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学发展史
生物科学发展史范文

生物科学发展史范文1.古代和中世纪(公元前5000年-公元1500年)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人们对生物世界的认识主要基于观察和经验。
古埃及文明对动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记录,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的影响,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
2.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500年-公元1700年)文艺复兴时期是科学的重要转折点。
卡尔·林奈在1735年创立了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基石,系统地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此外,米克耳·塞尔纳提出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进化论的发现(公元1700年-公元1800年)进化论的发现被视为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各种研究表明,物种是可变的,而且是适应环境变化的。
这一思想在19世纪引发了一场革命,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进化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
4.细胞和遗传学的发展(公元1800年-公元1900年)在19世纪中叶,生物学家们开展了大量关于细胞和遗传学的研究。
由于发展了显微镜技术,人们开始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著名的遗传学家格里高利·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遗传规律,揭示了基因传递的原则。
5.20世纪的突破(公元1900年-至今)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取得了极为重大的突破。
20世纪初,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的发现奠定了微生物病理学的基础。
此外,探索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后来的DNA测序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得人类对基因的理解和应用取得了质的飞跃。
总结起来,生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观察和分类、进化论的发现、细胞和遗传学的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等重要阶段。
从古代到现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医学、农业等领域的进步,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进入20世纪以后,在物理学和化学的影响和渗透下,生物学的发展逐渐由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深入到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从而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基础,特别是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研究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发展很快,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蛋白质和核酸的人工合成;蛋白质、酶、核酸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测定,以及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等。
分子生物学的这些成就,尤其是蛋白质的全化学合成,使得人们更加看清了生命现象并不神秘,是人类可以认识并掌握的。
不少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分子生物学的黄金时代。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开始揭示出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在分子水平的基本结构和基础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这表明分子生物学确已开始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了。
高中生物中的科学发展史

高中生物中的科学发展史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中的科学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一、细胞学说的建立: (要重视科学发展史)1、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40-140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 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3、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4、19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它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新细胞是通过分裂获得。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科学发展史)1、1895 年欧文顿(E.Overton) :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 世纪初分离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得出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
3、1925 年荷兰科学家 Gorter 和 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 2 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20 世纪 40 年代,有学者推测蛋白质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5、1959 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系中的物理规律的学科,它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之一。
生物物理学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以解释和解析生命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功能机制。
本文将从生物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典型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物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生物物理学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将物理学方法应用于解释生物学现象。
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受到生物学和物理学两个学科的推动。
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生物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生物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晶体学的研究。
晶体学研究表明,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这一发现为生物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此后,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生物物理学依赖于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同时也引入了生物学的一些概念和实验技术。
其中,以下是生物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 光学方法:包括荧光显微术、共聚焦显微术等,用于观察生物分子的动态过程和互作关系。
2. 数学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生物体系的行为和属性,例如,神经网络模型和传导模型等。
3. 分子生物物理学: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包括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学等。
4. 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系中的运动和力学性质,如细胞的机械特性和蛋白质的力学稳定性等。
5. 生物电学:研究生物体系中的电信号传导和生物电特性,如神经传导和心脏电生理学等。
三、生物物理学的研究领域生物物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生命体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
以下是生物物理学的几个典型研究领域:1. 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生物体系的基本规律。
2. 细胞力学:研究细胞的机械性质和力学行为,包括细胞的形变和移动等。
3. 生物电学:研究生物体系的电信号传导和生物电现象,揭示神经和心脏等生物体系的电生理学特性。
生物物理学发展史与分支

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史17世纪A.考伯提到发光生物荧火虫。
1786年L.伽伐尼研究了肌肉的静电性质。
1796年T.扬利用光的波动学说、色觉理论研究了眼的几何光学性质及心脏的液体动力学作用。
H.von亥姆霍兹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生物系统,认为物质世界包括生命在内都可以归结为运动。
他研究了肌肉收缩时热量的产生和神经脉冲的传导速度E.H.杜布瓦-雷蒙德第一个制造出电流表并用以研究肌肉神经,1848年发现了休止电位及动作电位。
1895年W.C.伦琴发现了 X射线后,几乎立即应用到医学实践。
1899年K.皮尔逊在他写的《科学的文法》一书中首次提到:“作为物理定律的特异事例来研究生物现象的生物物理和生物物理学……”,并列举了当时研究的血液流体动力学、神经传导的电现象、表面张力和膜电位、发光与生物功能、以及机械应激、弹性、粘度、硬度与生物结构的关系等问题。
1910年A.V.希尔把电技术应用于神经生物学,并显示了神经纤维传递信息的特征是一连串匀速的电脉冲,脉冲是由膜内外电位差引起的。
19世纪显微镜的应用导致细胞学说的创立。
以后从简单显微镜发展出紫外、暗视野、荧光等多种特殊用途的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则提供了生物超微结构的更多信息。
早在1920年 X射线衍射技术就已列入蛋白质结构研究。
W.T.阿斯特伯里用 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毛发、丝和羊毛纤维结构、α-角蛋白的结构等,发现了由氨基酸残基链形成的蛋白质主链构象的α-螺旋空间结构;20世纪50年代J.D.沃森及F.H.C.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物质 DNA双螺旋互补的结构模型。
1944年的《医学物理》介绍生物物理内容时,涉及面已相当广泛,包括听觉、色觉、肌肉、神经、皮肤等的结构与功能(电镜、荧光、X射线衍射、电、光电、电位、温度调节等技术),并报道了应用电子回旋加速器研究生物对象。
物理概念对生物物理发展影响较大的则是1943年E.薛定谔的讲演:“生命是什么”和N.威纳关于生物控制论的论点;前者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解释生命的本质引进了“负熵”概念,试图从一些新的途径来说明有机体的物质结构、生命活动的维持和延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问题(见耗散结构和生物有序)。
生物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生物科学的历史与发展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对生物体的组成、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物科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探讨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旨在展现人类对生命奥秘的不懈探索。
一、古代生物科学的雏形古代文明对生命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罗马人、古希腊人和古埃及人等早期文明都留下了与生物有关的科学著作和文献。
其中,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尝试系统分类生物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对生物特征和习性的观察,将动物按照脊椎、无脊椎等特征进行分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生物分类学的基础。
二、现代生物科学的初现到了近代,生物科学开始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9世纪的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概念,这对后来关于进化和演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运作,为后来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生物科学的多个分支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不断壮大并分化成众多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不断深入。
细胞生物学研究生命的最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分子生物学则更深入地研究生命物质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规律,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生物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生物科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基础科学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应用与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作物育种更加精确和高效,提高了农业产量和质量。
医学生物技术的突破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和健康年龄。
生物科学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生物科学发展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生命奥秘认知的深入,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
生物物理学介绍

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物物理学旨在阐明生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运动规律。
生物物理学-定义关于生物物理学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现列举三种定义。
定义一:生物物理学是由物理学与生物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生命活动的物理与物理化学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机体的作用。
定义二:生物物理学是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生命活动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定义三:生物物理学是运用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生命过程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生物系统作用机制的科学。
上面的四个定义表述方法虽各有不同,但都认为生物物理学是一门生物学和物理学相互作用的学科,也都是从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上来阐述其定义的。
关于生物物理学属于生物学的分支还是物理学的分支,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他们研究生命现象时只是引入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但有些物理学家认为,研究生命的物质运动,只是物理学研究对象由非生命物质扩展到生命物质。
应该属于物理学的分支。
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处于不同的角度,也就有了不同的定义。
生物物理学-发展简史从16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开展了生物物理现象的研究,直到20世纪40年代薛定谔(Schrödinger)在都柏林大学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讲演之前,可以算是生物物理学发展的早期。
19世纪末叶,生理学家开始用物理概念如力学、流体力学、光学、电学及热力学的知识深入到生理学领域,这样就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最初的生物物理学。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从古代对生命现象的简单观察和研究,到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科学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生物科学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们对昆虫、鱼类等生物进行了观察和描绘,并尝试了一些简单的动物解剖。
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科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科学家们开始使用显微镜观察和研究微生物,揭示了无数微生物存在以及它们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17世纪末,荷兰微生物学家安东尼·凡勃伦首次描述了细胞的观念,并认识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8世纪,生物科学开始发展成熟。
瑞典科学家卡尔·林奈改革了生物分类体系,建立了现代植物和动物分类的基础。
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提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理论,为生物进化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19世纪中叶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推动了生物进化论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的时期。
20世纪上半叶,奥地利生物学家门德尔逊提出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物质基因的存在和作用。
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克里克和华生在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方式,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随着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细胞功能以及生物进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20世纪末,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生物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基因工程的出现使得生物学与工程学、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融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生物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庞大体系。
从对生命基本规律的理论研究到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人类生活和环境问题,生物科学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史
从16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开展了生物物理现象的研究,直到20世纪40年代薛定谔(Schr?dinger)在都柏林大学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讲演之前,可以
算是生物物理学发展的早期。
19世纪末叶,生理学家开始用物理概念如力学、流体力学、光学、电学及热力学的知识深入到生理学领域,这样就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最初的生物物理学。
实际上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
例如克尔肖(Kircher)在17世纪描述过生物发光的现象;波莱利(Borrelli)在其所著《动物的运动》一书中利用力学原理分析了血液循环和鸟的飞行问题。
18世纪伽伐尼(Galvani)通过青蛙神经由于接触两种金属引起肌肉收缩,从而发现了生物电现象。
19世纪,梅那(Mayer)通过热、功和生理过程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能量守恒定律。
20世纪40年代,《医学物理》介绍生物物理内容时,涉及面已相当广泛,包括听觉、色觉、肌肉、神经、皮肤等的结构与功能(电镜、荧光、X射线衍射、电、光电、电位、温度调节等技术),并报道了应用电子回旋加速器研究生物对象。
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专门作了“生命是什么”的报告中提出的几个观点,如负熵与生命现象的有序性、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生命现象与量子论的协调性等,以后陆续都被证明是极有预见性的观点,而且均得到证实。
这有力地说明了近代物理学在推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在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之后,物理学实验和理论的发展为生物物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
例如,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对核酸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研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将生命科学的许多分支都推进到分子水平,同时也把这些成就逐步扩大到细胞、组织、器官等,
为生物物理学的诞生创造了生物学条件,成为微观生物物理学发展的一条主干。
此外,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技术、非线性科学的发展,还为生物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数学工具和信息论基础。
应用生物信息论与控制论、非平衡态热力学、非线性与复杂性等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了探讨,成为宏观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这两方面的结合使生物物理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自然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行列之中,成为一门需要较多数学与物理基础,研究生命问题的独立发展的边缘学科。
物理概念对生物物理发展影响较大的除了薛定谔的讲演还有N.威纳关于生物控制论的论点;前者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解释生命的本质引进了“负熵”概念,试图从一些新的途径来说明有机体的物质结构、生命活动的维持和延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问题。
后者认为生物的控制过程,包含着信息的接收、变换、贮存和处理。
他们论述了生命物质同样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它的特殊运动规律,也应该遵循物质运动的共同的一般规律。
这就沟通了生物学和物理学两个领域。
现已在生物的各个层次,以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概念和方法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系统分析。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学联合会(简称IUPAB)于1961年建立,以后每3年召开1次大会,至今已成为包括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生物物理学会,我国已于1982 年参加了这个组织。
从国际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到现在,虽然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WORD格式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
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
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
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
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
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
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
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
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
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
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
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
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
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
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
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
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WORD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