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富阳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考试

2019年富阳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考试
2019年富阳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考试

2019年富阳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考试

试题卷

一.书写(4分)

漂亮的书写,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准确、工整、美观。

二.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闻一多对中国文学的历史动向有过深刻的宏观(甲),他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说:“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味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到此,中国文学史可能不必再写,假如不是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小说与戏剧,早在旁边静候着,准备届时上前来‘接力’。是的,中国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剧的时代。”qì(①)今为止,还很少见有研究者把南宋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对象进行宏观判断,闻一多可谓第一人。他的“中国文学史的路线南宋起便转向了”的论断,从一个特定视角,抓住了文学演变的关键。勾栏瓦舍中的说唱曲艺表演,通过艺术行为方式而深入于民间大众,表现出新的人物、新的文学世界和美学趣味;传统的诗、词、文以书面记载的形态而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上层,一般表现为忌俗尚雅的审美追求。从《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来看,南宋的说话讲史和演戏活动十分兴盛,(乙)现存确切可考定为南宋白话小说的为数甚少,戏曲作品留存至今完整的仅只《张协状元》一种(或谓北宋或元代作品),但其时品类繁多,从业人员也已形成规模,已正式登上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这是(丙)的。闻一多上述论断有两点或可商què(②):一是把“小说与戏剧”视作“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似与它们的发生史不符;二是对明清诗歌(实际上也包括散文和词)的成就,贬抑过甚。钱钟书先生在论及宋代白话小说时说过:“这个在宋代最后起的、最不chǐ(③)于士大夫的文学样式正是一个最有发展前途的样式,它有元、明、清的小说作为它的美好的将来,不像宋诗、宋文、宋词都只成为元、明、清诗、词、文的美好的过去了。”这里将诗、词、文和小说、戏曲分别作为“雅”文学和“俗”文学的代表

........,又对它们与元明清两类文学的“承先和启后”的关系,都作了颇为准确、客观的说明。中国文学的雅俗之变,也就是所谓“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变,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变,南宋时期是一个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节选自王水照《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有改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考察即使不容置喙

B. 考察尽管毋庸置疑

C. 考查尽管不容置喙

D. 考查即使毋庸置疑

3. ①文中“‘俗’文学的代表”指的是

②本文的中心观点是(4分)

4. 下面文中“后主”指的是(3分)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

A.李璟

B.赵佶

C.李煜

D.纳兰性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避免主观臆断,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B.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李阳鸣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不幸消息令人惋惜。 C.从屈原、杜甫到鲁迅、巴金,他们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家国情怀让人感佩不已。 D.站在泰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同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

6.下列对话,答话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是礼拜天,你还到学校干什么?”金六爷问。

“就是去趟学校。”李来喜答道。

B.刘燕南叫她:“喂!等等,你没事吧?”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小丽说。

C.县长说:“你的问题不是解决了吗?”

钵儿说:“你手下的人水平高,解决得我无话可说。”

D.陈大昆打来电话:“到哪儿了?”

万晓艳不耐烦地说:“地铁电梯上呢。”

7.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题目。(5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有人说,王熙凤的这句话滴水不漏,一箭三雕。请你说说这“一箭”中的是哪“三雕”。

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8—10题(11分)

“柴刀”与“剃刀”魏泽光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在他的《剃刀》寓言里,讲述了一位朋友的囧事:因为担心锋利的剃刀容易刮破皮肉,便用一把钝口“柴刀”刮胡须。结果,不仅没把胡子刮干净,反而弄得满脸血印密布,灼痛难忍。作者这样感慨:“钝刀更容易刮破你的脸,用锋利的剃刀才能把脸刮得爽利,只要懂得如何使用。”现实中当然鲜有人干这样的蠢事,但它所隐喻的舍“利”求“钝”的思维却发人深省。

比如用人。我们不乏这样的人才,他们思路敏锐、敢闯敢冲、敢讲真话、勇于担当、办事雷厉风行,俗称“快刀子”,往往因“锋芒”过于锐利而难被重用。将其长期晾起来“久待闺中”者有之,委以虚职掩人耳目者有之,乱点鸳鸯用非所长者有之,多方撮合“另寻婆家”者亦有之,使其“锥出囊中”几成奢望。而一些思路混沌、庸碌无为、溜须拍马、贪功诿过之辈,不愿披荆斩棘得罪人甚至养患自重以图得到上级倚重的人,反倒是安之若素,仕途稳当,待遇不减。

俗话说,快刀斩乱麻,铁遇快刀软如泥。中央强调:“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这种勇气、毅力、作风,说到底就是需要那些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快刀子”干部。惟有把他们大胆用起来,才能啃下硬骨头,涉过险滩。倘若寄望于某些鼠目寸光、偷奸耍滑、讨巧卖乖、一步三狐疑之徒,只会自酿苦酒,贻误大业。

当然,大凡出类拔萃的干才,多非至善至美、白璧无瑕,其身上那些难能可贵的优点往往与未加丝毫掩饰的缺点交织共存,毕竟他们是人并非神。清代有个“刺头”官员李卫,为人粗率狂纵,但阔斧改革毫不含糊,因而年年被提拔。许多同僚对他有看法,雍正却说:“朕取其操守廉洁、勇于任事,以挽回瞻顾因循,视国政为膜外之颓风耳。”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若果在用人上求全责备,则不仅庸才上位,更会滋生以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虚应为得体的风气。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用人用其长的道理人们不是不懂。问题是,一到用人时,往往人才的短处就被放大,缺点就被凸显,不足就被强调,一旦形成舆论,用人者往往就只好决定“暂缓”。古人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看人当多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更要为人才成长锻炼营造宽容的环境。当然,这决不是说对干部的缺点、错误放任,而是要“修枝剪叶”,勤加从容涵养之功,渐融粗猛傲慢之习。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在干部“能上能下”的指挥棒下,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围,为“剃刀式”干部提供用武之地,就能激发干部的实干劲和创造力,我们的事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8.下面说法和原文意思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现在的社会,缺少了思路敏锐、敢闯敢冲、敢讲真话等所谓“快刀子”人才,所以更多去任用那些思路混沌、庸碌无为、溜须拍马、贪功诿过之辈。

B. 作者引用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剃刀》里的寓言故事,就是为了告诉人们,社会发展到当下,鲜有人干用柴刀刮胡子这样的蠢事。

C. 出类拔萃的干才,毕竟他们是人并非神,虽然其身上那些难能可贵的优点往往与未加丝毫掩饰的缺点交织共存,但在任用这些人时候切不可求全责备。

D. 清代有个“刺头”官员李卫,为人粗率狂纵,却仍获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而且又因为年年被提拔,许多同僚对他有看法。

9.作者引用古语“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来表明了领导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而产生不同的结局。其中,“用师者王”是一种什么态度?请用四字

..词语来概括,并请举一例表现这态度的我国的历史典故,故事概括在30字以内。(5分)

10.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5分)

修鞋的

筱敏

⑴火车站喘息

..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

开。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

..到城里来了。

⑵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⑶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⑷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⑸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⑹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惟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⑺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粘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⑻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