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案
古琴高级课程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目标:1. 帮助学员掌握古琴演奏技巧,提升演奏水平。
2. 深入了解古琴艺术审美体系,培养艺术素养。
3. 传承和弘扬古琴文化,提高学员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认识。
课程内容:一、古琴艺术概述1. 古琴的历史渊源2. 古琴的形制与构造3. 古琴的演奏技法与表现手法二、古琴演奏技巧1. 指法训练:掌握勾、挑、托、抹、挑、勾、打、摘等基本指法。
2. 音韵训练:掌握古琴的音色、音量和音质。
3. 曲谱解读:学会分析古琴曲谱,理解乐曲结构、旋律和节奏。
三、古琴曲目学习1. 学习古代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
2. 学习现代演奏作品:《渔樵问答》、《梅花三弄》等。
四、古琴演奏表现力提升1. 情感表达:通过古琴演奏传达乐曲的意境和情感。
2. 音乐理解:深入理解乐曲的内涵,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程时间:共12周,每周2课时,共计24课时。
二、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古琴艺术概述、古琴演奏技巧(指法、音韵、曲谱解读)2. 第5-8周:古琴曲目学习(古代名曲、现代演奏作品)3. 第9-12周:古琴演奏表现力提升(情感表达、音乐理解)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琴艺术知识、演奏技巧和曲目分析。
2. 演示法:通过示范演奏,让学员直观了解古琴演奏技巧。
3. 练习法:组织学员进行指法、音韵、曲谱解读等练习。
4. 互动法:鼓励学员在课堂上提问、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练习情况。
2. 演奏水平:评价学员在课程结束时的演奏水平。
3. 作品分析:考察学员对古琴曲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琴境·古琴演奏全阶教程》2. 录音带:收录古琴名曲和现代演奏作品3. 录像资料:古琴演奏教学视频备注: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员的艺术素养,激发学员对古琴艺术的热爱。
2. 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类古琴比赛和演出,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3. 教师应关注学员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员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小学学古琴的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琴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3. 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初步掌握古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教学准备:1. 古琴若干把,适合小学生使用的琴。
2. 古琴教学视频、图片资料。
3. 教学用书《小学生古琴教程》。
4. 古琴演奏示范音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琴初识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古琴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它叫什么名字?二、讲解1. 教师讲解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2. 介绍古琴的构造、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三、实践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古琴的基本姿势和坐姿。
2. 教师演示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按弦、弹弦等。
第二课时:古琴演奏基础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
二、讲解1. 教师讲解古琴演奏的基本指法,如勾、挑、抹、挑等。
2. 介绍古琴的音阶和调式。
三、实践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指法,并进行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古琴演奏练习。
第三课时:古琴曲目学习一、复习1. 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
二、讲解1. 教师讲解本次课程将要学习的曲目,如《阳关三叠》、《高山流水》等。
2. 介绍曲目的背景、特点及演奏技巧。
三、实践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曲目,进行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曲目演奏。
第四课时:古琴演奏展示一、复习1. 复习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
二、实践1. 学生进行古琴演奏展示,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 邀请家长和同学观看学生的演奏,进行互动交流。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表现。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文古琴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学会欣赏古琴音乐,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3. 掌握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古琴曲目。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教学对象:初中及以上学生教学时间:10课时教学准备:1. 古琴若干把2. 古琴音乐CD或播放设备3. 教学课件4. 笔记本、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琴简介及历史背景一、导入1. 介绍古琴,展示古琴实物或图片。
2. 提问:同学们对古琴有多少了解?二、教学内容1. 古琴的历史起源及发展过程。
2. 古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 古琴与文人雅士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琴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古琴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古琴演奏技巧入门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大家还记得古琴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吗?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琴演奏技巧入门。
二、教学内容1. 古琴的构造及各部件名称。
2. 古琴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指法。
3. 古琴的基本音阶和音色。
三、课堂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古琴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指法。
2. 教师示范演奏,学生模仿。
第三课时:古琴曲目欣赏与解析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大家掌握了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了吗?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琴曲目欣赏与解析。
二、教学内容1. 播放古琴音乐,让学生感受其韵味。
2. 解析一首古琴曲目,讲解其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
三、课堂活动1. 学生聆听古琴音乐,分享感受。
2. 教师讲解曲目解析,学生跟随学习。
第四课时:古琴曲目演奏实践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大家是否对古琴曲目有了更深的了解?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琴曲目演奏实践。
二、教学内容1.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轮流演奏,互相评价。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轮流演奏,互相评价。
第五课时:古琴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大家是否了解古琴音乐与诗歌的关系?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琴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课堂导入古琴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基本构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古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 古琴的基本构造与演奏姿势。
教学难点:1. 古琴的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
2. 学生对古琴的审美理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琴图片、视频、演奏片段等。
2. 古琴实物或模型。
3. 笔记本、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古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古琴的形状、构造。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它叫什么名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古琴。
二、介绍古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琴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
2. 介绍古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 提问:古琴在我国音乐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古琴是我国古代音乐的瑰宝,被誉为“国之瑰宝”。
三、讲解古琴的基本构造与演奏姿势1. 展示古琴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琴的构造。
2. 介绍古琴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功能,如琴头、琴尾、琴轸、琴弦等。
3. 演示古琴的演奏姿势,包括坐姿、持琴姿势、拨弦姿势等。
4.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古琴的演奏姿势。
四、欣赏古琴演奏片段1. 播放古琴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古琴的音色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古琴音色悠扬、清雅,富有诗意。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基本构造。
2. 布置作业: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古琴的代表曲目和演奏家。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古琴的演奏姿势,为后续学习古琴演奏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古琴图片、介绍古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讲解古琴的基本构造与演奏姿势以及欣赏古琴演奏片段,使学生对古琴有了初步的了解。
古琴体验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古琴入门体验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琴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古琴的基本指法和坐姿。
3. 通过实践,让学生初步体验古琴演奏的乐趣。
三、课程对象:对古琴艺术感兴趣的初学者四、课程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五、课程地点:琴社教室或安静的音乐教室六、课程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 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播放古琴名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和韵味。
2. 古琴知识讲解(20分钟)- 讲解古琴的结构、音律、减字谱等基本知识。
- 介绍古琴的保养和演奏姿势。
3. 基本指法教学(15分钟)- 讲解并演示古琴的基本指法,如按音、泛音、滑音等。
- 学生跟随老师练习基本指法。
4. 实际操作练习(10分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演奏简单的古琴曲段。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10分钟)- 复习上一课时的基本指法和演奏姿势。
- 学生互相交流练习心得。
2. 琴曲教学(20分钟)- 教授一首简单的古琴曲,如《小白菜》、《梅花三弄》等。
-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曲谱,练习演奏。
3. 现场交流互动(15分钟)-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
-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所学成果,老师进行点评。
- 对课程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七、教学工具:1. 古琴若干2. 古琴曲谱3. 演奏示范录音4. 讲义资料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基本指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演奏曲目的完整性。
4.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练习演奏本节课所学的古琴曲。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古琴艺术,掌握基本演奏技巧,为深入学习古琴打下良好基础。
古琴校本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古琴的基本构造、历史渊源和演奏技巧。
- 学生能够正确持琴,掌握基本的古琴演奏姿势和指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古琴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通过古琴演奏,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古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姿势。
- 古琴的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
2. 难点:- 古琴的音准把握和节奏感。
- 古琴曲目的演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古琴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 古琴教学示范视频。
- 古琴曲谱。
2. 学生准备:- 准备好古琴或模拟古琴教学工具。
- 预习相关古琴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古琴演奏视频,激发学生对古琴的兴趣。
- 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 讲授新课- 讲解古琴的基本构造,包括琴头、琴颈、琴身等部分。
- 示范古琴的基本演奏姿势和指法。
-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 播放示范视频,学生模仿练习。
- 学生自选曲目进行演奏,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并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选择一首古琴曲目进行深入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姿势、指法、音准等。
2. 总结性评价:- 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
- 组织学生进行古琴演奏展示,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 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古琴音乐教案模板幼儿园

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古琴音乐,培养幼儿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高山流水》这首古琴曲的基本旋律,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
3. 通过演奏古琴,培养幼儿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力。
4. 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增进幼儿的情感交流。
教学准备:1. 古琴若干把(根据班级人数准备)2. 古琴曲《高山流水》音频3. 古琴教学图谱4. 古琴演奏视频5. 音乐教室布置:布置成古典音乐氛围,如挂灯笼、摆放盆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音频,引导幼儿欣赏。
2. 提问:幼儿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3. 教师简要介绍古琴及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二、学习古琴演奏1. 教师示范古琴演奏《高山流水》,并讲解演奏姿势和基本指法。
2.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古琴演奏,教师个别指导。
3. 教师播放古琴演奏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三、小组合作演奏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把古琴。
2. 教师分组指导,让幼儿尝试演奏《高山流水》。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四、集体演奏1. 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奏《高山流水》,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演奏过程中展示自己的风格。
五、总结与分享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幼儿的表现。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古琴演奏过程中的表现,如姿势、指法、耐心、专注力等。
2. 评价幼儿在集体演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演奏水平。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照片和视频,作为评价依据。
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3. 幼儿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古琴课堂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古琴演奏技巧及音乐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1. 古琴演奏技巧的掌握。
2. 古琴音乐作品的赏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古琴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古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古琴知识讲解1. 讲解古琴的构造、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
2. 介绍古琴的七弦、十三徽,以及相应的音阶、调式。
3. 分析古琴音乐作品的分类,如古曲、琴歌、琴赋等。
三、古琴演奏技巧讲解1. 介绍古琴的基本指法,如勾、挑、剔、抹、打、撞、托等。
2. 讲解古琴的演奏技巧,如吟、猱、绰、注等。
3. 演示古琴演奏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
四、古琴音乐作品赏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琴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
2. 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3.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古琴音乐的韵味。
五、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人选择一首古琴音乐作品进行赏析。
2. 各组进行展示,分享赏析心得。
3.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演奏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古琴,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琴知识、演奏技巧及音乐作品赏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古琴这一传统音乐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会演奏技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琴。
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选择一首古琴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并撰写心得体会。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古琴演奏技巧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教案指法班·第一节·【指法·勾剔】一、弹琴姿态琴:琴身宜靠案边,琴头靠右,琴轸置于桌边外;琴头背面接触桌子最外沿者以及雁足下方,须垫防滑垫。
身体:对准四五徽之间;两腿张开,足分八字;全身放松,沉肩坠肘,肘部水平,垂直于琴弦;身体距桌子边缘大略20公分左右。
手:状如握球,姿态放松,动作简静;小指不用,须伸直;弹弦于一徽与岳山之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
琴桌琴凳的安放:琴桌比一般桌子低,大概70公分高;桌面与琴凳面距离应在30公分左右。
二、勾右手中指向身体方向击弦。
中指指肚前三分之一处搭在琴弦上,指根发力,斜向下45°击弦,发出半甲半肉之声,搭在下一根琴弦上。
注意:中指中节不可弯曲;肘腕不可向后拉拽,也不可向下摁弦。
连勾:勾完一弦后,肘带腕掌向后挪动约一个弦距的距离,指肚向上提至勾所用之位置,然后再于此时所搭之弦上做勾。
注意琴面前后的弧度。
三、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中指勾后,肘腕向前平移少许,指肚搭在弦上,中节突出,末节伸直,向前一根弦斜向上45°骤然弹出,发出纯粹的甲声。
注意:注意不要剔到两根弦;音色须干脆清亮,不可向前送,不可拖泥带水。
四、勾剔组合琴曲中,勾剔通常前后连接配合。
写作。
组合练习:【古琴知识·古琴概述】一、古琴概述古时名称:琴,玉琴,瑶琴,七弦琴。
历史:传说不可考;实物考证,湖北曾侯乙墓,距今2400余年。
传说:“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可不必尽信。
发展:西汉以后完善——最晚魏晋定型——隋唐宋明兴盛——清衰落——近代复苏——2003年古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古琴热兴起。
意义:1、中国最早的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和瑟一起)。
2、《神奇秘谱》:世界上存留最古老的器乐曲。
二、古琴与古筝的区别方面古琴古筝形制弦数7 21体积细小宽大是否有马无有是否有徽有无一弦几音多音一至两音声音音量小大音高低沉高亢音质厚重清亮弹奏方法右手向下弹弦向上弹弦左手按弦弹奏是否带假指甲否是学习周期长短文化意义弹奏目的娱己悦人弹奏群体文人艺人历史3000多年相传为秦代由古瑟演变而来(破而为二)琴谱减字谱工尺谱三、古琴的构造四、古琴的文化意义与音色特征泛音——天;散音——地;按音——人。
古琴音乐最大的特点:按音变化丰富,有浓厚的语气感。
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人文意义。
另一种说法:崇尚上古“声多韵少”的有所“禁”的琴乐(《说文解字》:“琴者,禁也。
”),尚右手指法,多用齐撮(和声),而贬低后世受民间音乐影响而“韵多声少”、崇尚左手吟猱的琴乐。
·第二节·【指法·抹挑打摘右手组合】一、抹右手食指向身体方向击弦。
要领与勾基本相同,只是用指换为食指。
二、挑右手食指向外击弦。
右手大指捏在食指末节中间,两指捏成十字,各探出约半公分。
中指名指扶在相隔一弦的弦上,大指食指捏成的圆圈向回收,虎口张开,随后大指骤然斜向前下方45°挤出食指,使食指自然地被大指推出而碰到所弹之弦,发出一纯粹的甲声,随后食指抵于下一个弦上。
注意:大指须避免蹭到弦;不可以手腕、手掌连带食指向前送,手掌须不动。
琴曲中,抹挑通常前后连接配合。
歴:连挑两根弦。
挑完第一根后,手掌带肘向前平移一个弦距的距离,然后向下挑出。
三、打右手名指向身体方向击弦。
要领与勾基本相同,只是用指换为名指。
四、摘右手名指向外弹出。
要领与剔基本相同,只是用指换为名指。
五、勾剔抹挑组合【古琴知识·购琴与保养】一、购琴指南1、弹奏合手亢指:岳流太低,或者岳山过高,使得琴弦离琴面过高,弹奏困难(尤其在高音区)。
打板:龙龈或岳山太低,使得低音区琴弦离琴面过低,弹散音时使琴弦与琴面发生接触,产生杂音;或琴面坡度不精确,导致按音也出现打板。
沙音:琴面局部不平或琴弦不直导致的杂音,一般发生在某一具体部位的按音中。
2、音色影响琴音的几个主要因素:木头质地,木头新旧,挖槽腹技术,琴弦质量,以及其它。
(1)音色优美松透:散音坚实厚重,泛音清澈明亮,按音婉转绵长;每张琴的音色也有其个性,有的坚厚沉着,有的柔美细腻,有的高亢嘹亮,皆可因人所好自由选择。
(2)余音绵长:按音的余音要长(不同于散音余音)。
(3)音色和音量统一:上中下准、各琴弦、泛音散音按音音色音量协调,不能忽大忽小、忽高忽低。
3、选材(1)木头:一般越旧越好,声音松透。
桐木:古人所谓桐木是指梧桐,现在比较少见;新琴多为泡桐,质地松软,音量大但容易变形。
多用作练习琴;也有青桐、川桐等,质地较泡桐木为好。
杉木:质地松软细密,尤其老杉木,音色尤佳。
松木:也有适合斫琴者,但松木疖子较多,很难见到好材。
其它如槐木等也有少量使用,但均不常见。
岳山、龙龈、护轸、琴轸、雁足等则多用紫檀、红木、花梨木等硬木,不必刷漆。
(2)灰胎:灰与漆搅混,涂于琴面,在面板与表漆之间起缓冲作用。
①鹿角霜:鹿角磨成粉末制成,发音和坚实度均好。
②瓦灰:用汉瓦磨成粉末制成,发音比鹿角霜好,但坚实度不够。
③八宝灰:用金、银、玉屑、钿壳等名贵物品磨制而成,使得琴面熠熠发光,一般多见于王公贵族家所制之琴中。
由于硬度过大,实用性并不高。
④此外,还有瓷灰、砖灰、泥灰、膏灰、血灰等,但均不常用。
(3)表漆:涂于琴的表面,使得琴面光滑耐磨,尤其为左手滑弦服务。
①传统大漆:即漆树提取的天然生漆,又名国漆,传音较好,且最为坚实耐用,寿命可达上千年。
但易受气候、干湿度影响,且产量低、价格昂贵。
一般新琴制成后需要一至二年的弹奏趋于稳定。
此外,未干的生漆容易形成过敏。
②合成大漆(腰果漆):腰果树所产之漆,也属于天然漆类。
风干较快。
但应用不过数十年,虽坚硬度好,但寿命未知。
③化学漆:光亮度大,漆脆,光滑,微微有籽粒。
价格便宜,但活性和传音性皆不如传统大漆。
(4)断纹:由于漆、灰与木质三者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经年累月受寒暑温差热胀冷缩以及音响震动的影响,漆面上出现的细小裂缝。
主要有牛毛断、流水断、蛇腹断、冰裂断、龟背断、梅花断。
其中形成梅花断的琴最为古老。
正常的琴需经数十年至百年才能出断纹。
但也有老琴漆质与灰胎坚硬,百年而不起断。
或若漆灰中漆太少或表漆太薄,则数年内亦可出断纹。
也有新琴而仿断纹的。
(5)徽位、琴轸等零件:徽位最好选择白色发亮之材料,如蚌壳。
不能凸出,凸出者为盲琴。
琴轸最好选用玉轸,拧之光滑舒适。
古琴选购的最终标准:音色好,而非工艺和选材。
二、古琴保养1、弹奏及放置琴不可闲置,琴是有生命的。
须多弹奏,方能声音清亮发越。
弹奏时须使琴弦与岳山呈45°角振动,勿使上下振动,久之易使岳山损坏。
最好不要将琴长期平放于桌上。
可在墙上钉钉子,琴头朝下挂于墙上,这样古琴的受力会更加合理。
2、干湿度及其它不宜太干也不宜太湿。
太干则易裂,太湿妨碍木头自然风干。
气候太干或太湿时,可将古琴置入琴盒或琴囊内保存,以保护琴身自有的干湿度。
南琴北带须注意保湿(可适当使用加湿器),远离暖气;北琴南带则一般无大碍,只须注意雨季防潮,可将龙池和凤沼堵住。
不可暴晒,防止温度骤变。
不要放置与受到日晒的汽车内。
可适当抹润滑油(或白凡士林等,成分须尽量单纯)。
作用:使左手走弦光滑流畅;防止琴面磨损;防止干燥。
3、琴身清洁弹奏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
须勤擦拭琴面灰尘,以防灰尘附着于琴弦背面,将漆面划伤。
不可用化学洗剂,最好用柔软的眼镜布等,蘸少量清水擦拭。
4、防止磕碰外出携琴应置于琴囊、琴袋或琴盒中,最好于琴囊外再套一层琴袋或琴盒。
放琴时最好将琴轸悬空,或以琴底面朝上,以免使琴轸转动,导致琴音不准。
5、更换配件弦、轸、雁足皆可更换。
·第三节·【指法·大指按弦右手组合】一、右手勾剔抹挑打摘组合1、2、3、二、左手大指按弦左手手掌及大指与琴弦垂直,大指伸直,虎口及掌心撑圆,中间三指内扣,盖住大指,使大指藏于手掌中间,沉肩坠肘,以重力自然压于大指之上,将琴弦紧紧按住。
中间三指可将食指稍微高抬,中指低下,小指微翘,以使姿态美观。
大指按弦位置:指甲后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半甲半肉。
走弦:手掌须时刻保持与琴弦垂直,滑至较远徽位时手腕须向左顶,肘和小臂须内收,身体可适当左倾;至较高徽位时大臂须与身体夹紧,手腕须向右顶;大指也须时刻保持与琴弦垂直,不可过度弯曲。
【古琴知识·琴式】一、古琴常见样式琴首的或圆或方,以及琴颈、琴腰内收弧度的或单或双等等处理,使古琴便有了不同的样式。
初期多是斫琴师根据琴材的大小,因材制宜,制作出不同的样式,后来又慢慢融合了斫琴师的审美元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样式文化”。
琴的式样据《五知斋》记载流传下来的有51种,而今天常用的不过20几种。
按造琴方式分:分为圣人造琴(配合传说)、文人造琴、帝王造琴。
按命名方式分:分为以人命名、以物象命名两种。
【圣人制琴】1、伏羲式:造型浑厚,琴首微圆,其项自肩上阔下窄与琴首一体,琴腰为内收双连弧形,整个造型简洁大方,自唐代出现此样式以后,历代均有伏羲式名琴问世。
伏羲式为样式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样式,原因有二:一是故宫博物院藏的九霄环佩是专家考证传世古琴中最古的一张;二是大多琴谱在列举古琴的样式时,总是将伏羲式放在首位介绍,以彰显其古。
《琴操》:“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
”2、神农式:也首见于唐代,较为古老。
琴首略方,琴腰仅一个内收弧形(或腰处的弧度直至琴尾)。
与伏羲式在外形上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少了一个弯,或与伏羲神农的传承排序有关。
《史记·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琴。
”《新论·琴道篇》:“琴,神农造也。
”《隋书》:“丝之所属四,一曰琴,神农制为五弦,周文王加二弦,为七者也。
”3、仲尼式:初见于晚唐,且只有一张。
至宋代大为流行,是历代存世古琴中最多的一种。
大概因当时程朱理学推崇孔子。
它是古琴中比较简洁的一种,只在琴体的腰部和头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通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这种简洁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风格。
仲尼式的斫制难度不大,容易流行,普通的练习琴多为仲尼式。
响泉式与仲尼式相近,仅琴腰处的内收方折处,中间加一凸起,然后与腰内折处的棱角略带圆势,除此之外,别无变化。
4、师旷式:又称“月琴式”,相传为古代大音乐家师旷所制,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造型奇特,音韵如磬。
【文人造琴】5、连珠式:琴首无太多变化,为常见的方形,琴颈与琴腰分别有三个内收的弧形,与另一侧的三个弧形组成一串漂亮的珠子,远观像双进珠相连,故曰连珠式,此样式为典型的物象命名。
连珠式自唐代出现以来,历代均有名琴存世。
6、落霞式:琴首为常见的方首,琴的两侧对称地分布有波浪起伏的弧线。
为明代以后才出现的一种样式,造型绮丽、流畅,既富有变化,又不失古朴凝重,为最为女性化的一种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