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扬州吴道台宅第导游词
2019扬州导游词4篇.doc

2019扬州导游词4篇该园艺清光绪年间任过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有资料还说他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何芷(舟刀)所造,俗称“何园”。
因主人附庸风雅,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为“寄啸山庄”。
园分三部分,南部为住宅部分,前后三进,第一进为楠木大厅,二、三进为二层楼房,每进皆为七开间。
楠木厅为主人会客之用,此厅极富层次,顶部为单檐歇山,中间三间略高,两旁两间略低,形成中高边低的两个层次。
而从下部看,中间三间向前伸出两米,旁边两间自然置于后部,立面上又形成中前边后的两个层次。
厅内厅外装饰极其富丽,外檐柱之间镶嵌大型木雕月牙门九个,雕刻冰纹如意图案,雀替是牡丹花的花篮,屋内窗隔全部使用梅花,冰纹镶嵌而成。
除楠木厅外,后面两进皆为双层楼房,屋宇宽敞,规模宏大,每进之间皆列小院,小院中略置花台,配以树木,以少量山石花草点景,显得幽静又富有生气。
总之南部建筑总体布局严整,基本是多进四合院式建筑,是研究清代扬州大型民宅的活标本。
园的北部即为花园,分东西两部分。
一入东部,即感到构园者身手不凡,构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可此处一无山二无水,但是当你进园时,先见辅景,南面是一畦牡丹芍药圃,北面湖石贴壁山林,那山林皆为太湖石堆就,紧贴着墙壁,又高过墙头,山林延北壁逶迤西去,折向东壁,再西折向北,直通回廊复道,共有60余米,好似一石头的屏嶂,不仅将墙外诸多低矮民宅遮掩,而贴壁山林本身时起时伏,在东北接踵处的峰巅,有一山亭点缀其间,假山的窦穴、曲洞、石室、山房皆能上下沟通,给人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深远意境。
此园中多处使用此种包镶之法,不仅用材节省,而且廓大了空间,使虚实结合,景有尽而意无穷,实为构园者处理特定地形的生花妙笔。
水的安排更为奇巧,何园为旱园,旱园水做常法都是挖一水塘,点缀些山石,沾点水气而已。
而何园构园者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在进园处贴壁山林前,是一湾曲水,池旁湖石或如峭壁凌空,或如矶石俯瞰,池内碧水中游鱼怡然,山上葛藤倒悬,更有山色楼台倩影映水,你会不自觉地叹道:“活了!”更有趣者,前园的牡丹厅房安排船厅,看着这船形的厅堂,人们仿佛已到湖边,再看厅下,以鹅卵石和小瓦铺成的水的波浪纹,起伏有致,似见波光粼粼,似听裂岸涛声,此时你抬头看那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大概你顿时会忘却这是一个旱园,而会疑为在湖滨漫步,舫内荡桨。
吴道台宅第简介

吴道台宅第简介
吴道台宅第位于扬州老城区东部古运河西岸,为光绪年间浙江宁绍台道道台吴引孙聘请浙江工匠在扬州修建的一座私人府第,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
整个建筑既有宁波特色,又有扬州传统建筑风格,是扬州独具一格的古住宅建筑群,也是扬州现存最大的官府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人文价值。
宅第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84平方米,共分五个序列,计有房屋近百间,俗称九十九间半。
整个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刻精美。
其中,仿宁波天一阁建造的藏书楼——测海楼,是我市保存最完好的藏书楼。
长期以来,该宅第一直作为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宿舍。
为保护这组精美的古建筑,使其成为展现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002年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投资2000多万元对吴道台宅第进行修缮,并在该址成立了中医博物馆,去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1。
扬州导游词欢迎词范文4篇_导游词范文_

扬州导游词欢迎词范文4篇扬州的建城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
扬州环境宜人,景色秀丽,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
本文是扬州的欢迎词范文,仅供参考。
扬州导游词欢迎词范文一: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扬州参观游览。
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员XX,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
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王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
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心交给王师傅,把放心交给XX,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还给您。
在此,预祝各位可以在扬州玩的开心,吃的顺心,行的放心,住的舒心,在我们扬州旅游集团全体员工的一片热心中开开心心,事事顺心。
扬州导游词欢迎词范文二:大家好!大家辛苦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本地来观光旅游。
我姓x,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x 导”好了。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
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20xx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x导我好了。
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
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
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
谢谢!扬州导游词欢迎词范文三: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扬州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将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开车的李师傅了,此次云台山风景区的旅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心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也希望大家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通用18篇)【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通用18篇)江苏扬州介绍篇1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何园!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
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
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
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
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
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
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
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平中造奇。
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
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
推荐精选的扬州导游词五篇

推荐精选的扬州导游词五篇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扬州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扬州的导游词(一)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
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
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扬州吴道台宅第导游词

扬州吴道台宅第导游词吴道台宅第建于1904年,坐落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是*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宅主吴引孙道台(光绪己卯年中举,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布政使、巡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
宅院主人:吴引孙(1851-1920),字福茨,*苏仪征人,祖籍安徽歙县。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扬州吴道台宅第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您!各位游客大家好:吴道台宅第在泰州路市*医院内,198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道台名引孙,字福茨,先世系安徽歙县人,自高祖迁居扬州。
吴引孙于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十四年,在浙*宁绍道台任上,聘请浙*上匠来扬营建私宅,整个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原有房99。
5间,今剩86间。
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以浙*建造法则为基础,又揉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
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以回廊,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宽敞。
门厅是砖刻门楼,配以两个圆形大石毂,气势宏大。
鱼池由矩形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四周置镶花铁栏杆,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
鱼池之大,为扬州之最。
入大门西行数十步,便至门堂。
门堂两侧各立一齐人高的石鼓,托以卷云石雕基座。
门厅上置卷棚,拱式轩梁,其木雕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梁柱下端为云纹石雕鼓磴。
门墙下为青石基座,浮雕香炉、汉瓶、喜鹊登梅等图案,其上,据传为砖雕飞蝠,惜为水泥所封,再上是磨砖起线滚头镶框,中嵌磨砖几何图案。
整个门厅深得浙派神髓,为扬州仅见。
入门厅,见一方宽敞的天井,左右各有廊房三间,西南厅房五间,廊东有耳门通东北隅的鱼池、测海楼。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古院的书香常常萦绕在我的梦中。
测海楼保存完好,是吴家的藏书楼,据介绍,当时的藏书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扬州经典导游词(2篇)

扬州经典导游词早已听说扬州的古巷文化闻名天下,可我一直没有空暇,身为扬州人,心中一阵愧赧。
一个偶然的机遇,文学社组织观赏扬州古巷,这消息足以令我心满意足,兴奋不已。
终于盼到了那天,不用说,大家都很兴奋,由导游领着,第一站――工艺美术馆。
馆内的橱窗中所放的不仅是一件件无价珍宝,更是经历了风雨沧桑的扬州文化。
从导游的口中得知,早在唐朝,扬州就已成为一座重要的经济城市和对外商埠,各路巧匠云集此地,手工业迅猛发展。
明代的扬州更是如此。
什么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甚是繁荣。
清代则是将雕漆与镶嵌融为一体,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名贵品种,更显扬州浓郁的地方气息。
《文峰塔》、《玉堂春色》、《江天一览》、《松龄鹤寿》……各类杰作数不胜数。
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园中生长着数千种名贵的竹类:毛竹、罗汉竹、龟甲竹、箭竹……连导游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有多少种竹。
园中之最当属四季假山。
春、夏、秋、冬,各有千秋,分别选用了四种各有特色的石料、四季代表性植物。
每到一处,仿佛置身于此季,遐想万千。
有春的嫩,夏的茂,秋的盛,冬的萧。
其中冬景,最为有趣。
墙上排列着二十四个孔洞,是为了让寒风掠过,以发出呼啸之声,由此得名“风音洞”。
但奇怪的是,不知在临近春景的墙上为何有一大洞。
我不明白,于是顺眼望去,一下子瞧见了洞后那萌发的春天。
噢!谜题不解自破: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真是妙哉!奇哉!古巷游也正式进入主题。
随导游来到汪氏小苑,感受一位扬州盐商的充满古韵气息家居生活。
厅堂中的摆设是那么贴切,那么怡然自得。
看着桌上放着的茶具,遥想当年,我仿佛望见主人和客人围坐在一起饮茶吟诗的情景,多么和谐、多么惬意!主人的家族很兴旺,家中的陈设更是别具风情。
无论在小院的哪个角落,我都能找到汪氏家族兴旺和繁荣的缘由以及主人对美的独特见解。
漫步在扬州且深且长的古巷之中,心中不时涌起阵阵激情。
它不同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它有着自己的宁静与安详。
置身于其中,我仿佛感受到古巷满怀热情跳动的心、那深沉而舒缓的呼吸。
扬州导游词欢迎词扬州解说欢迎词

扬州导游词欢迎词扬州解说欢迎词扬州的建城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扬州导游词欢迎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扬州导游词欢迎词【一】大家好!大家辛苦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本地来观光旅游。
我姓x,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x 导”好了。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
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x导我好了。
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
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
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
谢谢!扬州导游词欢迎词【二】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咱们本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周师傅,周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安全问题大可放心。
在车上,大家可以尽情的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
旅途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会虚心接受,并尽可能的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俗话说呢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我想我们本次旅程也算是百年修得同车行了吧。
相聚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意,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咱们本次旅程留下一段圆满而美好的回忆!扬州导游词欢迎词【三】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扬州参观游览。
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员XX,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
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王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吴道台宅第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入大门西行数十步,便至门堂。
门堂两侧各立一齐人高的石鼓,托以卷云石雕基座。
门厅上置卷棚,拱式轩梁,其木雕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梁柱下端为云纹石雕鼓磴。
门墙下为青石基座,浮雕香炉、汉瓶、喜鹊登梅等图案,其上,据传为砖雕飞蝠,惜为水泥所封,再上是磨砖起线滚头镶框,中嵌磨砖几何图案。
整个门厅深得浙派神髓,为扬州仅见。
“有福读书堂”位于测海楼底层,取有福方读书之意。
吴氏后代多受书益,吴征铸,著名剧作家;吴征鉴,著名的医学生物学家;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征镒,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一门中出了这么多杰出人才,这在全国也少见。
厢廊西,中有门通火巷,火巷阔二米。
据古建筑专家赵立昌先生介绍:墙面檐口下为条砖勾缝角砌,檐口上为“一斗一卧”勾缝空斗墙,墙面间隔排列铁制巴局,为扬派风格。
火巷尽头是花园,今已毁。
火巷西现存两进房屋,均为一排七间(实为明五暗七),庭院四面皆置卷棚回廊,到处可见精美木雕、石雕。
特别是四面转角伸展大弧形弯曲悬挑角梁,及其垂吊精巧木雕大花篮,据介绍,其构造在建筑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
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
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
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
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
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
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
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
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
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
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
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
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
”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
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
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
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
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
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
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
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
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
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
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
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
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
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
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
”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
”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
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
”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
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
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
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
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
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
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
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
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
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
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
”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
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
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
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
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
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
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
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一。
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
唐高宗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两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1200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
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
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离地6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圆的果实。
但在1982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7粒白果。
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
意思是说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炉山房】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
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
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
前厅里壁上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
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
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
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殿后天井中还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树龄。
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
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
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
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
”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相传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
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为三,搭成竹炉,上架钵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
朱元津品尝了竹炉上煮的茶,极为满意,赞扬性海是罗汉下凡、后来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创建听松庵,退居庵内,品茗听松。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茶炉,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
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形似道家的乾坤壶,叩之有金石之声。
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
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重建弥陀寺时改名“竹炉山房”,专门在这里用竹炉煮茶招待四方宾客。
后原炉多次被毁,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在1684年重制了两只竹炉。
竹炉山房也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
1984年把乾隆诗碑移到山房门厅和廊下。
正中一块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来无锡写的《咏惠泉》诗,背面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写的4首诗。
东边一块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来无锡的诗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澜堂—阿炳墓】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
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
其中“二泉”更是出名。
“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
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
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
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色味两奇绝”。
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