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doc

合集下载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第一章:剧情简介与背景知识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梗概。

使学生掌握剧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介绍剧情和背景知识。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

1.3 教学内容剧情梗概: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包括相遇、相爱、家族仇恨、悲剧结局等。

背景知识: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

1.4 教学活动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预告片或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情。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剧情中的家族仇恨对主角爱情的影响。

第二章:角色分析2.1 教案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培养学生分析角色内心世界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分析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2.3 教学内容罗密欧与朱丽叶:分析两位主角的爱情观、勇敢与脆弱。

Mercutio 和Tybalt:探讨这两个角色的友情与家族忠诚。

2.4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罗密欧、朱丽叶等角色,进行台词表演。

小组讨论:分析Mercutio 和Tybalt 的角色特点及其在剧情中的作用。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案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爱情、家族、仇恨等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剧情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主题。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探讨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3 教学内容爱情与家族:探讨爱情与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

仇恨与和解:分析仇恨如何导致悲剧,以及和解的难度。

3.4 教学活动情景模拟:学生模拟剧情中的家族仇恨场景,深入理解主题。

小组讨论:探讨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如家庭、社会等。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4.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学手法。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戏剧作品的能力。

4.2 教学方法文本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文学手法。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和主题。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发展。

3、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4、学习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及其成因。

(2)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难点(1)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2)欣赏莎士比亚独特的戏剧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段爱情故事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成就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3、剧情梳理(1)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请小组代表分享概括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4、人物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性格特点。

例如,罗密欧勇敢、热情,但有时冲动;朱丽叶美丽、善良、坚定。

(2)探讨其他重要人物,如朱丽叶的父亲、罗密欧的朋友等,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以及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

5、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反映的主题,如家族仇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等。

(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传达的对爱情、自由、平等的追求。

6、戏剧语言欣赏(1)选取剧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品味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朗读和表演来感受语言的情感和力量。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和语言。

(2)强调作品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8、布置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推荐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如《哈姆雷特》《奥赛罗》等,拓展阅读视野。

《罗密欧与朱丽叶》最新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最新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主题,通过深入解析该剧作的内容、人物、情节、语言等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巨著。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剧作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3)分析并欣赏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构思;(4)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作者及创作背景2.1 莎士比亚简介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成就和影响,使学生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2 《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背景介绍该剧作创作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作的时代背景。

第三章:剧情梗概3.1 故事背景介绍维洛那城和两个家族——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的恩怨情仇。

3.2 主要情节梳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包括他们的相识、相恋、结婚以及悲剧性的结局。

3.3 人物关系介绍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如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茂丘西奥等。

第四章:人物分析4.1 罗密欧分析罗密欧的性格特点,如勇敢、热情、冲动等,以及他在剧中的形象变化。

4.2 朱丽叶分析朱丽叶的性格特点,如温柔、聪明、坚定等,以及她在剧中的形象变化。

4.3 其他人物简要分析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在剧中的作用。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爱情主题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主题,如爱情的美好、悲剧性质以及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关系。

5.2 悲剧性质分析剧作的悲剧性质,如命运的捉弄、家族仇恨的牺牲品等。

5.3 社会意义探讨该剧作在当时的现实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第六章:文本细读与语言艺术6.1 诗歌与歌曲分析剧中的诗歌和歌曲,如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婚礼上的歌曲等,探讨其韵律、意象和主题。

6.2 修辞手法识别并分析剧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激发学生对悲剧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

介绍作者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1.3 教学活动播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预告片或插图,引导学生思考悲剧的含义。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幕第一场,了解故事的开端。

1.4 作业学生预习下一幕的内容。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2 教学内容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分析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学生分小组分析其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之间的对话。

2.4 作业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冲突。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的发展和主要冲突。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发展和主要冲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冲突的理解。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3.4 作业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思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和寓意。

4.2 教学内容探讨悲剧主题和爱情的寓意。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悲剧主题和爱情的寓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

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对主题的思考。

4.4 作业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的总结学生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和感悟。

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分享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进行评价。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分享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进行评价。

5.4 作业学生完成课程总结报告。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学手法。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命运走向理解悲剧背后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内涵1.2 教学内容作品概述: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茂丘西奥等剧情解析:恋爱冲突、家族仇恨、悲剧结局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莎士比亚的诗歌和对话分析戏剧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探讨悲剧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2.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十四行诗、抒情诗等对话分析:人物语言、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戏剧结构:开场白、幕间休息、高潮、结局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网探讨悲剧产生的原因及人物责任3.2 教学内容罗密欧:勇敢、痴情、冲动、悲剧性朱丽叶:温柔、坚定、忠诚、悲剧性帕里斯:真诚、善良、有责任感茂丘西奥:机智、幽默、反叛第四章:剧情解析4.1 教学目标理解剧情的发展脉络和戏剧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原因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警示4.2 教学内容恋爱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家族仇恨:蒙太古家族和凯普莱特家族的纷争悲剧结局:双胞胎的死亡和家族和解第五章:课堂活动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5.2 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作品中的爱情观、家族观、社会观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演绎剧情片段写作拓展:以作品为灵感,创作相关故事或诗歌第六章:莎士比亚时代背景与文化影响6.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艺复兴思想探讨剧中涉及的婚姻、家族、爱情观念的社会意义6.2 教学内容伊丽莎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文艺复兴思想:人文主义、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社会观念:婚姻、家族关系、阶级与地位第七章: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7.1 教学目标识别并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文学技巧与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会在写作中运用相应的修辞技巧7.2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戏剧独白、对白、旁白的表现力语言风格:诗意、哲理、幽默、讽刺第八章:比较研究8.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和悲剧形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比较能力8.2 教学内容比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主题的悲剧分析不同文化中的家族冲突和爱情故事讨论比较的结果及其对作品解读的影响第九章:现代演绎与改编9.1 教学目标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演绎与改编分析现代改编对原著的继承与发展探讨改编对现代观众的启示和影响9.2 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不同形式的改编作品分析改编中的创新元素:如性别转换、文化背景改变等观众反馈与评论:分析观众对改编作品的接受程度和评价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0.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课程反思:讨论课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期末评估:问卷调查或小型论文,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批判性思维与文本解读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优秀5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优秀5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优秀5篇罗密欧与朱丽叶.. 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教学难点: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教学过程:一、.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二。

体会人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

1.品读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真情的一段台词。

①“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的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激动、暴怒的心理。

②“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恶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明确:表明他的痛苦的心情。

③“这才像个朋友。

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

再会,好朋友。

”明确:平和的语言表明他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

④“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

明确:“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

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就是光明,就是美好。

罗密欧诅咒死亡,然而朱丽叶已经死了,这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⑤“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惜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明确: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台词。

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像是死神。

妖魔要娶她为妇,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⑥“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明确: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眷恋着朱丽叶并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1.3 教学内容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概述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在当时社会的意义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塑造、对话、诗意表达等第二章:角色分析2.1 罗密欧背景介绍:年轻、英俊、富有的蒙太古家族成员性格特点:热情、勇敢、感性、易冲动爱情观:追求真挚的爱情,不畏家族仇恨2.2 朱丽叶背景介绍:美丽、温柔的凯普莱特家族成员性格特点:忠诚、勇敢、明智、感性爱情观:坚信爱情的力量,愿意为爱情牺牲一切2.3 帕里斯背景介绍:凯普莱特家族的亲戚,朱丽叶的求婚者性格特点:高贵、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爱情观:尊重爱情,尊重朱丽叶的选择2.4 Mercutio背景介绍:罗密欧的好友性格特点:幽默、机智、放荡不羁对待爱情的态度:游戏人生,不相信真爱第三章:情节解析3.1 爱情的萌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识、相知、相爱过程描述两人爱情的美好、纯真和坚定3.2 家族仇恨的冲突蒙太古和凯普莱特家族的仇恨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面对家族仇恨的困境3.3 爱情的牺牲罗密欧和朱丽叶为爱情付出的努力描述两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和勇敢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爱情与家族仇恨分析作品中的爱情与家族仇恨冲突探讨爱情在家族仇恨面前的脆弱与坚韧4.2 命运与自由意志分析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转折点探讨人物在面对命运时的自由意志4.3 真爱无敌分析作品中对真爱的描述探讨真爱在社会现实中的力量和意义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作品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5.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5.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作品情节,创作一段对话或独白,锻炼写作能力5.4 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其他莎士比亚作品,了解其艺术特色,拓宽知识面第六章:文本细读与语言分析6.1 诗意的语言分析莎士比亚文本中的诗意表达,如押韵、对仗、修辞手法等。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兴趣。

2. 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

3. 概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情节。

教学内容:1. 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

2. 简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3.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教学活动:1. 播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预告片或插曲,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

3.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概述部分,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作业:1. 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幕第一场。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第二章:文学背景与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如爱情、家族仇恨、命运等。

教学内容:1.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

2.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作品中的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1. 深入研究一个作品中的主题,如爱情、家族仇恨、命运等,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2. 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教学内容:1. 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2. 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深入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作业:1. 选择一个主要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角色发展的短文。

第四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2. 理解情节发展对角色和主题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分析主要情节和冲突。

2. 理解情节发展对角色和主题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后的痛苦心情;
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
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体设计: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
节放在预习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
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活动之中,课堂调控要灵活,要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
模式,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性可持续性特点。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设计(内容见前)
授课前 3-4 天发下预习设计内容,并提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二、课堂导入:
由一块石头(此石头表面含有两个人物外形,投影显示)的命名
入手,谈谈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永恒主题:爱情。

教师可以朗诵一首
简短的爱情诗(或根据学过的文学作品编写)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师模仿莎剧人物出场念《开场诗》,投影显示: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
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三、熟悉情节: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
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推动情节发展。

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
是我们常用的主要方式。

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

而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我
们迅速的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一、、熟悉情节: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
关系是怎样的?
帕里斯罗密欧朱丽叶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里斯被罗密欧所杀;罗密欧为朱丽叶殉情;
劳伦斯交待故事原委;亲王裁决两家终解。

二、问题设计
1、当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

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
(归纳 ) 暴躁、狂怒。

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
夹有恐吓。

“把那锄头铁钳给我。

”“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

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
爱的人。

”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

(最好涉及到“骑士”“侠客”“武士道”精神)
2、问: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爱情变故时,往往有哪几种变化?
痛不欲生,立志殉情—— - 罗密欧
无能为力、殉情——焦仲卿
苟且偷生——李甲
( 归纳 ) 。

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
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 “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

爱人已死,他不愿独
活世上。

3、殉情的方式可不可取?或如何看待殉情这种方式?
明确: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让人钦佩。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另类的说法,不在于
对错,重要的是引导。

4、“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 !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
( 归纳 )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绝望。

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 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

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有礼,变得暴躁,狂怒。

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

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

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

当她
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三、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问: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结合这一论述,体
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与焦仲卿、李甲比较)(归纳 ) 封建世仇封建家长制。

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
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

两家的家长,都在自
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
实际是性格悲剧。

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


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
建世仇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

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2、帕里斯形象分析
一个贵族子弟,作者通过他与侍童的谈话及他在坟前为朱丽叶
献花,向朱丽叶表达自己的悲伤来表现对朱丽叶的爱,特别是当罗密欧想打开墓穴时,他毅然以生命捍卫自己心爱的人的尊严,可见他是一个心底善良,而又不失尊严的爱情专一的血性男儿。

第三者、爱上一个不爱他的人,怎么办?他应该说是全剧本中
最富有悲剧意义的人物,或许是为了心爱人,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尊严,或许是⋯⋯,对这个人物应该容许学生发表意见。

我个人认为,分析帕里斯更有现实意义,往往这个人物被我们广大老师忽略了。

四、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
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
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

近代现代悲剧就不是这样,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解释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莎翁悲剧的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痛心,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
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这是阶级偏见时代局限。

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内心,即悲剧人物之
所以走向不幸,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
四、观看电影片段:
选取罗密欧在朱丽叶墓前自诉朱丽叶醒来一段。

五、赏读品味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

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
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

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
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

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
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请两位男生上台,对着投影“躺在墓中的朱丽叶”分别朗读
帕里斯、罗密欧的台词。

配音乐。

2、简评两学生的朗读。

在分析时要扣住人物的性格。

3、让男生模仿罗密欧的口吻,想象一个情境(比如听到一只鸟叫,看到火把),再多说几句,书面表达出来;女生可想象朱丽叶在看到罗密欧已死去的神态动作语言,并描写出来。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习作。

4、再请两位男生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并作简评。

体会当时罗密欧、帕里斯不同的心理,特别是情感表现的程度。

六、探寻主旨
帕里斯死了。

(死也就死了)可是,罗密欧死了,朱丽叶也死了,他们死在爱神的怀抱里。

那么,怎么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呢?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结合这一论述,体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七、结束授课
学生齐读剧尾维罗那亲王的台词,最后两句教师参与朗读。

八、创意表演:(如时间充足,可以放在课堂;否则作为课外表演练习)
让学生自荐出任导演,由导演选择演员,并安排剧情。

教师随机采访其他同学对剧情及人物性格的认识、理解。

九、扩展阅读
1、课外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

2、搜罗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作比较阅读,研究其共性及差异性。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