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与健康
穴位养生舒解焦虑提升心理健康

穴位养生舒解焦虑提升心理健康焦虑是现代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而寻找一种自然且有效的方法来缓解焦虑,提升心理健康,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在中医学中,有一种方法被广泛认可,那就是利用穴位来养生舒解焦虑。
本文将介绍穴位养生的原理,并针对几个常用的穴位,详细讲解其具体的养生方法。
一、穴位养生的原理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有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与我们的脏腑功能和经络相互联系。
通过按摩、轻拍、按压这些穴位,可以刺激人体的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研究表明,穴位养生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心理健康。
二、穴位养生方法介绍1.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底心脏经的起点,是一个常用的养生穴位。
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焦虑、失眠和心悸等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住穴位,以适度的力度旋转按摩5-10分钟。
每天重复多次,坚持下来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改善。
2. 支沟穴支沟穴位于手臂内侧,是一个能够舒缓焦虑情绪的穴位。
按压支沟穴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舒缓心悸、胃痛和焦虑等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按压穴位,并适度旋转按摩3-5分钟。
可以在阅读、工作或休息时进行,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状况。
3.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养生的穴位。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焦虑、头痛和失眠等问题。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穴位,同时适度旋转按摩。
每天坚持按摩5-10分钟,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
4.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一个有益于调节内分泌、提升情绪的穴位。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减轻焦虑、疲劳和失眠等症状,提升心理健康。
具体方法是双手交叉,用拇指轮流按压穴位,以适度的力度按摩5-10分钟,每天重复多次。
通过以上几个常用穴位的养生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穴位养生是一种简单、自然且有效的舒缓焦虑、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
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坚持养生的习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和方法来进行养生。
《穴位按摩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穴位按摩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穴位按摩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穴位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缓解疾病症状。
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穴位按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穴位按摩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背部穴位按摩背部是儿童身体的主要经络区域之一,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其中。
通过针对不同穴位施加按摩,可以调节儿童的生理功能,促进免疫力的提升。
例如,悬钟穴位位于背部正中线,按摩该穴位可以增强儿童的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另外,食道穴位位于脊椎旁边,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儿童的消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二、头部穴位按摩头部是儿童身体的重要部位,通过对头部穴位的按摩可以起到安抚情绪、促进睡眠等作用。
例如,头顶穴位位于头部的正中央,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儿童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此外,风府穴位位于耳后,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预防失眠等问题的发生。
三、腹部穴位按摩腹部是儿童消化道的重要部分,通过按摩腹部的穴位可以促进儿童的肠道蠕动,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例如,关元穴位位于脐下,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另外,气海穴位位于脐周,按摩该穴位可以增强儿童的食欲,改善营养不良的情况。
四、手足穴位按摩手足是人体中与经络联系最为紧密的部位,通过对手足穴位的按摩,可以全面调理儿童的身体机能。
例如,太冲穴位位于足底,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另外,合谷穴位位于手背,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儿童的头痛、鼻塞等上呼吸道问题。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部位的穴位进行按摩,可以调节儿童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疾病症状。
然而,在实施穴位按摩时,家长和医护人员应该注意按摩力度和频率的掌握,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需要特别谨慎。
在家庭中实施穴位按摩时,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保证按摩的安全和有效性。
8大人体黄金穴位 长寿健康抗衰老 组图

人体8大黄金穴位长寿健康抗衰老组图谁都希望自己身体强壮,将疾病拒之门外,有人拼命健身,有人寻求各种保健品,而在中医看来,人体与生俱来带有自强的“按钮”,即通过推拿按摩某些穴位,对强身健体有极大帮助。
人体是这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品,按黄金分割点来找,有8大黄金穴。
中医专家指出,常按摩这五个穴位可以抗衰老。
1.百会穴——头顶至后脑的0.618处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
百会穴由于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
按摩法: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
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
2.涌泉穴——脚后跟到脚趾的0.618处是涌泉穴,在脚心。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也会增强。
方法: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3.关元穴——脚底到头顶的0.618处为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按揉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
改善长斑、长痘痘的状况。
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受寒引发的痛经,热敷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
关元穴。
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通过按摩、振动和艾灸这个穴位,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古人将关元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臧福科教授说,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关元穴能产生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让身体的代谢成倍增加。
让生命健康的7大穴位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浏览2177次 | 举报
分享给好友 自己收藏好友评论(3)陈思屹Rainy: 回复张凯莉kelly: 恩恩、今天 11:31 回复张凯莉kelly: @陈思屹Rainy保护心脏和防止失眠的都有哦~今天 09:17 回复田叶: @熊锦妮@方慧根可以瘦身的~身体养好了就瘦了,把毒素排掉~昨天 22:04 回复发表评论:同时分享
发表 点名 表情返回该分享齐豫 的其他分享:
天涯上的蛋糕帖,吃蛋糕毁...
你妹的犀牛....
翻译的技巧(完整全文)—...
查看更多[精彩]热门软件推荐
首页 |个人主页 |好友 |应用 |消息
客户端 |充值 |设置 |反馈 |退出10月7日 21:51
人人公司2012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8大人体黄金穴位 长寿健康抗衰老

8大人体黄金穴位长寿健康抗衰老身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长寿,但是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常吃垃圾食品、缺乏运动等等,让我们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治病不如防病”,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好的健康习惯,同时,保健按摩、针灸等中医养生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将针对人体的八大黄金穴位,为大家介绍如何使用这些穴位进行保健,以达到健康长寿、抗衰老的目的。
一、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部的中央顶部,是人体最高的穴位。
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助于促进脑部血流,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还有助于改善失眠的问题。
使用方法是,先用右手将左耳朵向右拉,然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顶部位置,感觉到局部有温热、有酸胀的感觉即可。
二、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眼睛旁边的颞部,这个穴位与头痛、牙痛、高血压等病症有关,因此,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按摩太阳穴的方法是,两手的中指按摩这个穴位,然后再用双手食指挤压,并顺时针的方式从外向内转圈,每次按摩3-5分钟即可。
三、华盖穴华盖穴位于后脑勺的中央部位,这个穴位不仅有助于舒缓颈部肌肉的紧张,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眩晕、头痛等。
使用方法是,先用右手将左耳朵向下拉,然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揉着穴位,时间要持续3-5分钟即可。
四、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位置位于两耳后,是非常重要的耳后穴位。
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预防和缓解颈椎病、肩周炎等问题。
使用方法是,将两个手指并拢,放在耳朵后面,轻轻施加按摩力度,每次按摩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
五、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的中央,即大拇指和食指的交界处,是人体经络的相互连接点。
按摩合谷穴有促进心脏、肺、大肠、胃等器官的健康,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使用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一起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进行多次。
六、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离踝骨3个手指的位置处,是女性朋友的保健要穴。
养生艾灸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五个穴位

养生艾灸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五个穴位养生艾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烟蒸腾,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在中医学中,有许多穴位被认为是对身体亚健康状态有益的,下面将介绍五个适合艾灸的主要穴位。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在膝盖外缘与胫骨之间可以找到。
这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经常进行艾灸可以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胃肠问题。
同时,足三里穴还有助于提高体力和免疫力,修复因亚健康状态引起的疲劳和虚弱。
二、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人体脐下约三寸处,是人体丹田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关元穴可以调和五脏,疏通经络,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艾灸关元穴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失眠和疲劳。
三、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包括胆经、胃经和胆经,艾灸足三阳经相关穴位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调整人体代谢功能。
通过艾灸足三阳经穴位,可以缓解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胸闷、便秘和失眠等问题,减轻疼痛感。
四、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眉毛之间的凹陷处,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睛明穴可以刺激眼部神经,改善眼睛疲劳和视力问题。
此外,睛明穴还与头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有关,通过艾灸可以改善头痛、偏头痛等问题,提高亚健康状态下的生活质量。
五、肺经和大肠经肺经和大肠经是与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相关的重要经络,通过艾灸这两个经络的相关穴位,可以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艾灸肺经和大肠经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咳嗽、哮喘等呼吸道问题,同时还可以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和腹泻等肠道问题。
通过艾灸上述五个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然而,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合的艾灸时间和方法,避免艾灸过久或过热,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其次,保持艾灸环境的通风,避免烟气积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艾灸前后保持身体的温暖和休息,避免受凉或过度劳累。
综上所述,养生艾灸是一种有效的调理身体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按摩或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胃肠蠕动是消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它的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的穴位,并分享一些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的方法。
一、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凹陷中央,是一个常用的胃肠蠕动穴位。
按摩曲池穴可以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
按压这个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或食指,用适度的力量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
二、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寸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刺激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积食问题。
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轮流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可以按摩2-3次。
三、四白穴四白穴位于手背和手腕交界处,是另一个促进胃肠蠕动的穴位。
按摩四白穴可以缓解胃胀、便秘等问题。
用拇指在四白穴上来回按摩,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按摩。
四、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中部位,也是一个常用的促进胃肠蠕动穴位。
按摩关元穴可以调理消化系统,缓解腹痛和胃胀。
使用手指在关元穴上方按压,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除了按摩穴位,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刺激这些穴位来促进胃肠蠕动。
例如拍打穴位、热敷穴位、针灸等。
但应根据个人适应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或刺激穴位时应适度,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或伤害。
如果患有严重的胃肠疾病,如溃疡或炎症等,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
穴位养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健康养生方法,通过按摩或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但请记住,穴位养生只是辅助方法,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中医养生经典七个经络穴位让你焕发容光

中医养生经典七个经络穴位让你焕发容光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协调,使之达到健康的状态。
经络穴位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生。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经典的七个经络穴位,帮助您焕发容光。
1. 风池穴风池穴位位于颈部后方的凹陷处,具有疏风解表、舒展经络的功效。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部疲劳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肤色。
按摩时,用指尖轻揉风池穴,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每次持续5-10分钟。
2.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头与鬓角的交界处,是中医中治疗头痛和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部不适,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提高面部肌肤的光泽。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太阳穴,每次持续3-5分钟。
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胸部侧面的第四肋间隙前方,曲池穴是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胸部肌肤的紧实度。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揉动曲池穴,每次持续5-8分钟。
4.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耳后,耳廓和后颈交界处的凹陷处,是中医中调节心脑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神门穴可以改善面部肌肤的营养供应,预防面部皮肤的衰老和松弛。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神门穴,每次持续3-5分钟。
5. 次髎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乳头下方,是中医中调节肝胆和情绪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次髎穴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身体内部的平衡。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揉动次髎穴,每次持续5-8分钟。
6. 焦梁穴焦梁穴位于颈部后方的突起处,是中医中调理眼部和头部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焦梁穴可以缓解眼部的疲劳和干涩,改善眼神无神和黑眼圈的问题。
按摩时,用指腹轻柔地按压焦梁穴,每次持续3-5分钟。
7. 丰隆穴丰隆穴位于手臂内侧的肘窝处,是中医中调节胃肠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摩丰隆穴可以缓解胃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使皮肤更加有光泽。
按摩时,用拇指轻柔地按压丰隆穴,每次持续5-8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捏脊的作用、怎样捏脊?它有调阴阳、理气血、合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作用。
实际上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功用就可以发现,捏脊的作用特别广。
因为一切先后天的虚损不足之症,简单说就是虚症,需要用补法的,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用捏脊。
所以捏脊的适用范围非常非常广。
现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证实小儿捏脊有多种治疗作用。
比如曾经有人做过一些实验观察,认为捏脊能够提高小肠重吸收功能;捏脊可以对贫血的患儿有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捏脊能够改善血动力,血流变,有这个作用。
但是要注意,一般捏脊主要是向上捏的,向上捏基本上起补的作用,补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对虚症而言的,还有一定能够偏于生热,所以要注意运用捏脊的时候,凡是实病,或者是热症这两种情况我们相应地要慎用。
不是说不能用,很多时候比如有实症,有热症了我也在用捏脊,但是我加了一点其他的,有清热的或者是治实症的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佐治一下,这样用起来就很安全了。
我取它的长处,然后用别的办法佐治它的短处,所以总体来看捏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
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
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
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
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
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
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
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
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多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后多为治疗。
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8-10分钟。
同时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
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
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
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
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1、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2、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3、至肩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二、腹摩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会按摩到哪些经脉和穴位?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防止人体大腹便便,从而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经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
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
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
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
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腹部涉及到经脉有任脉肾经(两条在肚脐旁0.5寸)胃经(两条在肚脐旁2寸)脾经(两条在肚脐旁4寸)穴位(主要有关元、气海、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大横、关元、建里、天枢等)三、人体五大长寿穴位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
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跖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肾为“先天之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为阴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只有肾水充盈,人体各系统才能得以平稳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经,主水,主骨,其功用是纳气,生髓,可管生殖发育。
《难经·六十六难》言:“脐上肾间气动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内经》亦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都说明,只有肾功能旺盛,才能精足,气壮,神全,人体生命力才会长盛不衰。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
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
据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
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
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
它位于腿部外膝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中医理论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是人体的给养加工厂。
其主要功用是受纳、消化、腐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
所以,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中藏经》说:“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
指出了脾胃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
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此穴主治:胃痛、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
督脉,中医称“阳脉之海”。
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是人体诸阳经的总汇,与肾脏及脑部关系非常密切。
其功用主要是督率阳气,统摄真气。
金代名医张洁古言:“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
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阳、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
督脉是人体的主宰,对调节和振奋全身经脉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
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认为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实多属一致。
补命门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体,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
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头部是人体的首脑机关和指挥部,而百会穴则是头部的调控中心。
此穴举足轻重,是全身百脉的交会处,故名百会。
百会穴居高临下,仰可接受宇宙的信息能量,俯可沟通全身百脉气血,下通会阴穴,是中脉的主干线,是精气神的通道,是连接任督二脉的重要关卡。
现代气功实践与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百会穴是人体能量场与宇宙能量总场相交融相感应的主要通道,人体经过修炼,达到天人合一,虚空忘我的大定状态,宇宙中的能量和真气就会源源不断从百会穴进入人体。
所以,古代修道人又称百会穴为天门,打开天门,成了众多修炼者追求的目的。
百会穴即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特殊的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
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神厥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时对应的肚脐中。
神厥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厥为任脉上的阴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宫。
现代气功实践与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厥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它易于结丹、养胎。
人们通过气功修炼,可启动人体的中点、极点和重心。
古今气功修炼家都认为,人体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
神厥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
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厥,生命将不复存在。
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
经常对神厥穴进行气功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四、胃痛分哪几种,1.实治则:疏通瘀滞,和胃止痛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气,导滞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