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根据《环境保护法》,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DA、个人B、企事业单位C、生产经营者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关于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表述错误的是DA、具有非法出售行为B、具有非法收购运输行为C、具有非法猎捕、杀害行为D、具有非法人工繁育行为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表述正确的是DA、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回顾评价B、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C、未依法进行环评的建设项目已经开工的,可以补办环评手续D、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符合经批准的环评文件的要求4、关于海域利用与保护,表述错误的是CA、海域属于国家所有B、海域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C、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所称的海域不包括内水D、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5、关于排污许可管理,表述错误的是DA、排污申报C、监督管理排污许可证6、下列不属于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是BA、国家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7、重污染天气发生时,错误的应对措施是A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D、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8、我国《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基本国策是DA、对土地实行特殊保护B、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C、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9、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除了赔偿损失,还应当AA、排除危害B、处以罚款C、限期改正D、恢复原状10、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B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D、生态破坏问题11、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CA、渔业部门B、海事部门C、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卫生部门12、国际环境法实施措施中,属于〃命令与控制措施〃的是CA、保险B、补贴C、环境标准D、联合履约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不包括AA、政策B、综合性规划C、专项规划D、建设项目14、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是DA、流域管理B、区域管理C、用途管理D、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15、根据违法行为主体的不同类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政责任可以分为BA、惩罚性和补救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B、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C、财产性和非财产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D、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16、根据《环境保护法》,关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表述错误的是CA、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B、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C、公民个人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D、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17、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有权批准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的部门是AA、国务院B、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C、保护区所在的省级政府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18、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表述错误的是CA、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B、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C、我国实行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并存的矿产资源权属制度D、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19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成果中不包括CA、《21世纪议程》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D、《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0、某化工厂将污水排入王某的果园,造成果园的果树全部死亡,王某起诉要求化工厂赔偿经济损失关于此案正确的说法是BA、王某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B、法定免责事由的举证责任应由化工厂承担C、化工厂非故意排污造成损害不需要承担责任D、化工厂排污行为与果树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由王某承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某法学院6名师生共同起诉某化工厂污染河流,请求法院判决化工厂治理污染对此表述正确的是BEA、法院必须受理该案B、本案原告不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C、本案原告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D、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E、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22、体现环境法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有BCA、循环经济制度B、排污收费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清洁生产制度E、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3、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活动有ABCDEA、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的活动B、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科学研究等活动C、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生产、旅游等活动D、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等活动E、在我国管辖海域外,造成我国管辖海域污染的活动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是ABDE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臭氧E、PM2、525、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应当做到ABCDA、分类投放B、分类收集C、分类运输D、分类处理E、分别管理26、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的主体是ACA、土地使用权人B、地方人民政府C、土壤污染责任人D、林业草原主管部门E、自然资源主管部门27、李某在明知王某没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每车300元处置费的价格委托其处置化工厂的有毒物质,王某将有毒物质倾倒于市区下水道中关于此案说法正确的是ADEA、李某和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B、污染环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C、只有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李某不构成D、如果本案未严重污染环境,则不构成污染环境罪E、如果本案构成污染环境罪且情节严重,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8、可以申请环境行政复议的情形有BCDA、李某对某市发布的《环境保护条例》不认可B、某企业对生态环境局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不服C、李某对生态环境局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决定不服D、李某认为环境资源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其履行环境资源保护义务E、李某对某市生态环境局任命王某为综合监督处副处长的决定不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9、简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答1妨害人类正常生活并导致人类心理和感官上对环境和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2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3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逸失;4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30、简述预防原则的意义答首先,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环境效益其次,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扭转我国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31、简述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含义和意义答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是指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应广泛开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原则国际合作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应当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32、简述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与分类答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三类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和一般环境事件四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33、论公众参与原则的含义和实施该原则的制度措施答公众参与原则也称环境民主原则,是指公众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开发决策、建设项目有相应的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参与的主体是公众,参与的对象是影响到公众的建设项目,参与的方式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与监督权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有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2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处罚中的公众参与制度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4鼓励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5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制度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34、2018年6月,一头亚洲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次闯入A 村,毁坏了该村大量庄稼,造成该村村民严重经济损失村民李某年满16周岁损失最为严重,李某为防止亚洲象再次毁坏庄稼地便将该头亚洲象杀害问1李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2A 村村民遭受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谁?为什么?3亚洲象的所有权归属于谁答1李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李某构成犯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李某主观上存在杀害亚洲象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因此构成非法捕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A村村民遭受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谁?为什么?能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当地政府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3亚洲象的所有权归属于谁?归属于国家,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35、2010年,李某经当地政府批准在沿海滩涂上经营了一个鲍鱼养殖场自2016年5月开始,当地的几家化工厂将产生的污水经鲍鱼养殖场所在滩涂流入大海2018年5月,李某发现鲍鱼大面积死亡,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经相关部门监测,鲍鱼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养殖海域内存在大量有机物经环保部门对养殖场附近排污企业监测,发现总共有两家排污企业排放有机物其中,A化工厂排放有机物严重超标,B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虽然未超标,但污水所含物质仍为有机物问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相关污染企业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应以谁作为被告?为什么?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3若A 化工厂所在地甲市乙县生态环境局针对其超标排放行为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A化工厂对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门提起环境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答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相关污染企业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应以谁作为被告?为什么?A化工厂和B化工厂都可以作为本案被告企业承担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不以排污是否超标作为判断依据,A化工厂和B化工厂的行为皆构成环境侵权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计算3若A化工厂所在地甲市乙县生态环境局针对其超标排放行为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A化工厂对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门提起环境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乙县人民政府和甲市生态环境局环境资源保护行政相对人认为针对其的行政处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向其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8(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的有______SSS_MULTI_SELA 社会性B 政策性C 科学技术性D 专门性E 综合性分值: 1.5答案:A,B,C,E[解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是它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内在本质的表现形式,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可以归纳为社会性、政策性、科学技术性与综合性四个方面。

答案为ABCE。

2.下列属于公共所有的环境要素有______SSS_MULTI_SELA .水B 森林C 海洋D 野生生物E 阳光分值: 1.5答案:A,B,C,D[解析] 大多数环境要素要么属于公共所有,例如水、森林、海洋、野生生物;要么不属于任何人所有,例如大气、阳光。

答案为ABCD。

3.下列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SSS_MULTI_SELA 环境污染也被称为“公害”,意即公众造成的损害B 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是公众,不仅包括当代人,而且包括后代人C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注定其不具有阶级性D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注定其不具有民族性E 在当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问题方面并不存在超国家的利益分值: 1.5答案:B,E[解析] 环境污染也被称为“公害”,意即公众受害;反之,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也是公众,不仅包括当代人,而且包括后代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并不能成为否认其阶级性和民族性的理由。

例如,在当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谈判、跨界水道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方面并不存在超国家的利益,每个国家所代表的本国与本民族的利益都是十分明显的,有时甚至针锋相对。

答案为BE。

4.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政策性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SSS_MULTI_SELA 政策的法律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往往是政策先行的结果,当环境政策长期实行变成稳定的制度时,再经过国家的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B 法律的政策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往往是政策先行的结果,当环境政策长期实行变成稳定的制度时,再经过国家的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C 政策的法律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其实施通常主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加以落实D 法律的政策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其实施通常主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加以落实E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稳定程度较高,无需频繁修改分值: 1.5答案:A,D[解析] 政策的法律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往往是政策先行的结果,当环境政策长期实行变成稳定的制度时,再经过国家的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法律的政策化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有明显的政策性色彩,其实施通常主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加以落实;环境质量的变化比社会基本关系的变化快得多,人类治理环境的手段和措施特别是技术也日新月异,因而环境政策必须根据环境质量的变化适时调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也因此需要不断修改。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6. 填空题简答题1.简述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制度。

正确答案:海洋功能区既包括开发利用区,也包括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和保留区。

(1)拟定: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拟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伞同和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使用海域。

(2)审批: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经该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该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所在的省级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3)使用: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国家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制定全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涉及知识点:环境污染防治法2.简述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立的“三化”原则。

正确答案:对固体废物管理所实行的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被简称为“三化”管理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减量化是指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

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予以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最新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2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环境”的定义中心增加的环境要素是(B )A、人文遗迹B、湿地C、野生生物D、乡村解析:考新法,课本没有。

见15年《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复习中要注意新法的内容也会考。

近两年的新法还有《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2、我国历史上,对主管官员失职导致资源破坏,土地荒芜以及提防失修,或者侵占田间街道种植作物、随意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毁坏树木庄稼的行为规定了详细的处罚条文的文献是( C )A、《伐崇令》B、《秦律十八种》C、《唐律》D、《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解析:见课本57页。

上述四个文件的主要内容都要掌握。

其中A 和D项也已经考过。

3、根据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环境污染、损害社会共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包括( A )A、公民个人B、有关组织C、法律规定的机关D、环境保护团体4、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是(D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为环境保护优先论提供理论依据C、为经济发展优先论提供理论依据D、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解析:见课本103页协调发展原则的内涵。

另外,内涵中的第二点系统调发展的实质是2013年10月的单选。

5、2003年,国家发改委规划在怒江干流上建设2库13级的水电站,此举引起了重大争议。

一些环保学者认为,怒江水电开发可能给怒江流域沿岸的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在把这些重大不利环境影响讨论清楚之前,怒江的开发应当慎之又慎,上述观点体现了环境法的(C )A、公众参与原则B、受益者负担原则C、预防原则D、可持续发展能源则解析:本题源于教材的案例题,具体见107页案例3.2,主要体现的是预防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

某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14页)

某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14页)
A.核心区B.过渡区
C.缓冲区D.实验区
E.外围区
32.《南极条约》的宗旨是( )
A.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B.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
C.各国有权在南极自由地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并增进相互间的国际合作
D.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制度
E.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有序开发机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和B分别经营的鱼塘相邻,有堤岸相隔。A经营的鱼塘因其不善于管理,鱼儿成长缓慢,眼看就要亏本,A就想方设法寻思如何挽回损失。正巧在附近有一家工厂C,其排污渠道与A的鱼塘排水口有一个汇合处,为了防止污染,平时这个接口是封闭的。某夜,趁着天降大雨,A偷偷将接口处挖开,污水进入鱼塘,导致鱼苗大部分死亡。同时,由于雨势较大,污水漫入了邻近B的鱼塘,造成B经营的鱼塘中鱼苗大部分死亡。
A.国务院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7.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水资源规划分为( )
A.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专业规划
B.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区域专业规划
C.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
D.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该知识点易以单选的形式出现.考生应注意掌握.
4. A
【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管理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防治.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三同时制度".该知识点易以选择,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考生应重点掌握,在09.1,08.10中均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1979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于l989 年进行了修订,又在( D )A.2014 年 4月 24 日再次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B.2014 年 4月 24日再次修订,自 2014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C.2014 年 4月 24日再次修订,自 2014 年 10月 1 日起施行D.2014 年 4月 24日再次修订,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制定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法律的国家是 ( A )A.罗马尼亚 B .日本C.英国D. 美国3.我国首次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是( C ) A.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4.列法律中,属于我国环境基本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5.国务院于 2006 年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即经济建设受环境保护制约的文件是 ( B )A.《环境保护法》B.《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C.《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D.《环境影响评价法》6.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定,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是指 ( C )A.重点幵发区域B. 限制幵发区域C. 优化幵发区域D.禁止幵发区域7.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 ( D )A.红、橙、黄、绿 B .绿、黄、橙、红 C .红、橙、黄、蓝 D. 蓝、黄、橙、红8.下列表述,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是 ( A )A.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B.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C.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D.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9.有权批准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国家机关是( C )A.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 .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D .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是( D )A.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B .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C.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 D .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11.依照我国相关规定,铀矿退役费用由 ( B )A.勘探人负担 B .国家财政预算安排C.幵发人负担 D .环保部门支付1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与自然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存在部分重合B.自然保护法在保护各种环境要素时侧重对自然资源的幵发、分配、储备和利用C.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环境效能的保护D.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直接保护13.根据《海岛保护法》规定,可以在无居民海岛进行的活动是 ( D )A.采石B. 挖海砂 C .采伐林木 D .气象观测14.根据《森林法》规定,可以转让的森林资源不包括 ( C )A.用材林B. 经济林 C .防护林 D .薪炭林15.我国通过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进行水资源管理,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分为 (A ) A.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B .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C. 区域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D .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 16、依据我国相关规定,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或18、在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中,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 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场合 可以使用( A )A 、简易程序B 、一般程序C 、听证程序D 、普通程序C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者限制开采须经( D )A 、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C 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17、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依据是( A 、幵采矿产资源种类B 、省级人民政府批准D 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D )B 、开产矿产资源数量19、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C ) P279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 B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20、第一个关于废弃物物造成环境损害与赔偿责任的全球性国际条约是( B ) P294A、《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所造成损害的责任和赔偿问题的议定书》C《伦敦倾废公约》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多项选择题21、能够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国际贸易活动主要表现包括(ABCDE ) P53A、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B、热带木材交易C水产品类交易D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害废弃物E、发达国家将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2、促使日本于1967年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四大公害事件”包括(BCDE )A、博帕尔事件B、熊本水俣病事件C新泻水俣病事件D富山痛痛病事件D四日市哮喘病事件2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该法的目的包括(BD )P65,考环保法的定义A、确认自然资源权属B、保护和改善环境C提高自然资源流转秩序 D 、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E、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4、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有( BDE )A、用作环境案件判案的依据 B 、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C为行政执法提供依据 D 、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E、反映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精神和本质25、着中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进入到以源头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阶段的 法律包括 ( AE )P108A. 海洋特别保护区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的不同B.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区由国家海洋局进行审批C. 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宗旨之一是维持海洋自然景观和资源再生产能力D. 海洋特别保护区内的保护不是单纯保护菜一种资源或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或 现有状态,而是对所有资源积极的采取综合保护措施E. 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 验区 A. 《清洁生产促进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E. 《环境影响评价法》B. 海洋环境保护法》D. 《水污染防治法》26.下列关于海洋保护区的表述,正确的有 ( ABD E )P19927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活动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的有( ABC )P205A. 征收基本农田B.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 35 公顷C. 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70 公顷D.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 30 公顷E.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35公顷28.下列关于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CE )P282A.国际环境合作原则要求所有国家承担相同的国际环境保护义务B.国际环境合作是保障所有国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唯一途径C.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与合作D.各国应通过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损害发生E.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并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6分,共 24 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

全国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6. 填空题简答题1.简述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正确答案: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反映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精神和本质。

(2)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

(3)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涉及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2.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1)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

(2)预防原则。

(3)受益者负担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涉及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3.简述将协调发展原则作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正确答案:将协调发展原则作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具有三方面的意。

(1)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长久繁荣与发展。

涉及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简述预防原则的内涵。

正确答案:预防原则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预防的对象是环境损害,这种损害是科学上确定的、形成共识的。

(2)预防的目的是避免或者减少环境损害。

(3)预防的性质属于事前积极控制。

涉及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5.简述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

正确答案:公众参与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1)参与主体是公众。

公众即社会大众、普通民众,亦即受经济活动影响的社会个体及其集合。

(2)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影响到公众环境利益的建设项目。

(3)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

(4)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与监督权。

涉及知识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6.简述环境标准的类型。

正确答案:总体上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五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2016年10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2016年10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2016年10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Ⅰ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0,分数:20.00)1.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______(分数:1.00)A.环境法学B.环境科学√C.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解析:2.“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始于______(分数:1.00)A.1909年在巴黎召开的“保护自然国际大会”B.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198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1992年召开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解析:[解析] 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合型的环境保护理念基本形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的出现。

在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

3.下列法律文件制定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的是______(分数:1.00)A.美国《清洁空气法》√B.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C.日本《烟煤控制法》D.日本《森林法》解析:[解析] 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制定于1936年,日本《烟煤控制法》制定于1962年,《森林法》制定于1898年,均早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

4.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______(分数:1.00)A.《水法》B.《森林法》C.《环境保护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解析:[解析] 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已经颁行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水法》和《森林法》均属于自然资源法律,《环境保护法》属于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5.环境公益诉讼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______(分数:1.00)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解析:[解析] 环境公益诉讼是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公民诉讼的一种新的诉讼形态,其宗旨不在于通过诉讼维护专属于原告的利益,而在于通过私人诉讼保护因私人或政府机关的违法行为而受损的环境公共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B)A.环境法学B.环境科学C.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2.“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始于(D)A.1909年在巴黎召开的“保护自然国际大会”B.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198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1992年召开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3.下列法律文件制定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的是(A )见56页A.美国《清洁空气法》B.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C.日本《烟煤控制法》D.日本《森林法》4.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D )A.《水法》B.《森林法》C.《环境保护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5.环境公益诉讼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A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6.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是在(B )见教材86页A.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B.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C.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D.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7.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是在(D )见教材87页A.1979年B.1989年C.1998年D.2008年8.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中,下列不属于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的是(C )见教材88-90页A.开发利用环境许可权B.行政强制权C.代表国家行使民事索赔权D.开发利用环境的监督管理权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公众参与原则中,公众参与的内容不包括(D )见79-80页A.环境知情权B.参与决策权C.监督权D.环境开发权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C )见教材127页A.分级管理B.统一管理C.分类管理D.集中管理1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以所收费用(B)见129页A.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B.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C. 2倍以上的罚款D.3倍以上的罚款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超标排污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A )见133页A.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B.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C.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D.3倍罚款13.下列工作属于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是(B )A.防止海岸工程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B.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C.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D.防止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解析:国际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主要是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所以防治海岸工程污染、防治海洋工程污染、防治陆源污染都是其职能。

注意题目中的A、D两项是“防止”而不是“防治,”故只有B项正确。

14.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海洋倾倒区中的临时倾倒区是( C )见159页A.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定的B.为倾倒试验而确定的C.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倾倒区D.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永久性专用倾倒区15.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的部门是(A )A.当地政府B.当地环保部门C.当地林业部门D.当地渔业部门16.王某为某农业大学教授,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那么王某必须履行的手续是( B )见192页A.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B.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C.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D.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17.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C )见204页A.20%以上B.60%以上C.80%以上D.90%以上18.A、B两镇分别位于龙潭溪上下游,A镇通过引水渠将溪水引入本镇,解决了用水问题。

由于龙潭溪水量有限,A镇的引水行为导致处在下游B镇的用水受到影响。

为此,两镇村民经常发生冲突。

为解决该纠纷,A、B两镇可以采用的方式是()A.申请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A、B两镇对裁决结果必须遵照执行B.请求县政府调解,A、B两镇对调解结果必须执行C.请求任何一级政府调解,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D.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析:本题考的是教材案例,见教材221页案例5.6。

一定要注意产生水事纠纷的当事人是谁,不同的当事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本题中是两个镇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是属于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让必须遵照执行。

在纠纷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19.建设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有多人申请同一项目许可的,应当依法通过( C )见教材232页A.拍卖方式确定被许可人B.买卖方式确定被许可人C.招标方式确定被许可人D.授权方式确定被许可人20.1992年6月,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在大会通过的文件中,不包括(D )A.《里约宣言》B.《21世纪议程》C.《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D.《世界自然宪章》解析:见教材280-281页。

里约环境发展大会通过的文件有:《里约环境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即三个文件和两个公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提出了与环境性质相似的“国土空间”概念,即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力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ABCDE )见48页A.内水B.陆地C.陆上水域D.领海E.领空2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的决定因素有( B D )见教材65-66页A.该法具有阶级性B.环境要素具有公共产品属性C.该法具有民族性D.破坏与维护环境的受害或者获益群体具有广泛性E.环境与资源和人类关系密切23.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体系的有(AB DE )A.《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C.《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D.农业部颁布的《草种管理办法》E.《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条例》解析:见教材71。

立法体系和渊源体系的区别在于立法体系不包括国际公约条约和司法解释。

24.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的有(CDE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E.环境基础标准解析:见教材119页。

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其他三项属于推荐性标准。

另外还有环保部标准和企业标准属于推荐性或者自愿性标准。

25.根据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ACDE )A.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B.禁止机动车行驶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D.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E.停止露天烧烤解析:考2016年生效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

个人认为根据常识也可以判断出来第九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需要可以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烧烤、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应急措施。

26.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ABCDE )见155页A.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C.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D.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27.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对于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的管理措施有(B C )见161页。

A.禁止进口B.限制进口C.自动许可进口D.自由进口E.配额进口解析:相关知识点是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2015年4月单选):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

28.根据《海岛保护法》的规定,在无居民海岛上禁止的行为有( A BCE )A.采石B.挖海砂C.采伐林木D.采集生物样本E.旅游解析:见教材201页。

其中采集生物样本是严格限制的行为,非禁止的行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4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9.简述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教材96页(1)反映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精神和本质(2分)(2)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2分)(3)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2分)30.简述各国环境费制度的共同特征。

教材131页(1)环境费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征收者为依法代表国家或地方专门行使环境管理权的公权力机关或其他公法人团体,缴纳者为特定的,基于公权力关系而从环境获益的的环境利用行为人(2分)(2)环境费的属性具有补偿性。

根据公平原则和受益者负担原则,环境利用行为人所支付的金钱属于补偿其利用环境而造成环境利益损失的恢复和治理成本。

(2分)(3)环境费的用途具有特定性。

环境费只能由征收者依法专门适用于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相关领域。

(2分)31.简述建设用地征收管理规定见教材205页(1)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5条的规定,征收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和其他耕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征收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先行办理农用地专用审批。

(3分)(2)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魔兽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3分)32.简述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方法。

(1)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方法通常沿用一般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2分)(2)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政治方法(又称外交方法),包括谈判、协商、调查、斡旋、和解等方法(2分);而是法律方法,包括仲裁和司法解决(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33.试述公民环境保护义务中的忍受一定限度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特别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