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早期文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

-古代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黄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宗教文化:多神教、一神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出现。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夏、商、周的建立与灭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在夏朝灭亡后建立,周朝在商朝灭亡后建立。

-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出现,包括儒家、墨家和道家等。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秦朝的思想压制: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对异议者进行打压的重要事件。

-兵马俑的发现:出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珍贵遗址。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古代的贸易网络,通过陆地和海上连接东西方。

-西域文化的传播:佛教和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世界。

-大航海时代:欧洲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与亚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导致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迅速发展经济。

这些历史知识点只是必修2历史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以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整理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包括封建制度的特点、礼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 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体现了君主、贵族和农民之间的等级关系。

- 礼制:指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核心,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我国古代的科技创新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 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制作纸张的技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 指南针:古代中国的发明,对航海和导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火药:古代中国的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爆炸物之一,对军事和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印刷术:古代中国的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技术之一,对书籍传播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农业和科技发展:包括唐朝和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官僚制度,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推行均田制、保甲制等。

- 唐朝经济繁荣:唐朝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内外贸易兴盛,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达。

- 宋朝政治制度:宋朝继承了唐朝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地方官员的职权,实行科举选拔官员,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 宋朝经济繁荣:宋朝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大幅提升。

- 科技创新:唐宋时期在农业、工艺、制造业以及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4. 明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包括明朝政治制度、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和文化传播等。

- 明朝政治制度:明朝建立了相对负责的官僚体制,实行科举选拔官员,并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如户口调查、罗马制度等。

2024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3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希腊城邦1.1 希腊城邦的产生和特点- 城邦的概念和特点:城邦是古希腊时期的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由城市和周围的乡村组成,具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希腊城邦采取的是民主政治制度,市民有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只限于男性成年公民。

- 希腊城邦的经济:城邦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手工业和海上贸易,城邦之间也进行贸易往来。

- 希腊城邦的文化:城邦是希腊文化的核心,文化上注重艺术、哲学和体育等方面的发展。

1.2 古代雅典城邦- 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雅典城邦采取的是民主政治制度,市民有政治权利和参与权,而奴隶和女性则无政治权利。

- 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雅典的民主制度包括公民大会、选举制度、陪审团等,市民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

- 雅典城邦的文化:雅典以文化昌盛而著名,包括戏剧、雕塑、建筑、哲学和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1.3 古代斯巴达城邦- 斯巴达城邦的政治制度:斯巴达城邦采用的是军事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

- 斯巴达城邦的社会制度:斯巴达城邦实行的是严格的贵族统治,奴隶制度盛行,普通市民没有政治权利。

- 斯巴达城邦的军事制度:斯巴达城邦以军事力量为重,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军队是国家的核心。

第二章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2.1 罗马帝国的兴起- 希腊城邦的结局:希腊城邦因内外斗争而逐渐衰落,最终被马其顿王国征服。

-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政府,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城邦。

- 罗马城邦的扩张:罗马共和国通过征服邻国扩大了领土,最终形成庞大的罗马帝国。

2.2 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 奥古斯都时期的帝国治理:奥古斯都为罗马帝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

- 罗马法的发展: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奠定了后来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

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衣饰。

2、中国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3、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性民居。

4、促使习俗风尚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5、近代风俗演变过程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

婚姻传统习俗的风俗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6、1873年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普通百姓办报的先例。

7、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这种具有真、奇、活等特点的新型娱乐消遣方式很快受到市民的欢迎,电影开始在城市中盛行于。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8、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强调“为了什么”)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的萌芽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和奢侈品的需求,《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掀起“寻金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控制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

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传播天主教的狂热情绪。

条件:(强调“有了什么”)欧洲航海技术健康发展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减低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等2、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1)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1488年(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3)达伽马:直通印度1498年(4)麦哲伦:环球航行1522年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这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商业革命的涵义:①贸易范围扩大,市场扩大(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市场联系在一起);②商业中心转移: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地中海沿岸;③商品种类增多;④特权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建立,引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价格革命的涵义:①大量金银流入西欧,金银贬值,物价猛涨;②加速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战略。

必修二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重点知识整理

必修二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重点知识整理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重点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古代农业工具:西汉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工具。

至此犁耕技术为后世沿用。

曹魏翻车---灌溉工具(能排涝)。

唐朝筒车—灌溉工具(使用自然力)。

3、小农经济特点:自足自己;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十分脆弱。

4、古代手工业: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灌钢法;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明朝青花瓷、彩瓷;清朝珐琅彩,景德镇—中国瓷都。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技术;明朝花楼机—专门织造丝织品。

5、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地点手工业部门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6、我国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7、隋唐、宋代、明清商业发展表现:P13.。

特别是明清时期。

8、宋代前后商业发展变化:宋代以前:坊市严格分开;市有时间限制,按时开市,按时闭市;市有严格管理。

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打破,“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没有时间限制;早市、夜市、草市更加普遍。

市没有时间限制。

9、古代商业发达原因:10、明海禁原因:担心敌对势力与倭寇勾结。

清海禁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第二单元:1、新航路开辟:原因?航海家?影响:世界连成一整体。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

经济全球化开始从新航路开始2、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

第三单元: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后有哪些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几个阶段:原因-- ---特点--- --表现-- ---影响--- -启示A 、19世纪60~70年代(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19世纪末(70~90)(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列强输出资本,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大全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大全

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大全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多样,其中包括奴隶社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采用了封建制度,统治者称为"天子"和"王"。

-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专制制度的王朝,国王统治全国,并且在地方设立诸侯国。

-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天子掌握最高权力。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的时期,诸侯争霸,政治制度多种多样。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设立了官职,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战国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争夺霸权,采取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

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采用了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

-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推行郡县制、设立丞相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较为混乱,先后出现了魏、晋、南北朝等政权。

- 魏晋时期采取了分封制,南北朝出现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制度,地方政权削弱。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多种多样,包括奴隶制、封建制和地方自治制等。

1. 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在奴隶社会,劳动力主要依靠奴隶,土地和生产资料为奴隶主所有。

- 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获得经济利益,奴隶作为劳动力没有自由,无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2.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以农业为主,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和农民之间以农业生产关系为基础。

- 地主剥削农民,收取租税,农民以租佃关系为基础。

3. 地方自治制的经济制度- 神农时代的部落公社制度是一种原始的地方自治制度,部落通过共同耕种土地和共同分配生产资料维持生产生活。

- 唐宋时期的坊制度和明清时期的村社自治制度都是一种地方自治制度,地方政府通过统一管理土地和生产活动来维持经济秩序。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希腊1. 基本概念和特点•希腊城邦制度•希腊的民主制度•希腊的奴隶制度2. 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帕台农神殿•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3. 斯巴达•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精神•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二、古代罗马1. 基本概念和特点•罗马的共和制度•罗马的行省制度•罗马的奴隶制度2. 罗马的扩张•罗马的征服战争•罗马的地方自治制度•罗马的土地问题3.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改革•罗马法的代表作•城市罗马的建设三、近代欧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起因•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法国的大革命•德国的统一3.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现•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十九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农民起义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外国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2.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未来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和影响,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农业文明、礼仪文明、玺印制度、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农业为基础、天朝上国、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农民起义等-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君欲民望、上下阶级对立、富人与穷人的矛盾、文人与武将的矛盾等3. 周朝的兴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周朝的兴起和承继商代文明-封建分封制的建立和晋灭秦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危局和兼并争霸的局面4.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统一帝国的特点-秦始皇的创业和征服六国-秦统一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评价5.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权巩固-刘邦的夺权和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政权巩固和南征北战-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成就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技1. 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仁、礼、义、孔、孟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孔子、孟子、荀子等2. 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道、德、无为而治等-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老子、庄子等3. 法家思想和法家学派-法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法治、权术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韩非子等4. 兵法和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影响-兵家四大家:孙子、吴起、尉缭、李牧5. 科技发展和中国古代的巨大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农桑之术:水利工程、农具和耕作方法的改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等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和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危机-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社会动荡-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社会动荡-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的对立和社会经济的变迁3.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隋朝对南北政权的统一-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4. 科举制和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科举制的实行和官僚制度的建立-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的兴盛5. 北方民族对中国的侵袭和南宋时期的抗金斗争-北方民族的侵袭和辽、金对中国的统治-南宋反金斗争和抗金英雄的兴起四、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改革2.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改革-明朝的建立和建文帝的改革-靖难之役和朱棣夺位3. 明朝中期社会和经济的变迁-明朝中期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明朝中期经济变迁和海外贸易的兴起4. 清朝的建立和封建统一-满清入主中原和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5. 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洋务运动-清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对外侵略的影响五、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国人抗争的启示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挫败3.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矛盾的加剧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5.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六、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唐氏治国和改革开放-毛泽东时期的政治运动和唐氏治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改革的探索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问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4.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地区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5.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改革的难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郑国渠、白渠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为此,历代明智的封建
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生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

5、精耕细作。

6、铁犁牛耕。

7、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影响古代中国农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1)古代促进农业进步的因素有:
①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

②生产工具的革新与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的稳定,水利事业的兴修,人民的艰辛劳动等。

(2)阻碍农业进步的因素有:
①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②沉重的赋役负担使农民破产或长期离开土地,破坏了正常的
经济生活秩序。

③自然灾害的侵袭,社会的不安定,战乱较多,土地兼并严重等。

四、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②诸侯、卿大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篇二】
一、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

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