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下造林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

杉木林冠下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探讨杉木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种,其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杉木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桑黄作为杉木的一种常见病害之一,对杉木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人工栽培技术的探讨对于有效防治桑黄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杉木林冠下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一、杉木林冠下桑黄的病害特点杉木林冠下桑黄是由桑黄菌引起的一种木材病害,主要危害杉木的幼树和冠下部分。

桑黄菌主要通过阳光充足、通风不良的环境以及木材表面受到机械损伤等因素引起感染。

桑黄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杉木表面出现黄色或暗褐色的菌丝块,严重时会导致木材腐朽甚至死亡。

冠下桑黄是杉木林经常遇到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杉木的生长和发育。

1. 优化林木结构,加强抚育管理。

通过合理的树种配置和间伐,优化林木结构,避免过密生长,增强林木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减少桑黄病害的发生。

2. 加强木材防腐处理。

采用适当的木材防腐剂进行处理,增强木材的抗病能力,减少桑黄病害的发生。

3. 定期对杉木林进行巡查和清理。

定期对杉木林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桑黄病害的存在,并按时清理感染部位,防止病害扩散。

4. 合理施肥,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物肥,增强树木的养分供应,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减少桑黄病害的发生。

5. 加强对桑黄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加强研究桑黄病害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探讨新的防治技术,为更好地防治冠下桑黄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三、人工栽培技术对冠下桑黄的影响1. 生长空间的调控通过适当的造林密度和间伐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杉木林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减少冠下桑黄的发生。

合理的造林密度和间伐干预可以提高杉木林的生长空间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冠下桑黄的发生。

2. 培育抗病品种通过选择抗病基因资源进行育种,培育出抗病品种,提高杉木的抗病能力,减少冠下桑黄的发生。

3. 施肥管理4. 病害监测和防治5. 加强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四、人工栽培技术探讨的展望通过对杉木林冠下桑黄的防治策略和人工栽培技术的探讨,可以提高杉木林的抗病能力,减少冠下桑黄的发生,保障杉木的生长和发育。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造林工作对策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造林工作对策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造林工作对策林业在保护环境、调节气候、改善生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造林作为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林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造林工作,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林业造林的方法和营林造林工作对策,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林业造林工作。

一、林业造林方法1. 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通过人工干预来实现森林恢复和更新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人工造林方法包括:(1)植树造林: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通常需要栽种、移植或播种树种来实现。

(2)人工育苗:通过室内、室外露地或小区培育苗,对幼苗进行繁育、移栽及疏伐等工序,加速苗木成活和生长。

(3)人工抚育:对已经栽植或播种的苗木进行保护,保证苗木生长的必需条件。

2. 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是指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中,由天然播种或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更新。

常见的天然更新方式包括:(1)火山爆发后的天然更新:由于火山灾害造成的森林毁灭后,借由周边区域的天然雨露和风力传播种子,促使新植物生长。

(2)山体滑坡后的天然更新:山地因暴雨或其他原因发生滑坡后,裸露的土壤上会沉积大量植物种子,可促使地表植被的恢复。

以上两种造林方法各有其适用的环境和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综合运用。

二、营林造林工作对策1. 科学管理在进行林业造林工作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生态特点,科学选择树种,科学布局造林区域,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苗木培育和管理,保证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完善监测加强对造林过程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密切跟踪和记录苗木的生长情况、害虫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宣传教育对于造林区域周边的居民和相关从业者,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宣传,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林业造林工作中,共同保护好自然资源。

4. 积极引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林业造林工作,通过政策和经济激励等措施,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林业造林工作中,共同建设绿色生态环境。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林业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而造林技术作为林业的核心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升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存在着造林质量不高、成活率低、树种适应性差等问题。

一些地方在造林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快速完成任务,而忽视了造林质量,导致了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严重影响了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2. 面临的环境挑战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造林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干旱、强风、酸雨等极端天气条件,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和成活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林火事件更是给造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缺乏科技支撑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缺乏科技支撑,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传统造林技术阶段,缺乏科技创新和引进,限制了林业的发展。

一些创新的林业科技成果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4. 人力资源短缺造林技术需要人才支撑,而当前我国林业人才短缺严重,造成了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

一些基层单位对林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也存在不足,这对于提升林业造林技术水平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改善措施1. 提高造林技术水平为提高我国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我们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林木选择、培育、栽植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工程技术,提高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我们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等工作,改善森林生长环境,提高林木成活率和抗逆能力。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减少人为破坏和林火事件,保护好培育的林木。

3. 科技支撑我们应该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领域对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浅析次生林人工林冠下造林的技术要点

浅析次生林人工林冠下造林的技术要点
影 响。
冠 下 造 林 的技 术 要点
陈 志 强
( 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 局公 共事业管理处 , 黑龙 江 宁安 1 5 7 4 0 0) 摘要 :人 工林 冠下造林是针对更新等级不 良的次生林 和过 熟林 地进 行改造的重要造林 技术 , 人工 林冠下 造林是优 化次 生 林林木结 构 、 调整次生林木材 蓄积量 、 合理优化森林资源 的主要 措施 , 人工林冠下造林可 以在利 用次生 林生态 资源基 础上完 成 森林 资源的更 新 , 是人工 利用 自然资源 实现生 物结构优 化 的方 法 。本研 究根据次生林人 工林冠下 造林 的实 际情 况 , 提 出了做
木 生长 , 同时加强对造林林木灌溉和施肥 的控制 。
5 结 语
2 次 生 林 人 工 林 冠 下 造 林 的树 种 选 择
2 . 1 次 生林 人 工林 冠 下造 林 的树 种 选择 人工林冠 下造林应 该根据实际情况 , 科学选择树种 , 其原则 是选择能够在林冠 下正常发 育生长 , 能 与原有树种 的幼 树组成 稳定林业生态 系统 的树 种为主。在实际的造林工作 中应该遵守 人工林冠下造林树 种选择 的原则 , 确定 适合 的造林树 种。在黑 龙江省一般选 择云 杉 、 冷杉 、 红 松 和落 叶松作 为 主要 的造林 树 种 。在郁 闭度大 的区域 以云杉为主 , 在郁闭度小 的区域 以冷 杉 、
内。 4 次 生 林 冠 下 造 林 抚 育工 作 的技 术
4 . 1 次 生林 冠 下造 林 栽植 的 技 术要 点
首先 , 人工林冠下造林前应对次生树木进行割冠 。其次 , 应 该 选择适宜林木成长的植物 配置 , 促 进人工 林冠下造 林苗木快
生态 资源基础上完成森林资 源 的更 新 , 是人工 利用 自然 资源 实 现生 物结 构优化的方法 。

谈山河屯林业局阔叶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谈山河屯林业局阔叶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为 宜 ,呈 现丘 形 。 2 病 害 治 理
1 . 1 . 1 根 据不 同季 节来 确定透 光抚 育时 间 红 松 的枝 叶、芽 等根据不 同气 温的影响 ,其韧性 差异也非 常大。夏 季 温 度 高 ,其 枝 、 叶 的 韧 性 也 相 对 较 大 ,可 以 较 大 幅度 弯 曲而不会断枝落 叶 ;而冬季温度 低 ,其枝 、叶 、芽等 受冻 变硬 而且没有 弹性 ,韧性差 ,小 幅度 的弯 曲都会导致 其枝 叶的折断或掉落 。 所以 , 对红松 的透光抚育适宜在夏季进行 。 冬季特别是 1 2 月份至 3 月份期 间是红松枝 、叶 、芽变硬的 低温时 间, 在这个时间段 内不宜进行 红松 的透光抚育操作。 在冬季对红松 周围 阔叶林木 进行砍伐处理 ,来 年红松 不仅 萌株较前年 多 ,而且萌发株 当年生长 的也较 为旺盛。 如 在 夏 季 进 行 周 围 阔 叶 林 木 的砍 伐 ,红 松 萌 发 枝 条 会 因 生 长 周期短 ,大部分 没有木质化 ,导致 冬季到来被 冻死 ,对 来 年的树木生 长也 会产生一定 的抑制作用 。所 以 ,从抑制 阔叶林 木生长 的角度来进行考虑 ,也 要在红松 生长季节进 行 透光抚育操作 ,但 是一般为 了红松在后年 的安全生长 , 避 免因其生理 干旱导致 的死 亡 ,建议 在七月下 旬以后 ,就 不宜进行红松周 围阔叶林木的砍伐作业 。 1 . 1 . 2根据生长规律来确定透光抚育年龄 在 阔叶林冠 下 对红松幼林 开始透光抚育 的年龄 ,要依据红 松在不 同阔 叶林 冠下 的不 同时期的生长 的规律来确定 。红 松在不 同结 构 的 阔 叶树 林 冠 下 , 其 树 高 以及 生 长 量会 产生 很 大 的差 异 。
对红松 进行适 当强度 的透光抚育 ,不但 能提高它 的生 长量 ,还能 够促 使其具有 良好 的 自然整枝 过程。透光强度 不 同的林 区 ,红松树 的年均生长 量不 同,树 高为 5 0 e m至 2 m 的红松幼树 ,在其透光的前 4年 ,年均 树高生长量都 非 常小 ,最大的年 生长量 仅为 9 . 1 e m,最小 的只有 5 . 1 c m, 年平均 生长量 为 6 . 5 e m。在 其透光 的后 4年 ,根据其 4个 不 同强度 透光对照 区,红松 树高年均生长 量均有 明显 的增 加 ,在全光区的红松株平均总生长量为 7 4 . 4 e m;在郁 闭度 分别 为 0 . 3 、0 . 5 、0 . 7及 0 . 9的 四个 区 ,其 生长总量 分别 为 7 3 . 5 c m、6 2 . 1 c m、3 7 . 2 c m以及 1 8 . 9 e m。这充分说 明了红 松幼树 的树高生长量根 据光照强度 的增加而不 断增 大。在 不 同强 度的阔 叶林透光 区 ,其林 间透 光强度越大 ,红松 的 地径生长量也就越大。 对 红 松幼 苗透 光 抚育 时 间 ,也 是 有讲 究 的。 不仅 要 考 虑到 红松 生 理特 点及 其生 长规 律 ,而且 还要 根据 红 松 周 围 阔叶林 木 的生 长规 律来 确定 红松 透光 抚 育 的时 间。 对 红 松 幼 苗 透 光 抚 育 时 间 进 行 归 纳 , 主 要 有 以 下 两 个 方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1. 引言1.1 林业造林技术的重要性林业造林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不同种类的树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地上,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活动。

林业造林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造林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

2. 促进经济发展:林业造林技术可以促进林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营,为国民经济增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产。

3.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林业造林技术,可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 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林业造林技术可以增加城乡绿化,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们的休闲环境,增加绿色防护屏障,减少自然灾害。

林业造林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加绿色生态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林业事业的基础和支撑。

加强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1. 种苗质量不足:一些地方造林所使用的种苗质量不过关,导致种植后苗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影响了造林效果。

2. 土壤改良不到位:部分地区对土壤的改良工作不够细致,没有进行有效的施肥和土壤保护措施,导致土壤贫瘠,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发育。

3. 灌溉和养护不足:有些地方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和养护工作,造成树木生长受限,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4. 科学配套不完善:部分地区的林业造林技术缺乏科学配套,没有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导致生态环境受损。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种苗质量不足、土壤改良不到位、灌溉和养护不足以及科学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造林技术水平,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2 林业造林技术改善措施一、加强科研与技术培训: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断提升林业造林的科技含量。

吉林东部山区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吉林东部山区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2014年10月防 护 林 科 技O c t .,2014第10期(总133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10(S u m N o .133)文章编号:1005-5215(2014)10-0114-01收稿日期:2014-06-01作者简介:付世萃(1983-),女,黑龙江望奎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研究,E m a i l :f u s h i c u i @126.c o m通讯作者:谢朋(1981-),男,吉林长春人,大学,副研究员,从事林木种质资源收集㊁保存及繁育方面的研究.吉林东部山区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付世萃1,张大伟2,谢朋2,王东娜1,林永红3,王增梅4(1.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长春130033;2.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3.临江林业局,吉林白山134600;4.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摘 要:红松是吉林东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㊂文章从地类选择㊁整地㊁苗木选择㊁造林㊁抚育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吉林东部山区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㊂关键词:吉林东部山区;红松;造林中图分类号:S 791.247.0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4.10.045 红松为吉林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还是水土保持㊁水源涵养林最佳选择树种㊂据研究,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平均厚度4.2c m ,枯落物累计量78.53t h m -2,持水量115.44th m -2,分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1.35倍㊁1.30倍和1.2倍;分别是杂木林的0.89倍㊁1.80倍和2.13倍㊂吉林省东部山区多采用林冠下造红松林,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了林冠下造红松林的一套技术㊂1 地类选择根据红松的生长习性,选择在排水良好㊁坡度较缓㊁无季节性积水的地段,土层厚度在30c m 以上的棕壤㊁暗棕壤地块,林分郁闭度在0.5以下㊂2 整地采用人工穴状整地的方法,整地规格为60c mˑ60c mˑ30c m ㊂春季边整地边造林㊂3 苗木选择选择顶芽饱满㊁色泽新鲜㊁根系发达㊁无机械损伤㊁无病虫害㊁充分木质化的Ⅰ级苗㊂苗木规格为4年生实生苗,苗高>25c m ,地径>0.4c m ㊂4 造林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进行㊂在春季4月中下旬土壤化冻20~30c m 时进行造林,造林时扶正踏实,避免窝根㊁露根等影响苗木成活的现象发生㊂造林密度不低于1000株h m -2㊂5 抚育采用连续5年7次的抚育方法,其抚育次数及顺序为2.2.1.1.1㊂造林后第1次抚育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除草㊁松土,第2次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进行1次除草,第3年开始抚育在7月中旬进行除草㊁松土㊁割灌㊂抚育必须及时㊂6 病虫害防治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 预防为主㊁积极消灭的原则㊂造林前对周边地区的病虫害进行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具体情况㊂严格执行预防措施,造林苗木必须经过检疫,发现病虫活体要采取除害处理措施,否则不得用于造林㊂造林后对幼林每年进行1~2次调查,确定预防治理措施,采取积极消灭的原则,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避免造成危害㊂7 结论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极其珍贵㊂吉林东部山区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缓解林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发挥其生态效益,对土壤进行改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涵养水源,调整林分结构,恢复森林的多种防护效能,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本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另一方面红松副产物红松籽能使当地林场及林农增收,增加了地方经济收入,对带动周边林农造林㊁护林积极性都有重要的意义㊂。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林业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林木种植、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

而在林业工程中,造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造林工作,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下面本文将就此进行阐述。

一、造林方法1、人工造林人工造林,顾名思义,就是依靠人力手段进行林木种植。

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手段包括手工挖坑、插枝、移栽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造林效率低,工作量大。

2、机械造林机械造林则是利用机械手段进行林木种植。

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包括电动机械、气动机械、超声波机械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高、质量稳定,适用于林地面积较大的情况。

但其缺点则是投入成本高。

3、自然造林自然造林是指利用天然或半人工方式进行林木种植。

这种方法中,主要是利用植被的自生自长能力,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生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较少,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减少破坏。

二、造林措施1、地力管理地力管理是指对林地土壤进行调查和处理的过程。

在进行地力管理时,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水分、水分、温度等因素,从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种植方案和种子。

2、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是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造林工作时,需要注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防止其对森林的破坏。

3、科学施肥在进行造林工作时,需要注意对林木进行科学施肥,从而提高其生长质量和株数。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给予适量的肥料,以防止因施肥过度导致森林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冠下造林技术探讨
作者:孙立文李农王成艳李云国刘秀娟
来源:《绿色科技》2012年第12期
摘要:通过多年开展的冠下造林实践,总结了林冠下造林的成功经验,并从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栽植技术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冠下造林的技术要点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造林;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04-01
1引言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迅猛发展,各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了绿化的步伐。

吉林省通化市在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的目标之后,一举消灭了宜林荒山荒地。

在消灭荒山之后,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了培育更好的森林后备资源,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作出了“在疏林地或择伐后林地开展林冠下造林的决定”。

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造林地的选择
林冠下造林适宜在疏林地或通过择伐后的林分,对保留株数不足200株/hm2林分,且林分内天然更新条件差,幼苗幼树不足500株/hm2,郁闭度在0.6以下,立地条件优越易于人工更新的林地都可以进行冠下造林。

3造林树种的选择
在造林时,必须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树种。

在吉林省东部山区,由于林内光照比较少,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切肥力高、酸性大等特点。

因此。

开展林冠下造林主要考虑树种的各种特征,如耐阴性、抗逆性等。

在吉林省通化地区可以用于冠下造林的树种主要有:红松(Pinus koraiensis.);杉松(冷杉)(Abies holophylla Maxim.);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Carr.var.microsperma(Lindl.)Cheng et L.K.Fu];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在林冠下更新中,造林苗木的苗龄型选择,红松、鱼鳞云杉要选择S2-2型苗木;杉松要选择S1-2型苗木;水曲柳应选择S1-1型苗木。

上述树种,在实际更新造林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个树种各自的习性与特点,合理选择搭配。

同时工程造林要采用良种壮苗。

4造林调查设计
林冠下造林的调查设计主要是参照标准造林调查设计,避开有林木的地方,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

在设计造林密度时,要根据林分的郁闭度和林木株数密度来合理确定。

一般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里进行冠下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郁闭度在0.4~0.6时,密度可以控制在600~1100株/hm2。

5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要根据林地内的卫生情况,按照造林设计要求进行细致整地。

首先要进行清林,清除林地内的非目的树种和杂灌丛,然后,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穴口径为
60cm×60cm,穴深度为30cm。

穴内挖出的土壤要分层堆放的坑穴的旁边,不要打乱土层。

6栽植技术
林冠下造林,可以在造林地附近,就近进行培育苗木。

既可减少运输环节,降低成本,又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在植苗造林前,用高吸水蘸根对苗木进行处理。

栽植时,注意土壤一定要分层埋,踩实后再覆上1cm厚的浮土。

一般不用浇水。

由于造林苗木比较大,根系比较发达,栽植方法一般不适宜采用窄缝植苗的方式。

具体栽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确定。

7抚育管护
造林后,本着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定期开展除草、松土、扶正、培土等幼林抚育措施。

第一年要进行幼林抚育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和第四年各抚育1次。

根据幼林生长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幼林的不断长大,适时开展上层树木的疏伐,以保证幼林的健康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林业部林业工业局.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及说明[R].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一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3]湖南林业学校.造林学(上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