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必修二教案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高考]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教人教版必修2

2.阅读教材图2.2,观察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分别是怎样形成?不同功能区有明确界线吗?
(主要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无明确的界线)
3.什么是集聚效应?
4.城市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那种?(住宅区)
5.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2)其他因素
.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种族聚居区的形成——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如下面表格及相应的坐标图示)
(本部分采取学生分析教材图2.8,完成相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b.城市服务功能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c.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各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5.结合所学知识,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城市实践活动,如城市定向、社会调查等,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分享你的实践经历和感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前,同学之间可相互交流、讨论,但不得抄袭。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城市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思考。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及原因。
(3)讲解: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城市服务功能的认识。
(5)总结:对本章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评价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城市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如广州、惠州、惠东等,我们知道,这些城市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城市等级是是不同的,那么城市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呢?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第二节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等级1.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但是不同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等级划分是不同的。
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人口规模2.分类(从小到大):一般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通过学生阅读让学生认识到(1)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依据: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2)分类(四类):特大城市—— 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此外还有城镇型居民点二、城市的服务范围说明: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如果把到该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画在图上,就可以大致画出这个城市的服务范围。
1.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特点:①不固定②无明确的界线活动:让学生以宿舍为小组,预先调查自己或家里人下列几组不同服务的地点选择状况(课前完成):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案

巡视学生,观察学生速度停留问题留心在评讲环节做好铺垫。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按导学提纲的要求思考知识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掌握根底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议
指导学生按导学提纲要求展开小组讨论
围绕小组学习任务,合作探究,研讨学习内容。
小组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展
组织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探究成果、个人观点。
1.能说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差异。
2.理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嵌套和中心地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简单调查的根底上,小组合作讨论;
2.案例分析法;
3.读图分析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进一步理解中心地理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不同等级城市效劳功能不同的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
合格[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2.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
城市的不同等级。
难点
城市的六边形效劳范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
导
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问日常购置不同等级商品去往的地方,让学生明确不同等级城市具有不同的效劳功能。
联系生活感知
运用实例引入复习主题
教 案
课题名称
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一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联系城市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效劳功能的差异
考试大纲描述
考察内容:不同等级城市的效劳功能
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課時計劃課題:第二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課型:新課【教學目標】①瞭解不同等級城市的劃分標準,知道不同國家和地區城市等級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
②理解什麼是城市的服務範圍,理解不同等級城市的地域結構不同,提供的服務種類和功能不同,聯繫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的服務功能的差異。
③理解城市的發展變化的基本條件。
④理解不同等級城市服務範圍的嵌套理論,瞭解不同等級城市的空間分佈特點。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重點: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範圍的差異;城市發展變化的基本條件難點:理解不等級城市服務範範圍的差異解決方法:讀圖分析比較法調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缺勤登記:【板書設計】第一節人口數量的變化第二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級不同國家疆域、人口、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化水準不同,對城市人口規模的定義和等級劃分不完全相同。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1.不同等級城鎮的數目與城鎮級別有什麼關係?(城鎮的級別越高,數目越少。
)2.不同等級城鎮的分佈與城鎮級別有什麼關係?【講授過程】第一課時【新課導入】欣賞馬甲鎮圖片若干(鳥瞰圖等)、泉州市圖若干(中山路圖、中心客運站、泉州大酒店圖等)、上海市區圖,並提出問題:這三個城市是否是同一個等級的城市?圖片欣賞引起學生視覺的衝擊,特別是馬甲鎮圖,同學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生活的地方這麼美,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過渡】這三個城市是不同等級的城市,這三個不同等級的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不同,正是由於這地域結構的不同,導致這三個城市的服務功能是否一致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
教學師板書課題。
新課教學【圖片引導】展示三個城市的圖片,同時展示上海市2002年人口1334萬,泉州市(城區主要包括鯉城、豐澤兩個區)人口約為70萬,馬甲鎮人口規模幾萬人。
提出問題:我國最大的城市是哪個?城市的等級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分析討論,得出不同等級城市的劃分依據不是土地面積,也不是經濟發展水準等,而是是人口規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案

课题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设计教师授课教师时间第周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重点难点重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难点: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教法教具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一步:尝试练习尝试练习学案上的试题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步:写学案记知识点1.城市等级划分(1)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 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2.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规模提供职能级别提供职能种类服务范围高大高多大先学后教,先试后导(3分钟)目标定向(1分钟)学生说出考点教师补充第一课时主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学生限时记忆,然后马上验收默写考试3.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第四步:变式训练学案上例题作为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设置相关问题,自己铺设道路,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图文转换。
第五步:解惑答疑该环节为学生讨论探究本节课知识点和变式训练以及尝试训练的习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对记忆和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评变式拓展,感悟实践,质疑互动(15分钟)合作探究,视导讨论,穿插巩固(3分钟)总结升华,回扣目标(5分钟)限时独立,快速反馈,体验收获(5分钟)教学反思:板书设计:高中地理术语全集一、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
随地形起伏而起伏。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教案2

第2课时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城市的等级划分和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关系。
我们知道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
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
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师:什么是城市等级体系呢?生:所谓的城市等级体系是指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等级的城市的空间组合。
师:我们这里以德国南部为例来分析城市等级体系的有关问题。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板书)(投影:地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2.12,完成读图思考的问题。
第3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说出每一等级城镇之间距离远近,比较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特点)师: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生:三个等级: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师: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生: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师: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生: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的相互距离不同: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学生讨论,只要合理即可。
对于图2.12及读图思考。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在异地功能区域范围内,各城市之间会自然形成一定的等级体系,其中任一城市的发展规划应符合等级水平)师:从图2.12中还可以看出,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板书)(本部分为选学内容,可根据具体实际合理安排)师:有一点必须说明,图2.13形成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唯一因素是距离。
图2.13表明了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过程。
在图a中,城市的服务范围为圆形,它是怎样演变成图c 中的六边形的呢?我们回到图a,为什么其服务范围是圆形呢?而且圆与圆之间还保留一定的距离呢?生:当某一货物的供应点只有少数几个时,为了避免竞争、获取最大利润,供应点的距离不会太近,所以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教人教版必修2

五、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六、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九、课时安排2课时
十、教学过程
D.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归纳两大洲人口增长的共同影响因素
阅读并分析图表
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培养读图分析与挖掘信息的能力,明确人口基数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分摊任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并突显两大洲的可比性。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学会分析与归纳人口增长区域差异的原因,并能理解区域文化对人口的影
响
假设具极端性,易激发学生兴趣,能深刻理解不同地区人口问题,辨证地看待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课标分析
课标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技能
1.不同等级的城市的划分依据,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理解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
过程与方法:分析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对我们的启示,进一步理解中心地理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不同的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
教学重点
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利用理论解释一些城市中出现的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引入:
课前在优美舒缓的音乐背景下播放一组城市景观照片,最后定格在东亭、无锡、上海三个城市(乡镇)的图片上,告诉学生,科学探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观察和发现。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引出城市是有等级大小之分的,不同的城市服务也有差异。
给出荷兰圩田空白图,让学生应用上面的理论规划设计居民点并说出理由,再和教材上的规划进行对照。然后给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和各城市人口数,让学生对这些城市进行分级,概括每一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统计每一等级城市的数目以及彼此间的平均距离,总结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空间分布的关系?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通过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分析了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同时也通过案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
板书:3.城市等级提高的条件
(学生通过阅读"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思考分析)
总结: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再提供一些位于资源丰富地区或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图片,进一步加深理解,并且说明,资源、交通等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提升其等级。
板书:
2.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
自主探究:
让学生分小组,预先调查自己或家里人下列几组不同服务的地点选择状况:
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重点高中等。
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杂症,上大学或者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教学后记
板书:一.城市等级划分
1.划分依据:人口规模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世界上不少国家把2000人或5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称为城市,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为2万人。我国规定:人口大于100万:特大城市;50~100万:大城市;20~50万:中等城市;20万以下:小城市;5000~2万人:一般叫镇或小城镇。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北京、上海等。
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说出理由。
名称东亭镇无锡市上海市
距离0km5km128km
人口规模12.3447.191673.77
前往该地的频率
寻求的服务
从而得出结论: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质量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目越少;彼此距离越远
让学生讲讲上海市的发展历史,并提问:
上海市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什么上海市能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呢?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通过问题"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各种等级的城市在空间上是如何组合的"引出案例──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分布。
板书: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学生探究案例:
找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城镇级别的关系、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的关系并试着解释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一步步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首先说明这是德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对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研究得出的中心地理论,他是在假设土壤肥力相等、资源分布均匀、没有边界的平原上,交通条件一致、消费者收入及需求一致、人们就近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情况下得出的理想模式。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图2.14下文字说明,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读图2.15,找出图中城市的等级、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并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得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