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同步习题(含答案)【精选】.pdf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读拼音,写词语。
hán dōng___fēng shuāng zèng sòng___júhuā___ jūn zi___tiǎo zhàn___2.《山行》表达了诗人()A.对秋天的悲叹之情B.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对“白云生处"人家的向往之情。
3.古诗《山行》写的是哪个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4.荷尽已无擎雨盖()A.举,向上托B.向下压C.打击5.借助图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想一想,下面哪幅图展现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所描绘的画面?()A.B.C.6.知有儿童挑促织。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织布B.促膝交谈C.蟋蟀7.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理解正确的是()A.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
C.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8.下面的古诗句分别写了哪个季节?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9.能说会道。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__________ 红于:_句意:______ _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______ _句意:______ __3.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___句意:______ _10.我会连一连,写一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shíjìng xié yá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再组词。
径________ 霜________ 残________ 斜________ 挑________经________ 露________ 浅________ 抖________ 跳________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____ 到处________ 处理________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意思。
坐:①坐下;②(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③瓜果等植物结果实;④把锅、壶等放到炉子上;⑤因为。
Ⅰ火旺了,快把水壶坐上。
________Ⅱ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________Ⅲ这座房子坐北朝南。
________Ⅳ花谢了,瓜秧上坐了几个小瓜纽儿。
________Ⅴ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5.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
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填序号)(1)白云生处有人家()A.出生。
2019年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04.古诗三首(含答案)

4古诗三首课后作业思维创新大拓展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 ) 寒( ) 赠( ) 盖( ) 残( )经( ) 赛( ) 增( ) 糕( ) 戏(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四、重点段落品析。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
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思维创新大拓展五、《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xié shuānɡ yóu ào qínɡ xiāo lí tiāo二、石径寒冷赠给盖住残疾经过比赛增加年糕唱戏三、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4古诗三首一、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小径.(jìn)赠.送(zènɡ)B.残.疾(cán)橘.子(jú)C.挑.灯(tiāo) 挑.选(tiāo) D.犹.如(yú) 歪斜.(xiá)二、选字组词,用“√”标出。
倾(斗斜)(寒赛)冷(赠增)送冰(霜双)小(径经)(结菊)花(桃挑)战(残钱)疾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填序号)1.停车坐.爱枫林晚()A.坐下B.乘车C.因为2.荷尽.已无擎雨盖()A.尽头B.全部C.完,指凋谢3.知有儿童挑促织...(1)诗中“挑”的读音是(),意思是()。
A.tiāo B.tiǎoC.用细长的东西拨弄D.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2)“促织”指的是()。
A.蟋蟀B.蝈蝈C.蚂蚱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我把车马停下,是因为爱那枫林晚景,霜染的枫叶胜过二月鲜艳的花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时节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________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______爱枫林晚,霜叶______________。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古诗三首一、B二、斜√寒√赠√霜√径√菊√挑√残√三、1.C 2.C 3.(1)B C(2)A四、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hánshān(________)cánjú(________)shuānɡyè(________)zènɡsònɡ(________)chénɡsèjìnɡ(________)(________)shí2.辨字组词。
刘君道对军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桃赠挑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银行(_____)步行(______)(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到处(_____)处理(_____)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________”字点明深秋季节;“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有人家”使人联想到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箱枝。
这两句抓住“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________”与“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做霜斗寒的形象。
二、诗歌鉴赏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行【唐】牡枚远处寒山的石径是斜的,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爱上枫林晚,______________。
(1)古诗的默写。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4 古诗三首一、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石径.斜(jīng jìng)擎.雨盖(qíng jìng)挑.促织(tiāo tiǎo)读拼音,写词语。
hán shān cán júfēng shuāng zèng sòng()()()()二、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填序号)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 乘、搭B.因为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的意思是()。
A. 双手捧着B.举,向上托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
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在诗中指(填人名)。
四、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东篱菊有腐草香。
B. 九州生气恃风雷。
C. 白云千载空悠悠。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古诗《风》主要描写的是:A. 鸟的鸣唱。
B. 人的愉悦心情。
C. 难以寻觅的珍宝。
D. 自然风光变化。
( )3.古诗《风》的体裁是:A. 五言绝句。
B. 七言绝句。
C. 七言律诗。
D. 绝句。
( )4.古诗《风》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自然界的恢弘壮丽。
C. 人对风的无奈和迷茫。
D. 自然带给人们的欢乐与美好。
( )5.古诗《风》中写到的“野火烧不尽”和“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下列哪种现象的认识:A. 大自然的变化不可避免。
B. 自然界的力量无穷无尽。
C. 人类的创造力过于强大。
D. 自然环境的规律性。
二、判断题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 )1.《风》中描写了四季的变化。
( )2.《风》中所写的风景主要发生在农田中。
( )3.《小山竹》中的山竹为小草。
( )4.《小山竹》的背景是春天。
( )5.《小山竹》中的“川流不息”与《风》中的“野火烧不尽”含义相同。
三、简答题1. 简要解释一下古诗《风》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的意思。
2. 古诗《小山竹》中,诗人通过描写山竹和春天的联系,表达了什么寓意?四、应用题请你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写一篇诗意的短文,400字左右。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C。
根据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可以推测诗句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
2.D。
古诗《风》主要描写了自然风光变化。
3.A。
《风》是五言绝句。
4.A。
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D。
古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规律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