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合集下载

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解析

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解析

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现状和展望20世纪,物理学在众多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老的学科新芽满枝,新的学科蓬勃发展;并且开拓出广阔的应用领域。

下面就这几个分支:即统计物理学、低温物理学、生物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学、受控热核聚变、宇宙线物理学、引力物理学等领域的进展作一些综述和展望。

1、统计物理学的发展统计物理学的概念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可以追溯到19与20世纪转折时期的玻尔兹曼,吉布斯以及许多其他现代物理学家的贡献。

统计物理学它把原子尺度(埃的尺度)的物理性质与宏观尺度的物理性质,以及所有有关的介观与宏观现象联系起来。

如果知道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计算所有感兴趣的宏观物理量,就需要处理涉及大数量的相互作用的问题。

倘若这一任务能够完成,我们不仅理解了热力学的原理,而且具备了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如工程、材料科学以及物理化学等的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在基本粒子和原子尺度描述系统随时间演化的基本方程已是熟知的了。

在经典极限情况下,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还原为经典力学的牛顿方程,它们描述系统的态随时间的演化。

因此,很自然的是把宏观系统的任何可观察量看成是相应的微观量沿着相空间中系统的相轨道的时间平均。

根据统计力学的遍历性假设,时间平均可以代之以适当的统计系综的平均。

例如,完全与其环境隔绝的孤立系统的能量是守恒的,因此系统的相轨道必定落在相空间的能量超曲面上。

按照统计力学的微正则系综,在此能量超曲面上的所有区域是等几率的。

由此可以建立统计力学定义的摘,并由熵极大原理导出相应的可观察量的系综平均值。

当然,沿相轨道的时间平均与在能量超曲面上的系综平均的等价性,是高度非平庸的。

因为它意味着能量超曲面上的相轨道是充分的混饨,以致于它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充分接近超曲面上的任意点。

要使这些条件尽可能精确地实现,并认识到系统的哪些性质保证了遍历性假设得以满足,以及对少数几个相当特殊的反例,为什么遍历性假设不满足,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文学和医学等领域。

但是,真正系统性的物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以下将从这几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贡献进行介绍。

首先,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发展的起点。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物理学知识,并积极进行研究。

这一时期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些在国外学习过的优秀学者的贡献。

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带回了许多重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他将西方的物理学知识和理论引入中国,并研究了光电效应等重要的物理现象,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着,进入20世纪第一个阶段,中国物理学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起步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物理学研究逐渐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

其中,中国的核物理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54年,在中国科学院成立的物理研究所,通过在北京反应堆上的实验,成功地获得了第一颗原子弹。

此后,中国物理学家又在核电能、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

这些研究推动了中国在核能领域的发展,并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倡导实用主义的时期。

物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国家的需求为导向,瞄准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半导体材料、光学仪器和电子技术等。

这一阶段,中国的物理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1960年,中国物理学家设计并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器,为医学领域的研究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此外,中国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和器件制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重视基础研究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的物理学家开始回归基础科学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

2.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汇总

2.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汇总

2、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二十世纪物理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三方面的重要贡献:第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它们相结合产生的量子场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时空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使人们从绝对的决定论的宇宙观变为辩证的唯实的宇宙观。

第二,二十世纪物理学是带头的学科,它带动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它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

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奠定了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

它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以微电子、光电子和微光机电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由物理学研究衍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三,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应用古典物理理论讨论流体运动和气象预报时,发现了自组织、混沌和分形等现象。

随后发现,这是普遍存在于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的现象,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也不例外。

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

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

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

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逐渐完善。

现今物理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及其发展如标准模型(包含弱电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已经把目前实验能触及到的领域都涵盖进去了。

从尺度讲,包含从10-17米的极微观到1026米的宇观范围;从能量角度讲,已经到达现在LHC的TeV能标。

所以现在的新物理,都只能出现在:(1)10-17米以下尺度(检验超对称、超弦是否存在,检验超引力及量子引力);(2)从星系尺度到1026米的宇观尺度(检验所谓的暗物质、暗能量是否存在及其本质);(3)在LHC的TeV 能标之上,解决标准模型(弱电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中出现的一些疑难。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中国古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学者们对物质、能量、力学等现象进行了观察、实验和研究。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物理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物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周易》、《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就包含了一些关于物理学的记录。

比如《尚书》中有关于测量、天文、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比如张仲景、华佗等,他们不仅擅长医学,也对物理学有一定的研究。

他们对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物理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在唐宋时期,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的学者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光学、声学、热学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光、声、热等方面的理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验证。

其中最著名的是郭守敬的“水银铜爵”,通过这个实验,他测量了天文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天体运动的理论。

明清时期,中国的物理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学者们对力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比如,明代的杨恩斋提出了机械工作原理和力的守恒定律;清代的沈中阳研究了电磁现象,并发现了电场和磁场的关系;饶士腾在清代末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实验物理学教学体系。

20世纪初,中国的物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青年学者前往国外留学,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术。

他们携带所学,回到中国,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在1928年,钱学森等学者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起点。

此后,中国的物理学研究逐渐走上了正轨,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物理学研究机构,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先进研究。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物理学的研究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二历史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高二历史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探究7: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答案:(1)引起了工作方式的革命,不必限制在车间或办公室中,
从而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工作乐趣。 (2)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 彩。 (3)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完 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4)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重难要点
1.主要内容: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 理。时间、空间、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互 相转化。 2.历史意义:(1)物理学自身发表: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 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
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极大地扩
探究3:量子论的创立有何意义?
答案: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深入到微观领域,推动了物理学自身 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探究4: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
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 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了系统、合理说明,完成
快,从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2)
电气技术的应用,如电气化火车的出现,使物流速度更加迅 速,从而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发展更快。(3)这充分说
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
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杠杆,科学技术

物理进步发言稿范文

物理进步发言稿范文

物理进步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物理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

毋庸置疑,物理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的发展进步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演化的催化剂。

首先,物理进步使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入和精确。

人类通过发展天文学以及研究物理学的规律,成功地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从行星运动到星系形成与演化,从黑洞到宇宙辐射背景,物理学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更多谜底。

其次,物理进步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从电力、电机的发明到核能的利用,物理学的突破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电子设备的普及使我们的通信更加便捷,太阳能与风能的应用使我们逐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物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再次,物理进步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医学成像技术的创新到癌症治疗的进步,物理学的应用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疾病,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并有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物理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问题的重视,物理学通过研究和创新为我们寻找可替代能源和环境保护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持。

例如,利用物理原理开发的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指明了道路。

总结起来,物理进步的影响无所不在。

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作规律,广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医学和健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让我们珍惜物理学带来的巨大成果,并继续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为人类的未来谱写更美好的篇章。

谢谢大家!。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19课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19课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牛顿——近代科学之父
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林肯郡,遗腹子。 牛顿少年时代即表现出手工制作精巧机械的才能。虽然他聪明伶俐,但并未引 起老师的注意。他体弱多病,性格腼腆,成绩倒数,经常受顽皮学生欺侮。直 到有一次跟同学打架。据说那个男孩在牛顿肚于上踹了一脚,于是牛顿把他狠 狠地揍了一顿,并把他的鼻子摁在教堂的墙上蹭来蹭去。从此之后,牛顿便开 始崭露头角。 成年时,母亲令其退学,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农夫。他被证明不是一个好 农夫,干活漫不经心,脾气急躁。于是又被送回学校。1665年毕业于剑桥三一 学院,获学士学位。三年后获文学硕士学位。曾长期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担任过英国议会议员,授予爵士称号。 1727年,病逝,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思考】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贡献:牛顿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 力学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研究的是宏观 世界。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
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互关系: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 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 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年幼时并未显出智力超群,相反,到了四岁多还不会说话
,家里人甚至担心他是个低能儿。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
“生性孤僻、智力迟钝”,“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
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退学。16岁那年,
报考大学,名落孙山。第二年进入大学后,他擅自“刷掉”了很多 课程,只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和在家里自学。曾被数学教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

引 子:跳高2米多、火箭飞离地球——第七单元: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复习回顾:第十九课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一、经典力学创 立 者:牛顿 内 容: 物体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标 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特 点: 注重实验数学化(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背 景:①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科学从神学的桎梏中被解放出来,近代科学诞生)②现实的需要(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③前人的铺垫(我之所以能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巨人伽利略开普列行星运动三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出生于比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7岁进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物理和数学很有兴趣。

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细心地观察了天体,宣告了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相符的结论。

伽利略把他在望远镜中所观察到的壮丽景象,到处宣传,并用观察到的事实和力学原理作了严密的论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哥白尼的体系。

教会向伽利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是他无视这一警告,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巨著,从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批驳了地球中心说。

伽利略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向宗教裁判所带头提出控诉,于是这位体弱抱病的科学家被送进了监牢,遭到审讯,以至被终身软禁。

软禁期间,他继续研究物理学,写出《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哥白尼地心说:中世纪时,基督教会宣扬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大盒子或大帐篷,天是盒(篷)盖,地是盒(篷)底,圣地耶路撒冷居盒(篷)底的中央,日月星辰悬挂在盖上,此即所谓的“宇宙帐篷说”。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斯多德完善,又为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盛行于古代欧洲1000多年的宇宙学说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子:跳高2米多、火箭飞离地球——第七单元: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复习回顾:第十九课 物理学的长足进步一、经典力学创 立 者:牛顿 内 容: 物体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标 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特 点: 注重实验数学化(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背 景:①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科学从神学的桎梏中被解放出来,近代科学诞生)②现实的需要(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③前人的铺垫(我之所以能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巨人伽利略开普列行星运动三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出生于比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17岁进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物理和数学很有兴趣。

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细心地观察了天体,宣告了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相符的结论。

伽利略把他在望远镜中所观察到的壮丽景象,到处宣传,并用观察到的事实和力学原理作了严密的论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哥白尼的体系。

教会向伽利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是他无视这一警告,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巨著,从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批驳了地球中心说。

伽利略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向宗教裁判所带头提出控诉,于是这位体弱抱病的科学家被送进了监牢,遭到审讯,以至被终身软禁。

软禁期间,他继续研究物理学,写出《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哥白尼地心说:中世纪时,基督教会宣扬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一个封闭的大盒子或大帐篷,天是盒(篷)盖,地是盒(篷)底,圣地耶路撒冷居盒(篷)底的中央,日月星辰悬挂在盖上,此即所谓的“宇宙帐篷说”。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斯多德完善,又为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盛行于古代欧洲1000多年的宇宙学说体系。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位置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行星和其他卫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日心说: 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开始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④自身努力:牛顿出生于英国的林肯郡,1665年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三年后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牛顿曾经长期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还担任过英国议会议员,授予爵士称号。

1727年,他病逝,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成功的秘诀:X+Y+Z=A(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成功;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根据影子的规律做成太阳钟;观察风车磨房,制作了小风车;卖菜时依然坚持看书;苹果的故事)1、在光学方面,牛顿发现了日光是由不同的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奠定了光谱分析的基础,制作了牛顿色盘。

他在1704年出版了《光学》一书,创立了光的“微粒说”。

2、在热学方面也有研究成果,确定了冷却定律。

3、在数学方面,他与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同时,他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二项式定理。

4、在天文学领域,他在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他还解释了潮汐现象,并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并由此说明了岁差现象。

意义(历史地位):(引子)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波普曾写过一首赞美牛顿的诗: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里。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留?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大国崛起解说词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②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牛顿力学理论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发现了海王星1781年天王星被发现,科学家用牛顿力学计算它的轨道,可是计算结果总是同观测纪录不大相符。

经反复核算,观测无误。

那问题是否出现在牛顿力学上面?法国的勒维列和英国的亚当斯坚信牛顿力学的正确,大胆猜想计算结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太阳系中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我们没有考虑到它对天王星的引力作用。

他们用牛顿力学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和质量。

1848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在收到勒维列来信的当晚,用望远镜对准勒维列所指出的位置,一下子就看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勒维列无需观测星空,就在笔尖上发现了新行星。

牛顿力学又创造了新的奇迹。

哈雷慧星轨道的推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彗星是神秘的,不吉利的灾星,根本不能用科学来说明。

牛顿的好友哈雷用牛顿力学算出了1682年出现的彗星的轨道,指出它的回归周期是75—76年,由此预言它将在1758年再次出现。

53年以后的1758年(当时哈雷已去世),这颗彗星果然如期出现。

哈雷慧星的发现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

④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课堂互动:“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你知道牛顿捡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他是怎么捡到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子:19世纪末,面对经典物理学近乎完美的发展,有的物理学家表示:“19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座大厦。

”经典力学体系是最完美的物理学理论吗?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是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二、相对论狭义:1905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狭义相对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作用: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奠定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广义: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作用: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爱因斯坦:诞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中,1894年举家迁居意大利米兰,被认为是最富于创造力的科学家,他不但创立了相对论,还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得出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证明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

荣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是授给相对论的)。

为了对这一深奥的理论做通俗的说明,爱因斯坦曾经风趣地对一名男青年说:“我打个比方,比如你屁股坐在火炉上烤和坐在公园柳荫下与女士谈情说爱,那么,同样的时间你觉得哪一个更长?”男青年说:“当然坐在火炉上烤的时间觉得长久。

”这故事形象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相对性。

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意义:(书本)引子: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

物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

深入到微观。

三、量子论诞生: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概念发展:1905年爱因斯坦推广到光学中成熟:丹麦物理学家提出原子机构模型,丰富量子论(在量了理论的基础上,1925年左右,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普朗克,生于基尔,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

由于量子论创立,普朗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法律教授。

普朗克是德国人所具有的最好品质的范例:诚恳、忠于职守,他的业余爱好是音乐,在这方面表现了专业艺术才干;另一项业余爱好是他一直坚持到晚年的登山运动。

意义: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

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拓展探究阅读材料,思考科学家们留给我们哪些启示?材料一、伽利略发明望远镜观察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其《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使日心说成为摧毁教会教义和传统“科学”框架的理论,因而遭到教会的指控和迫害,1633年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宗教裁判所判刑入狱,后改为在家监禁。

他仍坚持科学研究,并将自由落体方面的研究成果转运到荷兰,1638年出版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此书奠定了伽利略近代力学创始人的地位。

1979年罗马教廷承认对伽利略的压制是错误的,并为其“恢复名誉”。

但教会对科学的干涉和对伽利略的迫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伽利略之后,意大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产生重要的科学家。

——《物理必修一》材料二、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维,谁企图在真理的认识的领域内要人们认为他是不可动摇的权威,那他就要在上帝的哈哈大笑中垮台。

——爱因斯坦材料三、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但奖来得十分不易。

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奖章,结果评委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启示:1、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认识科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科学终将战胜愚昧和迷信。

3、提醒我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要学会辩证看问题。

4、认识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5、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科学就不会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