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理念与技术

合集下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分析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河道因为过度开发和污染等问题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障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一、生态治理措施生态治理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而达到调节和控制河道生态系统的目的。

如种植生态复绿带,并适当稳定河道,同时加强生态监测,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2、水资源管理河道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河道水质、水量及其分布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可以有效调节河道生态系统并改善水环境质量。

3、建设生态景观在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过程中,建设生态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土地分割、植被恢复、景观改造和绿化等手段,打造城市生态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加强环境管理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措施。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河道污染情况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保障环境质量。

二、环境修复措施1、土壤修复河道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一般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和微生物群落,有效控制和减少河道污染问题,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

2、植被恢复在城市河道环境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种植具有吸收污染物、调节气候、提高景观价值等多重作用的植物,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河道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提高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水平。

3、水生态修复水是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环境修复措施是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等手段,有效促进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之,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生态治理、水源管理、生态景观建设、环境管理等多重手段,实现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完整,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解决水环境问题和提高水质的关键。

在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不断地改变周围的自然环境,但对于河道的保护和修复却常常被忽视,导致水环境逐渐恶化。

一、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河道治理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技术手段,对河道进行整治、改造和保护,从而达到保护和提高水质的目的。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保护生态环境河道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河道的污染和建设改变了其自然生态环境,导致了生物灭绝、生态失衡等问题。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保护水中的生物多样性。

2、保障人类生活河道不仅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广泛应用于饮水、农业灌溉、生产制造等方面。

河道治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提高水质,改善周边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二、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方法1、河道治理方案的设计河道治理方案的设计是河道治理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

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河道的综合治理结构,以保证治理效果能够达到最大化。

河道治理方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河道的水力学、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需要考虑河道生态的恢复和保护问题。

2、修建生态恢复工程河道生态的修复主要是通过河岸的修建和河床的改建来实现。

对于起伏较大的河床,可以通过修建堤坝来降低水流速度,避免流速过快对水体和环境的破坏。

同时,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生态岸线的修建,可以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保护水体环境。

3、减少人为活动对河道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厂排放、生活污水、农业化肥等,这些污染物质的排放带来了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

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和农业发展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需要切实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从而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三、结论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在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也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提高水体的生态环境。

同时,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也需要持续推进和改进。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理念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旨在通过人工干预手段,重建或提升河道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自然状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坚持以下理念:1. 生态优先生态优先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修复方案时,应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需求,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态工程手段,如湿地恢复、植物种植等,重建或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2. 综合治理河道水体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水动力、地貌等多个要素。

在设计中,应采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修复河道的沉积、疏浚水体、调整水流等,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互补效应,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3. 疏导排涝河道的疏导排涝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之一。

在设计中,应考虑河道的排涝需求,采用合理的排涝布局和工程措施,保持河道的良好通行能力,防止水体积聚和滞留,降低洪水灾害风险,保护周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水资源节约在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湿地建设等手段,提高河道水体的水循环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通过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手段,掌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可持续发展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学管理和维护河道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河道水体生态修复设计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通过综合治理、疏导排涝、水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使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和提升,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功能的增强,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浅议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理念和措施

浅议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理念和措施

浅议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活动对河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渐渐的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但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传统的方法对生态破坏较大。

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能恢复已受破坏的河流生态环境。

通过分析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现金理念和技术。

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传统治理生态修复目标技术措施植物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利用而不加以保护。

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而很少考虑河流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

河流治理中大量的采用混凝土等硬质材料使自然水体形态渠道化或水池化,水岸混凝土化,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使得河流无法自净;隔断了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联系,使得水质恶化,水生生物锐减,河流生态系统退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天然,提倡和谐发展、简历生态型社会等并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河流环境,修复和构建生态型河流已是势在必行了。

河流石水陆交错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洪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能使物质通过其界面区的速度和形式保持适当,从而使陆地加强了“水土保持”,水体防止了“富营养化”的出现。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开发,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正是为了重建受到破坏的河岸生态系统,恢复水文、地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目前国内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护坡上,而往往忽视了对河流功能恢复,对其河流生态治理整体上认识不足。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探讨河流生态功能修复的目标和措施。

一、传统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的和河流争夺空间和资源,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更加重了对河流的索取,然而传统的河流治理技术中,特别是对城市河流,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和控制河势、确保河流的防洪安全,人们着力于运用石块、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

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河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水源,还具有调节气候、运输、景观等多种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河流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污染、河道硬化、生态破坏等。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城市河流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污染。

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河流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出现黑臭现象。

其次,河道硬化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防洪和便于管理,许多城市河流的河岸和河床被硬化,这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填河造地、过度开发等行为,导致河流的生态空间被压缩,生态功能严重受损。

针对这些问题,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源控制技术。

这是解决河流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对于工业污染源,需要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对于生活污水,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推广雨污分流系统,减少雨水对污水管网的冲击。

二是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拆除硬化的河岸和河床,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

可以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如种植植被、设置石笼等,增强河岸的稳定性,同时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在河床修复方面,可以营造多样化的水流环境,如浅滩、深潭等,增加河流的生态多样性。

三是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构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

水生动物则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作用,控制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是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河流的生态流量。

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中水回用等方式,增加河流的水量,改善河流水质。

同时,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河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成为了城市环境中的
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城市内河水体的问题,生态修复理念被引入到了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入手,分析生
态修复理念对于城市内河水体治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内河
水体的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的重要性
1.1生态修复理念的内涵
生态修复是指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和服务。

在城市
内河水体治理中,生态修复理念主要包括了对河流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重建,以
及通过改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利用方式,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修复理念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促进生态系统的复原和再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内河水体治理
中的问题。

二、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2.1 北京市运河生态修复案例
北京市的运河是中国古代大运河的一部分,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遭受了河水污染和
河岸垃圾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改善运河的生态环境,北京市开展了多项生态修复工程。


用了生态湿地植被修复、人工湿地建设和河道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了运河的水生态
系统和湿地生态功能,有效改善了运河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态修复理念在城市内河水体治理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有效改善了城市内河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河流的生态稳定性和自我调节
能力,实现了城市内河水体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

简述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

简述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措施,恢复和保护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使之达到可持续管理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方法:
1. 景观规划: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新的水面、湿地、植被和岸边
风光等,使城市河流两岸形成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美学价值
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水质净化:城市河流的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可以通过安装过滤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等方式,净化水质,提高河流的水质和生态功能。

3. 湿地建设:在河流两岸建设湿地,增加鱼类、鸟类等水生生物
的栖息地,提高河流的生态保护功能。

4. 水生植物种植:在城市河流两岸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如芦苇、
莲藕、睡莲等,增加河流的水生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岸边绿化:在河流岸边种植树木、灌木等植被,增加河流的岸
边景观,提高城市的美学价值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6. 河岸加固:对河岸进行加固和改造,防止河流的水位上涨和河
岸侵蚀,保护城市河流的安全。

7. 环保教育:通过举办环保活动、推广环保知识等方式,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环保、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实施,达到提高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浅谈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科技创新浅谈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摘要简要介绍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和技术,以及生态修复的预期效果,为今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人工干预;自我修复□刘雄收稿日期:2019-09-09作者简介:刘雄,男,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类不断改造着河流,同时河流不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河流被"硬化"、"渠化",河道断流,河道水质污染,河流的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河流,重新思考如何更好的改造河流,提出了众多的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与技术。

此文对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目标、任务及修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1.目标任务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基础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较自然的状态,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生态保护行动。

为实现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一方面要实施适度的人工干预;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有:修复河流地貌景观;改善河流水文情势;改善河流水体质量;恢复生物群落及多样性。

2.修复技术2.1污染源治理河流水质改善的核心是污染源治理,治理污染源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按源头控制,点、面源污染治理,人工湿地净化的方法,最终实现河道水质的净化。

实现源头管控首先应严格控制用水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其次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压缩单位产品用水量;最后应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并应实现工业废水清污分流。

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和城镇污水,点源污染治理应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质量,保证出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

面源污染主要指农田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是农业结构调整,农田养分投加减量化,主要手段为在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与土壤肥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养分投入分配比例,优化并减少不同肥料品种的投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理念与技术崔宗昌 翟付顺 张秀省 穆红梅(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 要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河流逐渐渠道化,城市河流更是开发过度、污染严重.近年来,河流的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利用河流,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本文通过对河流生态修复理念的阐述,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并从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生物—生态修复、生态修复耦合系统四个方面对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城市河流,生态,理念,修复技术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6634(2011)03-0110-04城市河流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区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过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1].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输水泄洪、供水、河流自净和景观等重要功能,具有很高的环境价值[2].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污染愈发严重,河流生态系统急剧退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逐渐成为一种先进的治河理念.生态修复旨在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3].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已经或者正在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4].1 城市河流的现状为适应城市化发展进程,我国在河流建设方面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这不仅改变了河流天然的地貌特征,而且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使得河流渠道化,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降低了河流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剧了水污染.1.1 河道自然形态渠道化出于行洪安全方面的考虑,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采取了裁弯取直的处理,并对河床加以混凝土衬砌,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形状和走向,河流因失去了弯道与河滩相间、急流与缓流交替的格局,使得许多水生生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条件,给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1.2 护坡河岸的硬质化硬质化的护坡具有抗冲、抗侵蚀性及耐久性好等优点,常应用于防洪堤防和河床边坡的迎水面.但是硬质化的护坡隔断了水与土壤之间的联系,使得大量水陆交错带的植物失去了原有的生存条件,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1.3 河道景观的匮乏城市河流出于防洪安全的需要,往往把两岸的堤防修建得笔直高大,由于水面单调划一,河道两旁植被单一且覆盖率低,再加上河流水环境的日益恶化,造成了河道景观的严重不足.第24卷 第3期2011年9月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Nat.Sci.)Vol.24No.3Sep.2011*收稿日期:2011-05-04基金项目: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基金(31805)通讯作者:张秀省,E-mail:zhangxiusheng@lcu.edu.cn.2 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应运而生,尤其是近年来,河流生态修复问题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它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主张重新认识并合理利用河流,从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和整治河流[5,6],目前已在一些生态修复理念的工程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7].2.1 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基础河流生态修复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和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河流生态系统[8].2.1.1 河流具有自净、修复能力.河岸植物的根系能够稳定河岸和堤防;岸边的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和土壤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河流的浅滩和深潭、水陆交错带能够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加快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枯枝落叶等有机物的长期停留为微生物的分解提供了充足的时间.2.1.2 河流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河流是通过多种要素的相互结合来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如果只侧重河流局部一点是不可能完全了解河流的.受损河流的修复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到原始状态,而是要把河流的受损功能恢复到接近期望的理想状态,最终让河流的生态系统趋于健康、可持续的动态平衡.蜿蜒的河道,起伏的河床断面以及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共同搭建了河流景观空间体系.2.1.3 人水和谐相处.现代河流的治理,除了发挥其防洪功能之外,还需考虑河流的水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河道景观的营造和改善等,并使河流更具亲水性,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人水和谐.2.2 河流生态修复原则2.2.1 自然原则.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让河流生态系统朝着自然、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最大限度上构建人和河流融洽和谐的环境.2.2.2 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的基础.因此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前提下,重视乡土生物的应用,构建生态廊道,保护并提升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2.3 景观异质性原则.河道平面形态讲究水曲之美,要保证其蜿蜒自然的线形;河流的横断面宜具有多样性,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构建多样性地貌特征;水陆交错带可运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材料丰富河流景观.总之,河道的景观异质性应在纵、横、深三维方向来得以体现,构建浅滩与深潭交错,急流与缓流相间,植被空间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2.2.4 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河流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从流域系统出发进行整体分析,将近期、远期利益相结合,而且要通过费用、效益的比较,获得最大的河流修复成效,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2.2.5 分时段考虑原则.河流系统会在不同的时段因外部各项因素的改变而显示出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其受损程度不同,明确当前河流生态修复所处的阶段,统筹安排并合理规划治理修复进程.另外,对于处于生态修复阶段的河流,保护尚处于良好条件的河段比关注已经受损的河段要有效得多[9].3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河流生态修复应采用一切工程和生物手段,控制待修复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及过程,重建受损河流的生态系统,恢复其可再生循环能力,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包括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生物—生态修复、生态修复耦合系统等技术.3.1 缓冲区恢复缓冲区指的是河流与陆地的交界区域.缓冲区具有分蓄、削减洪水的功能;其次,河流与河漫滩之间的水文连通性是影响河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缓冲区内配置植物带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河岸冲111 第3期 崔宗昌等:浅谈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理念与技术 刷并对污染物起到了过滤作用,也为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3.2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作为一项最普遍的河流修复的技术,是通过利用植被来影响河水的流动、河岸抗冲刷强度、泥沙沉积和河道形态等,从而对河流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合理分布的植被有助于构建河流生态廊道,改善局域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水利灾害,并能通过水质的改善提供景观休闲场所和多种的生态服务功能.对于植被的搭配,应遵循植物进化法,河边植被应包括草类、灌木和乔木等多样性的植物种群,不仅可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也为生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场所.3.3 生物—生态修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具有管理费用低,能源消耗少,并能持续发挥治污作用等优势,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其实质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来净化水体,主要有人工曝气复氧、生物强化人工河道、生态沟渠、生态护岸等.3.3.1 人工曝气复氧.其原理是通过增加河流中溶解氧浓度,加速水体的复氧过程,进而促进好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将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相结合,以生物塘、人工湿地为基础,以水生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的人工曝气的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能有效降解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3.3.2 生物强化人工河道、生态沟渠及生态护岸.生物强化人工河道是将水质净化设施的主体设于河流一侧,通过搭建一个多级串联式的生物净化系统,并结合水系疏通工程及其结构现状,构建成的以生物处理为主体的人工河道.生态沟渠是以水生植物的耐污能力及生理特征为依据,利用现有的河道条件,在不同的渠段利用生物氧化等措施,逐级净化水体,通过将净化设施与地表景观融为一体,达到美化河流景观的目标.生态护岸是指具有“可渗透性”的自然或近自然的人工护岸,一般由木材、石头、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的柔性结构材料等构建,在具有良好抗洪能力的同时,可充分保证河岸与河道水体之间的水分的交换和调节,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的作用.3.4 生态修复耦合系统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是综合人工湿地、微生物及水生生物协同净化等原理而设计的生态修复系统,通过去除河流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进而达到修复河流水环境的目的.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是在利用湿地植物的同时,构建新的水生植物系统;在优化景观的同时,合理搭建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结构;在利用动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河流水质.20世纪后期,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逐渐得到重视.在我国已有对江河水体修复的工程实例[10].3.4.1 生境修复.生境修复是河流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措施.深潭、浅滩、河湾、积水沼地等都是河流经过自然流水长期作用的结果,它们不仅有利于稳定河床和岸坡,而且有益于植被的良好生长,促进多样性生物栖息地的构建.另外,相互交错的河湾和浅滩结构,能够通过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河流自净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恢复天然的河流景观.总之,多样化的河流地貌特征造就了多样化的生物生境,为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创造了条件.3.4.2 鱼道恢复.近年来,鱼道恢复成为河流生态修复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鱼类必须通过栖息地之间的通道来进行每天的觅食活动,同时它们在特定的生命阶段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通常,我们可以通过限制河流中建筑物的自由落差、降低流速,通过保持足够的水深以及修建石坡鱼道、鱼梯等方法修复鱼类活动通道[9].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生态驳岸具有多水流变化、高空隙率和多鱼类巢穴等特性,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4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发展,河流的生态修复是城市河流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自身有着不完善的一面,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在积累过程中不断前行.随着更多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河流的生态修复必将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11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参考文献[1] 岳隽.城市河流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概念框架[J].生态学报,2005,25(6):1 422-1 429.[2] Costanza R,D'Arge R,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3] Cairns J,Pratt J R,Pratt R.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rough Behavioral Change[J].Restoration Ecoloyg,1995,3(1):51-53.[4] 吴阿娜,车越,杨凯,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效益的后评估方法及实证[J].水利学报,2005,36(9):1088-1093.[5] 李永祥,杨海军.河流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目标[J].人民珠江,2007,(3):1.[6] 陈兴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浅议[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3):226.[7] 孙东亚,董哲仁,许明华,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06,37(12):4.[8] 姜跃良,王美敬,李然,等.生态水力学原理在城市河流保护及修复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3,(8):75-78.[9] Rutherfurd I D,Jerie K,Marsh N.A Rehabilitation Manual for Australian Streams[Z].Land and Water Resour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Catchment Hydrology,2000.[10] 蒋跃平,葛滢,岳春雷,等.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种氮磷去除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4,24(8):1 720-1 725.Brief Discussion on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Urban RiverCourse Eco-restorationCUI Zong-chang ZHAI Fu-shun ZHANG Xiu-sheng MU Hong-mei(School of Agriculture,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Abstract Urban rivers are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s of the urban eco-systems.With urban devel-opments,natural rivers are re-routed,especially urban rivers are over-developed and heavily-contamina-ted.In recent years,the ecological problems for rivers have been extensive concern,people began to un-derstand and use of the river again,and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as been proposed.In this paper,the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 discussed,then techniques for river ecologicalrestoration are examined,including riparian buffer stirps,revegetation,biology—ecology measures andcoupled system of eco-restoration four aspects.Key words urban rivers,ecology,concept,restoration techniq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ues (上接第109页)[3] 梁永基,王莲清.校园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 聊大校园绿化中心.打造江北绿色明珠-山东聊城大学校园绿化纪实[J].中国城市林业,2009,7(5):35-37.[5] 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 李昌法.关于现代城市规划中绿化·生态·人的几点论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08-110.Discussion o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the Campus of Liaocheng UniversityMA Zhi-yuan ZHAO Hong-xia GUO Shuai CHENG Jia(School of Agriculture,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Abstract University campus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not noly can create a good work、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but also show the community spirit ofUniversity,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campus culture.Liaocheng University campus green space systemplanning,plans its structure of“one belt、two axes、three-ring、seven districts”based on the functionalzoning and combination of the water features,and aims to create a good garden university,wi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cultural features,campus atmosphere,landscape art and strong ornamental property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Key words Liaocheng University,campus green space system,planning311 第3期 崔宗昌等:浅谈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理念与技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