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及交换过程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第四章资本的运⾏ ⼀、资本运⾏的⼀般原理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产资料和劳动⼒,为剩余价值⽣产准备条件;⽣产资本的职能是使⽣产资料和劳动⼒结合,⽣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循环。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
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因此,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运⾏,是产业资本保持正常、连续循环运动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
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揭⽰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的影响。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产领域中的⽣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的⼀种划分。
它以⽣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式的不同为划分根据。
固定资本是指以⼚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按每次⽣产使⽤过程中损耗的程度,⼀部分⼀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部分⼀部分地收回。
经过多次转移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投在劳动⼒上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在周转⽅式上是⼀次性投⼈⽣产过程,随着商品的销售⼀次性全部收回。
山东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经济——政治经济学原理)

筛子 优胜劣汰
不变资本 不发生价值增值
是否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一无所有
资本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可变资本 购买劳动力的部分 劳动力成为商品 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使用价值 劳动
资本的流通速度
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购买 货币资本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产业资本循环 依次经过 生产 生产资本 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销售 商品资本 通过商品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
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速度
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资本周循环次数成正比
资本积累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源泉 剩余价值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技术构成 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
资本的构成 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价值比例
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生产环节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基本内容
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
交换环节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的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棒子 调节资源分配
作用 鞭子 提高劳动生产率
公共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马克思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用
一方面,缓和资本主义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另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加深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剩余价值生 前期准备
资本职能
生产资本职能
生产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职能
通过商品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 实现剩余价值
以上三种职能时间上持续,空间上并举
例商品流通
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外延式
购买更多生产资料
扩大再生产分类
内涵式
提高生产率
社会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基本 实现条件
I(v+m)=Ⅱc
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财富积累
无产阶级—贫困积累
生产相对过剩
产品增加,民众购买力下降 经济危机
资本积聚
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增大资本总额 (自我扩大再生产)
资本集中
把原来分散、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发行股票、集资)
后果
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社会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
货币资本职能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商品的交换依据 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
每一次都是等价交换 X 总趋势为等价交换
形式
价格围绕 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 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价值与供求共同决定价格 X 凡是有价格的,都有价值 X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作用 例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有地租
生产价格 =部门平均生产成本+社会平均利润 本钱100W,平均利润20w,生产价格120W
商品一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 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
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X 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
2018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之马政经

2018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之马政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公基考试中的常考点,总体难度并不大。
但很多小伙伴觉得这个考点比较难懂、比较偏,而没有去认真掌握,以至于失分。
下面,我们通过经典真题,给大家讲解一下马政经。
【例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
以下现象中,体现出上述价值规律的是()。
A. 某地鸡蛋价格上下浮动B. 某商场以1元价格出售洗衣机C. 某张错版邮票以1亿元价格被拍卖D. 沙俄以720万美元价格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知识点】1.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京佳解析】A。
B项错误,1元并不是洗衣机的正常价格,不符合价值规律;C项错误,错版邮票以1亿元价格被拍卖,不符合价值规律,因为生产邮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这样的;D项错误,领土不适用价值规律。
故选A。
【例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下列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认识错误的是()。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平均劳动力变换的时间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着社会劳动和必要劳动两个矛盾因素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使用在所有劳动产品生产上的时间【知识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doc

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一起来复习一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公务员公共基础: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马政经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是2018年重庆考试大纲新加入的考查内容,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然此次重点要谈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这个知识板块的考试重点比较集中,侧重考察商品的二因素和货币的职能。
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指的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指的就是商品的一种有用性,例如矿泉水能够解渴,面包能够充饥,这都描述的是使用价值;价值指的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的就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如果人的体力和脑力耗费得越多的话,价值越大,表现出来的价格也就越高,例如一个手机比一瓶矿泉水贵,这不是因为手机能打电话,矿泉水能够解渴而导致了二者的价格差,而是因为手机所需要的抽象劳动(也就是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比矿泉水多。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先来看统一,因为任何商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有用)和价值(表现出来是价格);再来看对立,指的就是二者不可兼得,因为对于买东西的人而言,他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得把价值(钱)给卖东西的人,相当于就是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卖者得到了价值,反之亦然。
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喜欢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考,让考生去判断货币充当了哪些职能,这样的题比较简单。
货币的职能主要是:第一,价值尺度:标价。
例如A 商品的标价是10元,那么称之为价值尺度,此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标签不是真的货币);第二,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需要现实的货币;第三,支付手段:交钱和得货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例如租金,工资等;第四,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贮藏起来,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人民币不能充当贮藏手段;第五,世界货币:流出国门,在世界上进行购买和交换。
2016吉林辽源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及交换过程、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

2016吉林辽源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及交换过程、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
想关注延边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最新消息,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网址在本右上角页眉位置,考生可以复制粘贴登录、收藏这个网址以便后期公告的查找。
现为大家附上辽源市事业单位招聘考通用知识考前复习资料:
点击查看:吉林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收人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社会形式。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对个人收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其内涵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人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是:(l)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
(2)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科学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点击查看:吉林省教师招聘公告
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请登录网址:/jilin/。
请收藏这个网址,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2017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马政经之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2017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毛概之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它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即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中共将中国资本主义分成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并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
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
这是因为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者,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
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因此,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应该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存在着一种民粹主义思想,认为可以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有些人对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搞不清楚。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前夕,多次严厉批评了这种错误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它不但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政经

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政治长春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每年长春市将发布多个招聘公告,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长春市事业单位考试全年可发布10个左右的招聘,其中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1号)是每年招聘人数最多,参与人数最多、岗位可选最多的一次招聘,因此把握住长春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第一号公告至关重要。
考核形式是笔试+面试,笔试内容以公共基础知识为主,题型为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主观题(公文改错、作文等)。
现为大家附上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马政经之公有制经济三种基本实现形式2016年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2016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6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马政经之公有制经济三种基本实现形式》,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长春事业单位招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是公有独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这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这种企业制度存在着政企不分、责权不明、约束软化、效率低下等自身所固有的、难以克服的弊端,并非是公有制的最佳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之二是股份制。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三是股份合作制。
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它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利益同享,使劳动者与企业利益结为一体,从而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