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猫【郑振铎)】导学案 【表格+人教+初中语文】

【猫【郑振铎)】导学案 【表格+人教+初中语文】

《猫》(郑振铎)导学案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孔令广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一、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

(导学案)13猫

(导学案)13猫
课后查阅描写小动物的优秀文章读一读。例如冯骥才的《珍珠鸟》等。
观察一种小动物,可以分成年的和幼 年的,或者动态时的和静态时的样子,做好观察记录并动笔写一写。
评比优秀习作再展览。
1.朗读后交流感受夏丏尊和周而复笔下的猫。
2.讲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来写一写,注意仿照文中的句式特点来写一段话。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猫。感受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手法。小练笔要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运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来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用时:2分钟)
1.练写本课生字词语。
2.积累文中描写猫的特点的生动语句。
学生记录作业:
1.抄写生词。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落实好语文知识点,夯实语文要素。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读词:
贪玩 尽职 解闷 屏息凝视
5.学生交流汇报:“屏息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连气都不敢出一下。
“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些词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习惯。
2.指导学生改写片段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及句式的运用。
4.引导学生简要复述。
1.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即可)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哪个自然段又写了小猫的好玩淘气?并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猫导学案 2

猫导学案 2

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课题:《猫》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内容导航(2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一、自主学习与验收(温馨提示:请独立完成,不要交流,限时8分钟,每组出1-2人到黑板书写)①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0分钟)(温馨提示:先自己学习,如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助互学伙伴帮忙!)速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完成下表。

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两只小猫写一则悼词:天堂里的花白小猫:例: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你的病来的如此突然,即使是三妹的红铃铛,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

你离去后,全家人的心里都很酸辛,最难过的莫过于三妹了,因为她早已把你当作她的小侣了。

“远方”的黄色小猫:三、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我参与,我快乐!)10分钟“芙蓉鸟事件”芙蓉鸟被害案 [森林123号刑事案]一、案发现场情况:二、犯罪嫌疑人: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二)、案发后的表现: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五、案件真凶:六、案件定性:七、案件反思:(一)、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二)、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我展示,我提升!)5分钟师总结: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猫》导学案 (学生版)

《猫》导学案 (学生版)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1)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______________(2)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_________________(3)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2)犯罪嫌疑人:(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②案发后的表现:(4)真凶是谁?明确:(5)依据是什么?明确:(6)案件定性:5.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明确:6.细读张妈。

(1)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2)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3)张妈:“......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了?”妻:“不是这只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品读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用旁注法、圈点法、勾画法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一、课前检测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
二、课内探究
初读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2、入情入境读书,情景再现三只猫。

教师提问: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
研读课文:
(1)、在知道“芙蓉鸟事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件事中,作者错在哪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情感提升:
四、教师小结:
五、品读美文: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6《爱及生灵》中的精美文章。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猫》导学案(周月星)

《猫》导学案(周月星)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的结构之巧,描写之妙,语言之美。

(重点)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激发学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3.生命是平等的,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进门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nüè()待yuán()枉怂恿..怅.()然蜷.()伏惩.()戒2.解释词语怅然:蜷伏: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语(略)2.介绍什么是说读法。

三.新授1.说猫。

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⑴.老师举例范说第一只猫,分别从来历、个性特点、结局三个方面介绍猫。

⑵.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仿照老师说说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三只猫的结局。

2.说人。

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⑴.在文中圈点勾画有关养猫之乐的句子,分析乐在哪里⑵.在相关文段圈点勾画失猫之痛的句子,分析痛在何处⑶.第三只猫并没给我带到快乐,为什么死后我却要比前两只猫要难过得多⑷.对待生命,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3.说文。

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⑴.圈点勾画文中描写三只猫语言很传神的句子,加以品析。

(可以外形描写,动作描写,锤炼词语等角度品析)⑵.品析课文结构之巧。

思考:①文中介绍三只猫的顺序能否打乱②作者写第二只猫亡失了以后,写道“自此,我家妈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之后,却写道“以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分析三层式的结构好处及全文所采用的结构之妙。

四.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其他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五.出门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的道理。

六.拓展课文的结尾为什么安排第三只猫写在邻居的屋脊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给每段标上序号。

2、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黑体字:
红绫污涩蜷伏惩戒凝望诅骂
怅然怂恿
妄下断语
3、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请在文中圈点勾画后,完成下列表格:
【合作展示】
你喜欢哪只猫?请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喜欢第_ _只猫,因为它________,看_________ _______。

【注意其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
活很快消失,
A、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B、“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C、“凝望”是何意?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D、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E、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F、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读第30、
31段。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一、体会情感
1、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
发展变化?
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感
情?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为什么写前两只猫?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
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
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
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

三、感悟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
“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