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哲学复习课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材同步统编版(20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本册书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的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有关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生活化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哲学与人生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2019版)

案例 富二代
广州大学新生在网上“炫富”, 发帖询问“大学城哪里可以加油? 我的车是宝马MINI”。前些年舆 论对“富二代”的关注大多集中 在他们能否承担起家族事业的重 任,能否书写“从富到贵”的商 业文化新篇章,从而打破中国 “富不过三代”的传统魔咒。不 过,杭州发生“富二代”胡斌撞 死斑马线上路人,各地不时也传 出“富二代”拿钱摆平交通事故, 舆论开始把爱飙车、爱闹事、爱 炫富、爱享乐与这些民企继承人 划上等号。在很多人眼里,“富 二代”是一些开名车、穿名牌、 举止张狂、挥霍无度的纨绔子弟。
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逆境
• 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强者 无惧逆境。
• 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己,促使人反省自己的缺点和 不足,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人的成长。
• 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失败经验,使人越变越聪明。中国古 语:“吃一堑,长一智”。
• 逆境还可以催人奋进,使人“穷则思变”,强者越挫越勇, 只有弱者才会一蹶不振。
作业:
1、发展的实质 2、如何把握发展概念 3、辨别新旧事物的关键是什么?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 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把握发展的概念十分重要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上升的、前进的运动
变化
发 展
下降的、后退的运动
数量的增加或 减少
科学发展观
发展反映到人的 头脑里,就成为 一定的发展观念。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自主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天人合一”属于什么观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天人合一”属于唯物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想一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一回事吗?不是。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
2.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义两大阵营。
(3)知论。
【判一判】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3【连一连】探究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费尔巴哈反驳道:“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13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含解析

专题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考点解读核心考点.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小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是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上天后,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
这说明①人们能摆脱规律的制约,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③新的认识工具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①②.①③.②④.③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材料强调以前对高寒地区和海洋的观测受到限制,有了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后则能实现全疆域实时观测,这既凸显了新的认识工具——“张衡一号”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也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③④正确。
人们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也不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故①②表述错误。
.“横山法则”强调,最有效且有持续性的约束,并非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内心的自我控制。
这种自我控制乃至自觉与自决的过程,正是觉悟的过程。
可见,觉悟的过程①单纯是意识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过程②是意识自觉地、有选择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③是利用外部联系重塑事物内在本质的过程④是人们主动地创造性地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①②.①③.②④.③④【答案】.农业部发布的消息显示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呈现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市场供给总体平稳,二、三产业量效齐增的局面。
这表明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①④.②③.②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②符合题意;“稳”体现相对静止,“进”体现绝对运动,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③错误。
2019哲学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坚守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促进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2.通过议题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3.坚持正确价值引导学,彰显学科教学特色,体现学科育人功能;【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含义、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系统的含义、特征及系统优化方法。
总体上知识容量大,可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比较多,探究空间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作用。
2.学习意义分析通过本课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形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公民素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一定的哲学知识储备,理解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他们较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渴望参与社会生活。
通过学习,激发他们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学目标】1.能运用相关原理,探究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养成综合性思维习惯,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议题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思辨和探究中理解系统优化方法与综合性思维方式。
3.帮助学生培养运用系统优化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重点难点】1.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重视整体和部分的哲学依据。
2.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如何处理好一个复杂的问题。
【学习方法】1.议题式学习法。
针对教材重点、难点,通过情景、问题和活动设置,开展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并适当展示相关理论知识基本观点。
2019西方哲学智慧答案复习课程

心灵
D、
物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27灵魂和肉体结合就被污染了,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肉体的限制这个牢笼是哪个学派的观点?()(1.0分)1.0分
A、
犬儒学派
B、
伊壁鸠鲁派
C、
斯多亚学派
D、
麦加拉学派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28下面哪一位说康德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0分)1.0分
分析判断
C、
后天综合判断
D、
直觉判断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2休谟将知识分为几类?()(1.0分)1.0分
A、
二
B、
一
C、
四
D、
三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13下面哪一项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1.0分)1.0分
A、
浪漫主义
B、
理想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禁欲主义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4下面哪一项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1.0分)1.0分
A、
洛克
B、
马克思
C、
黑格尔
D、
恩格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29以下哪位哲学家是《理想国》的作者?()(1.0分)1.0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30下面哪一项是康德“认识论”的最高原则?()(1.0分)1.0分
A、
自然为认识立法
B、
知性为自然立法
C、
A、
时间
B、
本质
C、
地点
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项复习讲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 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静止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唯物主义辩证法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3.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旧事物新事物更新事物……质变新量变……肯定否定(新的肯定) 新的否定(否定之否定)→……矛盾(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对立统一关系) :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新实践……(概念、判断、推理)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1.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 社会发展三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作用)3. 人类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政治结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政党及军队、警、法、监)观念结构: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商品和货币1. 商品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交换价值)(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划重点版)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划重点版)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2加外来成分。
(3(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唐刘禹锡唯物)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了条件。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
(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