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
“老人摔倒扶不扶”体现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义

“老人摔倒扶不扶”体现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义作者:黄晨怡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4期摘要“老人摔倒扶不扶”问题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其次分析了“老人摔倒扶不扶”体现的社会道德和法律问题,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探讨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义,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社会道德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简介:黄晨怡,汨罗市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12.073“老人摔倒扶不扶”事件的发酵反应了当前我国道德和法律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社会道德的冷漠和利己主义泛滥、陌生人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恶意讹诈者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大家在“老人摔倒扶不扶”问题上难以走出两难困境。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道德和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两种基本手段,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道德和法律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法律将个体的行为自由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自由,通过强制性的限制以保障个体的自由权利,道德是自己给自己设立规范以实现自由与限制的内在统一,两者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都是正义,都致力于社会结构的动态稳定平衡,缓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其次,道德和法律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道德是一种积极的事前调节,依靠的是人的内心信念,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法律是一种较为消极的事后调节,具有惩罚的性质,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是一种“硬性”的调节手段,在社会管理中,德法并举,刚柔并济,才能保障社会运行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最后,道德和法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德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也需要道德的支撑,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必然先在道德领域引发广泛的讨论,然后才有相关法律的出台,而道德也会促进法律的调整和完善。
道德的议论文800字3篇

道德的议论文800字3篇道德,是一个多么令人熟悉,暖人心扉的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的议论文8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道德的议论文800字1:——论“老人倒地扶不扶”经过数据统计,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
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
4%的人会选择找到证人之后再扶;12。
6%的人则选择拨打110;仅有5。
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的主动扶起老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来是因为现在的“碰瓷”事件太多,弄得人们不得不防,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果扶了,那么对方讹诈自己怎么办?如果不扶,道德与心灵上又会受到谴责。
那么,对于这种事件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在我个人看来,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其中心点在于人们对于这种“碰瓷”事件的处理方法,当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关。
为了塑造一个和谐而道德的社会,对于摔倒的老人我们也不可以不管不顾,而且“碰瓷”事件也不是百分百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来解决此类事情的好方法:一、老人摔倒,我们不应该马上去扶,应该迅速上前询问伤势,观察老人的状态。
因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随便搀扶的,会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如果老人当时发生了骨折等情况,你的好心搀扶就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移动。
二、我们应该迅速观察老人的伤势之后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
如果老人伤势并无大碍,他不需要搀扶也能够站起来;如果老人伤势较重,那么,你就应该联系老人的家属并及时联系警察和救护车,让他得到更专业的救护。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不搀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选择守护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阳挡雨,递上水,保护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搀扶,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要知道,对于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会扶,”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按情况处理,不应拘泥于老的处事方法,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可以造就美好社会。
以上是我的论点,谢谢!道德的议论文800字2:道德与感恩、法制就像是由此及彼紧紧相连的一条索链:一个在道德上高尚的人,自然懂得感恩,而一个时时都心怀感恩的人,遵守法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道德作为一种与人类相伴始终的社会历史现象,在人类社会长河中处于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一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近来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有人觉得,如此久而久之,最终是道德感的丧失、道德法则的瓦解和人际关系的冷漠。
之所以出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状况,说白了就是“有心做好事却担心惹事”。
笔者认为,扶不扶倒地老人起来不尽然是道德层面问题。
因为把老人扶起后还有要知道老人是否受了伤,是否需要送医院,是否会在送医院途中出现突然的问题。
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老人及其亲属会否理解,会否倒打一耙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这怪不得过路人对此的犹豫不决,对此的踟蹰不前。
如何解决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呢?笔者感到首先要在法律层面上要有所体现。
那就是要将倒地老人扶起来先作为好事来对待。
因为即使有老人讹诈的情况,也不能否认把倒地老人扶起来的行为。
将老人扶起来后,老人如果进行讹诈的话,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即使老人倒地是由搀扶人造成的,也应该在处理事故时得到表扬,甚至减少一定的赔偿额。
其二,要普及医务知识。
有些老人摔倒后是不宜扶起的,如心脏有病的人、如脑溢血患者、如骨折严重的老人等都是如此。
可是现在有不少人对急救知识不了解,贸然将倒地的老人扶起,就容易好心办了坏事。
所以要否扶老人起来,可以先问一下老人是什么原因倒地的。
笔者以为,只要不是一心要讹诈别人的老年人,是不会做这种昧着良心的事情的。
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不能以偏概全,让人连好事也不敢做啊。
其三,要在社会上使讲道德蔚然成风就必须树正气。
现在不少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常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种状况不改变,以后扶倒地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少。
所以要大力表彰那些包括肯扶倒地老人的善良行为。
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

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时政热点是考研政治的的重点关注问题,为帮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相关问题,凯程考研辅导老师每天都为大家总结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复习备考有帮助!2015年8月24日,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
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
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
一个看似娱乐轻松的新闻却有这个社会无法言尽的叹息。
面对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难题,相信这几个小学生给出了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与之相关的考研政治考点老师帮助同学们梳理一下。
(一)事件回顾“扶不扶”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3年11月15日,这个焦点是由达州市的3名小学生制造的。
当日下午左右,3个小伙伴在楼下玩耍,看见有个婆婆在不远处摔倒,老人对孩子们说:‘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3人将老人扶起,老人抓住小孩的手,说自己被撞倒。
老人蒋某为证明自己系被撞倒,从诊所转到医院治疗。
11月16日,出院后的太婆董某蒋某某被家人背着找到了江至云家,要求赔偿医药费,一直住了两天。
11月19日,江先生和另外两名小孩的家长约着太婆的家人一起到达川区南外镇司法所进行调解。
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
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
“我们娃儿明明是做好事,结果还要赔钱,这样以后娃儿都不敢做好事了。
”家长们决定报警。
11月22日,达州警方调查后作出处理,蒋某系自己摔倒,蒋某及其子龚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
为此,给予蒋某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二)2016考研政治考点链接这件事情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做好事的小学生的肯定,也对依法处理的警方给予赞许。
这是道德与法律共同为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秩序的典范,也是社会主义公德得以传扬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6045679_老人倒地扶不扶?

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也叫问题?但遗憾的是,这在眼下的中国的确成了问题,大家热烈讨论、各说不一,连卫生部都出了一个长达40多页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
老人倒地,扶与不扶,竟成了“技术” 问题。
明明是社会的信誉体系出了毛病,哪里是什么技术问题?一个社会的信誉度丧失是非常可怕的。
人与人之间不是相互信任、帮助,而是互相猜疑、防范,现在已经到了连本来应该最具善心的慈善机构也成了人们严重不信任的“衙门”。
老人倒地扶不扶?当然要扶。
可是不少去扶倒地老人的好心人,最后给自己惹了一身麻烦。
他们的遭遇让人同情,更让人心寒,于是不少人“引以为鉴”,一些老人倒地直到咽气也没有人上前施以援手。
当社会凸显出那种赤裸裸的利益与金钱关系,人们才明白原来“道德”是何等靠不住。
我曾在英国街头两次倒地受伤,每次都围上来一大群路人,真诚地给予我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那种场面让我至今未忘。
我不相信英国人就比中国人更善良,他们不怕被我讹诈的原因是社会保险制度非常健全,不必担心由于行善而付出经济代价的后果。
中国不是没有保险行业,但中国的保险行业与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总不能让人充分相信。
比如出了车祸,英国人完全可以扭头就走,将“后事”彻底托付给保险公司;中国人则会忙着与保险员勾兑,商量怎么尽量多占保险公司的便宜,甚至争取将以前的刮痕等一并都处理了。
不能说英国人就没有这种小动作,哪里都有钻制度空子的人,但事实是,中国与英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形容中国的用语是“也有个别不钻制度空子的人”。
失去了信任的社会,出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样的疑问一点不奇怪。
随着信誉度的进一步降低,还将会出现更加荒诞的问题,诸如:大米饭能不能吃?敢不敢在床上睡觉?生病了该不该去医院?据说,现在中国有4000万老人平均每年跌倒一次,跌倒已经成为老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我们每个人也会成为老人,最终,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会降临在我们每个人的头上。
■(刘平,自由撰稿人,现居香港)87ESSAY 随笔老人倒地扶不扶?文|刘平我了”这个已是半过气的流行语,也算是这台已经被全国人民看腻的老戏急于向新时代靠拢。
社会热点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作文

社会热点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社会热点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作文篇1不久前,在街头看到的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
近几年来,媒体报道了多起老人讹人的事件:扶起摔倒老人反而被讹诈的事频发,让很多成年人宁愿冷眼旁观也不敢施以援手,还有的`人即使上前帮助也要找认证或是用手机录下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但即便是这样,也挡不住一些乐于助人者的热情。
我在大街上走着,看到一辆车子没有来得及刹车,撞倒了一个老人,我目睹了整个过程。
当时的目击者很少,看到的都离开了现场。
事发后,许多群众都围在那儿议论纷纷。
“肯定是碰瓷的!”“不像啊,你看他穿得那么好。
”“这都是干这行的新装备呀!”……总之,都是些讽刺的话。
过了许久,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扶,我也没有勇气。
这时,过来一个年轻的阿姨她大步上前。
边上的人都劝她不要去,但她依然果断地去扶老人。
这位阿姨问老人:“你还好吗?”老人痛苦地说“帮我叫救护车……”后来,老人被医生接走了。
阿姨这种难得的勇气感动了我。
不要把世界想象得那么糟糕。
其实,很多人都是无辜的。
当时的情况很危急,迟一秒救助就多一分危险。
我可以从旁观者的对话中听出,并不是所有人都误会老人,但就是没有勇气上前扶。
如果没有这位阿姨,老人真不知道会怎样。
正因为她的勇敢,让我们看到了人善良的一面。
社会热点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作文篇2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值得反复思考的社会话题。
最近上学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起老人摔倒的事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天上学的时候,天气还挺好的,阳光明媚。
我一边走一边看着路两边的风景,突然前面不远处传来"哗啦"一声响,原来是一位奶奶在人行道上摔了一跤。
奶奶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头发花白,看上去七八十岁的样子。
她一个人走在路上,可能是刚买了点菜,手里提着个塑料袋子。
当时我先是吓了一跳,心想:奶奶这样年纪大了,摔倒会不会受伤啊?脑袋着地的话就更危险了。
可是过了一会,奶奶并没有爬起来的动作,我开始担心她是不是真的摔伤了。
见老人跌倒扶与不扶

见老人跌倒扶和不扶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道德修养的一个国家,而我们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然而,2013年,我们则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
本文探讨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首先罗列出一些老人跌倒的事例,以及扶后所带来的一些后果。
然后针对这些事例进行重点分析。
最后则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以后遇到老人跌倒我们还会不会扶关键词:老人跌倒新闻媒体司法制度政府工作重心道德缺失医保制度1南京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一位老太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个公交站台等公交车,人来人往中被撞倒摔成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
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余元。
彭宇则称自己下车时看到老太跌倒赶忙去扶她。
2007年9月4日,法院一审认为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公平原则判彭宇给付受害人适当补偿共45876.6元。
随后,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和解协议,最后以和解撤诉结案。
2天津许云鹤案2011年8月16日,天津车主许云鹤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却被王老太指认为撞伤自己。
后被天津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法院判决理由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四五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8月22日二审开庭,法院门口聚集了很多要求旁听的群众,他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许云鹤。
当王老太走出法庭时,一家人打算打车回家,但被的士拒载,司机声称怕被碰瓷。
3武汉老人跌倒事件2011年9月2日,武汉88岁的老人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起。
1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李大爷的亲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对于李大爷子女的悲情泣问....有人扶跌倒老人讹诈,有的老人跌倒因没人扶而致死,那么老人跌倒了到底扶不扶呢。
为此我们专门做了一份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调查问卷共四个选项<1>会扶<2>不会扶,看一眼就走<3>围观并保护现场同时拨打110或120<4>看情况。
2023年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

2023年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2023年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1在蛇年,扶与不扶的问题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扶吧,怕被讹钱,不扶吧,良心上过不去。
而马年,的老问题又延续了下去。
正月初五,山东烟台毓西路一老人卧倒在地,过往行人却没一个敢扶。
此时,一个小伙子跑过来,拨打了120并将老人扶起。
而老人醒来第一句话竟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幸好年轻人是交警,随身带着执法记录仪,这才得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后老人说并不想讹人,只是不清楚自己怎么突然晕倒了,便随口问了一句。
从“随口问了一句”可以看出这是未加思索、很自然的本能反应,不禁想问一句:这人心是怎么了?为何人与人之间都充满了不信任与警惕呢?当今社会,面对这样“扶不扶”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曾迟疑过。
科技越来越发达,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了。
若是人心死了,那科技又有何作用呢?多想念以前人们友好相处的日子,那时的人们多么单纯善良啊!而如今,连别人摔倒了都没人敢扶。
扶起跌倒的人,这本应是件理所当然的事呀!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倒在地上的人视而不见,也是有许多好心人愿意帮助他们的。
可是,一些被扶起的人却并没有感谢帮助他们的人,而是问“你怎么撞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心倒了”吧?人们被利益主导着,现在的社会表面光鲜靓丽,可从某一层面来讲,是十分黑暗的,一些人只要看到有利可图就不择手段地“争取”,使得多数人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太多的恐惧与防备心理。
于是,人心就倒了。
人倒了,扶起来就是了,但是人心倒了,就很难被扶起了。
2023年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2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男孩与他的妈妈漫步在小区的小巷子里。
阳光透过树叶,暖暖的洒在男孩和她妈妈的身体上。
突然,前面传来了哇哇的大哭声,男孩和妈妈顺着声音向前走去,看见了一个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女孩。
仔细一看,原来是被石子绊了一跤,腿被擦破了,看上去红红的一片,伤势非常严重。
小女孩儿就一直在那儿哭啊,哭啊,哭的喉咙都哑了,旁边有许多人都在围观,可却无一人扶女孩站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时政:“老人倒地扶不扶”
时政热点是考研政治的的重点关注问题,为帮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相关问题,凯程考研辅导老师每天都为大家总结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复习备考有帮助!
2015年8月24日,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
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
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
一个看似娱乐轻松的新闻却有这个社会无法言尽的叹息。
面对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难题,相信这几个小学生给出了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与之相关的考研政治考点老师帮助同学们梳理一下。
(一)事件回顾
“扶不扶”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3年11月15日,这个焦点是由达州市的3名小学生制造的。
当日下午左右,3个小伙伴在楼下玩耍,看见有个婆婆在不远处摔倒,老人对孩子们说:‘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3人将老人扶起,老人抓住小孩的手,说自己被撞倒。
老人蒋某为证明自己系被撞倒,从诊所转到医院治疗。
11月16日,出院后的太婆董某蒋某某被家人背着找到了江至云家,要求赔偿医药费,一直住了两天。
11月19日,江先生和另外两名小孩的家长约着太婆的家人一起到达川区南外镇司法所进行调解。
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
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
“我们娃儿明明是做好事,结果还要赔钱,这样以后娃儿都不敢做好事了。
”家长们决定报警。
11月22日,达州警方调查后作出处理,蒋某系自己摔倒,蒋某及其子龚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
为此,给予蒋某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二)2016考研政治考点链接
这件事情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做好事的小学生的肯定,也对依法处理的警方给予赞许。
这是道德与法律共同为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秩序的典范,也是社会主义公德得以传扬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考研政治思修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锻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公共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的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公共生活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协调。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其中老人倒地扶不扶就属于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道德更好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撑,法律的实施也需要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用道德与法律的双重法宝治理这个问题,肯定宣扬扶老人的正能量主旋律例子,严惩为老不尊、恶意讹人的违法者,双管齐下共同还社会一片好人的蓝天。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
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
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