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合集下载

白蔹的性味归经及应用

白蔹的性味归经及应用

白蔹的性味归经及应用白蔹是中药材之一,其拉丁名为Coix lacryma-jobi L.,属于禾本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中草药中,白蔹的果实称为薏苡仁,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白蔹的性味属于甘淡、平性,归脾、胃经。

白蔹的主要药用部分是其成熟的果实,即薏苡仁。

薏苡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淀粉等营养成分,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和保健品。

薏苡仁还含有淀粉酶、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白蔹的性味归经及其应用如下:性味:白蔹的性味为甘淡,意味着其味道略微甘甜,没有辛辣或苦涩的味道。

白蔹的性质为平,表示其功效不偏热或寒凉,适用于人体内平衡状态的调节。

由于其性味的特点,白蔹具有调理脾胃、健脾益气的作用。

归经:白蔹归脾、胃经,脾胃是中医理论中消化、吸收和转化食物的重要器官,白蔹具有健脾益胃的药性。

中医认为,脾胃失调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脾虚便溏等症状,而白蔹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这些症状。

应用: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白蔹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健脾和胃:白蔹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欲和消化功能,适用于脾虚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可以单独使用薏苡仁煮水饮用,或者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与黄芪、参、白术等同用,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2. 利水通淋:白蔹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可以将薏苡仁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服,或者煮成薏苡仁粥,具有清热利湿、除湿化痰的功效。

3. 清热解毒:白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痈肿等热毒内结的症状。

可以将薏苡仁煮水饮用,或者用薏苡仁研成粉末外敷患处,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4. 抗肿瘤:白蔹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薏苡素等,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白蔹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结来说,白蔹的性味归经主要是甘淡、平性,归脾、胃经。

白蔹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白蔹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白蔹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在山坡上,草丛间可能会有一种这样的植物,绿色的叶子,如果深挖地下的话,可以看到好像是小红薯的一样的块根,这就是又叫做野红薯的白蔹。

当这种果实晒干后,就是一味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那么,白蔹都有什么药用价值呢?一般都是怎么服用的呢?在服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①《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

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②《别录》:下赤白,杀火毒。

③《药性论》:治面上疱疮。

④《日华子本草》:止惊邪,发背,瘰窃,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

⑤《本草图经》:治风,金疮。

⑥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⑦《纲目》:解狼毒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

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①《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

反乌头。

②《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③《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白蔹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当身体上长了脓疮时,用这种药物外敷或者煎汤内服,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药物还有一些禁忌,如果服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的,所以这味药物千万不要随便的用,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白蔹的药用价值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白蔹的药用价值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_白蔹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白蔹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白蔹图片、白蔹的药用价值、白蔹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白蔹简介白蔹图片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白蔹的药用价值白蔹的药用附方白蔹的美容功效白蔹的临床应用白蔹的副作用*白蔹简介白蔹,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

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

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气微,味甘。

*白蔹图片*白蔹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1、《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

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2、《别录》:下赤白,杀火毒。

3、《药性论》:治面上疱疮。

4、《日华子本草》:止惊邪,发背,瘰窃,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

5、《本草图经》:治风,金疮。

6、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7、《纲目》:解狼毒毒。

*白蔹的药用价值【药名】白蔹【别名】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

【入药部位】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主治】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相关配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用法用量】5~10g。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

【禁忌】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白蔹,学名为白草,别名锦盖草、蔓鸡屎。

它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蔹属。

生长在海拔800-2500米的山区草地或旷野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尤其是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白蔹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白蔹的主要功效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祛风止痛:白蔹具有明显的祛风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肌肉疼痛等症状。

白蔹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物质等,这些物质能够舒筋活血、解除疼痛。

2. 消炎杀菌:白蔹具有明显的消炎杀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白蔹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加速炎症的消退。

3. 清热解毒:白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感冒、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白蔹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消肿的作用,能够快速降温、消退热症,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4. 利水消肿:白蔹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

白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尿液的排泄,减少体内的水潴留,帮助消除水肿症状,使身体恢复正常。

5. 清心安神:白蔹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状。

白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镇静神经系统,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人体的抗压能力。

6.活血化瘀:白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瘢痕、血瘀、淤血等症状。

白蔹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预防和消除瘢痕。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功效和作用,白蔹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保健作用。

白蔹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同时,白蔹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此外,白蔹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皮肤弹性,延缓衰老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白蔹是一种药用植物,使用时应该谨慎。

白芨功效与作用敛气止血治结核

白芨功效与作用敛气止血治结核

白芨功效与作用敛气止血治结核
白芨,又称白芨苗、白芨草,是一种中草药,其根茎含有丰富的生物
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其功效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敛气止血:白芨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咯血、便血、崩漏等症状的
治疗。

其根茎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收敛血管,减少血流,起到止血作用。


芨还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可以缓解肺部炎症,减少咳嗽引起的出血。

2.治疗结核:白芨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结核的药物之一、结核是由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而白芨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

同时,白芨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
助于加强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3.改善肝脾功能:白芨能够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食欲和消化液分泌,从而改善肝胆功能。

同时,白芨还具有保护肝细胞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对
亚急性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抗炎消肿:白芨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其根茎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
相关症状。

总结起来,白芨具有敛气止血、治疗结核、改善肝脾功能和抗炎消肿
的功效与作用。

不过,使用白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白蔹的作用与功效

白蔹的作用与功效

白蔹的作用与功效白蔹别称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五爪藤等,为葡萄科蛇葡萄属落叶攀援木质藤本植物,入药部位为干燥块根,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等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蔹的作用与功效吧!白蔹的药用功效【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主治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

白蔹的药理作用1、消炎作用: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

2、消肿止痛:白蔹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

共治80例,66例有效。

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

3、抑菌作用:白蔹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辅助镇痛: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5、抗癌作用: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6、抑菌作用:白蔹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并有很强的抗真菌效果,所含多种多酚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肝毒素作用及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白蔹的药用附方1、治痈肿:白蔹二分,藜芦一分。

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

2、敛疮: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

为细末,干撒疮上。

3、治聤耳出脓血: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

上五味,捣罗为散。

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

4、治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黄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

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5、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黄柏、白蔹各半两。

为末。

中药材白蔹价值评估方法

中药材白蔹价值评估方法

中药材白蔹价值评估方法
中药材白蔹的价值评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其植物学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评估方法:
1. 植物学特征评估:白蔹是一种多年生蔓生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其植物学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等部分,这些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有助于评估其药用价值和品质。

2. 生长环境评估:白蔹生长需要特定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因此,对其生长环境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生长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白蔹的药材质量和产量。

3. 药用价值评估:白蔹作为一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可以根据其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评估:市场对白蔹的需求量以及供应情况也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如果市场需求大而供应量小,则白蔹的价值相对较高;反之,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则白蔹的价值相对较低。

5. 价格比较评估:市场上白蔹的价格比较也是评估其价值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了解市场上不同品质的白蔹的价格差异,以及同类药材的价格水平,来评估白蔹的价值。

综上所述,中药材白蔹的价值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植物学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对白蔹的价值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白蔹功效与作用

白蔹功效与作用

白蔹功效与作用白蔹,又称蔹麻、白麻、裂叶麻,是一种草本植物。

它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华东和东北地区。

白蔹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且被普遍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被用于治疗很多不同的病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白蔹具有镇痛作用。

白蔹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包括头痛、牙痛、关节炎和肌肉疼痛等。

这是因为白蔹富含生物活性化合物,能够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疼痛感。

其次,白蔹还具有抗炎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很多疾病都与炎症有关。

而白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和不适感。

此外,白蔹还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白蔹中的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多种病原体有明显杀菌作用。

因此,白蔹常被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口腔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疾病。

除了上述作用,白蔹还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显示,白蔹中的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这为白蔹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白蔹还具有保肝作用。

研究发现,白蔹中的多种成分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因此,白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病,例如肝炎、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等。

此外,白蔹还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白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固。

此外,白蔹还有降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蔹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降低血脂,包括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这对于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白蔹还有抗氧化作用。

白蔹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减少细胞氧化损伤。

这对于预防老化和慢性疾病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作用,白蔹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包括提高免疫力、抑制过敏反应、促进肠道健康和改善睡眠质量等。

因此,白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土白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不知道大家对土白蔹是否熟悉,对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土白蔹的价值和食用方法等。

马瓞儿或茅瓜的
不知道大家对土白蔹是否熟悉,对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土白蔹的价值和食用方法等。

马瓞儿或茅瓜的根。

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①马瓞儿,详"马瓞儿"条。

【生境分布】产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性状】根呈纺锤形,或块状,长3~10厘米,径1~2厘米,表面灰棕色,皱缩,有横环纹。

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富含淀粉及纤维。

【性味】甘苦,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肺、肝、脾三经。

"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利湿,散结消肿。

治热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风湿痹痛,喉痛,目赤,湿疹,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浸酒。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退暑热:鲜土白蔹清水煎代茶,每次二至三两。

【临床应用】治疗感染性炎症:茅瓜根去粗皮研细粉,每次1~2钱(小儿酌减),日服1~3次;或用冷开水调药粉外擦患处,每日1~3次。

治疗急性肠炎、胆道蛔虫并发感染、烫伤并发感染、牙龈炎、扁桃体炎、泌尿道感染,毒蛇咬伤等计140例,治愈130例,无效10例。

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对于辨证属"热"者疗效较好,属"寒"者疗效较差。

高温会影响药物疗效,宜阴干研末冷开水送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