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平衡0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第三章《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二节《有趣的平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平衡的概念,认识平衡的事物;2. 学习通过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的方法;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认识平衡的事物;2. 培养学生通过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衡的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平衡的调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积木、卡片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相同的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平衡木,让学生尝试站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感受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平衡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认识平衡的事物。
3.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积木,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通过调整积木的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
4. 展示和讲解: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本组的平衡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讲解调整平衡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平衡题目,题目包括图片和文字说明,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说明,选择合适的积木,通过调整位置和重量,使图片中的物品达到平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平衡的概念、平衡的事物、平衡的调整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积木搭建一个平衡的房屋,要求房屋稳定,不会倒塌。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积木搭建一个平衡的房屋,只要房屋稳定,不会倒塌,就可以认为是完成了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平衡的事物,尝试通过调整物品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有趣的平衡》这一章节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平衡、探索平衡,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024《有趣的平衡》说课稿范文

2024《有趣的平衡》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趣的平衡》,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有趣的平衡》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平衡实验。
而《有趣的平衡》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和应用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条件和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学法:体验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和辅助材料:1、平衡器材:小球、木块、积木等2、实验道具:杠杆、天平等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我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实验情境: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进行平衡游戏。
通过对话和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平衡是什么,以及平衡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小动物们保持平衡呢?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个观察实验作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并记录下来。
在本环节中,我将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相互讨论。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交流,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平衡的理解。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在本环节中,我将通过示范实验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衡的条件和方法。
首先,我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有趣的平衡》教案设计方法探究

本文将探究教案设计的方法,以《有趣的平衡》为例。
《有趣的平衡》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的教育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学到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并且锻炼思维。
因此,教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标的确定设计教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教学目标。
在《有趣的平衡》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并且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设立以下目标:1.了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学会运用平衡的方法,解决问题。
3.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授课方法的选择授课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在《有趣的平衡》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授课方法:1.游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平衡的应用。
3.讲解法:讲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平衡。
三、内容的组织教案设计的下一步就是把内容组织好。
在《有趣的平衡》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步骤来组织内容:1.引入平衡:介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平衡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衡的应用。
3.游戏实践:通过《有趣的平衡》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平衡原理和方法。
4.总结与回顾: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在教案设计中,选择好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有趣的平衡》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教学手段:1.动画: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平衡原理和方法。
2.视频: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平衡的应用。
3.棋类游戏:通过玩棋类游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考核方式的设定考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趣的平衡》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核:1.小组竞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衡实践竞赛。
2.课堂测试:在课堂上,设置平衡实践测试,考察学生在平衡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
3.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平衡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平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平衡”,涉及教材《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运动小能手”第二节“平衡小超人”。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平衡的概念,学习基本的平衡动作,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够完成基本的平衡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合作意识,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完成基本的平衡动作,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衡的概念,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气球、绳子、小红旗、音乐播放器。
2.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根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小超人”游戏,通过扮演超人角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超人的平衡能力。
2. 教学内容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并强调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并邀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平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环节(10分钟)游戏一:踩气球。
幼儿分成两队,每人脚踝处绑一个气球,通过踩破对方气球的办法获得胜利。
游戏二:平衡接力。
幼儿分成两队,通过平衡木进行接力比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平衡2. 板书内容:平衡的概念基本平衡动作合作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完成一个平衡游戏,记录过程和感受。
2. 答案示例:游戏名称:家庭平衡接力赛游戏过程:家庭成员分成两队,通过椅子、绳子等物品设置障碍,进行平衡接力比赛。
感受:通过这个游戏,我感受到了平衡的重要性,也和家人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更多有趣的平衡游戏,提高平衡能力,并加强与家人的亲子关系。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户外平衡拓展活动,提高幼儿的挑战精神。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2024年《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力的奇妙世界》第二节《平衡的力量》。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平衡的概念、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以及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平衡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
2.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衡的概念,完成平衡实验。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了解平衡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积木、气球、绳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邀请几名学生进行平衡木游戏,让其他学生观察平衡木上学生的动作,引导学生关注平衡现象。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平衡?教师通过讲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衡的含义。
(2)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图片,如跷跷板、天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3)平衡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平衡实验,如用积木搭建平衡塔,让学生感受平衡的力量。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用气球和绳子制作一个简单的天平,进行物品的称量。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生活中的平衡现象1. 跷跷板2. 天平3. 其他3. 平衡实验1. 平衡木2. 平衡塔3. 气球天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画出生活中的一个平衡现象。
(2)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个平衡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
2. 答案(1)示例:画出跷跷板的平衡现象。
(2)示例:用尺子和书制作一个平衡实验,将尺子放在书上,调整书的位置,使尺子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并进行记录。
《有趣的平衡》案例与反思

实践课堂呼唤自主开放——《有趣的平衡》案例与反思《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本活动操作性很强,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制作简易杠杆,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为了加强学生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书本制作的简易杠杆有局限性,只能研究左右各一组的平衡。
我制作的杠杆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平衡的更多奥秘。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课堂。
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经历猜测-实验-操作-观察-计算-推理验证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片段与反思】一:谈话导入猜测平衡条件1.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对科学研究也有帮助,古时候神话故事中的风火轮,千里眼,顺风耳现在还是神话吗?希望这节课我们像朋友一样互相合作学习有用的数学,重要的数学,好吗?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呢?学生说平衡,师板书:平衡检查桌面上的杠杆平衡吗?2.对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反思】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生: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师: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一语道破今天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让两边保持平衡?你知道吗?生:两边重量相等师:就是以支点为中心左重量等于右重量,我记录下同学们第一次猜测,并反问一定平衡吗?生:位置也要相等师:就是离支点的距离也要相等才能平衡。
板书二次猜想:左质量左距离=右质量右距离快速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开展《有趣的平衡》教案的课堂实践

《有趣的平衡》是一种寓教于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协作、探究平衡原理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针对这种活动,我们在课堂上制定了一份教案,进行了课堂实践。
下面,我将对这次课堂实践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1.掌握平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增强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概念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衡的种类,平衡的条件,平衡的实现方法等。
2.有趣的平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每组6人左右,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木块和银杯,并要求小组按照要求用这些木块和银杯搭建出一个平衡的结构。
小组之间可以通过交流、观察互相考察,实现不同结构的平衡。
3.总结和分享在实践过程中,设立几个关卡,要求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
经过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后,进行总结和分享,分享成功的经验,互相交流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和规划在课前,老师根据课程大纲和活动要求,准备了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模板,制定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流程。
2.课堂讲解和概念解释在上课前,老师进行了一定的概念介绍和解释。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3.平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讲解和引导了学生进行平衡结构的搭建,并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适时地给予帮助。
4.总结分享在实践过程结束后,通过课堂讲评和分享,鼓励学生总结经验,分享体验,相互学习和交流。
同时,老师也给予了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了活动,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过程,学生掌握了平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以《有趣的平衡》为教学内容,开展课堂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

《有趣的平衡》幼儿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科学世界》第三节《有趣的平衡》。
内容主要包括:探索物体平衡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平衡木、天平等物品的平衡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平衡的原理,能够运用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平衡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天平、积木、小球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玩平衡木游戏,让幼儿感受平衡现象。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能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而有些小朋友容易掉下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天平,讲解天平的平衡原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思考:如何使天平保持平衡?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平衡木比赛,讨论如何保持平衡。
(2)组织幼儿用积木、小球等物品进行天平实验,感受平衡现象。
(2)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平衡》2. 板书内容:(1)平衡现象(2)平衡原理(3)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平衡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如磁力、光的折射等。
(2)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制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左右两边相同的刻度处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米尺就能平衡
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 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 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平衡时,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 左边刻度数×棋子数 = 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考考你哦!
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和妹妹到公园 去玩翘翘板,小明体重44克,妹妹体重 35千克。如果要让翘翘板两边平衡,你 能想出几种办法?
1、有一位菜贩很不老实,他有一架 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 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民们购 买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 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 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 而当他把白菜卖出去的时候,他把 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 称起来白菜会更重。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P114、115
4个硬币
4个硬币
有趣的平衡(杠杆原理)
现在是平衡的,为什么?
竹竿一样粗细,左右两边一样长。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像这样在竹竿两边分别挂上相同的“挂盘” 这样挂也平衡,为什么? 两边刻度相同,挂盘相同。 现在移动右边的挂盘,还会平衡吗?为什么?
只在左边放3个棋子,会怎样?
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左边刻度8上放5千克棉花,那么右边刻度2上该放几千克铁,竹竿才保持平衡?
解:设右边刻度2上该放X千克铁 2X=8×5 X=20
提问:在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 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 个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说说你是怎 么想的。
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 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要平衡该怎么办?
这说明要平衡需要做到哪两点? 1.两边同样棋子的个数相同; 2.两边刻度相同。
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数 乘积 1 12 12 2 6 12 3 4 12 4 3 12 5 2.4 12 6 2 12 刻度5上放几个棋子呢?为什么? 那条竹竿叫杠杆; 悬挂竹竿的0刻度 点,叫支撑点。
左右两边离支撑 点的距离相等。
你知道吗?
可向左右移
被称 物体
a固定 m
可重可轻
n固定 n
秤砣
你知道吗?
向右移 a固定 m 加 重 n固定 n
被称 物体
秤砣
利用平衡的规律解决问题
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 的地方距圆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 坐的地方距圆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衡?
右 刻 度b
所放棋子数n 乘 积
1 12 12
2 6 12
3 4 12
4 3
12
6 2 12
平衡时,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 子数的积相等,即am=bn。
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 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活动一:
• 探索在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发现的规律是:在左右两边相等的刻度 处放相等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
要使竹竿保持平衡,左右两边的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有什么规 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这就是
杠杆 原理
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米尺保持平衡的规律
①如果塑料袋挂在米尺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 子才能保持平衡? 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 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活动二:
•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发现的规律是: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 “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n
m a
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 1.物体的质量 2.距离
b
请你说说它们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
支撑点
b n m m n a
支撑点
O b
O a
不同点:
左右两边离支撑 点的距离不相等。