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课时课件21望天门山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望天门山PPT、优质教学课件

17 少年闰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等词 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 健康 、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 形象 。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 年分明是一 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 个形象回味 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
拓展延伸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 :故事中哪 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 什么好处? 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 关注点和疑 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 特点。(看 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 仔细观察 ,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 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 “我”是怎样 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 特点来想象一下“我 ”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 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 话写一写。6 、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等词 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 健康 、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 形象 。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 年分明是一 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 个形象回味 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
拓展延伸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 :故事中哪 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 什么好处? 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 关注点和疑 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 特点。(看 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 仔细观察 ,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 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 “我”是怎样 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 特点来想象一下“我 ”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 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 话写一写。6 、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PPT课件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5岁的时候,才华横溢的李白为了实现他报效 祖国的理想,离开了家乡四川,乘船沿着长江远游。 经过一年多,他来到天门山。在路上,他听说皇帝 要举行封禅大典,要求全国的文武百官举荐青年才 俊。离天门山只有几十里水路的南京,也有很多文 武官员寻找这样的人才。
学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新唱
作业小屋: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谢 谢 指 导 !
执教:刘诗艺
望天门山 望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 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 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 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 势、炽热奔放的情感、丰富奇 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 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 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诗仙 "。
请你的节奏,可小组之间交 流讨论。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把古诗默读几遍,读完以后 想一想:每一句都写了哪些景物? 用铅笔圈起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苏轼与西湖“苏堤”
苏轼在杭州做官期间,带领老百姓治理西湖。消息很快 传开了,逃离家乡的百姓,听说此事后,都纷纷回乡参与治 理西湖,进展也很快。可遇到了困难:西湖四周的沙石淤泥 可放到岸边或近处,可湖心的淤泥沙石,又放到哪里呢?苏 东坡倍感焦急。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如果在西湖东西两岸 的中部,利用淤泥沙石,垒筑成一道长长的湖堤,不就解决 了问题了吗?同时,也解决了东西两岸百姓来往不便的问题。 湖堤上亦可栽种花草树木等。这样,所有的问题不是就迎刃 而解了吗?他立即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商量,大家都非常赞 同。通过百姓们的努力奋战,西湖的治理工作圆满结束,西 湖湖堤也顺利筑成。可湖堤取个什么名字好呢?百姓们为了 永久纪念他,便将西湖湖堤取名为“苏堤”。从此,人们便 一直称这湖堤为“苏堤”。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斷
開
1.回旋。
2.回转,改变方向。
3.返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
liàn yàn
kōnɡ ménɡ
潋 滟 淡 妆
xiānɡ yí
空
蒙
dàn zhuānɡ nónɡ mǒ
浓 抹
相
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①晴方好, 山色空蒙②雨亦奇③ 。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 ,
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
同学们,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
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精品教学课件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学习方法指导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 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 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天设的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西梁山
天门山
东梁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 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研讨 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望批 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du﹨ɑn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① 曲折环绕。 ② 回转,改变方向。 ③ 原路返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人教版2018三年级语文上册21_古诗两首_望天门山ppt课件

[唐]
李白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自由读古诗,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诗意 (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 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互相质疑,解 疑。(提示:想想每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妆 亦 断 孤帆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有感情地 表现出:气势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 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 撞开了“天门”,使它中 断开, 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四川绵州昌隆人,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至今尚存900 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誉为—— “诗仙”。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前 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 着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风景, 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 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 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 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 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 涛汹涌的奇观。 北流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岸青山相对出
●
两岸青山相对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的天门两山的雄姿,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 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 驶来。 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三年级语文上望天门山ppt

课堂总结
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 抓关键字词想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感受 到了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 江两岸的青山翠峰,汹涌的江水回旋奔流的画面,也感 受到了诗人李白愉悦的心情和对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
积累背诵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_中__断__楚江__开__,碧水___东__流__至__此__回____ 。 _两__岸___青山_相__对__出___,孤帆__一__片___日边_来___。
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原来的地方。 b.回旋,回转。
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说说你的理由。
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 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 时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 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 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 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
说说读第2句诗时你脑海里的画面。
品读诗歌
诗人乘船离天门山越来越近了,他又看到了怎样的
长
山被浩荡的长江水冲断了,
江
一分为二,形成了水冲山断
的画面。要读出这样的气势。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把这两个字放到诗 句中读一读,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天门山被奔腾不息的长江给冲断了;长江波涛汹涌,把 天门山给冲断了。
一个“断”,一个“开”,体现了大自然的鬼 斧神工,李白还看到了楚江的什么气势?
画面?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是怎么“出”的?孤帆是怎么“来”的?
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 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对比此诗和下面诗中的“孤帆”,说说诗人的心境 有何不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课件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堂作业
完成教科书本节课后的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达标练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同学们,再见!
人教版三年1年-762年) 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等多首。
背景介绍
解诗题
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
山
在江南的 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
诗意: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描绘天门山雄 伟景色的同时,突出 了诗人豪迈奔放,自 由洒脱的形象,表达 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 山河的感情。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背诵诗
知诗人
抓字眼
想诗境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拓展积累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堂提升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好吗?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说说你的 想法。
教学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就是从远处看天门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抓字眼,明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 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课堂作业
完成教科书本节课后的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达标练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同学们,再见!
人教版三年1年-762年) 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等多首。
背景介绍
解诗题
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
山
在江南的 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
诗意: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描绘天门山雄 伟景色的同时,突出 了诗人豪迈奔放,自 由洒脱的形象,表达 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 山河的感情。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背诵诗
知诗人
抓字眼
想诗境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拓展积累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堂提升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好吗?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说说你的 想法。
教学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就是从远处看天门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抓字眼,明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 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2021-2022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课件

拓展延伸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2/42021/2/4Thursday, February 04,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2/42021/2/42021/2/42/4/2021 3:45:37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2/42021/2/42021/2/4Feb-214-Feb-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2/42021/2/42021/2/4Thursday, February 04,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2/42021/2/42021/2/42021/2/42/4/202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2/42021/2/42021/2/42021/2/4
谢谢观看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导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读要求
自读检测
初读感知
品词析句
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 呢?背诵了哪些诗?谁来背一首李白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 山》。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 《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 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梁甫吟》、《早 发白帝城》等多首。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成为东西 两山,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迟来。
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成为东西 两山,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一叶 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迟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 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 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 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 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 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 象力。
请同学们认真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读出节奏。
duàn
duàn
chǔ
chǔ
断开
天门山:
中断
楚 江
楚 国
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 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 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 形势险要。
楚 江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 楚国,所以叫楚江。
自读要求
自读检测
初读感知
品词析句
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 呢?背诵了哪些诗?谁来背一首李白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 山》。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 《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 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梁甫吟》、《早 发白帝城》等多首。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成为东西 两山,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迟来。
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成为东西 两山,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一叶 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迟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 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 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 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 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 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 象力。
请同学们认真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读出节奏。
duàn
duàn
chǔ
chǔ
断开
天门山:
中断
楚 江
楚 国
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 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 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 形势险要。
楚 江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 楚国,所以叫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