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共28页

合集下载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的电视机生产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最初生产的电视机只能接收黑白信号,而且画面质量不佳。

在60年代,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开始逐渐增加,同时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1965年,中国生产出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并开始推广使用。

在70年代,电视节目开始由国家电视台统一制作和播出。

同时,中国的电视产业也开始向世界开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电视制造技术和设备。

80年代,中国电视机的品种和规格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制造企业。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电视机的普及率也逐渐提高。

到了21世纪,中国的电视机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市场之一。

除了国内市场,中国的电视机也开始向国外出口,成为中国制造品牌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之,我国电视机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的过程,从黑白到彩色、从统一制作到多元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电视机行业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 1 -。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1.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 剧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岸》,
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等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2.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 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 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 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 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3.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 电视剧制播状况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 》《红楼梦》《阎凤英》《乌 龙山缴匪记》《雪城》,单本 剧《秋白之死》; 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 》《篱笆· 女人和狗》《师魂》 《家教》《那五》《袁崇焕》 《家· 春· 秋》《王昭君》《黄 河东流去》等 1989年度全国生产电视剧约2000集, 中央电视台播出1839集。其中 包括《上海的早晨》,《商界 》,《长城向南延伸》,《铁 人》,《有这样一个民警》、 《膏药章》《平凡的世界》《 汉正街》《十六岁的花季》等。
90年代,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合流通是非市场性与 市场性两种体制并存。两种制作体制下都产生了具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 社会文化背景 一方面 “主旋律”电视剧在继续努力维护国家意 识形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通俗电视剧 逐渐获得了市场和群众的认可。 多元化的表现:类型电视剧形成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中国电视剧发展流变

中国电视剧发展流变

中国电视剧发展流变?一、初创阶段: 1958年至1966年①1958年,试播期间的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前身)根据小说《一口菜饼子》(《新观察》) 改编成了一个20 分钟的同名电视剧,6月15日在演播室内进行了直播,拉开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序幕。

②初创阶段主要为直播电视剧。

主要充当时事政治的宣传工具,题材单一、情节简单、主题概念化倾向和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初创时期电视剧的主题特点:1.忆苦思甜;2.歌颂革命英雄(以创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为主要对象);3.歌颂时代英雄(以歌颂当代模范和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如雷锋、焦裕禄);4.歌颂大功无私的奉献精神;5.直接图解各种政策。

二、电视剧“艺术停滞”而“技术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6年①这一阶段因社会政治文化的大变动,《八个样板戏》独占全国舞台,电视剧生产陷入了停滞。

②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电视技术设备的发展没有间断。

1967 年,我国有了磁带录像设备;1973年,我国开始彩色电视试播。

三、复苏阶段: 1976 年至1980年代中后期①以1978年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国产电视剧的质量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电视剧担当了这一时期传播主流文化的任务。

②电视剧本体特点渐渐确立,除创作拍摄了大量单本剧之外,还于1980年录制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虽质量比较差,制作也比较粗糙,但初步体现了长篇电视剧的强大叙事功能。

★复苏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1.创作数量大增。

2.大多数作品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正面描写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3.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从长度上分有小品剧、短剧、单本剧、系列剧、连续剧;从样式上分有纪实剧、轻喜剧、诗话剧、哑剧等。

4.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确立本体特征阶段: 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初①随着电影界“电影与戏剧离婚”、“抛掉戏剧的拐杖”等呼声的渐渐加强,电视剧也渐渐摆脱了其曾经赖以借鉴的戏剧、电影等母体艺术的特点,开始向视听艺术本体回归。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 前身) 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
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 子》。
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 播电视剧。“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 停顿。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 九 五 八 年 北 京 电 视 台
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为中央台、央视;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 台,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电视媒体之一。 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 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 播出,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央视拥 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 除了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播出的频道之外,还通过卫星、互 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 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 罗毕、美国首都华盛顿分别设立了非洲分台和北美分台, 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基本覆盖中国大陆各地 区,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华文电视媒体。其网络媒体 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简称CNTV。
目录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二、发展历程 对措施
电视剧(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一种专为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 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 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一般分单本剧和系列剧(电视影集)。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 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这幕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致使一 些电视剧网站孕育而生,比较典型的分类电视剧在线观看网站 很受大众的喜爱。生活中,电视剧的定义已经狭义化,仅指电 视系列剧(TV series),而非其他形式,伴随着媒介传播文 化。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
社会文化背景
一方面 “主旋律”电视剧在继续努力维护国家意 识形态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大量涌现的通俗电视剧 逐渐获得了市场和群众的认可。
多元化的表现:类型电视剧形成
三、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家庭伦理剧
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四、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 数量保持稳步增长; 2. 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异常,
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 3. 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到了比
二、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1966—1976)
1.社会政治背景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
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 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 传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 “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是: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 “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或8传外统国剧的目一,律包不括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
标志性作品: 《渴望》(1990年) 《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 《爱你没商量》《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 《武则天》(1993年)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
我国电视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开始探索电视技术,并在1958年初次实现了国内电视播放。

进入1960年代,中国电视机生产开始逐渐发展。

在1964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正式面世,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机制造业的起步。

随后,中国电视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开发出了多项新型电视机产品,还在197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个彩色电视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视机市场逐渐壮大。

198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机市场开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大量新型电视机产品。

199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机市场逐步开放,也进一步促
进了电视机的发展。

如今,中国电视机制造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

除了电视机制造,中国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80年代以后,国内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成为全球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力量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电视机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等不同阶段。

如今,中国电视机市场竞争激烈,各种新型电视机产品层出不穷,同时也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取得了重要地位。

- 1 -。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乔厂长上任记》
《敌营十八年》、《高山下的花环》 《赤橙黄绿青蓝紫》 《卖大饼的姑娘》 《新岸》 《开锁》
三、电视剧的成熟期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1984年是电视剧走向 成熟的开局年,在中国电 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 转折意义。 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的设立为 电视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吕丽萍
冯小刚
王朔
《编辑部的故事》,彻底逗乐了 中国的观众。故事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以6 位编辑贯穿全剧始终,张国立、冯小刚、濮存昕、李玲玉、 李成儒等众多“明星”(不少人后来才成明星)也有精彩客 串。故事独立成章,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人捧腹,引人 深省。 《编辑部的故事》摆脱了长久以来困扰中国轻喜 剧的“沉重”,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中国不同阶段知识分子的 真实状态和难言之隐。剧中的调侃、幽默、讽刺、戏谑,开 电视系列片之先河,它的出现,拓展了我国电视剧的美学品 格。一经播出立即红遍大江南北,用“万人空巷”、“脍炙 人口”来形容当年热播的情形绝不过份。葛优由于成功地扮 演了剧中男一号、青年编辑“李冬宝”,而获得第10届金 鹰奖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顶级影视明星。

《过 把瘾》描写了方言与杜梅从相识、相爱、相斥、相 离、相信,以至到最后再次相聚的故事,这当中充 满了沟沟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绊绊。然而这部电 视剧却没有太多过于刻意的煽情,没有整天哭哭啼 啼,没有在几个人三角恋之中绕来绕去,没有把婚 姻作为爱情的结束。它像极了真实的故事,但却不 乏浪漫。 《过把瘾》捧红了两位主角,王志文和江珊从 此成了大腕,片约不断,但他们俩实际上都一直没 有超越这部剧。
主要作品

导演:鲁晓威 演员:凯丽 李雪健
孙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