶液
D.鸡蛋清稀释液
5.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B.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仍然会产生紫色反应
C.酵母菌能否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用是否产生CO2来判断
D.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无色,水浴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6.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6
A.选用花生作为实验材料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中蛋白质存在时加热后才能呈紫色
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
D.选用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检验淀粉存在时需要使用苏丹IV染液
7.在检测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相关实验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必须使用显微镜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D.甘蔗茎、甜菜块根均含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实验再用
B.用花生进行脂肪的鉴定时,必须使用显微镜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斐林试剂甲液浓度不同,但B液与乙液浓度相同
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水解既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又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染色
9.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大豆、花生、小麦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剂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甲是小麦种子,淀粉和碘液反应成蓝色
B.乙是花生种子,苏丹Ⅲ和蛋白质反应成紫色
C.丙是大豆种子,双缩脲试剂中CuSO4浓度为0.01 g/mL 7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10.Ⅰ.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借助显微镜完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需经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请选择在实验①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0.1 g/mLNaOH ② 0.1 g/mLNaCl ③ 0.01 g /mLCuSO4
④ 0.05 g/mLCuSO4 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②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Ⅱ.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含有还原糖。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请填空: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
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A、B两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