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件04
合集下载
精讲04第4章物质的跨膜运输全国高中生物竞赛之《细胞生物学》名师精讲课件

• 与底物(溶质)特异性结合;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 饱和动力学特征;但对溶质不做任何共价修饰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2)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 ①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往往含有各自功能相关的不同载体蛋白 • 载体蛋白与酶类似:具有与溶质(底物)特异性结合的位点,所以每种载体蛋白对溶质具有高度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4.1.2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2.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 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
•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载体蛋白介导
• 膜转运蛋白协助 通道蛋白介导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4.1.2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2.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2)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2003年,美国科学 家彼得·阿格雷和罗 德里克·麦金农,分 别因对细胞膜水通道 ,离子通道结构和机 理研究而获诺贝尔化 学奖。
1. P 型泵 (P-type pump) (1)Na+-K+ 泵
(Na+-K+ ATPase)
电化学梯度
乌苯苷结合位点
细胞溶胶
Figure 11-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2.2 ATP驱动泵与主动运输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4.1.2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2)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 ①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往往含有各自功能相关的不同载体蛋白 • 载体蛋白与酶类似:具有与溶质(底物)特异性结合的位点,所以每种载体蛋白对溶质具有高度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4.1.2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2.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 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
•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载体蛋白介导
• 膜转运蛋白协助 通道蛋白介导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4.1.2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2.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2)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2003年,美国科学 家彼得·阿格雷和罗 德里克·麦金农,分 别因对细胞膜水通道 ,离子通道结构和机 理研究而获诺贝尔化 学奖。
1. P 型泵 (P-type pump) (1)Na+-K+ 泵
(Na+-K+ ATPase)
电化学梯度
乌苯苷结合位点
细胞溶胶
Figure 11-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2.2 ATP驱动泵与主动运输
4/16.物质的跨膜运输 4.1.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4.1.2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细胞生物学》ppt课件(2024)

叶绿体
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 机物中。其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和类囊体,类囊体上附有 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高尔基体
主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泡 或分泌颗粒,将其运输到细胞表面或分泌到细胞外。其结 构包括扁平囊泡、大泡和小泡。
2024/1/30
核糖体
2024/1/30
01 02 03 04
推动医学发展
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如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 、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等。
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
通过研究细胞的起源、进化和多 样性,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 和进化过程,探索生命科学的奥 秘。
6
02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Chapter
2024/1/30
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
受到细胞内能量状态、激素水平、神经调节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2024/1/30
14
细胞的信号传导与调控
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
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
信号传导是指细胞通过特定的信号分子和 信号通路,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生物 化学反应的过程。
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酶联受体信 号通路、离子通道受体信号通路等。
7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024/1/30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01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02
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功能
03
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识别等
8
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
2024/1/30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盐、脂质、蛋白质、糖类等
细胞质的结构特点
胶态、不均一性
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 机物中。其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和类囊体,类囊体上附有 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高尔基体
主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泡 或分泌颗粒,将其运输到细胞表面或分泌到细胞外。其结 构包括扁平囊泡、大泡和小泡。
2024/1/30
核糖体
2024/1/30
01 02 03 04
推动医学发展
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如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 、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等。
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
通过研究细胞的起源、进化和多 样性,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 和进化过程,探索生命科学的奥 秘。
6
02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Chapter
2024/1/30
能量代谢的调节机制
受到细胞内能量状态、激素水平、神经调节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2024/1/30
14
细胞的信号传导与调控
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
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
信号传导是指细胞通过特定的信号分子和 信号通路,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生物 化学反应的过程。
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酶联受体信 号通路、离子通道受体信号通路等。
7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024/1/30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01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02
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功能
03
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识别等
8
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
2024/1/30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盐、脂质、蛋白质、糖类等
细胞质的结构特点
胶态、不均一性
复旦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04生物膜:结构、化学和功能

The Fluid Mosaic Model, proposed in 1972 by Singer and Nicolson, had two key features, both implied in its name.
3.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embranes
1. A brief history of studies on the structrure of the plasmic membrane
A. Conception:
Plasma membrane(cell membrane), Intracellular membrane, Biomembrane.
lipid rafts model;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 and Nicolson’s Model of membrane structure: The fluid-mosaic model is the “central
B. The history of study
Overton(1890s):
Lipid nature of PM;
Gortter and Grendel(1925): The basis of membrane structure is a lipid bilay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how many lipid layers were in membrane, in 1925 Gorter and Grendel extracted the lipids from a known number of erythrocytes and spread the lipid film on a water surface. The area of lipid film on the water was about twice(1.8-2.2) the estimated 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erythrocytes, so they concluded that the erythrocyte plasma membrane consisted of not one but two layers of lipids.
3.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embranes
1. A brief history of studies on the structrure of the plasmic membrane
A. Conception:
Plasma membrane(cell membrane), Intracellular membrane, Biomembrane.
lipid rafts model;
Functional rafts in Cell mem and Nicolson’s Model of membrane structure: The fluid-mosaic model is the “central
B. The history of study
Overton(1890s):
Lipid nature of PM;
Gortter and Grendel(1925): The basis of membrane structure is a lipid bilay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how many lipid layers were in membrane, in 1925 Gorter and Grendel extracted the lipids from a known number of erythrocytes and spread the lipid film on a water surface. The area of lipid film on the water was about twice(1.8-2.2) the estimated 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erythrocytes, so they concluded that the erythrocyte plasma membrane consisted of not one but two layers of lipids.
2024版细胞生物学电子版PPT课件

分裂期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质的分裂。
间期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
组织器官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需要多种类型细胞的协同作用。
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当组织受到损伤时,机体可以通过再生和修复机制来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其中涉及到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再生医学的应用
再生医学利用干细胞和其他生物技术手段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减数分裂
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遗传规律
主要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是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在杂种后代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状会分开,各自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给下一代时,各自独立分配,互不干扰。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信号分子的蛋白质或糖蛋白。
受体
信号分子通过受体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将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并调节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
参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通过酶促反应将信号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
细胞分化的意义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质的分裂。
间期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
组织器官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需要多种类型细胞的协同作用。
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当组织受到损伤时,机体可以通过再生和修复机制来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其中涉及到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再生医学的应用
再生医学利用干细胞和其他生物技术手段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为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减数分裂
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遗传规律
主要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是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在杂种后代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状会分开,各自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给下一代时,各自独立分配,互不干扰。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信号分子的蛋白质或糖蛋白。
受体
信号分子通过受体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将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并调节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
参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通过酶促反应将信号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
细胞分化的意义
细胞生物学ppt课件(2024)

针对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分子设计药物,可以实现对疾病的精准 治疗。例如,靶向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抗体药物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 长和扩散。
信号转导与疾病预防
通过调节饮食、生活方式等,可以影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从而预防疾 病的发生。例如,适量运动可以促进细胞信号转导的正常进行,降低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
05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的定义与阶段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间期的特点与功能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DNA复制的时期,包括G1期、S期和 G2期三个阶段,为细胞分裂准备物质基础。
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意义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括前期 、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确保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 两个子细胞中。
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物质逆浓度梯度进 行运输,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 发性主动转运。
膜泡运输
通过膜包裹、膜融合、膜分离等步 骤,实现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 运输,包括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信号分子识别
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信号分子,启动 信号转导过程。
信号跨膜转导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或抑 制膜内信号转导蛋白,将信号跨膜传递 。
04
细胞的能量转换与代谢
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
1 2
ATP的合成与分解
细胞通过ATP的合成和分解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 储存,其中ATP的合成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而 分解则发生在细胞质中。
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将NADH和 FADH2中的能量转化为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3
光合作用
信号转导与疾病预防
通过调节饮食、生活方式等,可以影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从而预防疾 病的发生。例如,适量运动可以促进细胞信号转导的正常进行,降低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
05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的定义与阶段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间期的特点与功能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DNA复制的时期,包括G1期、S期和 G2期三个阶段,为细胞分裂准备物质基础。
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意义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括前期 、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确保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 两个子细胞中。
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物质逆浓度梯度进 行运输,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 发性主动转运。
膜泡运输
通过膜包裹、膜融合、膜分离等步 骤,实现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 运输,包括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信号分子识别
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信号分子,启动 信号转导过程。
信号跨膜转导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或抑 制膜内信号转导蛋白,将信号跨膜传递 。
04
细胞的能量转换与代谢
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
1 2
ATP的合成与分解
细胞通过ATP的合成和分解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 储存,其中ATP的合成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而 分解则发生在细胞质中。
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将NADH和 FADH2中的能量转化为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3
光合作用
细胞生物学4高尔基体PPT课件

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形成面通常与粗面内质网的特定区域紧密联系 高尔基复合体在中心体附近的分布与微管有关:
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高尔基复合体就会出现弥 散性分布,且会失去其原有的典型性结构; 当去除秋水仙素后,很快又能恢复其原有的典型性结构
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介于内质网和质膜之间: 蛋白质:60%; 脂类:40%(主要:胆固醇、磷脂)
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GC在内膜系统中处于中介地位 许多重要大分子的运输和分泌都要通 过高尔基复合体,因而高尔体的膜不 断地进行连续转变。
一、形成和包装分泌物
反面高尔基网络对蛋白质具有分拣作用
根据蛋白质所带有的分拣信号, 将不同命运的蛋白质分拣开来, 以膜泡形式将其运输至其靶部位。
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经GC加工修饰后, 大部分为分泌蛋白, 有一部分被运往溶酶体或内质网, 成为溶酶体蛋白或内质网的驻留蛋白。
二、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
到达GC的糖蛋白具有相同的寡糖
GC中有多种糖基转移酶,不同部位含有 不同的糖基转移酶种类
ER上合成的糖蛋白寡糖链末端区的寡糖 基被切去,同时添加新的糖基
O-连接寡糖:与丝氨酸、苏氨酸和羟
赖氨酸的羟基基团相连
糖基化作用:分选信号;蛋白质正确 折叠、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抵御酶 降解和参与细胞识别等方面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光滑膜构成 脊椎动物:复杂网状结构 三维空间: 一摞封闭的紧密叠置在一起的碟形膜扁囊构成。
最基本的成分:膜围成的扁囊
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细胞生物学全套ppt课件(共277张PPT)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结合激光扫描和共聚焦技术,实现三 维重建和动态观察,用于研究细胞内 分子定位和相互作用。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通过电磁透镜 成像,可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如透 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应用
DNA重组技术
通过体外操作DNA片段,实现基因克隆、表达和调控研究,用于 解析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发生。因此,深入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机制对于理解细胞增殖、分化和癌变等生物学过程 具有重要意义。
06
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
细胞分化类型和影响因素
细胞分化类型 多能干细胞分化
专能干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类型和影响因素
01
终末分化细胞
02
影响因素
基因表达调控
03
系。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等方 法,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相 互作用和修饰等,揭示蛋白质在
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信息学分析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学 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 析,发现新的基因、蛋白质和调 控网络及其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的
关系。
THANKS
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机制
被动运输
01
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顺
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主动运输
02
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方式,需要消耗能
量,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膜泡运输
03
包括出胞和入胞两种方式,通过膜泡的形成和移动来实现物质
的跨膜运输。
膜蛋白功能及其调控
细胞生物学课件(共137张PPT)

DNA存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决定细胞和个体的基因型(gene type)。
RNA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参入细胞内DNA 遗传信息的表达。
病毒中,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Section 1 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一级结构
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别表示为:
(6)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进 而通过核小体相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
核小体的性质及结构要点示意图(引自等)
在用微球菌核酸酶降解染色质时,反应早期可得到166bp的片段,但不稳定;进一步降解则得到146bp片段,
比较稳定。推测可能原因是失去H1后,DNA两端各有10bp的DNA,易被核酸酶作用而降解。
Chromatin Packing
Chromatin Packing
Section 3 基因与基因组
• 基因:表达一种蛋白质或功能RNA的基 本单位。
• 基因组:是指某种生物所包含的全套基
因。
人类基因组的C值在3*109 bp ; 病毒含 103~105bp;细菌含105~107bp;
基因与蛋白质
(1)铺展染色质的电镜观察
Isolated from interphase nucleus: 30nm thick Chromatin unpacked, show the nuclesome
(2)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部分酶解片
段检测结果
(3)应用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 技术研究染色质结晶颗粒
五、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
基因组的维持
真核基因组的结构
染色质结构及其调控 DNA的复制 、修复和转座
1
RNA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参入细胞内DNA 遗传信息的表达。
病毒中,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Section 1 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一级结构
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别表示为:
(6)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进 而通过核小体相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 。
核小体的性质及结构要点示意图(引自等)
在用微球菌核酸酶降解染色质时,反应早期可得到166bp的片段,但不稳定;进一步降解则得到146bp片段,
比较稳定。推测可能原因是失去H1后,DNA两端各有10bp的DNA,易被核酸酶作用而降解。
Chromatin Packing
Chromatin Packing
Section 3 基因与基因组
• 基因:表达一种蛋白质或功能RNA的基 本单位。
• 基因组:是指某种生物所包含的全套基
因。
人类基因组的C值在3*109 bp ; 病毒含 103~105bp;细菌含105~107bp;
基因与蛋白质
(1)铺展染色质的电镜观察
Isolated from interphase nucleus: 30nm thick Chromatin unpacked, show the nuclesome
(2)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部分酶解片
段检测结果
(3)应用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 技术研究染色质结晶颗粒
五、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
基因组的维持
真核基因组的结构
染色质结构及其调控 DNA的复制 、修复和转座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
子组成。
•
3、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
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提出三明治 模型(蛋白质-脂类-蛋白质)。
•
4、JD. Robertson 1957根据电镜观察提出单位
膜模型。厚约7.5nm。
5、Singer 和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冰
• SEM image of alveolar (Lung) macrophage attacking E. coli. (Show ruffle on the cell surface)
(三)内褶 内褶(infolding)是质膜由细胞表面内陷形成的
结构,常见于液体和离子交换活动比较旺盛的
细胞。
①,② integral protein; ③,④ lipid-anchored protein ; ⑤,⑥ peripheral protein
第二节 质膜的结构
一、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1. E. Overton 1895 推测 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 物质组成。 2. E. Gorter 等 1925 推
• 作用: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同外环境的物质 交换。如小肠上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扩大了30倍。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冰冻断裂电镜照片 M为线粒体,MV为微绒毛
(二)皱褶(ruffle)
细胞表面的扁形突起,也称
为片足(lamellipodia )。 巨噬细胞表面的皱褶与吞噬 颗粒物质有关。
(三)脂筏lipid raft
• 是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 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 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
• 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称为抗去
垢剂膜(DRMs)。
• 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
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 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细胞表面。
第一节 质膜的化学组成
• 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 以糖脂和糖蛋白存在。 •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 体现者。
• 动物细胞膜通常含等量的脂类和蛋白质。
一、膜脂
• • •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类。 (一)磷脂 约占膜脂的50%以上。主要特征:
第四章 质膜及其表面结构
PLASMA MEMBRANE AND ITS SURFACE STRUCTURES
本章内容提要
• 第一节 质膜的化学组成 • 一、膜脂 • 二、膜蛋白
• 第二节 质膜的结构
• 一、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 二、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三、细胞膜的功能
头与头相接连形成四聚体。 2. 锚蛋白(ankyrin):与血影蛋白和带3蛋白的胞质部相连,将血 影蛋白网络连接到质膜上。 3. 带三蛋白:阴离子载体,通过交换Cl-,使HCO 3 -进入红细胞。 为二聚体,每个单体跨膜12次。 4. 血型糖蛋白:单次跨膜糖蛋白,功能尚不明确,与MN血型有关,
与带4.1蛋白相连。
• 整合蛋白为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s),两性分子。跨膜结构域为1至多个
疏水的α螺旋。与膜的结合紧密,只有用去垢剂
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H3C (CH2)11
CH3 H3C C CH3 CH2
OSO3 Na+
CH3 C CH3 (O
离子型去垢剂SDS
CH2 CH2)10 OH
(一)质膜的流动性
• • • • 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组成。 1、膜脂分子的运动 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 ④伸缩震荡运动;⑤翻转运动;⑥旋转异构化
运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①胆固醇 ②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③脂肪酸链的链长
④卵磷脂/鞘磷脂
⑤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3、膜蛋白的分子运动
• 第三节 细胞表面的分化 • 一、细胞外被 • 二、膜骨架 • 三、质膜的特化结构
• 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
•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二、膜骨架
• 质膜下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位于质膜下约 0.2μm厚的溶胶层。 • 主要作用:维持质膜的形态。 • 模式材料: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破裂释放出内容
物,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
(ghost)。
•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成分主要有:
1. 血影蛋白:由结构相似的α链、β链组成异二聚体,两个二聚体
OH H H OH H H OH P OO CH2 OH OH OH H
O
O O P OO H2C O C HC O O C O CH2 H2C O C HC O O
O P OO CH2
O C O
R1
R2
R1
R2
R1
R2
R1
R2
PE
PS
PC
PI
Diphosphatidylglycerol
OH O O CH2 C H CH2 O O O CH2 O C R3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⑤ 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心磷脂)
Phospholipids in Plasma Membrane
+
NH3 CH2 CH2 H
+
NH3 C CH2 COO
-
CH3 H3C CH3 + N CH2 CH2 O O P OO H2C O C HC O O C O CH2 H2C O C HC O O C O O
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 外周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蛋白 或脂分子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提高温度
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
• 一个蛋白可以由多个亚基构成,有的亚基为跨膜 蛋白,有的则结合在膜的外部。
• 脂锚定蛋白分为两类:
• 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小 叶,用磷脂酶C处理细胞,能释放出结合蛋白。许 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胞粘附分子和PrPC都 是这类蛋白。 • 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氢链 结合。
三、细胞膜的功能
1. 保护;
2. 运输;
3. 通信; 4. 提供酶结合位点; 5. 介导细胞连接; 6. 形成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第三节 细胞表面的分化
• 包括膜骨架、鞭毛和纤毛、微绒毛及细胞 的变形足等结构。
一、细胞外被
• 动物细胞表面富含糖类的结构,也称为糖萼。用 钌红染色后,在电镜下可显示厚约10~20nm的结 构,边界不甚明确。
1. 一个极性头、两个非极性尾(脂肪酸链)。 2.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16,18或20个碳原子。 3.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Phospholipids
1、甘油磷脂 • 以甘油为骨架,主要有:
①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卵磷脂) ②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③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脑磷脂)
(四)脂质体(liposome)
• 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搅动后形成 • 双层或单层脂分子球体,直径25~1000nm。 • 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1. 转基因 2. 制备的药物 3.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二、膜蛋白
• 占核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30%。 • 根据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分为:
–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兔红细胞的冰冻断裂电镜照片
• 1.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均
匀分布,如:PC和SM主要分布在外小叶,PE和PS分布在
内小叶。用磷脂酶处理完整的人类红细胞,80%的PC降
解,PE和PS分别只有20%和10%的被降解。 • 2.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 的外表面。 • 3.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如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M 侧。
• 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 检测:光脱色恢复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 • 4、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 •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 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
造成膜的溶解。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观察蛋白质运动
(二)膜的不对称性
• 膜内外两层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膜的不对称性。 • 样品经冰冻断裂处理后,各断面命名为:ES,细胞 外表面;EF细胞外小页断裂面;PS,原生质表面; PF,原生质小页断面。
冻蚀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Fluid-mosaic model
二、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
成。
2.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 相组成生物膜骨架; 3. 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 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Infolding
• (四) 纤毛和鞭毛 • 是细胞表面的运动装置, 结构相似。都来源于中
心粒,其详细结构和功
能可参见细胞骨架一章。
cilia & flagella
Human sperm
THE END
三、质膜的特化结构
• 如:微绒毛、褶皱、纤毛、鞭毛,结构细微,只 能在电镜下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