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国标大全
混凝土各类标准

1 混凝土搅拌站(楼)分类GB/T10171-882 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0172-883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4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0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7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8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9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10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199011 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12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13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1345-200514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011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16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1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8075-200521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2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198723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24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25 水泥胶砂试模JC/T726-199726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JC/T681-199727 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JC/T682-199728 40mmX40mm水泥抗压夹具JC/T683-199729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30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3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3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33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34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199235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3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37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198438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39 混凝土矿物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T1013-20044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4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42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43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44 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CJJ9-8545 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BJG19-654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7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48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49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15-8350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51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52 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在混凝土中使用的技术规定JGJ54-795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54 混凝土输送管型式与尺寸JJ83-915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56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57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58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59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60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61 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0172-8862 预拌混凝土GB14902-9463 钢纤维混凝土JG/T3064-199963 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64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15483.1-199965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2部分: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GB/T15483.2-199966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GB/T4131-199767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 JC/T452-199768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9069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9470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µm筛筛析法) GB1345-917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4-8772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溶解热法) GB/T12959-9173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2022-8074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0175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750-927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199977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JC/T603-19957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替代GB177-85) 等同ISO 697:1989 GB/T17671-199979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建设部标准) ZBQ 11004-868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12960-199681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2847-199682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83 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8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8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8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87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T146-9088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建设部标准) JGJ28-8689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90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91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48:9392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GB8075-8793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94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20009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96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97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98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99 预拌混凝土GB/T14902-9410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01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1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03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GB/T15231-94104 钢纤维混凝土JC/T3064-1999105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10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07 拔出法检验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冶金工业部标准) YBJ229-91 108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109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11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111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94112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15-83113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5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116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117 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BJG19-65118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119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120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12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122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123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124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125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48:93 126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127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94128 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10172-88129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溶解热法) GB/T12959-9113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12960-199613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分析法)GB/T1345-199113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133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134 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135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15483.1-1999136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2部分: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GB/T15483.2-199913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13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139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0140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141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1994142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1994143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GB/T4131-1997144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14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146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750-92147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GB/T8075-198714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149 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2000150 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1990151 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152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15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0115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15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156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2022-8015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58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5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6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6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4-87162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16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1987164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16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166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JC/T452-2002167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JC/T603-1995168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169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170 钢纤维混凝土JG/T3064-1999171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5094-199717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17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74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JGJ15-83175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17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77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1992178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17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180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1984181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182 混凝土输送管型式与尺寸JJ83-91183 拔出法检验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冶金工业部标准) YBJ229-91 18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建设部标准) ZBQ11004-86185 浙江省矿物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177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1992178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
混凝土标号分类标准

混凝土标号分类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一种,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如桥梁、隧道、房屋、道路等。
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对混凝土的标号分类标准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品质和性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的分类混凝土按材料分类: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石灰石混凝土、粘土混凝土、石英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等。
混凝土按强度等级分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标准试件上的抗压强度,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15个等级。
三、混凝土标号的含义混凝土标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母代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数字代表混凝土的配合比。
例如:C30代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配合比为1:2:4。
四、混凝土标号分类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规定,混凝土的标号分类标准如下:1. C15C15级混凝土的标号是C15,其强度等级为15MPa,适用于基础、地坪、地面、水泥砂浆等。
2. C20C20级混凝土的标号是C20,其强度等级为20MPa,适用于地板、水泥砂浆、轻型墙体等。
3. C25C25级混凝土的标号是C25,其强度等级为25MPa,适用于普通墙体、小梁、小柱、板、梁、柱等。
4. C30C30级混凝土的标号是C30,其强度等级为30MPa,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桥梁、隧道、高层建筑、大梁、大柱等。
5. C35C35级混凝土的标号是C35,其强度等级为35MPa,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建筑结构,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隧道等。
6. C40C40级混凝土的标号是C40,其强度等级为40MPa,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建筑结构,如水下混凝土、海洋工程、高温熔融炉料等。
最新混凝土标准目录

最新混凝土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原标准号1 GB/T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代替GB176—1996)2 GB/T208—1994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代替GB208—1963)3 GB/T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代替GB750—1965)4 GB/T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代替GB1345—1991)5 GB/T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代替GB1346—1989)6 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代替GB/T1596—1991)7 GB/T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代替GB2419—1994)8 GB/T3183—2003 砌筑水泥(代替GB3183—1997)9 GB/T4131—1997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代替GB4131—1984)10 GB/T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代替GB/T8074—1987)11 GB/T8075—2005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12 GB/T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代替GB/T8077—1987)13 GB/T10171-2005 混凝土搅拌站(楼)分类(代替GB/T10171—1988)14 GB/T12959-2008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15 GB/T12960-2007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16 GB/T14684—2001 建筑用砂(代替GB/T14684—1993)17 GB/T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代替GB/T14685—1993)18 GB/T14902—2003 预拌混凝土(代替GB14902—1994)19 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20 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21 GB/T18736—200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22 GB/T20967-2007 无损检测目视检测验总则23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替GBJ80—1985)24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替GBJ81—1985)25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代替GB175—1999)26 GB6566—200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代替GB6566—2000/GB6763—2000/JC518—1993(1996))28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代替GB8076—1997)29 GB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代替12573-1990)30 GB18588—2001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31 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32 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代替GBJ119—1988)33 GB50164—19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34 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35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6 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37 JGJ/T10—199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38 JGJ/T14—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39 JGJ/T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40 JGJ/T112-97 天然沸石粉在混凝土与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41 JGJ/T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42 JGJ15—200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代替GBJ15—1983)43 JGJ28-86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44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45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46 JGJ63—2006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代替JGJ63—1989)47 JGJ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48 JGJ98—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49 JC/T230—2007 预拌砂浆50 JC/T452—2002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代替JC/T452—1997)51 JC/T681—2005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代替JC/T681—1997)52 JC/T682—2005 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代替JC/T682—1997)53 JC/T683—2005 40 mm×40 mm水泥抗压夹具(代替JC/T683—1997)54 JC/T721-2006 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激光法(代替JC/T721-1982)(1996)55 JC/T723—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振动台(代替JC/T723—1982(1996))56 JC/T724—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电动抗折试验机(代替JC/T724—1982(1996))57 JC/T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代替JC/T726—1997)58 JC/T727—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代替JC/T727—1982(1996))59 JC/T728—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标准筛(代替JC/T728—1982(1996))60 JC/T729—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水泥净浆搅拌机(代替JC/T729—1982(1996))61 JC/T950-200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62 JC/T1011-2006 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63 JC473—2001 混凝土泵送剂(代替JC473—1992)64 JC474—200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代替JC474—1999)65 JC475—2004 混凝土防冻剂(代替JC475—1992(1996))66 GB23439-2009 混凝土膨胀剂(代替JC476—2001)67 JC477—2005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代替JC477—1992(1996))68 JC861-2008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69 CECS104:99 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70 CECS03:2007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71 CECS207:2006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72 CECS02:200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计术规程73 CECS203:200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74 CCES02:2004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75 GB/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76 JG/T223-200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77 JC/T949-2005 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78 GBJ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79 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80 GBJ146-19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81 JC/T1083-2008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82 GB/T1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83 GB/T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667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9月29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1992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Ⅰ)稠度(Ⅱ)含气量(Ⅲ)水灰比和水泥含量(Ⅳ)均匀性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Ⅰ)水泥(Ⅱ)骨料(Ⅲ)水(Ⅳ)掺合料(Ⅴ)外加剂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混凝土规范国标

混凝土规范国标混凝土规范国标通常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
该规范是为了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推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而制定的。
该规范共分为九章,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基本设计规定、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一般构造规定以及抗震设计。
在总则中,该规范明确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规定等。
在术语和符号章节中,规范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术语和符号,方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交流和理解。
在材料章节中,规范了混凝土结构所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
在基本设计规定中,规定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和作用效应组合等。
在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中,该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结构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各种类型的构件设计要求等。
在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中,规定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和构造细部要求,如梁柱节点、钢筋连接等。
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章节中,规范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要求。
一般构造规定则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构造要求和细部要求,如墙板、楼梯等。
最后,抗震设计章节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和方法,包括地震作用计算、地震烈度指标、地震烈度指标等。
该规范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规范的实施也推动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该规范不仅适用于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也适用于其他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
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

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混凝土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工程需求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以下是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的概述:引言混凝土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规范涵盖了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来提高工程质量。
1. 材料要求- 1.1 骨料:包括细骨料和粗骨料,应满足一定的级配和洁净度要求。
- 1.2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品种,并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
- 1.3 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防冻剂等。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强度等级:根据工程的结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2.2 配合比:根据强度等级和施工条件,设计合理的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的配合比。
3. 混凝土生产与运输- 3.1 生产过程:确保混凝土在搅拌站的混合均匀,严格控制水灰比。
- 3.2 运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离析和水分蒸发。
4. 施工技术要求- 4.1 浇筑: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 4.2 振捣:使用适当的振捣设备,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泡。
- 4.3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防止裂缝和早期强度损失。
5. 质量控制与验收- 5.1 现场检测: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进行现场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5.2 验收标准:根据国家或地方的验收标准进行混凝土结构的验收。
6. 耐久性与维护- 6.1 耐久性设计: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学侵蚀等,设计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
- 6.2 维护: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结语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规范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新的工程挑战和市场需求。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完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 B 5 0 1 6 4 — 9 2目录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章总则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1993 年 5 月 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667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 年 9 月 29 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1992 年 9 月第一章总则第 1.0.1第二章 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 混凝土拌合物第 2.1.1 条 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规格

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规格一、前言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等级和规格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规格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分类、标准、性能要求、应用范围等。
二、定义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粉料、掺合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其强度等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等级。
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的规定,水泥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等级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个等级。
三、分类1. 普通混凝土:指按正常施工工艺配制的混凝土。
2. 高强混凝土:指抗压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混凝土。
3. 超高强混凝土:指抗压强度等级在C90以上的混凝土。
四、标准1. 国家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 行业标准:JGJ/T 70-2009《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其标准值》、JGJ 55-2011《建筑结构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
五、性能要求1. 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按照国家标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如下:C15:15 MPaC20:20 MPaC25:25 MPaC30:30 MPaC35:35 MPaC40:40 MPaC45:45 MPaC50:50 MPaC55:55 MPaC60:60 MPa2. 抗折强度:是指混凝土在悬臂梁上发生弯曲时,混凝土最大应力达到破坏时的强度。
3. 凝结时间:是混凝土从拌合到开始凝结所需时间的平均值。
4. 硬化深度:是指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硬化的深度。
5. 抗渗性:是指混凝土在不同的水压力下,不出现渗漏现象的能力。
6. 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出现破坏现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
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新拌混凝土是指将水泥、砂、石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但尚未凝结硬化时的拌合物。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义。
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
粘凝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质。
保水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浆的数量和水灰比;(2)砂率;(3)组成材料的性质;(4)时间和温度。
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或置于水中)下,养护至28天龄期,经标准方法测试、计算得到的抗压强度值。
用fcu表示。
非标准试件的立方体试件,其测定结果应乘以换算系数,换成标准试件强度值: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0.95;边长200mm的立方体试件应乘以1.05。
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等11个等级。
强度等级表示中的“C”表示混凝土强度,“C”后边的数值为抗压强度标准值。
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2)骨料的影响;(3)龄期与强度的关系;(4)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3、混凝土的变形性(1)化学收缩: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形起的体积收缩。
收缩量随混凝土硬化龄期的延长而增加,但收缩率很小,一般在40d后渐趋稳定。
(2)温度变形:温度变化形起的。
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
(3)干缩湿胀:处在空气中的混凝土当水分散失时会引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缩;在受潮时体积又会膨胀,称为湿胀。
(4)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弹性模量: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属弹塑性体。
弹性模量反映了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
徐变: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
徐变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是水泥用量多少和水灰比大小。
4、混凝土的耐久性即保证混凝土在长期自然环境及使用条件下保持其使用性能。
常见的耐久性问题有: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碳化、碱—骨料反应等。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原材料及施工方面的影响因素:(1)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和计量的波动;(2)用水量或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所引起水灰比的波动;(3)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条件的波动以及气温变化等。
试验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取样方法、试件成型及养护条件的差异、试验机的误差和试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
2、强度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为95%时,配制强度fcu,o≥fcu,k+1.645σ。
σ取值:设计强度等级低于C20时,取4.0;强度等级为C20~C35时,取
5.0;强度等级高于C35时,取
6.0。
三、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1、设计基本要点(1)设计的基本要求:A、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B、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C、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D、在满足以上三项技术性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符合经济性原则。
(2)、三个重要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分三步进行:(1)初步配合比计算A、确定配制强度(fcu,o)fcu,o≥fcu,k+1.645σB、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fcu,o=αafce(C/W-αb)变为:W/C=αafce/(fcu,o+αaαb fce)当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表5.14)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C、确定1m3混凝土的用水量(mwo)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和已知的粗骨料种类及最大粒径,查表5.15,选取单位用水量。
根据已
选定的每1m3混凝土用水量(mwo)和已确定的水灰比(C/W)值,求出水泥用量(mco)D、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mco)再根据结构使用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查表5.14中规定的1m3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
最后取两值中大者确定为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E、确定砂率(βs)主要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等特征来确定。
一般应通过试验找出合理砂率,或根据本单位对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用合理砂率。
如无使用经验,可按表5.16选取。
F、计算1m3混凝土的砂、石用量(mso,mgo)用质量法和体积法计算。
详见教材81页。
(2)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A、和易性调整调整原则:若流动性太大,可在砂率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砂、石用量;若流动性太小,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适量的水和水泥;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实质上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浆不足或砂浆过多,可适当增大砂率或适当降低砂率,调整和易性满足要求时的配合比。
B、强度复核C、混凝土表观密度的校正(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按工地上砂、石的实际含水情况进行修正后的混凝土配合比。
七、其他品种混凝土1、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60和超过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2、轻混凝土是指干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
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
3、防水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其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按其配制方法大体可分为四类:富水泥浆法防水混凝土、引气剂防水混凝土、密实剂防水混凝土、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
4、聚合物混凝土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掺入聚合物的混凝土。
一般可分为三种: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胶结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5、纤维混凝土以普通混凝土为基材,将短而细的分散性纤维,均匀地撒布在普通混凝土中制成的混凝土。
其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及抗冲击等性能与降低混凝土的脆性。
第六章建筑砂浆本章主要了解建筑砂浆的技术要求,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掌握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和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一、建筑砂浆概念建筑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根据不同用途,建筑砂浆可分为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普通抹灰砂浆、防水砂浆、装饰砂浆等)、特种砂浆(如隔热砂浆、耐腐蚀砂浆、吸声砂浆等)。
按所用的胶凝材料不同,建筑砂浆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石膏砂浆、混合砂浆和聚合物水泥砂浆等等。
常用的混合砂浆有水泥石灰砂浆、水泥粘土砂浆和石灰粘土砂浆。
二、砂浆的组成材料1、胶凝材料: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
一般水泥强度等级应为砂浆强度等级的4~5倍为宜。
2、细骨料:砂是建筑砂浆的细骨料。
用于毛石砌体的砂浆,砂子最大粒径应小于砂浆层厚度的1/4~1/5;对于砖砌体使用的砂浆,宜用中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抹面及勾缝砂浆,宜选用细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1.2mm。
为保证砂浆质量,应选用洁净的砂,砂中粘土杂质的含量不宜过大,一般规定为:M10及M10以上的砂浆应不超过5%;M2.5~M7.5的砂浆应不超过10%。
砂中硫化物含量应小于2%。
三、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1、新抹砂浆的和易性:是指砂浆易于施工并能保证质量的综合性质。
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
流动性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能。
大小用“沉入度”表示。
保水性是指砂浆能够保持水分的能力。
好差用“分层度”表示。
2、硬化砂浆的强度和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一组六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来确定,用fmu表示。
(1)不吸水基层:砂浆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fmu=0.29fce (C/W-0.4)式中:fmu—砂浆28d的抗压强度(MPa);fce—水泥实际强度(MPa);C/W —水灰比。
(2)吸水基层:砂浆强度主要决定于水泥强度等级和水泥用量,而与水灰比无关。
fmu=(αfceQc/1000)-β式中:fmu—砂浆28d的抗压强度(MPa);Qc—每立方米砂浆的水泥用量(kg);α,β—砂浆的特征系数,其中α=3.03,β=–15.09;fce—水泥实测强度,精确至0.1MPa。
3、砂浆的粘结力:砂浆粘结力一般与抗压强度、砖石表面状态、清洁程度、湿润情况以及
施工养护条件等都有相当关系。
4、砂浆的变形性:砂浆在承受荷载或温度情况变化时,容易变形。
5、硬化砂浆的耐久性:是指砂浆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具有经久耐用的性能。
如砂浆的抗冻性、抗渗性。
四、砌筑砂浆将砖、石、砌体等粘结成为整个砌体的砂浆称为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用于吸水基层的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
1、确定砂浆配制强度;
2、计算水泥用量;
3、确定掺加料用量QD;
4、砂的用量Qs;
5、用水量Qw;
6、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