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 《古诗词诵读》(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训练 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综合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画上“”。
(3分)学习了“古诗词诵读”这个单元,我收获颇多:知道了好雨也“知时节”,它会“当春乃.(nǎi lǎi)发生”;领略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sū shū)”的滋润、细密;感受到了“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的清新;明白了江上渔者“出没.(mò méi)风波里”的艰辛;了解到了“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的遥远;体会到了诗人王安石的思乡之苦——“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
二、选一选。
(1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渭.城(wèi)浣.溪沙(wǎn)B.鸣啭.(zhuǎn)柴扉.(fēi)C.屐.齿(jī)浥.轻尘(yì)D.无行.路(hánɡ)数重.山(chónɡ)2.给下列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6分)(1)渭城朝雨浥.轻尘()A.湿润,沾湿B.液体C.都城(2)萧萧暮雨子规..啼()A.百灵鸟B.黄莺C.杜鹃鸟(3)送鲍浩然之.浙东()A.的B.往,去C.人称代词(4)才始..送春归()A.方才B.开始C.因为(5)应.怜屐齿印苍苔()A.答应B.应付C.大概,表示猜测(6)但.爱鲈鱼美()A.但是B.也许C.单单,只是3.()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分)A.王观B.李白C.苏轼4.唐代诗人王维有“()”之称。
(1分)A.诗仙B.诗佛C.诗圣5.下列对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B.这两句诗于小中见大、于所见推想未见:虽未亲眼得见“满园春色”,却能从出墙的这“一枝”,想象墙内诸多花木该是怎样争奇斗艳C.诗人想到园中游览一番却进不了园门,难免遗憾;但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由此想象园内百花盛开,又转为惊喜D.园子的主人闭门不见,诗人用出墙的“一枝红杏”反衬主人的自私与孤独。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赶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诗意氛围。
同学们,古诗词中经常有“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样的诗句,送别是古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的送别佳句也有很多,你们还记得吗?来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我读“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孩子们的记忆力可真好呀?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份浓浓的友情。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师:谁想来读一读?(指3 名读三种不同的读法)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他是一首送别诗的。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课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 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其学出于叶适,与真 德秀友善。诗属江湖诗派。有《四朝闻见录》《 靖逸小集》。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 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 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 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 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 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 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淡泊名利的人
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 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 、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 不住的。
前两句扫兴、惆怅之感 后两句欢快、喜悦之情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 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游园不值
古诗词诵读 小学语文·部编本·六年级下
目录1.创作背景源自3.古诗注释2.古诗译文
4.古诗赏析
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 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 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 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培优测试卷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培优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16分)1.读拼音,写诗句。
(4分)(1) tiān jiē xiǎo yǔ rùn rú sū,cǎo sè yáo kàn jìn què w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ú zhù,yì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客舍.(shè) 酥.油(shū) 柴扉.(fēi) 昔.日(xī)B. 潜.入(qián) 野径.(jìng) 滋润.(rùn) 渭.城(wèi)C. 鲈.鱼(lú) 出没.(mò) 屐.齿(jī) 卜.算子(pǔ)D. 踪.迹 (zōng) 百啭. (zhuǎn) 寂寞.(mò) 蔷.薇(qiáng)3.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8分)(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调研测试卷二((市统考模板有答案))

(持续更新中)时间: 90 分钟 分值:100卷首语:中华诗词风采多样,如层楼巨厦,画栋雕梁,一代代诗人如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精益求精,方才成就了中华诗词的震古烁今,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盛会,写好每一个字,动脑筋思考每一道题,细心答题,认真审查,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默写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4分). . . .三、选择题。
(第3题3分,第12题2分,其它每小题1分,计18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水间.(ji ān) 数.(sh ù)重山 照我还.(hu án) 应.怜(y īng li án )B.卜.算子.( b ǔ z ǐ ) 鲍.浩然(b ào ) 眼波横.(h éng ) 浣.溪沙(w ǎn ) C.蕲.水(q í) 日暮.(m ò ) 子.规(z ǐ) 谁道人生无再少.(sh ào ) D.寂寞.( m ù) 百啭.(zhu àn ) 清平乐.( yu è) 应怜(y īng li án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游园不值.( ) A.值得 B.遇到 C.价值 D.值当 (2)送鲍浩然之.浙东( ) A.的 B.往,去。
C.指示代词。
这;那。
(3)寺临兰溪( )A.到,来 B. 遭遇,碰到 C. 挨着,靠近(4)因风飞过蔷薇( ) A. 原故,原由 B. 理由 C. 依,顺着,凭借(5)才始.送春归( ) A.开始. B.方才 C.正当 (6)欲.问行人去那边( ) A.想要 B.欲望 C.将要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 C A.京口瓜洲一水间...(“一水”指长江;间:隔开;) B.才始..(方才)送春归.(回),又送君.(鲍浩然)归.(回)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惜春
最脍炙人口的诗, 最唯美动人的词, 最感人至深的情! 这都是上下五千年 智慧的沉淀和岁月酿制的精华! 相信你课后可以积累的更多!
部编版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 写得很幽默风趣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 有意拒客,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构思奇特,景中寓理,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 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 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结构图解
游园不值
叙事 抒情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 3.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且会背诵。
2.能力、方法培养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层次的解读,品读宋词语言的魅力,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且会背诵。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交流课前资料,感知词的特点1.孩子们,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抽生背诵。
2.知道什么是词吗?抽生读自己查阅的词的相关知识。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揭示词的特点: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
)二、导入新课,理解题目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2.一起读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又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小结: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3.从词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词写了作者夜晚在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
三、初读诗文,疏通字词1.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2.请孩子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出示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出来。
3。
指名读词,师相机评价。
预设:有些字音读不准,要多读几遍。
如“山”“枝”强调读翘舌音;“明”“清”“鸣”强调读后鼻音。
句中的停顿要掌握好,重点指导朗读: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3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宿建德江》。
2.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宿建德江》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秋江暮色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首诗词,去感受别样的自然风光。
二、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课件:苏轼图片,学生交流关于苏轼的资料。
(2)解诗题,读诗题。
(写诗的时间:六月二十七日;地点: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市西湖畔;心情: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朗读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师有感情地范读古诗,让学生听清节奏,生说出节奏,师再出示标明节奏的古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3.合作探究,领悟诗意。
(过程同第一课时)4.交流汇报,相机指导。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生自由说,师适当点拨)写的是西湖雨前、雨中及雨后之景。
①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
)②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跳珠”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暴雨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雨点大而猛。
倾盆大雨、狂风骤雨……)③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体会诗人心境的舒畅。
)(2)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说说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简介:
完成学习任务单第四题。学习时,请按下暂停键。
王观,自号“逐客”,宋代词人,是王安石门生,历任大理寺丞、
江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县等。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古诗词诵读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了解诗人以及创作背景加深理解。 3.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意境。 4.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诗词知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出生于仕宦家庭, 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 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 有所了解。他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常州 知府、翰林学士、宰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 为地方除弊兴利。
词,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中的一种韵文体式。它始于 南朝梁代,后形成于唐代,到宋朝达到顶峰,所以称为 “宋词”,也叫长短句。而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 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是唐宋时期经常用以填 词的曲调名。
我们以前学过的词有哪些呢? 《忆江南》《渔歌子》《长相思》《卜算子 咏梅》 《清平乐 村居》《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等。
朗认读真要倾求听:吟读诵准,字可音以,多读听出几节遍奏,。 朗读时,尝请试按诵下读暂。停键。
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二题。答题时,请按下暂停键。
吟诵,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 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课下查 找相关资料,多多学习!
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送别诗
比喻
诗意:水就像流动 的眼波,山就像聚 拢的眉峰。诗人将 眉比作远山、春山, 将眼睛比作水波, 令景物也有了几分 惜别的情意。其中 “眼波横”“眉峰 聚”更是暗合了离 别的情绪。
这首词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时,请按下暂停键。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这首词是表现诗人惜春情怀的佳作。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浣溪沙》
送别诗
表现出诗人对生活、
《清平乐》
不同点 表现出诗人对友人 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表 现 诗人 惜春情 怀 。 的深情和对春天的 体现出诗人热爱生活、
留恋。
旷达乐观的性格。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时,请按下暂停键。
完成学习学任习务时单,第请一按题下。暂答停题键时。,请按下暂停键。
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长江相对,钟山也只在数重山外。春风吹过,江岸上的 春草又变绿了,那日复一日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返乡呢?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朗读时,请按下暂停键。
相同点 都有词牌名,诗词中都写到了春景,均用了比拟手法。
温馨提示:
1.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加深理解。 2.多朗读、吟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境。 3.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诗词知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 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 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下多朗读,勤背诵,积累更 多的古诗词。
“绿”不仅写出了春日具有代
表性的色彩,更写出了春风吹
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
变了到化诗,人极对富前表途现充力满。希侧望面、反充映满
绿
信也过心会;绿更的表联现想了,引江出南了绿诗了,人家对乡
家入乡亲人的思念。
满
这首诗写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不 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 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