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

合集下载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发展起来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入手,介绍其建设初期的历程,探讨其建设模式的创新,分析企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总结其创新发展的经验。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其他工业园区的启示,并展望苏州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经验、背景、发展现状、初期、创新、企业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发展、成功经验、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0年代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苏州市政府决定在苏州市东北部的苏州新区(现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背景是苏州市政府依托苏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尝试。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工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资本,推动苏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基础是苏州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吸纳国外的先进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提升苏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重要性在于为苏州市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布局,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资料

苏州工业园区资料

9
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
工 业 生 产 轻工业 一般工业 高科技工业 仓储:位于港口内腹地 在用作污染性配套设施的缓冲带上 近于便利高速公路 轻工业:很少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活区隔离带不小于50米 甲类 甲类:一般工业100米至300米 乙类:一般工业500米至1000米 高科技工业:毗邻生活区的中央条形地带,这地带可同时充作生活与北部一般工业 分区的隔离带
150KM
刘家港60KM 90KM 太仓50KM 太仓港70KM 苏州工 业园 昆山50KM
上海80KM 虹桥机场80KM
浦东机场120KM 苏州工业园位置交通图
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距苏州80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南京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距苏州10公里)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1 7 2 2 8 2 2 2 5
公共服务机构
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 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
9 体育中心
2
服务业发展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情况简介一、概况和发展历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

1994年至今,已先后召开十次联合协调理事会、十一次中方理事会,国务院七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

十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

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苏州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到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到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规划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作为苏州东部新城,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科学超前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1 7 2 2 8 2 2 2 5
公共服务机构
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 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
9 体育中心
2
服务业发展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空间布局——圈层+轴线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其中:高科技工业 面积(ha) 1524.2 442.7 2119.7 375.8 比例 24.0% 7.0% 33.4% 5.9%
圈层 居住区:紧邻金鸡湖 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 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1
1 苏州工业园
宏观——空间布局模式
乙类
工 业
仓 储
港 区
用地类型 工业生产 其中:轻工业与一般 工业小分区 高科技小分区 仓储 对外交通(码头) 总计 面积(公顷) 844.2 664.7 179.5 137.4 88 1069.6 百分率(%) 79 62 17 13 8 100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地处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发展先行区之一。

作为全国首个面向国际的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苏州工业园区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难。

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人才短缺、技术升级需求迫切等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完。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意识也日益凸显。

首先,经济困难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园区内部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困难,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增长率不再像以往那样稳定。

其次,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崛起,园区企业不仅面临着价格战的挑战,还面临着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使得园区整体竞争力下降。

再次,人才短缺也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园区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限制了园区的发展。

最后,技术升级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园区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装备和生产方式,但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壁垒的存在,园区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2. 正文2.1 经济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诸多困难。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苏州工业园区的出口市场面临着严重挑战。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1992年。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苏州在当时的国家战略规划中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

为了推动苏州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了一系列规划和建设工作。

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

在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以引进外资和技术为主要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进驻,如松下、西门子、英特尔等。

这些跨国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1995年至2000年的五年计划中,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引资和产业升级的工作。

园区相继引进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如IBM、华为、太阳能科技等。

这些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

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被国家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园区抓住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的也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活品质提升。

园区在规划建设中将生态环保问题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园区保留了大量水体和园林景观,提升了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园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国际资源,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园区注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在引进外资的注重培育本土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园区注重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

园区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园区还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和成功经验,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决策前后的故事

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决策前后的故事

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决策前后的故事口述潘云官(整理记者李振)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

10多年的建设中,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2003年全区经济总量就达到1993年苏州全市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一个新苏州。

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0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70倍。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共同开放建设,成为全国最受关注的样板区域。

园区的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同类开发区之首,被海内外公认为亚洲顶级开发区之一。

2007年,园区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3到5年内基本建成“四个示范区”,力争2008年初见成效,为园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新内涵、确立了新定位。

为记录发生在苏州的大事件的决策背后的故事,揭开尘封已久的中新两国合作开放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记忆,本刊记者采访了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副主任潘云官。

南巡讲话与合作设想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最早要追溯到小平同志92年的南巡讲话,这个事情的真正源头也在于此。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刻的一个重大举动,南巡讲话里曾提到新加坡,这些话对新加坡人的触动很大。

南巡谈话之后,中国到新加坡学习的团组很多,中央的、省市的、各个层面去的人都很多,当时新加坡方面没有能力接待,它的政府机构很小,去的人多了就没有办法接待,所以李光耀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在中国找一块地方建一个类似于新加坡裕廊镇那样的工业区,在中国体现新加坡的经验。

之后李光耀跟很多人进行过探讨,1992年9、10月份,他在参加完北京的活动之后到江苏考察。

当时陈焕友省长到无锡机场去接他,他们再从无锡来到苏州,一路上双方没有谈及苏州工业园区的事情,李光耀只是提到新加坡想广泛地与中国合作,陈焕友就说江苏省很愿意跟新加坡进行合作。

初步接触1992年年底,陈焕友同志就派章新胜(时任苏州市市长)出访新加坡。

章先生到新加坡访问的时候,双方签了一个非正式的合作意向书。

解读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解读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2006年12⽉17⽇,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苏州⼯业园区开展具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点,在原有的保税物流中⼼(B型)和出⼝加⼯区A、B区进⾏“政策叠加、功能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整合后的区域,命名为“苏州⼯业园综合保税区”。

2007年8⽉28⽇,苏州⼯业园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建成中国⾸个“综合保税区”。

2008年2⽉26⽇,位于苏州⼯业园区内的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第⼀票海陆联运出⼝货物成功通过太仓港出境。

苏州⼯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与太仓港实现“⽆缝对接”,建成全国⾸家“虚拟海港”。

2008年7⽉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了苏州⼯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对保税区建⽴虚拟空、海港,实⾏区港联动,提⾼物流效率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勉励苏州⼯业园区不断创新,继续承担改⾰试验的重任。

关键词⼀创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平台 1994年,中国与新加坡政府联合规划的苏州⼯业园区批准成⽴。

经过14年的开发建设,苏州⼯业园区如今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区,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区。

如今,以电⼦信息、精密机械、⽣物制药、新材料为主导的⾼新技术产业在园区快速地成长,这些领域内的企业尤其需要通过优化供给链来降低流通成本,以“订单络化、物流全球化”的便捷⾼效,为企业发展推波助澜。

如今,苏州⼯业园综合保税区的业务辐射23个省市,服务的⽣产企业超过2000家,12通道全⾃动智能⽆⼈值守卡⼝、12000平⽅⽶国际⾼标准绿⾊环保监管仓库、全天候开放⼀站式服务⼤厅……这些不但吸引到国药控股、锐绮、中国国际航空、民⽣轮船等近20家公司的⼊驻,⽽且以整合的资源、叠加的政策、创新的模式,为加⼯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苏州⼯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的确定,积极创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配合国家制定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相关标准,探索物流信息共享、提⾼物流效率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模式,并进⼀步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和⾼效的物流营运信息化⽀撑体系,加强各物流企业、物流客户、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协同管理、协同经营机制的建⽴,从⽽达到强化政府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的规范管理和宏观调控,提⾼物流企业的营运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
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5个)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
西交利物浦大学
苏州工业园区教学研究室
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
苏州工业园区富华苑幼儿园
第二届苏州工业园区“十杰教师”名单
(10名)
园区教研室许凤
星海实验中学陈玲
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何语华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董玉叶
园区六中顾永健
园区八中王文娉
金鸡湖学校陈蕾
星海小学洪亮
方洲小学胡修喜
新洲幼儿园陆叶珍
2011—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
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
(110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郭宇、李文卫、徐宏力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余海荭、吴骏刚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杨茜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钱激扬、李成明
人民大学国际学院:林承铎、张素玲
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虞梦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官建军
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张一梅
西交利物浦大学:Michelle Day Stephen Shaw 丁晓明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郭健葛存根
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李耕耘
新国大苏研院:陈朝成
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王玉凤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庄倩
园区教研室:许平
服务外包学院:谭冠兰、李洪震
仁爱学校:顾伟文
青少年活动中心:赵勇
工业技术学校:周存芳宋丹吕中起
星海实验中学:王敏、史文成、陆云珍、戴大勇苏大附中:丁晓慧、金烨
园区二中:王玮、时光
西交大苏州附属附属中学:谈杰、赵建
园区一中:陆春华、马芸芸
园区五中:毛兴明
园区六中:陈伟琪
园区八中:徐福生
园区十中:王文娉
星港学校:钱凉、缪伟文、徐建、张明劼
星湾学校:汪喜萍、茅茸
金鸡湖学校:江敏、
青剑湖学校:徐黎
东沙湖学校:朱明
娄葑学校:姚春华、顾巧泉
莲花学校:尤建琴、周喜华
斜塘学校:饶家强、杜红芳
唯亭学校:樊建斌、赵利民、柳小明
新城花园小学:赵瑛
星海小学:郭雪冰、丁琳
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周菊明、包常璐
翰林小学:吴敏
方洲小学:蒋勇
文萃小学:何宏斌
凤凰小学:周文良
娄葑实验小学:许秀玲、沈枝荣
车坊实验小学:居伟峰、顾丽华
唯亭实验小学:唐素珍
跨塘实验小学:张红英、汪学平
胜浦实验小学:张建新、周丽
新城花园幼儿园:张圣野
新加花园幼儿园:诸韫
新馨花园幼儿园:王伟萍
新洲幼儿园:彭丽娟
天域幼儿园:杨顺晨
翰林幼儿园:宗翔雁
翡翠幼儿园:吴念
景城幼儿园:魏亚雯
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王苏、王丽芬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社区教育中心:虞长林娄葑镇第一中心幼儿园:钮文秀
娄葑镇第二中心幼儿园:金芳琴
娄葑镇第五中心幼儿园:俞芳英
东港实验幼儿园:沈凤妹
娄葑镇斜塘实验幼儿园:邱晓兰
娄葑镇泾园幼儿园:李慧慧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中心幼儿园:邵爱英、全秋芳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怡邻幼儿园:王梅芳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东亭幼儿园:邱静琴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金光幼儿园:归春言、周晨燕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周媛媛
苏州工业园区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李亦芬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康佳幼儿园:胡臻伟
苏州工业园区三之三加城幼儿园:姚画
苏州工业园区金色朝阳高尔夫幼儿园:侯革英
苏州工业园区第五届青年教师十佳
工业技术学校邱小霞
星海实验中学徐海浮
西交大苏州附中陈燕
园区一中赵艺萍
斜塘学校黄秋芳
星海小学陈军
胜浦实验小学高俊
唯亭实验小学蒋勇
唯亭镇东亭幼儿园顾卉
新洲幼儿园程利
2012年园区第十三届教坛新秀名单
2012年园区第十三届教学能手名单
2012年园区第十三届学科带头人名单
2012年转评园区教坛新秀名单
2012年转评园区学科教学能手名单
2012年转评园区学科带头人名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