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1]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1]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综合性实验

细胞生物学综合性实验

实验结果
若染色适中,间期核及染色体为金黄色,油镜 观察,可在某些染色体上看到成对的黑色小点, 此即为银染NOR(Ag- NOR)。
若整张片子色淡,间期核及染色体都不易看清, 为染色时间不足,在未滴过香柏油的情况下, 可重新续染。
若染色时间偏长,则染色体为棕色,此时,仍 可看到黑色的NOR,只是NOR与染色体间的反差 较低。染色严重过度时,整张片子都布满黑色 沉淀,这样的标本一般都丢弃不用。若标本珍 贵,也可采用特殊方法褪色后重新染色。
试剂2
50%硝酸银溶液 氨银溶液:
4g硝酸银溶于5ml蒸馏水,再加入5ml浓氨 水
3%甲醛溶液:3ml36%甲醛液,加蒸馏 水97ml,用4g无水醋酸钠调节pH7, 4℃保存。使用前用甲酸调pH4.5
动物染色体制备方法和步骤
秋水仙素处理
实验前3~4h,按动物每克体重2~4μg的剂 量,腹腔注射秋水仙素
实验材料
小白鼠或青蛙
实验仪器、用具
天平 离心机 温箱(或水浴锅) 显微镜 酒精灯
注射器(1ml) 解剖盘 解剖剪 刀片 离心管 吸管 烧杯 冰冻载玻片
试剂1
C理盐水 0.1%秋水仙素溶液
用生理盐水配制
1/15 mol/L磷酸缓冲液(pH7.4) Giemsa染液
固定
沿管壁逐滴加入固定液600ul,吹打成悬 液,室温固定20min,离心。重复此操作 一次。最后用500ul固定液将沉淀悬浮。
动物染色体制备方法和步骤
滴片
用镊子取预先冰冻的干净载玻片,迅速滴 上2~3滴细胞悬液,立即用嘴向同一方向 吹气,使细胞分散均匀,然后置酒精灯上 微微加热干燥
Giemsa染液染色30min,镜检
注意事项
硝酸银现配现用 银染液可使衣服、皮肤染色,小心操作 3%甲醛工作液pH必须为4.5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细胞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1.实验结果及分析(1)细胞形态观察图1.1 10X40倍镜下肝细胞图1.2 10X40倍镜下血细胞图1.3 棉花叶横切(栅栏组织细胞)(2)细胞大小测量项目原始数值及数据处理平均值台尺41 35 41 28 20 33 目尺170 145 170 116 83 136.8根据公式计算得:每2.412 2.414 2.412 2.414 2.410 2.412格μm数项目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平均值长格数28 28 29 29 31 28 26 23 25 27.44 宽格数 5 4 5 4 6 4 5 5 4 4.67 长μm 67.54 67.54 69.95 69.95 74.77 67.54 62.71 55.48 60.30 66.202.思考题(1)血细胞分为哪几大类?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并阐述其功能。

绘图。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

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

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但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以及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2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2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⒈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⒉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⒊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⒈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 脂和蛋白质又能和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 细胞间的联系,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有关。

⒉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 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 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实验用品】⒈材料土豆块茎、家兔。

⒉试剂⑴PBS缓冲液称取NaCl 7.2g、Na2HPO4 1.48g、KH2PO4 0.43g, 加蒸馏水, 定容至1L, 调pH至7.2。

⑵1%肝素溶液0.1g肝素溶解于10mL0.9%氯化钠溶液中。

⒊器材5mL注射器、酒精棉球、双凹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实验程序】⒈以无菌方法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液(5mL注射器先吸取3mL1%肝素溶液)1mL, 用0.9%氯化钠溶液洗5次, 每次3000r/min离心5min, 最后按沉淀的红细胞体积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1%红细胞悬液。

⒉称取去皮土豆块茎2g, 切成薄片, 加10mLPBS缓冲溶液, 浸泡2h, 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⒊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PBS缓冲液各一滴, 置于双凹片的左右两孔内, 再分别滴入一滴1%红细胞悬液, 振荡10min。

4.待红细胞液发生明显凝集反应后, 将双凹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⒈结果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现象⒉图像加土豆凝集素加PBS缓冲液【分析与讨论】⒈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 在双凹片上, 加有土豆凝集素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液先变浑浊, 随后又变澄清, 同时发生凝集反应, 且凝集后的块状物聚集在液滴中央;而加有PBS缓冲液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不发生明显变化, 静置后, 后细胞逐渐集中于液滴中间部位, 而四周表现为澄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

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_)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胞培养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3. 掌握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生物体细胞从其原始生存环境中分离出来,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物筛选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加深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

实验材料:1. 人体皮肤细胞2. 培养基(包含血清、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3. 塑料瓶(培养皿)4. 显微镜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取适量人体皮肤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使其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2. 将细胞接种到塑料瓶(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培养基。

3. 将塑料瓶(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

4. 在合适的时间点,使用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5.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和图片,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皮肤细胞在培养基中开始贴壁,并逐渐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胞开始出现分裂,形成相互连接的细胞团。

一些细胞逐渐伸展成梭形或扁平形,呈现出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

在某些区域,我们观察到细胞开始分化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呈多角形。

这些现象表明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胞确实可以在体外条件下贴壁生长并增殖。

这证明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可行性。

2. 细胞分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这说明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以确保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此外,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细胞类型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观察了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并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4)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4)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名称酸性磷酸酶显示法
1、组织中为什么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这些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脾脏是免疫器官,因此,鱼的脾细胞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其中有大量溶酶体。

(2)酸性磷酸酶主要位于溶酶体内,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3)由Gomori氏法显示酸性磷酸酶的原理得: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能够分解底物(β-甘油磷酸纳)而释放出磷酸基,在pH5.0的环境中,磷酸基与硝酸铅反应,形成酸铅。

但因其是无色的,所以再经过与硫化铵的作用,形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因此在组织中会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

吞噬细胞生理功能:
①非特异性地吞噬杀灭病原体、衰老病残和突变的细胞;
②在特异性免疫形成过程中,参与抗原识别和递呈,生成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损伤。

③以吞噬功能为主,发挥非特异性免疫防疫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损伤等。

2、解释5种温度下的作用。

(1)冷冻切片:保护组织内酸性磷酸酶不被破坏,便于切片。

(2)冷甲醛钙液固定:防止溶酶体内的酸性磷酸酶迁移。

(3)90摄氏度温箱热水浴:使对照片中的酶失活,形成对照。

(4)酸性磷酸酶孵育液预热至37摄氏度:预热至37摄氏度,与后面的孵育温度相同,无温差,单一变量,保持酶活性。

(5)37摄氏度恒温箱:维持正常的酶活性,进行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姓名学院_生命科学学院_专业_班级_10B班_实验课程名称_人类淋巴细胞株的培养_指导教师及职称许琳峰_开课时间2012 至_2013 学年_上学期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实验名称:人类淋巴细胞株的培养实验时间:2012.3——2012.4 实验室:睿智楼3栋424小组合作:第四小组实验主要内容:1、细胞培养准备工作(清洗、消毒、灭菌)2、培养基的配制3、细胞传代培养4、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1、能独立地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个中器皿的清洗与消毒,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操作,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RPMI 1640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熟练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操作方法,观察外培细胞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

4、掌握死活细胞的鉴别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1、细胞培养准备工作(清洗、消毒、灭菌)(1)、清洗与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是组织培养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步骤。

(2)、体外培养细胞所使用的各种玻璃或塑料器皿对清洁和无菌操作的要求程度很高。

细胞培养不好与清洗不彻底有很大关系。

(3)、灭菌手段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对不同的物品需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

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药品丧失了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或其他使用价值也不行。

2、培养基的配制细胞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是由合成培养基和小牛血清配制而成。

合成培养基有商品出售,它是根据细胞生长的需要按一定配方制成的粉状物质。

其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离子和其他辅助物质。

它的酸碱度和渗透压与活体内细胞外液相似。

3、细胞传代培养当原代培养细胞或细胞系细胞增殖达到一定的密度后,则需要做再培养,即将培养的细胞分散后,以适当比例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扩大培养,此过程为传代培养。

一般将传代培养的累积次数作为传代细胞的代数。

4、死活细胞的鉴别细胞的存活率是反映细胞群体生活状态的重要指标。

多种方法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最常用到的方法是染色排除法。

原理:许多酸性物质不容易穿过活细胞的质膜进入胞内,却能渗入死亡的细胞内,使其着色,以次来区别死活细胞。

三、实验大体流程细胞培养准备工作培养基的配制细胞传代培养死活细胞的鉴别四、装置示意图五、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一)工具超净工作台、干燥箱、高压锅、过滤器细胞培养瓶、量筒、研钵、烧杯、漏斗、滤纸、pH试纸、微孔过滤器(0.22μm)及注射器、离心管微量加样器(移液枪)、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高压灭菌锅、蒸馏水器、超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血球计数板(二)材料微孔滤膜(直径25mm):孔径为0.22um、各种规格的Tip 、培养细胞、人类淋巴细胞株。

(三)试剂75%酒精、重铬酸钾、浓硫酸、NaOH、HCl、酚红、RPMI 1640干粉、小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NaHCO3 、L-谷氨酰胺、三蒸水台盼蓝(染料)、乙醇:0.4%台盼蓝溶液六、实验步骤清洗胶塞处理塑料制品的清洗tip和tube的清洗洗液的配制消毒和灭菌化学消毒法准备(清洗与灭菌)合成培养基的配制小牛血清的处理生长培养基的配制每小组先用一个培养瓶配制50ml的生长培养基没人取10ml培养基到自己的细胞培养瓶内然后向细胞培养瓶内接种400ul的人淋巴细胞株原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旋松瓶盖(直立放置)取20ul细胞悬液放入干净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0.4%的台盼蓝染液混合,放置1min。

取一干净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片,从盖片两边滴入细胞悬液使之充满计数板和盖片之间。

注意滴液勿有气泡,也不能太多,否则会使盖片浮起而是细胞计数不准。

低倍镜下观察,活细胞不着色,台盼蓝着色的细胞呈深蓝色,是不健康或已死亡的细胞,不能计数。

找出计数板上的方格,计算四角大格内总的细胞数,压着大格线者只计左侧或上方,不计右侧或下方。

七、实验操作方法(一)洗液的配制常用的洗液是硫酸-重铬酸钾溶液。

洗液可根据需要配制不同的浓度成分强酸洗液次强酸洗液重铬酸钾 6.3g 315g 12g 600g浓硫酸100ml 5000ml 20ml 1000ml蒸馏水20ml 1000ml 100ml 5000ml配制方法:(1)将重铬酸钾放入大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腾并搅拌,使重铬酸钾充分溶解。

(2)将重铬酸钾倒入酸缸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硫酸并用一长玻璃棒不断搅拌,充分溶解。

注意:操作时注意安全,穿戴好耐酸手套和围裙,防止洗液飞溅到衣物皮肤上,不慎飞溅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二)RPMI 1640 培养液配制1、每组称取RPMI 1640干粉0.52g,溶于50 ml 的三蒸水。

2、置于搅拌器上搅拌20 min,直到液体变为澄清为止。

(三)RPMI 1640 合成培养基配制1、加入0.1ml 1%的酚红,通入CO2,使液体变为金黄色,说明培养基完全溶好。

2、配制好的培养基,用时用饱和NaHCO3液调节pH 至6.8-7.0。

溶好以后的培养液在超净台中进行0.22μm滤过除菌,分装至细胞培养瓶中。

3、瓶口封好,-20℃或4 ℃贮存。

(四)RPMI 1640生长培养基的配制50ml 储备液浓度终浓度RPMI 1640培养液44.5 ————谷氨酰胺0.5 30mg/ml 0.3mg/ml双抗0.05 100000u/ml 100u/ml小牛血清 5 ——10%(五)传代培养操作方法每小组先用一个培养瓶配制50ml的生长培养基每人取10ml培养基到自己的细胞培养瓶内然后向细胞培养瓶内接种400ul的人淋巴细胞株原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旋松瓶盖根据细胞的数量看细胞瓶是否平放或直立放置(六)死活细胞鉴别操作方法1、取20ul细胞悬液放入干净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0.4%的台盼蓝染液混合,放置1min。

2、取一干净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片,从盖片两边滴入细胞悬液使之充满计数板和盖片之间。

注意滴液勿有气泡,也不能太多,否则会使盖片浮起而是细胞计数不准。

3、低倍镜下观察,活细胞不着色,台盼蓝着色的细胞呈深蓝色,是不健康或已死亡的细胞,不能计数。

找出计数板上的方格,计算四角大格内总的细胞数,压着大格线者只计左侧或上方,不计右侧或下方。

4、计算:每毫升原液细胞数= 4大格细胞总数/4 ×10000 ×稀释倍数细胞存活率(%)=(细胞总数-死细胞数)/ 细胞总数注: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个大方格面积为1X1=1mm2。

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1 X 1 X 1=0.1 mm31ml = 1000 mm3每个大格有40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方格体积为0.1/400 =1/4000mm3 =1/4000,000ml七、实验现象及结果1、洗液的颜色为黑色2、RPMI 1640培养液的配制时,置于搅拌器上搅拌20min后,液体变的澄清。

3、RPMI 1640合成培养基的配制通入二氧化碳之前为红色,通入二氧化碳之后变为金黄色。

4、死活细胞的鉴别(1)低倍镜下看到细胞的颜色有无色,深蓝色。

(2)计数结果如下表第一个大格第二个大格第三个大格第四个大格活细胞 A 45 51 49 53B 64 45 48 47平均54 48 48 50死细胞 A 12 13 15 12B 11 14 18 17平均12 13 16 14(3)计算每毫升原液细胞数 =2100004197⨯⨯ = 985000个 细胞存活率(%) = %100252197⨯ = 78%八、实验总结(一)、注意事项:1、洗液的配制时,向重铬酸钾中倒入浓硫酸时,速度要慢,且边到要变搅拌。

2、清洗和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所以在清洗实验用具时,一定要反复彻底的洗干净,消毒也要做得彻底。

当然灭菌手段的选择也很重要。

对不同的物品需要采取不同的灭菌方法。

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物品丧失了营养价值。

3、要使细胞能够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

第二、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4、培养基的配制。

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新买的小牛血清一定要灭活。

5、细胞传代培养,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可能的污染,操作一定要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操作人员要能正确地操作超净工作台,实验开始前打开照明灯并通风,然后操作人员要点燃酒精灯,并且用酒精棉球擦手,使其消毒,之后用移液抢取样等步骤都要在酒精灯旁边完成。

培养瓶盖等盖取下之后即盖上,以免被污染。

6、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定要注意滴液不要有液泡,也不能太多,否则会使盖片浮起来而使细胞计数不准。

(三)实验分析与讨论1 血清在细胞培养中的作用?答:血清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含有细胞生长所必须的生长因子,酶,微量元素和激素,有保护作用,提供生长和贴附因子等,是合成培养基无法取代的,此外还能中和有毒物质的毒性。

2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答:(1)提供细胞存活所必须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

注意外部环境酸碱度和渗透压调节。

(2)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3 配制培养基是调节PH值的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保证细胞在体外生存所适宜的酸碱度(三)、实验小结本次实验是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实验分成四次完成,由于时间有点长,导致各实验的衔接不是很好,实验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实验中的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

此实验的灭菌做的较好,培养基未被污染,相对不足的是PH的调试不是很精确,还有取量也不准确,使得实验有了一定的误差。

此次实验,小组当中的各个同学都很积极,大家都很主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讨论和解决,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实验顺利的完成了.。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得学习当中我们将会努力加以改正。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签名: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