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
冰心文学创作的特点

冰心文学创作的特点冰心(1900年10月5日-1976年12月27日),原名谢婉莹,字邦彦,江苏吴县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翻译家、文化评论家、散文家。
冰心以多产、多才、多面而闻名,被誉为“妇女文学泰斗”、“中国现代散文之母”。
冰心的文学创作特点多样丰富,以下是她的几个主要特点:一、追求文学的多元性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文学形式。
她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多个领域,各种文学形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流。
她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语言简练,富于质感和韵律感;她的小说作品情节紧凑,结构巧妙,扣人心弦;她的诗歌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想象力的发挥;她的童话作品朴实而富有教育意义。
二、关注女性题材冰心是中国现代妇女文学的重要代表,她深入关注女性的心理状态、命运的无奈和斗争,关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她以女性的视角去探索和展现女性特有的情感和思考,并通过她的作品表达了对于妇女的理解和关怀。
她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女性人物,她们有的是坚强勇敢的,有的是柔弱无助的,有的是义无反顾地在为真理与和平而奋斗。
冰心的作品中有强烈的女性气息,体现了她对于妇女权利和平等的追求与呼吁。
三、关注社会问题冰心的作品中也深入关注社会问题。
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深切关心民众的生活和困境。
她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人性的理解和表达,表达了对于社会正义与人道主义的坚持和追求。
她的作品中涉及了贫穷、压迫、逆境与挫折等社会问题,以及对于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憧憬和追求。
四、情感丰富冰心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她通过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她用笔触摸人类的心灵,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深沉性。
她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爱、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的思考和追求。
她的情感充沛而真实,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和感染力。
冰心的散文写作特点

冰心的散文写作特点冰心(原名谢冰心)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之母”,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冰心的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展现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将从冰心散文的主题选择、情感表达、语言运用和文笔风格等方面,来探讨她的散文写作特点。
首先,冰心的散文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
她的散文作品主要涵盖生活、自然、人物等多个方面。
在生活主题中,她写过许多关于家庭、亲情、友情等感人的故事,比如《两张薄薄的纸》、《家》等。
在自然主题中,她描写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界中的生灵,比如《石门山杂记》、《蜈蚣》等。
在人物主题中,她则塑造了许多可爱、活泼、善良的孩子形象,比如《草原的牧羊人》、《小淘气》等。
冰心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抓住细节,并将之展开思考,使她的散文具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此外,冰心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具有强烈的形象感。
她致力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描述自然景色时,她通过一些动人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栩栩如生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比如,在《蜈蚣》这篇散文中,她用“大月亮翘起一只来很多英里的弯眉,一星瓣青花瓦脏脏的”来形容月牙状的地面,生动而传神。
同时,她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能够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最后,冰心的散文作品文笔流畅,行文优美。
她的散文往往叙述流畅,结构完整,章回引领合理,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非常顺畅。
她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用词方面,她善于选取准确的词语,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不少作品还带有一种韵律感,读起来有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整体上,冰心的散文作品尽显优雅的文风,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冰心的散文作品具有多种特点,包括主题丰富多样、情感丰富真挚、语言简练形象、文笔流畅优美等。
她的散文作品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冰心作品特色

冰心作品简介及特点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
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孕育了他,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谢婉莹的笔名之所以取冰心因为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
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
我出生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
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论冰心散文艺术风格

真心、真情、真爱,营造美的精神乐园-----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王永军(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文坛巨匠冰心用真心、真情、真爱,书写散文,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为我们营造一方美的精神乐园。
它们带来的不仅有美感上的享受,更有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
关键词:冰心散文、艺术风格,真心、真情、真爱,美感在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就是可亲、可爱、可敬的冰心老人。
冰心在小说、散文、诗歌和翻译工作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散文,取材广泛,其中以回忆往事、描写自然和爱的哲学最具特色。
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美的精神乐园。
下面我们就从冰心散文的题材上来进一步探讨她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心的灵动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
”从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可见这位世纪同龄人与时俱进,蜿蜒起伏的心路历程。
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在“五四”新思潮尤其是人道主义的影响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霭温柔的精神乐园。
步入中年后,她涉世渐深,在《平绥沿线旅行记》、《默庐试笔》和《关于女人》等作品里,拓宽了取材面,增强了现实感,也巩固和深化了她原有的精神信念。
从海外回到新中国后,她年过半百而青春焕发,以《归来以后》、《樱花赞》和《拾穗小记》诸多篇章,反映祖国的新生气象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表达了一位跨时代老作家的热情和忠诚。
度过十年浩劫的冰心老人依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而且磨练得相当坚韧、清澈、睿智和老练,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作《晚晴集》、《我的故乡》、《关于男人》、《冰心九旬文选》等,竟有450余篇至多,超过了前60年的数量,其中既有抒怀言志,醇厚老到的散文小品,又有仗义执言,犀利老辣的杂感随笔,抵达了刚柔相济,炉火纯青的境地。
散文:冰心的散文诗赏析

散文:冰心的散文诗赏析导言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和深情的诗意表达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围绕冰心的散文诗进行赏析,从语言、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剖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冰心的作品。
一、语言的虚实交融冰心的散文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她巧妙地运用虚实交融的手法,将诗意融入散文中。
冰心的散文诗以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梦幻色彩的世界。
冰心善于用凄美的词句描绘自然景色,她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叙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在《忆江南·清明》一文中,冰心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春天:“江南春天的童话,蓦然间便降下了春雨,比我的泪,比我的情更加纷扬。
”读者在阅读这样的句子时,不禁感受到一种温暖、缠绵的情感,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江南春天之中。
二、主题的内涵深刻冰心的散文诗着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她用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在《寻龙·浮生记事》一文中,冰心写道:“当我们的心停下时,远处的水浮现镜般的平静。
”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澄明与平静。
冰心通过对内心的描绘,引导读者反思生活中的琐碎与繁杂,以及冷漠和浮躁带来的压抑,进而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此外,冰心的散文诗还探讨了爱情的主题。
她以细腻而真挚的文字将爱情的美好与苦涩展现出来。
例如,在《爱情·春梦》中,冰心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此刻,她只觉得生命的翅膀已经展开,那种无法拒绝的吸引力就要决定生活的一切。
”冰心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爱情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爱情的高贵与神圣。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除了语言和主题的运用,冰心在散文诗创作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魅力和表现力。
首先是节奏感的运用。
冰心的散文诗常常使用押韵和平仄,使作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论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论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作者:申宝贵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5期冰心创作上富有特色的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巨星。
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体现在散文创作上。
而在丰富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夺目。
一、母爱温柔,文笔细腻在冰心的笔下,母爱是博大、深沉、忘我、无私的,又是具体可感的。
特别是在《寄小读者》通讯集中,她以缠绵悱恻的笔触把这种赤子之情写得十分动人。
在《通讯·十》中,她怀着一种颤抖的欣喜,回味母亲述说她幼年的故事:“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微笑,眼里噙着泪水。
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擦拭我的眼角,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
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亲和我。
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
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
”这种感情是纯洁的!美好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有时,她对母亲的挚爱又和对祖国的抒怀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便是有了一切!……飞扬的尘土啊,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郁达夫评论冰心时指出:“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
二、藤情真挚,乡愁凄恻冰心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
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将其融汇进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用温柔的情思和微愁的意绪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
这种微愁的意绪正是冰心所刻意追求的,也是她作品的内在旋律。
冰心幼年随父母住在烟台海边。
单调而孤寂的生活,使她的思想发展不同于同龄常态的女孩。
她与大海为友,常面对大海沉思静想。
那漫长的海岸线,孤独的灯塔,萧瑟的村庄以及如泣如诉的喇叭声,都以忧郁的色彩深深印在了脑海里,影响着作品的基调。
《寄小读者》等三组散文大部分是客居美国时写的。
她说:“去国以前。
文字多于情绪。
去国以后,情绪多于文字。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和主题思想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和主题思想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和主题思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冰心散文的主要思想是弘扬“爱”的主题,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爱母亲、爱儿童、也爱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内容在现当代的文学界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冰心散文中清丽典雅、委婉含蓄、喻意鲜明的语言风格,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都值得现代学者进行深入的探究。
冰心生于1900年10月,五四运动时登上文学舞台,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
她的作品宣扬爱的思想,爱的哲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灵魂得到升华;她的作品真实质朴、清丽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抒发情感,深化主题,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使冰心在文坛占有重要地位。
一、冰心散文的思想内容“爱”是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灵魂,是贯穿于冰心作品的主旋律,是她一生中坚守的人生信念,在冰心的信念中爱就是一切。
(一)“爱”产生的原因冰心的童年经历给她的创作带来了极大影响,是冰心作品中“爱”的来源。
冰心的父母非常疼爱家里这个唯一的女孩,温柔善良的母亲是当时少数的有学识的贤妻良母。
冰心与母亲的关系极好,两人经常紧紧地依靠在一起说一些知心话。
母亲为她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述时,母女俩有时相视而笑,有时感动流泪。
也许就是这样的情感与交流,使小时候的她内心充满了母爱的善良和柔情,所以长大后的冰心才创作出许多赞美母爱的篇章。
父亲是位海军军官,工作繁忙很少在家,但只要是父亲在家,就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日子,父亲虽是一位严父,但对唯一的女儿却充满了柔情,是父亲教会了冰心读书写字。
父母间浓厚的感情,深深地影响着冰心,使冰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大动荡时期,由于当时复杂而又充满矛盾问题的社会现实,人们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这与冰心从小所认为的人间有爱的现实社会有着天壤之别。
冰心散文的特点范文

冰心散文的特点范文冰心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真挚的言辞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冰心的散文作品是她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表达,充满着情感和人性的关怀。
以下是冰心散文的几个特点:1.温情感人:冰心的散文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温情感人的风格,她以真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其中蕴含的感动和美好。
她用包容和关怀之情表达着对生命的赞美和珍视。
2.简洁凝练:冰心的散文风格简洁而凝练,她善于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
她的句子有时只有几个字,但却能传递出强烈的感情和意义。
冰心的文字流畅自然,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示出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精彩细节。
3.精神追求: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弥漫着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她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的渴望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冰心的散文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4.真实感受:冰心的散文作品真实而鲜活,她以亲身经历和深入思考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
冰心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她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文字中,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5.叙述生活:冰心以平实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她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描写,展示出生活的点滴和生命的真谛。
冰心的散文常常以一种肯定人性的态度来叙述人们的生活,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思考,让读者对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冰心的散文作品充满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她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递出温情和关怀。
她以真实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冰心的散文作品如同一扇窗户,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美好和真实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十分具有开拓性。
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
我将着重从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变化的原因,前后题材的变化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逐一论述。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冰心体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二十世纪初,原名为谢婉莹的冰心出生于福建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
幼年的私塾启蒙学习,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自1919年开始文学创作,到1994年基本搁笔,冰心度过了她漫长的创作生涯。
《寄小读者》的飘然出世,使得中国散文园地里多了一朵奇葩,而这朵奇葩的出现——确立了她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她以丰富的知识,纯洁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
这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是非常突出的。
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
冰心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
茅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
……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
”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
而在丰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
所以说,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色,评价其中的得失,对繁荣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促进儿童散文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冰心散文以其哀婉凄清、温情脉脉、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的创作风格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
是呵,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
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
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
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
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
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
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
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
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
例如在《往事》之七这篇佳作中,她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如:“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我可以感受到她对这朵白莲地怜惜,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而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
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
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
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
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
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她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
这就使得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在我看来,“清丽”、“典雅”乃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
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斐声文坛。
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
”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例如《寄小读者之通讯四》这样描写江南水乡:“一簇一簇的茂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清波,树枝低亚。
当儿村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
”而这一段文字,宛如一幅飞红点翠的图画。
它用纯正的北方口语娓娓写来,又借鉴古典文学中炼字炼句的长处,精选词汇,多用对偶,在清丽之中,又具典雅之美,显示了提炼口语而又熔化古文的妙用。
究竟是怎样的山水养出了这般灵秀的女子,使她运用那支轻灵的鹅毛,创作出这般沁人肺腑的好作品……但为何她前后期的散文风格并非一致,我想这应该和她出生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脱离不了关系吧!这个资产阶级家庭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有着联系.她从小就接触了封建统治者视为禁书的宣传品,在家庭的小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父亲身上那传统的爱国思想。
迈出闺阁,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这位大学一年级生更为爱国思想所唤醒。
作为当时的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冰心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有所否定和揭露,对被磨牙吮血地吞食的弱小者有所同情;但也对软弱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方式有所肯定。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冰心还无法懂得当时的真正雄心壮志是怎样在父辈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她看不到出路,她彷徨、迷茫、忧愁,只好躲进“爱的哲学”自我陶醉,远离现实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革命统一战线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容身之处,而冰心以她特有的女性的纤巧和情怀,让人们从母爱的深沉,童心的纯真,自然的壮美中找到精神的慰藉。
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就用无条件的母爱来治疗,她的超阶级的爱通过感情的诱导使儿童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淡淡的忧郁是冰心散文的感情基调。
冰心为什么在前期总是怀着淡淡的忧郁?是家庭的原因构圃了她社会经验的锻炼了吗?在远离祖国,远离母亲又遇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冰心脆弱的心灵里,充满着怅惘的忧郁的情绪,但这不是她作品中忧郁色调的本质。
冰心虽然时常思考着生活,思考着人生,可是由于她当时没有先进世界观的指导,没有与广大群众密切结合,她对于自己的思索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答案。
正如她所唱的,“我是一个盲者,看不见生命的糊途,心头有说不出的迷惘和胡涂。
”这才是她忧郁的真正原因。
解放后,她回到了祖国,享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
同时,党和政府还为她提供了接近劳动人民和参加政治活动的良好条件,沸腾的建设生活和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气概,经常激励着她;世界各国人民反帝的革命怒潮,又不断地鼓舞着她的战斗热情。
面对着灿烂的现实和英雄的人民,她的作品呈现了崭新的面貌。
她关心儿童文学,但已经不是为了“解放个性”的需要,而是认识到这是革命的接班人和坚强的后一代。
于是,冰心在她的创作中就努力以新的革命思想来教育读者,描绘社会主义祖国容光焕发的生活,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给小读者勾画了一幅幅国内外的美好风光。
然而,全新的题材,全新的人物,全新的主题对冰心来说是陌生的,她以旧有的手法描绘崭新的内容,使她呈现的艺术比较粗糙,在艺术上的特长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冰心的与她原有的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的艺术风格在她的作品中已逐渐形成(《小橘灯》)。
冰心在解放以后所形成的艺术特色是:一种由深沉的战斗激情,明朗的艺术色调,含蓄地表现手法和清新秀丽的文学语言和俊逸明丽的美。
纵观冰心的作品,可以看到“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回响在她所有的作品中,虽然她很少正面表现时代的风云、重大的事件,但是,她的创作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使她的作品葆有永不凋萎的艺术青春,因而赢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作家,也是在儿童散文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并取得非凡成就的艺术大师。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深受老舍先生的影响,以老舍辛勤的劳动为榜样,以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为本世纪之末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主人努力写出一点有益于他们的东西。
从冰心半个多世纪来创作的丰赡多姿的儿童散文作品中,我们不但能得到美的陶冶,而且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儿童散文创作的宝贵的启示。
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心对儿童文学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在题材内容方面,我认为她前后期的题材不同是由于:从冰心赴美前夕开始写作,一直持续到学成归国后,冰心通过描写她的“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尽情歌颂祖国、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尤其是母爱,虔诚地讴歌母爱和童心是冰心早期儿童散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色。
而这一创作特色是和‘爱的哲学’分不开的。
冰心“爱的哲学”是超阶级的。
如果把冰心“爱的哲学”进行简化说明,大体构架是:造物者上帝赐与每个人以母亲,又为人类创造了自然;母亲以爱联络了整个社会,自然以爱联络了整个宇宙;人类是母亲的儿子,又是自然的儿子。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受自然的爱护,在“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怨嗔”从而达到人类之爱的境界。
这境界就是冰心在《往事·以诗代序》中唱的最初的歌:“人世间只有同情与爱恋,人世间只有互助与匡扶,深山里兔儿相伴着狮子,海底下长鲸回护着珊瑚。
”她幻想把“母爱”作为改造世界的原动力,用“爱”来感化世人,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在“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所以与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起逃进“爱的哲学”的避风港里自我陶醉,是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虽站在统一战线的一边,但却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受到这种阶级氛围影响的冰心,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改良主义的色彩,对于那些“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的青年,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当在黑暗的现实中受到心灵的创伤,以用本能的、天性的、无条件的、血统的母爱来疗伤,无疑是“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