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 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 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小结
原子弹 1964年
导弹 1966年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毛主席题词
2、成果
《茶馆》
音乐舞 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 《林则徐》、《英雄儿女》
青
红 岩
春 之 歌
东
茶 馆
方 红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
神舟十一号飞船
2016年10月17日中国 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 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 将首次长达30天。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 次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也有重要贡献。
—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两弹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 强了我国国防的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 国的飞天之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公开课(32)

2016
科技文化成就
杨利伟:航天英雄
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获得者 特级航天员
科技文化成就
信历史:一名小学生的信
“我坐在电视边,心快要提到嗓子眼儿了,因为美国的“哥伦比亚”号就是在 这里发生的爆炸性,我国的“神舟五号”还怎么样呢?
我屏住呼吸,十几分钟后,您驾驶飞船终于通过了黑障区,工作人员欣喜若狂。 ……
设计,至今仍在宇宙中飞行,使用望
远镜仍可观察到。昨天,微博用户“@
北京天文馆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
发表了一张照片,显示“东方红1号”
生日这天通过北京上空的照片,这颗
已过不惑之年的卫星仍清晰可见。相
比之下,与“东方红一号”同样于
苏联的第一枚卫星是“人造卫星1号” 1970年升空的日本第一枚卫星“大隅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的发现为严重寄生虫 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新疗 法。……屠呦呦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 治是疗 不方 可法 磨。 灭的……、对屠不人呦可呦类估领所量奖做的出。的贡献
——诺贝尔奖评
科技文化成就
信历史:屠呦呦致新华社记者的信
叔叔我有许多话想要对您说,但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我敬佩您,您是一位真正 的英雄。”
一名小学生:高健
科技文化成就
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
比常规水稻增产20% 杂交水稻之父 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 袁隆平解说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 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 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 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 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 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 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 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
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
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一致,但问世早三百年)。
4.农学①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书②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上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⑤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 交会对接。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将首次长 达30天。
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 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 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贰·为国为民谋福祉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贰·为国为民谋福祉——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指什么?
2.通过图片列举,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大, 坚定文化自信。
3.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认识科学发展对国家的重 要性,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壹·以身许国铸重器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 空
1.两弹一星 ①含义:
你知道什么是“两弹一星”吗?
1966年
196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
号”成功发射
1970年
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 空
1.两弹一星 ③原因:
材料一:
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 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壹·以身许国铸重器——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 空
2.载人航天
2008年 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 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03年 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 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公开课(98)

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授课人:肖红博 单位:山东肥城市龙山中学
“我”的梦想
强军梦
飞天梦
温饱梦
科技实现梦想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追 梦 之 旅Leabharlann •强军梦强军梦之两弹
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 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 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 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 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
【国家档案】
• 中苏两国经过多次谈判,于1957年10月, 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此项 协议主要内容是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 • 之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8月23日,将在 我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 部撤走回国,并且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 带走。特别严重的是,苏联原来援助中国 建设的核工厂,有的建设了一半,有的还 未完全建成,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 购的配套设备。
两弹之原子弹
【国家档案】
• 1950年美入侵朝鲜,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 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1952年,艾 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 ,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 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 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国家档案】
• 毛泽东说:“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 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1956年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但对于研制 原子弹中国处于真空,还好建国初年我国 与苏联的关系友好。
考考你
1、你知道我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的名称及发射 成功的时间吗? 2、你在知道中国第一 艘无人飞船和第一艘载 人飞船分别叫什么?在 什么时候发射成功?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练习题课件

A.屠呦呦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富有想象力、冒险创新精神及为科学实(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1970年
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是在哪一年 ( )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他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
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4.现在我们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核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5.1996年7月,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
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① 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 艰苦创业
④ 国际人道主义
C. 原子弹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C.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 人造地球卫星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氢弹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B. 导弹 1996年7月,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决定”.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核武器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C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2004年感动中国袁隆平的颁奖词
2.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 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10月5日,中 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 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星球大 战计划
苏
西 欧
联中国? 日 本
美 国
尤里卡 计划
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 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 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970年,我国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 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一、“两弹一星”:1、含义: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成就:⑴核弹: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⑵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⑶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代表科学家:⑴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⑵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助,勇于攀登的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4、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载人航天工程:⑴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⑵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一、籼型杂交水稻:1、培育: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②发明者: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优点: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60周 阅读小资料 年
1956年 1951 1951 年 年的4月3号,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 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 出新”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加以继承。这一题词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 “ 双百”方针 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018/4/16
北京—— 第29届奥运会 中国首枚奥运 世界冠军—— 1、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 容国团 1984 年,在第
金牌获得者— 新中国第一个 竞技体育运动成绩显著: 许海峰
23届奥运会上, 2、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始在奥运夺金 1959年获得第
他获得男子射 25届世界乒乓 3、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 击比赛自选手 球锦标赛男子 4、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 29 届奥运会 枪奥运冠军。 单打冠军。
报告文 学
《歌德巴 赫猜想》
徐迟
艺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影视艺 术发展迅速,大大丰富 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艺术的发展
1、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 电视 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 成为人民 文化生活的政要组成部分。一些影片还获得了国 际大奖。 2、新中国的 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杂技 等艺术,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3、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梁山伯和祝英台》
二、艺术的发展
1、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电视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 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一些影片获得 国际大奖。 3、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 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杂技也很有成就。
二、艺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的优秀影视作品:
代表作品 主要内容
故事片《大决战》,
二、艺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大 决 战
绘 新中国,在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 画 舞蹈、杂技等艺术方面很有成就。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旧中国的人们体质较弱,外国人耻笑中国人是 东亚病夫 ”。新中国诞生以后,毛泽东更对学 “ 健康第一 生提出“ ”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 家把 “ ”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 体育 内容,大力开展 “ ”运动。 全民健身 2、从 乒乓球队 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 射击运动 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 断夺得金牌。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 亚洲运动会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 世界奥林匹克 运动会。 3、容国团 是第一个世界冠军, 许海峰 是第一个 奥运冠军。
茅盾文学奖的设立
一、文学的繁荣
“文革”后,文艺工作者迎来一个创作的春天。
茅 盾 文 学 奖 的 设 立
改革开放后的文学作品: 类别 名称
《许茂和 他的女儿 们》 《冬天里 的春天》
作者
周克芹
内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1979年四川一个偏僻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 景,通过老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生活,真实地 揭露了“文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难性破 坏和在农民精神上造成的严重创伤。
优秀长 篇小说
李国文 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龙重返故乡石湖的经历,回
溯、对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17年 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 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
短篇小 说
《班主任》 刘心武
写一位善于研究青少年心灵的老师,如 何治疗被四人帮坑害的学生。 深情讴歌陈景润,并揭示了他在数学 领域取得重要陈就的原因。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立完善的体 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全民广播体操
万人太极拳
学生在做广播体操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中国射击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 上连连刷新世界纪录。
许 海 峰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一、文学的繁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 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 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 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 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 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在“双百方针”提出后, 文艺界和学术界出现怎样的景 象呢?
出现许多的反映革命 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 颖、风格各异的作品。
文学的繁荣(“文革”前)
2018/4/16
老 舍
响 的 优 秀 剧 作 。
话 剧 《 茶 馆 》 成 为 我 国 具 有 世 界 影
1982年, 《许茂和他 的女儿们》、 《冬天里的 春天》获第 一届茅盾文 学奖。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旧中国的体育水平很低 “东亚病夫” 1、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的开展:
如广播体操、练习拳术、各种球赛……
①毛泽东对学生提出 “健康第一”的要 求。 ②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 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 ③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 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课前回顾
1.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A.扫盲阶段 B.小学六年级阶段 C.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级教育 D.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 ( )
三个知识点
文学的繁华 艺术的发展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文学的繁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 新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文艺 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 天。
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 故事片《林则徐》 故事片《开国大典》 大型舞剧《丝路雨花》 反映革命年代 反映历史题材 反映新中国诞生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剧片
2018/4/16
开国大典
戏剧、 音乐、 舞蹈 等成就
歌 剧 《 白 毛 女 》 舞 剧 《 丝 路 花 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