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计划.docx

合集下载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成混凝土的工艺和方法。

正确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和施工性能。

以下是一份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共计1200字以上。

一、配合比设计目标根据工程要求,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为:达到C40的强度等级。

二、计算各组份用量1.水泥用量计算:根据量均法则,按照水泥胶砂比例1:0.45计算,假设配合比中水泥胶砂含量为35%,则可得水泥用量Wc=(100/(1+胶砂含量))*胶砂用量;2.砂用量计算: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按照强度法则,可查找对应的标准强度值,假设为fcm=40;根据砂的湿密度和装载系数,计算砂的实际用量。

3.石料用量计算:根据砂石比例和砂石骨料的容重,计算石料的实际用量。

4.水用量计算:水用量一般根据水灰比确定,假设本次设计中采用水灰比为0.45,根据水泥用量计算水的实际用量。

三、配合比确定根据以上用量计算,可以得到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如下:水泥用量:X kg砂用量:Y kg石料用量:Z kg水用量:W kg四、配比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1.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选择粒径合适、骨料均匀、含泥量低的粗细砂。

3.石料:选择粒径大小合适、均一、干净、无泥、碎石块的骨料。

4.水:选择清洁、无杂质、无盐分的水。

五、掺合料的选择和掺入量确定根据工程需要,可适量掺入合适的掺合料,如硅灰石粉等,掺合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10%左右。

六、施工注意事项1.配合比施工前,要进行试配实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2.施工时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保持施工环境整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要均匀、顺畅,避免堆放太久导致混凝土的初凝。

4.施工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等问题。

七、配合比的试验及结果分析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配合比的合理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在于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比例,以配制出满足设计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要求的混凝土。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熟悉相关实验设备和操作,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材料1、水泥:选用_____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_____,其物理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细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_____,含泥量为_____%,堆积密度为_____kg/m³。

3、粗骨料:选用_____mm 连续级配的碎石,含泥量为_____%,针片状颗粒含量为_____%,堆积密度为_____kg/m³。

4、水: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5、外加剂:选用_____型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_____%。

三、实验设备1、电子秤:精度为_____g,用于称量原材料。

2、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容量为_____L,用于搅拌混凝土。

3、坍落度筒: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4、抗压强度试模:尺寸为_____mm×_____mm×_____mm,用于成型混凝土抗压试件。

四、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灰比定则”,即在一定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

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要求,通过调整砂率、外加剂用量等参数,使混凝土达到预期的性能。

五、实验步骤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fcu,k),按照公式 fcu,0 = fcu,k+1645σ 计算配制强度。

其中,σ 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根据经验取值。

2、计算水灰比(W/C)根据水泥强度等级和混凝土配制强度,按照公式 W/C =αa×fce/(fcu,0 +αa×αb×fce)计算水灰比。

其中,αa、αb 为回归系数,fce 为水泥 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但是我们实验中的减水剂效率超出了实验预期,且出现了一定的泌水现象,这也可能使混凝土初期强度降低。
八结论
采用42.5 MPa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高效减水剂,优质粉煤灰与硅灰,配以合适的粗细骨料级配,可以配制C60高强泵送混凝土。
配比时对比优化方案,操作时严谨认真,严格控制各道程序质量,是成功配制C60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所在。
(2)黄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调研,目前,好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按坍落度190mm设计则有
•掺外加减水剂2.0%,所得减水率约为30%,则
3、体积法算基准配比粗细骨料
•ρc取为3000kg/m3
•ρg为2700kg/m3(石子表观密度)
•ρs为2600kg/m3(表观密度)
•ρw=1000kg/m3
•α为含气量,介于1到2之间,这里取1.5由此得到

我们选用6%的粉煤灰以及6%的硅灰,硅灰和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
级配对C6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级配良好的集料具有较大的堆积密度,同时也具有较小的空隙率,在混凝土中能形成坚强的骨架。换言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堆积密度最大,即空隙率最小的集料,是理想的而且,C60高强混凝土的骨料强度对整体强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细集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比粗集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中没有反映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应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试验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混为一谈。而我们在实验时并未根据实验状况及时调整,这也是引起强度偏低的原因之一。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普通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各种成分比例的过程,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一、硬度和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配合比的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硬度越大,强度越高,抗压性能越强。

硬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种类和沙砂的粒度,水灰比也会对混凝土的硬度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用高硬度的水泥和粒度合理的石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二、耐久性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下长期使用的性能。

混凝土在氯离子、硫酸盐、碱性等侵蚀介质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腐蚀、开裂等问题,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合适的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抗渗剂等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冻和抗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三、工程性能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包括流动性、塑性、坍落度等。

在施工中,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直接影响到浇筑和振捣的效果。

流动性好的混凝土可以使得稠密砂浆中的空隙和孔隙得到有效充填,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使用适量的减水剂,调整水胶比和砂石比例,以使得混凝土的工程性能更加合理。

四、配合比设计原则:1.强度和耐久性优先原则:根据混凝土所在的具体使用环境和强度要求,选择适当的水胶比、粉煤灰掺量、掺合料类型和掺合料掺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经济合理原则: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更低、易获取的原材料和掺合料,尽量减少材料浪费。

3.施工性能原则:考虑到施工的需要,选择流动性和坍落度适中的混凝土,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实验验证原则:对于新配合比的设计,应进行相应的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检验其性能和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一个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比例的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个人工作总结

混凝土配合比个人工作总结

混凝土配合比个人工作总结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程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做了一些个人工作总结,特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实验室的测试,我掌握了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指标,例如水泥的标号、骨料的级配和含泥量,粉煤灰的掺量等。

这为我后续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在实际工程中不断进行试验和调整。

在与工地现场密切合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不断尝试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在不同施工环境和要求下进行了现场试验。

通过比对试验结果和实际使用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混凝土配合比,以达到更好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效果。

另外,我还加强了与相关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学习。

参加行业内的会议、讲座和培训,与其他混凝土工程专业人士积极交流和分享经验,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点和经验,以完善自己的配合比设计能力。

最后,我总结了一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标准流程,包括材料选择、比例设计、试验验证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混凝土配合比数据库,将各种材料的性能指标、实验数据和工程效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以上的个人工作总结,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经验积累。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混凝土配合比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我的个人工作总结中,深入研究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加强与工程现场的紧密合作和实验验证,以及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学习都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然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工程的特殊要求。

在此,我将继续分享我对混凝土配合比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首先,我认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具体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验总结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验总结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验总结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在混凝土设计中,配合比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良好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等性能。

本文将从配合比设计的角度出发,总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验。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设计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在混凝土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设计强度是指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所需的强度值,一般以28天龄期为基准。

2. 确定最大粒径混凝土中的骨料要求满足一定的粒径要求,一般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混凝土构件厚度的1/3。

3. 确定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的质量比,是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参数。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

4. 确定骨料配合比骨料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骨料的比例,不同的骨料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5. 确定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混凝土的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等。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验总结1. 水灰比的选择水灰比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

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水灰比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经济性。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凝土的流动性会变差,施工难度会增加,同时还会增加混凝土的成本。

2. 骨料的选择骨料的选择也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选择骨料时,应该注意骨料的种类、大小、形状和表面状态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骨料种类单一、粒径分布合理、表面光滑、角度锐利的骨料。

同时,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 掺合料的使用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使用掺合料时,应该注意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

一般情况下,掺合料的掺量不应超过水泥的20%。

同时,掺合料的品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摘要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不仅具有承重和耐用的特点,还能满足设计师的美学需求。

本报告旨在探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辅助理解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1. 引言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材料中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各种成分之间的搭配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寿命。

2. 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用量,提高成本效益。

2.2 均匀性原则混凝土中各个成分之间应该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过度灌浆或骨料分集现象。

2.3 流动性原则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便于施工人员浇筑和振捣。

2.4 耐久性原则混凝土应具备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和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能。

3. 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3.2 确定掺合料类型与掺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可用材料的特性,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以及其掺量。

3.3 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与砂率根据需要设计的混凝土性能(如强度、抗裂性等),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与砂率。

3.4 估算初步比例根据前述步骤的结果,初步估算各个成分的比例,包括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水灰比等。

3.5 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初步比例结果,进行配合比试验,评估实际配合比的性能,并对初步比例进行调整。

3.6 编制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编制配合比设计报告,包括具体的配合比数值和施工注意事项等。

4. 案例分析以某高层住宅楼的结构柱配合比设计为例,通过试验得出了最佳化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掺量等具体参数,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5. 结论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一步,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拥有优良的性能和耐久性,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寿命。

C15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docx

C15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docx

贫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一、设计题目基层贫混凝土配合比二、设计资料1.抗压强度: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30-2014)的要求, 28 天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15.0Mpa。

2.组成资料:水泥为双鸭山安邦河 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为玉林碎石场 4.75—31.5mm 连续级配碎石( 4.75—9.5mm 碎石掺入量 40%,9.5—31.5mm 碎石掺入量 60%),砂为渡口砂场。

2、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1)、强度:贫混凝土基层的设计强度标准值(MPa)交通等级特重重中等7d 施工质检抗压强度10.07.0 5.028d 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15.010.07.028d 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 3.0 2.0 1.5(2)、工作性: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指标坍落度S L(mm)界限卵石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最佳工作性20-4025-50允许波动范围5-5510-65(3)、耐久性:满足耐久性要求的贫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交通等级特重重中等最大水灰比0.650.680.70有抗冻要求的最大水灰比0.600.630.653、各组成材料的质量的要求(1)水泥:3 天龄期28 天龄期凝结时间产地标号项目抗压抗折抗压抗折初凝终凝安定性Mpa Mpa Mpa Mpa min minP·O42.5规定值17.0 3.542.5 6.545600合格双鸭山实测18.4 3.947.5 6.9185294合格(2)砂:细度模数应在 2.3~3.0 之间且含泥量在不大于 3%,颗粒级配应符合要求。

产地细度模数含泥量级配区备注渡口 2.42 1.2Ⅱ中砂(3)碎石:粒径不大于 31.5mm,压碎值应不大于 15%,针片状含量应小于 15%,含泥量不大于 1%,级配符合要求。

产地规格压碎值针片状含含泥量级配量玉林 4.75~31.5cm 4.614.10.2合格(4)水为饮用水4、确定贫混凝土计算步骤(1)、采用 28d 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15.0MPa,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t l×s l =15.0+1.645 ×1.5=17.5Mpaf cu,o—贫混凝土 28d 抗压强度( Mpa);f cu,k—28d 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t l-抗压强度保证系数,高速公路应取 1.645 ;s l-抗压强度标准差,无资料时或试件组数小于 6 组时,可取 1.5 (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范)一、术语、符号1.1 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 ~ 2800kg/m3 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1.2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 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 5 个。

)1.3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 10mm~90mm的混凝土。

1.4 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 100mm~150mm的混凝土。

1.5 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1.6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1.7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1.8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代替水灰比)(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二、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规定2.1 基本参数(1)水胶比 W/B;(2)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 w;(3)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 b;(4)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 C;(5)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 f;(6)砂率βS: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7)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 S;(8)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 g。

2.2 理论配合比(计算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基本步骤: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计算水胶比;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确定混凝土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 ,0 f cu,k 1.645( 1)式中: f cu ,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 ,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 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 01.15 fcu ,k( 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有近 1~3 个月同品种、同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 30,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 ( ≥ 30 组数据 ) 按式( 3)统计计算:nf cu2,i n m fcu2i 1( 3)n1式中: f cu ,i——第i组试件强度(MPa);m2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 MPa);n——试件组数。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 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MPa 时,按式(3)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 时,应取 3.0MPa。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 C60 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 4.0MPa 时,应按式( 3)的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MPa时,应取 4.0MPa。

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 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 其强度标准差可按下表取值。

表 1 标准差取值( 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C20C25~C45C50~C55∑4.05.06.0(2)水胶比确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 C60 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W Ba fb( 4)fcu ,0 a b fb式中: W B ——混凝土水胶比;a 、b ——回归系数,按表 2 取值;f b ——胶凝材料 28d 胶砂抗压强度( MPa ),可以实测;也可按照式( 5)计算确定。

表 2 回归系数a 、b 取值表系数碎石 卵石 a0.53 0.49 b0.200.13当胶凝材料 28d 胶砂抗压强度值(f b )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f bf s f ce ( 5)式中:f、 s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按表 3选用;f ce ——水泥 28d 胶砂抗压强度( MPa ),可以实测;也可按照式( 6)计算确定。

表 3 粉煤灰影响系数 f 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掺量( %)f s0 1.00 1.00100.85-0.95 1.00200.75-0.850.95-1.00300.65-0.750.90-1.00400.55-0.650.80-0.9050▔0.70-0.85注: 1. 采用Ⅰ级、Ⅱ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2.采用 S7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 S9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 S10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 0.05 ;3.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经试验确定当水泥 28d 胶砂抗压强度( f ce)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f cec fce, g( 6)式中: 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也可按表 4 选用;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表 4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c)水泥强度等级32.542.552.5富余系数 1.12 1.16 1.10耐久性验证: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

(控制水胶比是保证耐久性的重要手段,水胶比是配比设计的首要参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作了规定。

.表 5结构混凝土材料水胶比基本要求环境等级一二 a二 b三 a三 b 最大水胶比0.600.550.50(0.55 ) 0.45( 0.50 )0.40注: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 a 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

混凝土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按表 6 进行划分。

表 6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二 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 b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 a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三 b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7 的规定,配制 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7 的限制。

(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和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胶凝材料用量)表 7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环境类别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一200260300二 a225280300二 b250280300三300300300(3)用水量确定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 w0)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水胶比在 0.40-0.80 范围时,可以按表 8、9 选取;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 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表 8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 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 mm)项目指标10.020.040.016.020.040.0 16-20175160145180170155维勃稠11-15180165150185175160度( s)5-10185170155190180165表 9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kg/m3)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 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 mm)项目指标10.020.031.540.016.020.031.540.0 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坍落度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mm) 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注:1. 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

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增加 5kg-10kg ;采用粗砂时,可减少5kg-10kg ;2.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 b0)应按式(7)计算,并应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取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用量。

m w0( 7)mb 0W B式中: m b 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3m w 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量(kg/m );W B ——水胶比。

(5)砂率确定砂率(s )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性质、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

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小于 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2)坍落度为 10mm-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胶比按照表7 选取;3)坍落度大于 6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可经经验确定,也可在表10 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 1%的幅度予以调整。

表 10 混凝土的砂率( %)水胶比卵石最大公称粒径( 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 mm)10.020.040.016.020.040.00.4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33-3832-3731-3636-4135-4033-350.736-4135-4034-3939-4438-4336-41注: 1. 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的减少或增加;2.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以适当增加;3.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当采用质量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骨料用量应按式(8)计算,砂率按式( 9)计算。

mb 0mg 0ms0mw0mcp( 8)smso100%( 9)mgomso式中: m b 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m w 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量(kg/m3);m g 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m3);m s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m3);s——砂率;m 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 2350kg/m3 -2450 kg/m 3。

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骨料用量按式(10)、(11)计算。

mb0m g 0ms0mw00.01 1(10)b g s wsmso100%(11)mgomso式中:b——胶凝材料密度( kg/m3);仅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时,便为水泥密度;3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w——水的密度( kg/m3),可取 1000 kg/m 3;——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