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合集下载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指的是分子内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则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范德华力、电子偶极相互作用力和氢键。

其中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中最为强大、常见和重要的一种。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发生作用力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力。

可以说,氢键是生命之源和物质世界的基础。

一、氢键的定义氢键是指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和氟)上的孤对电子或π电子的相互作用力。

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的氧、氮、氟等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在分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氢键是一种独特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发生在分子之间,不同于共价键和离子键。

二、氢键的形成原理氢键的形成是因为氢原子与氧、氮、氟等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较大,氢原子中心的正电荷和氧、氮、氟原子上的负电子相吸引,导致氢、氮、氧、氟之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力。

在氢键中,氢原子所带的正电性与氮、氧和氟原子上带有的负电性相互吸引形成一个小的电偶极。

因此,可以说氢键是氢与氧、氮、氟等元素之间的一种电子偶极相互作用力。

三、氢键的种类氢键根据成键方向可以分为线性氢键和非线性氢键。

线性氢键的配置形成氢键的方向是一条直线,而非线性氢键的配置则是对称的,可以是任意角度。

1. 线性氢键线性氢键是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上孤对电子或π电子成键的一种形态。

线性氢键通常是由两个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成键的方向是成一条直线。

线性氢键除了O–H…O型的氢键外还有N–H…O型的,两者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H原子的反应物不同。

2. 非线性氢键非线性氢键是指氢键的成键方向并不是线性,而是是不对称的。

除了H-O-H型氢键以外,有OH…π,NH…π和CH…O等类型的非线性氢键。

四、氢键在生物体系中的作用氢键在生物体系中发挥着多种多样的作用。

例如在DNA 的双螺旋结构中,两个串联的DNA链之间的成键就是O-H…O 型的氢键;在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中,氢键是蛋白质分子内的一种重要的成键方式,涉及到蛋白质的稳定、折叠和功能性;在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复合物中,氢键也是重要的成键方式之一。

2.3.2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2.3.2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电负性很强的原子 如:F 、O、N
X—H ...Y—
共价键
氢键
液态水中的氢键
2、形成条件 ①与电负性大且半径小的原子(F、O、N)相连的 H ②在附近有电负性大, 半径小的原子(F、O、N)
3、表示方法
一般: X—H ... Y—
概念解读
知识点一、氢键的概念 1、概念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电负性很强的原子 如:F 、O、N
√(4)分子间存在氢键时,使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5)分子内存在氢键时,降低物质的熔、沸点。
√(6)氢键的存在可引起物质的溶解度、密度的变化。对羟基苯甲醛 邻羟基苯甲醛
如:水与甲醇互溶;水4℃时密度最大
(熔点:115-117℃) (熔点:-7℃)
习题导学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含氢键的氢化物HF、H2O、NH3,它们 的熔、沸点比相邻的同类氢化物要高。
X—H ...Y—
共价键 2、形成条件
氢键
液态水中的氢键
①与电负性大且半径小的原子(F、O、N)相连的 H
②在附近有电负性大, 半径小的原子(F、O、N)
3、表示方法
一般: X—H ... Y—
知识点二、氢键的存在
看图分析 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
知识点二、氢键的存在 1、分子间氢键
现象解读
如: C2H5OH、CH3COOH、H2O 、HF、NH3 相互之间
问题导学
讨论水的特殊性:
思考
(1)水的熔沸点比较高? 交流
(2)为什么结冰后体积膨胀?
(3)为什么4℃时密度最大?
知识点三、氢键性质及应用 4. 氢键的应用
问题导学
一是冰晶结构小集体受热不断崩溃,缔 合分子减少;二是水分子间距因热运动 不断增大。0~4℃间前者占优势, 4℃ 以上后者占优势, 4℃时两者互不相让

2.7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2.7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左图为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同一主族,周期数(分子量) 越大,氢化物的沸点就越高;
但 常地过高。
的沸点反
这是为什么呢?
氢键的形成
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氢键的定义: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 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 间的作用力。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 键
教学目标
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及氢键的存在 。
学会氢键的表示方法,会分析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了解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共价键的区别 。
教学重点
氢键的形成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教学难点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__德__华__力___ ; 范德华力的大小主要受相__对___分__子__质__量___和分__子___极__性___影响 ;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就越大___ ; 范德华力影响物质的物__理___性质,例如熔__沸__点___ 。
三种作用力的比较
三种作用力的比较
练习
4.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1)氢键是化学 键 (2)甲烷可与水形成氢 键 (3)乙醇分子跟水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 力 (4)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的沸点高是由于碘化氢分子之间 存在氢键
练习 5.你从下面两张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如何用分子间力解释图 中曲线的形状
拓展练习
B
B.分子间能形成氢 键C.分子间不存在范德华 力D.能溶于水,不溶于乙 醇
拓展练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HF、HCl、HBr、HI的熔、沸点升高只与范德华力大小有 关
C.乙醇与水互溶可以用“相似相溶”和氢键来解 释 D.邻羟基苯甲酸的熔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熔点 低

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一、氢键1.氢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概念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表示方法氢键的通式可用A —H …B—表示。

式中A和B表示F、O、N,“—”表示共价键,“…”表示氢键。

2.氢键的形成条件(1)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大的元素X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如H2O中的氢原子。

(2)要有一个电负性很大,含有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电荷的原子Y,如H2O中的氧原子。

(3)X和Y的原子半径要小,这样空间位阻较小。

一般来说,能形成氢键的元素有N、O、F。

所以氢键一般存在于含N—H、H—O、H—F键的物质中,或有机化合物中的醇类和羧酸类等物质中。

3.氢键的特征(1)氢键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强。

(2)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4.氢键的类型(1)分子间氢键,如水中,O—H…O—。

(2)分子内氢键,如。

判断正误(1)只要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即可形成氢键() (2)由氢键的形成过程可知,氢键本质上属于配位键()(3)范德华力和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4)能形成氢键的分子可以尽可能多的通过氢键与其他分子结合()(5)一个水分子与其他水分子间只能形成2个氢键() (6)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7)氢键键长一般定义为A—H…B的长度,而不是H…B的长度()答案(1)×(2)×(3)√(4)×(5)×(6)√(7)√应用体验1.甲酸可通过氢键形成二聚物,HNO3可形成分子内氢键。

试在下图中画出氢键。

解析依据氢键的表示方法及形成条件画出。

答案2.下列物质NH3、、H2O、C2H5OH中可以形成氢键的是___________,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__________。

答案NH3、、H2O、C2H5OH解析形成氢键的分子含有N—H、H—O或H—F键。

NH3、H2O、CH3CH2OH都能形成氢键但只存在于分子间。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分子间作用力(Molecular Interactions)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力之一,能够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就是氢键(Hydrogen Bonding)。

氢键是指由氢原子(H)与非金属原子(如氮、氧、氟等)中的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一般是氮、氧、和氟)形成的一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氢键通常分为两种类型:氢键供体(Hydrogen Bond Donor)和氢键受体(Hydrogen Bond Acceptor)。

氢键供体是指能够提供氢原子的物质,而氢键受体则是指可以接受氢原子的物质。

典型的氢键供体就是水分子,而氢键受体可以是各种分子,例如氧分子、氨分子等。

氢键的形成是由于氢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

非金属原子,如氮、氧、氟等,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因此会吸引周围的电子,使得电子云在非金属原子附近变得更加密集。

而氢原子,则因为电负性较低,电子云相对稀疏。

由于电子云的重新分布,氢与非金属原子之间会形成一个部分偶极负荷的相互作用区域。

这个部分偶极负荷可以与另一个分子的氢键受体部分形成氢键相互作用。

氢键的强度通常介于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

一般来说,氢键的键能(Bond Energy)在5至30 kJ/mol之间。

氢键具有一些特殊性质,使得它在物质的性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氢键能够影响分子的物理性质。

由于氢键的存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使物质的沸点、熔点和溶解度等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水的沸点和熔点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大量的氢键。

另外,氢键也能够影响分子的旋转和振动,从而影响分子的谱学性质。

其次,氢键还可以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

氢键的存在使得分子之间的电子云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增加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能够影响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例如,氢键能够使一些化合物更加稳定,从而减缓其分解或反应速度。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分子间作用力NH3、Cl2、CO2等气体,在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时,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后由不规则运动的混乱状态转变为有规则排列的固态。

这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作用力,能把它们的分子聚集在一起。

这种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我们知道,化学键是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比起来要弱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有影响。

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见图1-8),四卤化碳也有类似的情形(见图1-9)。

二、氢键前面已介绍过某些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以及它们的熔点和沸点也随着升高的事实。

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与以上事实不完全符合。

让我们来看一下图1-10。

从图上可以看出,NH3、H2O和HF的沸点反常。

例如,HF的沸点按沸点曲线的下降趋势应该在-90℃以下,而实际上是20℃;H2O的沸点按沸点曲线下降趋势应该在-70℃以下,而实际上是100℃。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

经科学研究证明,上述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氢键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以HF为例来说明。

在HF分子中,由于F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H——F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F原子,亦即H原子的电子云被F原子吸引,使H原子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

这个半径很小、带部分正电荷的H核,与另一个HF分子带部分负电荷的F原子相互吸引。

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就是氢键。

5、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5、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主要特征:①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②只有分子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固体和液体物质中;③分子间作用力远远比化学键弱;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有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例如:I2>Br2>Cl2>F2;HI>HBr>HCl;Ar>Ne>He等。

2.氢键(1)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把氢键看做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比化学键弱,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2)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如水的沸点较高,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3)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对物质的水溶性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4)通常N、O、F这三种元素的氢化物易形成氢键。

常见易形成氢键得化合物有H2O、HF、NH3、CH3OH等。

(5)氢键用“X…H”表示。

如水分子间的氢键:表示。

由于氢键的存在,液态水或固态水常用(H2O)n练习1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B、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C、由于氨与分子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氨在水中溶解度增大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练习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低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分子其沸点越低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高考题1、CO2、CH、BF3都是非极性分子,HF、H2O、NH3都是极性分子,由此推测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B、分子中不含有氢原子C、在ABn中A原子没有孤对电子D、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B2、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是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4、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极性键B.非极性键C.离子键D.氢键5、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6、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H2O B.BF3 C.CCl4D.PCl57、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B、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C、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跟踪练习一、选择题1、卤素单质从F2到I2,在常温、常压下的聚集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A、原子间的化学键键能逐渐减小B、范德华力逐渐增大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氧化性逐渐减弱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HI和NaIB、H2S和CO2C、Cl2和CCl4D、F2和NaBr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晶体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B、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C、非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含有极性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5、下列各组分子中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H2SB、C2H4、CH4C、Cl2 C2H2D、NH3、HCl6、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A、H2O2B、CH3COONaC、Na2O2D、I27、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SO2和SiO2B、CO2和H2OC、NaCl和HClD、CCl4和KCl8、下列物质中属于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A、HFB、H2OC、NH3D、CH49、能证明AlCl3为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A、AlCl3溶液容易导电B、AlCl3水溶液呈酸性C、熔融AlCl3不能导电D、AlCl3溶于水可以电离出Al3+和Cl-10、下列分子中的键的极性最强的是()A、H2OB、NH3C、HFD、HCl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全是极性分子B、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C、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D、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12、A元素是第3周期半径最大的原子(除稀有气体外),B元素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A、B化合可形成化合物Z。

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是水、蛋白质、DNA等生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力之一。

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氢键起着关键的作用,使得化学反应能够发生,使得DNA能够保存和传递信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氢键进行阐述。

一、氢键的定义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具有特定的距离和方向性,通常是水、蛋白质、DNA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氢键是一个由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强的原子(通常为氮、氧或氟)之间的弱键。

这种键是由氢原子中的部分正电荷与电负性强的原子中的电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

二、氢键的形成机制氢键形成的机制是基于氢原子的共价键基本性质。

在一个分子中,氢原子的电子云往往偏向与氧、氮、氟等原子。

这些原子上的电子云通常会被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电荷密度极高的区域围绕,称为电子对。

当这个电子对接近一个氢原子时,氢原子的部分正电荷(即氢原子上的氢离子)会受到电子对的引力,被扯向电子对中心,形成了氢键。

三、氢键的性质氢键是由于氢原子的共价键性质而形成的,因此它只是一种比较弱的相互作用力,通常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弱很多。

氢键特别具有方向性,即氢键只能沿特定的方向进行形成。

氢键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即它只能在特定的分子间形成,而不能在其他分子间形成。

四、氢键在化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氢键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氢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子中起到催化、稳定分子结构等作用。

在生物学中,氢键与目标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基于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生命过程。

同时,氢键也是蛋白质、DNA等生物分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生命体系的稳定和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氢键是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它具有独特的方向性和选择性,使得它在分子中的作用特别显著。

氢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和生物学功能的实现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细胞的生命过程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f l
i j
音。 ’- ’、 。 。 -


、 - . . - . .
-一 -一

每妄 :

二个氢键。正是 由于这些氢键的主导作用 , 才形成了 D A分 子独特 的 双螺旋 三维 结构 。 N
参考文献:
[ ] 北 京 师 范 ) -, c 币范 大学 , 京 师 范 大 学 . 机 化 学 1 kj华 …  ̄- . 南 无
必须是 强 电负性 原子 , F 0、 如 、 N等 。 1 是 9种 常 图 就
见 的氢 键形式 。
F —H≮: … ~ j 一 … j, ’


、 , : : : 、、 / 、
物都 会 被 冻 死 ;高 的 比热 和 汽 化热 使 水 成 为 生 物 体
o 之 O 一 一 - ≤
其 他原 子 。 3 氢 键 的分布 根据氢 键形 成 的基本 条件 可 知 , 氢键 既 可存 在 于
而是发生盘绕形成 O螺旋( 2 。 r . 图 ) 当二条或多条肽链 几乎 完 全伸 展 的侧 向聚集 在一 起 时 , 邻 肽链 上 N 相 — H和 C O之间可形成有规则的氢键 ,也正是这些链 = 间氢键的存在使多肽发生空间上的折叠 , 导致不同肽
42 氢键 影 响蛋 白质 的 三 维结构 .

( 表示 共 价 键 , - 示 氢 键 ) 一 …表
图 1 9种 常见 的 氢键 示意 2 氢键 的成 因
在 氢键 X一 _H… Y模 型 中 , 和 Y通 常是 电负 性 x 很强 、 径很 小的原子 。由于 x的 电负性很 强 , 半 将
1 , 些微 量元 素 在体 内含量 虽 然微 乎 其微 , 却 4种 这 但 能 起到重 要 的生理作 用 。
2 微 量元素 的功 能

蛋 白, 就无法 输送 , 织细胞 就 不能 进行 新 陈代谢 , 氧 组 机 体就 不能生 存 。
24 调 节体液 渗透 压和 酸碱 平衡 。 .
酸的代谢。因此微量元素在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6 防癌 、 癌作 用 . 抗
有些 微量 元素有 一 定 的防癌 、 癌作 用 。 抗 如铁 、 硒
等对 胃肠 道癌 有拮抗 作 用 ; 对恶 性淋 巴病 和 慢性 白 镁
、O 0 、 l I





… .

… 一

>、 、 。 一一 一
使x —H的键合 电子对强 烈偏 向 x原 子 , 氢原子核 就 相 对 地 从 键 合 电 子 云 中“ 露 ” 裸 出来 , 为 一 带 正 成
电荷 的 “ 露 ” 子 核 , 裸 原 同时 Y原 子 的 电负 性 越 强 、 半径 越 小 ,其 孤 对 电 子 的 负 电场 就 越 集 中 而 强 烈 ,
键 ,正是 这些 链 内氢 键 的存 在 使 多肽 不再 是 直线 状 ,
带正 电荷 的“ 裸露 ” 原子核 就越有余力 吸引 Y原 氢 子 的孤 对 电子 而形 成 氢 键 。 氢原 子 外 的其 他一 切 除 原子 , 由于核 外包裹着 电子 , 子核不 能“ 原 裸露 ” 出 来 , 不 能形 成 氢 键 。 此 , 而 因 氢键 形 成 的基 本 条件 有 二 : 是 氢 原 子 ; 是 氢 原 子 两 侧 具 电 负 性 很 强 的 一 二
微量元素在体液内, 与钾 、 、 、 钠 钙 镁等离子协同, 可 起调 节渗透 压 和体液 酸碱 度 的作用 , 持人 体 的生 保 理 功能 正常进 行 。
25 影 响 核 酸 代 谢 .
核 酸是遗 传信 息 的携带者 ,其 中含有 较多 的铬 、 铁 、 、 、 、 等微量元素 , 锌 锰 铜 镍 这些微量元素可 以影响核
43 氢键 影响 D A的三 维结构 . N
版 社 .0 03 4 2 0 :— .
[ ] 郜 金 荣 , 林 柏 子 生 物 学 [ . 吕 : 汉 大 学 f 版 社 . 4 叶 分 M] 武 武 j I
19 6 9 9:
D 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是生命活动 N
Mide S h o oo y d l c o lBilg
V0 .6 No 2 1 . 2 2 0 01
文 件编 号 : 0 3—7 8 ( 0 0 0 10 5 6 2 1 )2—0 0 0 6—0 2
人 体 中重要 的微 量 元素 浅析

李绍奉 ( 四川省 蓬安 中学 四川南充 6 75 ) 38 1
激 素或 维生素 ,机 体 的生理 功能 就必 然会 受 到影 响 。 如 甲状 腺 激 素 中的 碘 和 维生 素 B: 的 钴 都 是 这 类 中
微量 元 素 。 23 输送 元 素的作 用 _
1 微量 元素 概论
人体 由大约 6 种元 素构 成 ,根据 元 素在机 体 O多
内的含量 可 以划分 为 大量元 素 和微量元 素 。 凡是 占人
王学宏 ( 南省 西华 市第一 高级 中学 河南西华 河
化 学研 究 的最 小物 质是 原子 , 子 间强 烈 的相 互 原
46 0 ) 66 0
小 分 子 之 间 , 水 分 子 与水 分 子 之 间 ; 可 存 在 于小 如 也
作用被称 为化学键 ,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 、 离子键和金 属键 。 除化学 键外 , 分子 与小 分子 之 间 、 些较 大分 小 某
41 氢键 影 响 水 的物理 性质 .
力的种类很多 , 其中氢键就是一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
用力 。 1 氢键 的定 义
水是 生 物 体 内含量 最 多 的化 合物 。 由 于水 分 子 之 间氢 键 的作 用 ,导致 冰 的 密度 小 于 液 态 水 、c时 4c
氢键这一术语很容易被误解为氢原子形成 的化 学键 , 其实 氢键 根本 就不 是化 学键 。氢键 是 已经 以共
体 总重 量 00 %以下 的元 素都称 之 为微 量 元素 , 括 .1 包
铁 、 、 、 、 、 、 、 、 、 、 、 、 、 等 铜 锌 铬 钻 锰 镍 锡 硅 硒 钼 碘 氟 钒
某些 微量 元素 在体 内有输 送普 通元 素 的作用 。 如
铁是 血红 蛋 白 中氧 的携 带者 , 没有 铁就 不 能合 成血 红
[ . 京: M] 北 高等 教 育 m版 社 , 0 : 1 19 2 41 — 0 . 0 0 [ ] 沈 同, 镜 岩 . 物 化 学 [ . 京 :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9 : 2 王 生 M] 北 离 1 6 9
1 6-1 0. 4 5
[ j 孙乃 恩 , 东 旭 , 德 煦 . 子 遗 传 学 [ . 京 : 京 大 学 出 3 孙 朱 分 M] 南 南
子 的基 团之 间或 小分 子与 大分 子 内 的基 团之 间 , 还存 在着 各 种各样 的作 用力 , 总称分 子 问作 用 力 。相 对 于 化学 键 , 分子 间作 用力是 一 种弱 作用 力 。分 子 间作 用
分子与大分子之间 , 如细胞中的水分子可通过氢键与 蛋 白质 、 粉 等 大分 子 结 合 在 一起 形 成 结 合水 ; 可 淀 又 存 在 于大 分 子 内部 , 蛋 白 质 、 酸 等 大 分 子 的不 同 如 核 基 团之 间存 在着 大量 的氢 键 。 4 氢键对 于 生命 的意 义 ‘
、 , 、
N—H

Hale Waihona Puke 内 良好 的温度调节剂 :水 的高 比热可使机体易于维 持恒 定 的 体 温 , 体 内的 生化 反 应 得 以正 常进 行 , 使 同 时也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高汽化 热 使 水 成 为有 机 体 的冷 却剂 ,如 植 物 叶 片 的蒸 腾 作 用及动物的排汗 , 均可降低机体的体 温 , 维持体温 的 相 对 恒定 。
链 按 层排 列 , 成 所谓 的 p折 叠 ( 3 。 p折叠 中 , 形 图 )在 所有 肽链 都参 与链 间氢键 的交 联 , 氢键 与 肽链 的长 轴 接近 垂直 。 仅螺旋 与 B折叠 在形 成蛋 白质 的三 维结 构
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2 6卷 第 2期
2 0正 01
中 学 物 :
微 量元 素在人 体 内 的含 量虽 然不 多 , 与人 的生 但
存 和健 康却 息息 相关 。它们 的摄 入 过量 、 足或 缺乏 不
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 21 在 酶 系统 中起 特异 的 活化 中心作 用 . 微量元素使酶蛋白的亚单位保持在一起, 或把酶作 用 的化学物质 结合于酶的活性 中心 。铁 、 、 、 、 、 铜 锌 钴 锰 铝等能和疏基、 胶基 、 异吡唑基 、 、 氨基 羟基等配位基或 分子基 因相络合 , _z- , 形成 ̄ a 存在于蛋 白质 的侧链 上。 a.物 2 在 激素 和维 生素 中起 特 异 的生理 作 用 . 2 某些 微 量元 素 是 激 素或 维 生 素 的成 分 或重 要 的 活性 部分 , 缺 少 这 些微 量 元 素 , 不 能合 成相 应 的 如 就
通过 氢键相 互交 联 , 每 一个碱 基 上都 有适 于形 成 氢 在 键 的供氢 体 ( 氨基 和羟 基 ) 如 和受氢 体 ( 酮基 和亚 氨 如 基) ,其 中 G c之 间形 成 三个 氢键 , 一T之 间形 成 — A_
: = :
、’ _ 。 ……' / ’j … N ~N G …J
N H- O= - - C

< … / > C :



的控 制者 。科 学家 沃森 和 克里克 指 出 , N D A是 有规则
一 I- 一 … ’H~ -…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